丧葬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23:24: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丧葬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丧葬管理方案

第一条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省、市殡葬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有序的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火葬,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土葬,更不得为土葬提供方便。

第三条县民政局是殡葬工作管理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殡葬相关法律法规。国土、工商、建设、公安、物价、卫生、财政、人事、审计、文化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协同县民政局搞好殡葬管理工作。

县民政局下设殡葬执法监察大队,负责殡葬改革的日常监督,主要职责是殡葬法规宣传、殡葬执法监督,监督落实辖区内火化普及、土葬改革、葬仪规范、环保葬推广等。

各乡镇(管委会)、驻县各单位,县属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都应建立丧事管理组织,负责处理本单位、本辖区的丧葬事宜。

第二章火葬管理

查看全文

民政改革丧葬习俗意见

改革丧葬习俗,反对愚昧迷信丧事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任务。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制定颁布殡葬法规,建立殡葬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殡仪服务体系,确定了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丧葬陋俗回潮现象:有的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装棺搞二次葬;有的个别党员、干部丧事奢办,收财礼、用公车、出大殡;有的耗巨资修建豪华墓;有的在政府指定场所以外做道场;还有的请“巫婆”、“神汉”搞封建迷信活动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的精神,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移风易俗的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现就进一步推进改革丧葬习俗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改革丧葬习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以倡导文明新风为目的,以扩大社会宣传为手段,以强化社会化管理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更新丧葬观念,破除丧葬陋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明确政策界限;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遗体葬于公墓或深埋不留标志,克服乱埋乱葬现象;以鞠躬默哀,戴黑纱、白花,用花圈、鲜花等文明习俗取代磕头跪拜、披麻戴孝、烧纸化钱等愚昧迷信的丧葬陋俗;加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社会移风易俗的行政管理,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同志提出的“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把深化丧葬习俗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科技兴国,发展经济,实现小康,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地、县(市)要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的管理机构,会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丧葬习俗改革工作。县(市)党政领导要亲自挂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工作重点,制定目标责任制;要努力改造、完善殡仪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殡葬事业单位在丧俗改革中的服务功能;在制定“九五”计划和长远发展目标时,要搞好统筹规划,做到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推动改革。三、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有利于殡葬改革的社会环境。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介要注重舆论宣传、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普及有关移风易俗的科学知识,倡导厚养薄葬,实行科学文明的丧葬方式;重视影视作品的导向作用,摒除影视作品中带有宣扬封建迷信色彩和丧事大操大办的画面;利用“清明节”等民间传统节日,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看到移风易俗的好处,认清丧葬陋俗的危害,形成群众自觉进行丧葬习俗改革的社会新风尚。四、加快法制建设,依法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各地要增强依法管理的意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进一步制定、完善殡葬改革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把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办法法制化、规范化。五、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搞好综合治理。各地民政、工商行政管理、公安、土地管理等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密切配合,切实负起责任,齐抓共管,严格依法行政,掌握政策界限,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促进丧葬习俗的改革。(一)地方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应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的通知,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国家的殡葬法规,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把这项工作做为党风建设、廉洁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对个别党员、干部执意丧事奢办、搞愚昧迷信活动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民政部门要加强殡葬管理,积极做好丧葬习俗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丧事新办、破除丧葬陋俗。要加强殡葬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对丧俗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调查、认真研究,在职能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决取缔无照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活动,收缴销毁纸扎祭祀品、纸钱及冥币等迷信丧葬用品,没收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四)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骗取财物的,要依法惩处。(五)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丧葬用地的管理,严格丧葬用地审批手续。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要求,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丧葬用地规划,划定公墓区。禁止私修乱建坟墓,严禁占用耕地建墓。对丧葬滥占土地,私修乱建坟墓者,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责令其恢复地貌。六、加强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建设。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对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移风易俗组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县(市)、乡(镇)建立和健全红白事理事会指导机构,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服务设施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在殡葬改革中的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进移风易俗的社会化,把丧葬习俗改革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查看全文

唐代夫妇丧葬浅析论文

[摘要]唐代多娶习俗之下的夫妇丧葬,可以分为五种情况:与诸夫人合葬、单独下葬、与前室合葬、前室合葬后室祔之、与后室合葬。其中与诸夫人合葬的事例最多,与前室合葬的情形次之,应视为唐代多娶习俗之下的丧葬常态。

[关键词]唐代;多娶;丧葬

夫妇合葬乃中国古代盛行的丧葬习俗,“妇从其夫葬为合葬,凡夫妇以合葬为常”。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古人相信“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还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周易·说卦》有云:“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表明了一种夫妇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愿望。夫妇生前一起生活,死后灵魂也应该相聚在一起,像生前一样在地下共同生活,所谓“毂则异室,死则同穴”。二是藉之正夫妇名分。《白虎通义·崩薨》有云:“合葬者,所以固夫妇之道也。”三是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关。儒家倡导“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孝道观,把养生与送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子女者为亡故的双亲合葬被视为十分重要的孝举。

夫妇合葬始于何时,史无明文。殷、周、春秋时代夫妻合葬已少量出现,战国时期数量开始增加,西汉中期以后渐为普及起来。据说真正把夫妇合葬纳入礼法范围是在周代。唐人当然是认可夫妇合葬的,白居易有诗云:“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义重莫若妻……誓将死同穴”。唐人志文中亦多见“生则移天,死惟同穴”、“生乃宜家,死则同穴”之语。在唐人看来夫妇合葬始自周代,是符合礼法要求的。“合葬非古,始自周公”、“合葬非古,肇乎姬旦,积习生常,因为故实”、“合葬非古,行自周年,遵礼而循,流之唐日”、“合葬非古,取周公制焉礼也”、“依周公之制,遵孔子之典”。此类话语在唐代夫妇合葬志中是常常见到的。

唐代夫妇合葬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在史籍特别是出土墓志中有大量体现。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对女性过多强调的是“从一而终”,所谓“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而相对男性而言却没有这样的限制,“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所以当妻或亡或离的情况下,男性是可以再娶甚至是三娶四娶。如此情况之下,他们的丧葬又是怎样处理的呢?日本学者爱宕元曾注意到多娶之下清河崔氏前后夫人同茔异穴的葬法;高桥继男则指出中唐名相崔群父辈采用的是与前妻同穴、后妻同茔别穴的办法;台湾学者陈弱水认为唐人有“一夫多妻的同穴葬”,不过,“有人对一夫多妻合葬怀有不安”。总体说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单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唐代墓志资料力图对这一问题加以解析。

唐人墓志中涉及多娶习俗之下夫妇丧葬的事例本文初步勾稽出119个,大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查看全文

丧葬与悼唁的仪式礼仪

人去世后,家属和亲友都十分悲痛。重要人士的逝世,还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和关注。举行丧葬仪式,是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敬意与悼唁,寄托生者的哀思。

丧葬仪式各国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的葬礼活动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属或治丧机构要尽快“讣告”,将逝世的消息尽早通知死者的亲友、同事和商业上的合作者,并说明葬礼将于何时何地举行。“讣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发出,也可以用电话电报传递;如需要通知社会上广泛的相识者,也可登报。“讣告”所用的信笺、信封,往往带有黑色的边框。

接到“讣告”的亲友熟人,可以写唁函、发唁电给死者的家属,以示哀悼。在许多国家都有为殡葬服务的殡仪馆、丧葬服务社等,承办丧葬的有关事宜,根据死者亲属的要求,协助安排后事。

西方国家,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停放在教堂中,由亲友轮流守灵。举行葬礼时,参加葬礼人员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亲好友在前面,一般亲友在后面。葬礼程序包括祷千、虽赞美诗和牧师致辞等。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遗体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们还象征性地为墓穴掩土。非宗教性的葬礼,常常就在公墓的礼堂或墓地举行。葬礼应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深思默祷,向死者沉痛志哀。在西方参加葬礼一般不嚎啕大哭。参加葬礼,不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应穿深色或其他颜色暗淡的衣服。男子系无花黑领带,左臂可戴黑纱(也可不戴)。女子的饰物应当简朴。寡妇通常愿穿黑色服装。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参加葬礼当然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倾向于不要过分流露悲伤,因为那会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当然也不应强作笑容或谈笑。同死者家属握手时,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低声说一二名表示悼唁可慰问的话,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请节哀”、“多保重”等。在葬礼进行时,不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哀伤的死者亲属。

查看全文

丧葬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革除丧葬陋习,开展文明祭祀,在全市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整治范围

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

三、整治内容

1.未经批准设立殡仪活动场所,在宗教场所以外作道场。

查看全文

破千年封建习俗 树文明丧葬新风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殡葬改革动员大会,是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以及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殡葬改革的有关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作好全县殡葬改革总动员,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县殡葬改革。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推行殡葬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

推行殡葬改革,是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体现执政为民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行殡葬改革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城乡面貌,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的观念更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

第一,推行殡葬改革是改善我们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凤冈”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在一些地方,坟墓林立,满目疮痍,有些墓区离居民地仅一步之遥,不仅破坏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与人居环境极不协调,甚至还影响到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今后几年,我县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如果不对墓葬秩序混乱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任其蔓延发展,我县新农村建设就无法顺利推进,“生态凤冈”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终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推行殡葬改革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凤冈”的需要。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县城”,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素质明显提升。但在丧葬活动上,还普遍存在着迷信落后现象,许多人热衷于建大坟,丧事大操大办,与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观念不相符合,与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县城”创建的要求背道而驰。殡葬改革是一项触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我们要通过推行殡葬改革,以先进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以文明的殡葬方式取代封建的丧葬习俗。

查看全文

全区村民丧葬费用免除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省殡葬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区政府确定免除农村居民的丧葬费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行丧葬费用免除的重要意义

深化殡葬改革,破除丧葬陋俗,实行火化,是党和国家倡导的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居民中实行丧葬费用免除,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使惠民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开创殡葬改革工作新局面,实现城乡殡葬改革工作的平衡发展。

二、免除范围与程序

免除范围:具有区农村户籍,且去世后到殡仪馆火化的农村居民。

查看全文

民政局减免丧葬费用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减轻困难群众丧葬负担,市政府确定对部分群众基本丧葬费用实行“三免一减”政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减免范围

具有本市户籍,且去世后到殡仪馆火化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90岁以上老人。其中,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9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丧葬费全免,城乡低保对象基本丧葬费减半。

二、减免程序

(一)减免对象死亡后在户籍所在县(市)殡仪馆火化遗体的,丧事承办人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减免对象的死亡证明及有关证件(优待抚恤证、低保证、五保证、老年证),由逝者亲属签字,到殡仪馆申请办理基本殡葬救助手续,经殡仪馆审查确认后,在结算殡葬服务费用时由殡仪馆直接减免相关费用。

查看全文

整治丧葬祭祀活动通告

为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及自治区和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特作如下通告:

一、居民在县城区范围内办理丧事过程中,不准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地设置道场。

二、居民在县城区办理丧事,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6∶00期间不准吹拉弹唱,严禁扰乱居民的正常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生产。

三、县城区居民及田州镇各村送葬路经城区街道和我县境内平百二级公路时,不准随地撒纸钱,不准燃放炮竹,不准将素布、白花等绑扎在路树和电杆上。

四、我县干部职工办理丧事,严禁使用公车送葬,送葬从简。

五、本通告所述“县城区范围”是指:以县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东至空军机场路口,西至龙河村部,南至右江河各码头渡口,北至三雷木材检查站。

查看全文

县城区丧葬陋习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县整治县城区丧葬陋习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会议。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县城城区范围内规范丧事行为的通告》、《××县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及有关会议精神要求,××作为县城区所在乡镇,不仅要做好整治县城区丧葬陋习的工作,而且要在全县起到带头作用。下面,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我就整治县城区丧葬陋习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整治丧葬陋习的重要性

千百年来,尤其是明清之后,“入土为安”的观念“深入人心”,土葬的民俗代代沿习。要想彻底变革千年传承的旧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正视全镇丧葬现状,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支持配合、全力推进我镇整治丧葬陋习工作。

首先要充分认识整治丧殡陋习是饯行科学发展观的明智决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葬弊端日益突出。一是侵吞资源,浪费土地和木材;二是影响市容。城区只要死了人,大街小巷乱搭灵堂,出殡时一路放鞭炮,一路纸钱,根本不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三是扰乱秩序。有的请来戏班子或尼姑、和尚,摆道场做法事,通霄达旦地喧嚣,弄得丧事不象丧事,喜事不象喜事,不伦不类,污染周围群众的视觉、听觉,扰乱群众的正常作息。四是浪费钱财。有的为追求排场,盲目攀比,少则耗资上万、多则数万,甚至负债累累。总之,治丧活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前后好几天,乐队好几帮,车辆、花圈好几十,酒席好几百,花费好几万,负债好几年。”使得“生者不得安宁,死者不得安息”。因此,整治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要充分认识丧葬整治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一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需要。创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筑必须以人为中心。而整治丧葬陋习就是要改变目前丧葬习俗中的铺张浪费、污染环境、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不良风气,从而为推动发展、净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突出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厚养薄葬”社会公德的需要。部分老人儿孙满堂却无人赡养,晚年生活十分凄惨,饮食起居、伤寒病痛无人问津,在世无人看管,死后却大操大办,这种不和谐的现象绝非个案。因此,整治丧葬改陋习的目标是倡导厚养薄葬的现代文明,摒弃“老人在世无人管,死后热闹人不知”的不良行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