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22:51: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公消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论文:三公消费特点与提议简述

本文作者:逄咏梅朱莹工作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三公消费”的披露方式与公共预算的编制方式目前“三公消费”的公开没有细化项目,多数部门采用混合披露。从2011年中央部门公布的预决算情况看,除审计署细化到因公出国的人次、接待国外来访的人次及每辆公车的平均费用外,大多数部门只是交代几个简单数据,未将“三公消费”的具体情况公之于众。我国公共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一方面,各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中所列的支出项目都是支出功能分类的一级科目,缺乏细化分类信息。另一方面我国公共预算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即“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方式。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理性程度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各个部门出现了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为了完成任务,将拨款经费用于“三公消费”便成了各部门花钱的好途径。

公共预算体系是规范“三公消费”的根本

(一)“价值与目标”要素公共预算的目标体系可分为价值目标和效率目标。价值目标主要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综合价值的提升,效率目标则重点反映资源利用效率。公共预算的价值与目标决策要素为合理设定“三公消费”相关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三公”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充分利用预算在财政分配中的中心地位,调节社会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增加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就是其不可回避的责任。所以,“三公”经费的预算分配必须结合具体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和需要,兼顾公平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三公”经费应提高使用效率,我国公用经费开支距离世界5%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只有逐步降低“三公”开支,才能实现公共预算的效率目标。(二)“决策参与者”要素我国目前实行部门预算,采取“二上二下”逐级汇总的程序。“一上”过程中各基层部门是决策参与者,各部门应依据每年预算编制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数,并提供与预算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一下”过程中财政部门是主要决策参与者,财政部应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进行严格审核,对相关科目进行增删、核算和调整,汇总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限额“;二上”过程中各部门是主要决策者,各部门应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并结合工作计划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二下”过程中人大是最主要的决策参与者,财政部对各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审核调整后报人大审批,人大应严格按照程序行使法律赋予的审批权,发挥其监督作用。人大批准后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在预算编制流程中各个决策参与者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预算的严格性,从根本上遏制“三公消费”的过度增长。(三)“信息”要素公共预算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的过程。公共预算依据信息的变化不断调整,随着环境开放性的增加信息对预算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公共预算的制定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依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工作计划,增量预算方式下提供的信息并不能保证预算决策的合理性“,三公消费”在增量预算方式下只会愈演愈烈,因此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对提高信息合理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中提高透明度的要求向公共预算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进一步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因此“三公消费”情况也应该向社会全面公开。(四)“权力”要素预算决策的过程也是权力分配的过程,公共财政的建立,在本质上是权力方式的变迁,其方向和结果是民主的不断发展。预算是民主的载体,怎样有效地利用公众的钱去为人民服务是公共预算的核心。公共预算过程中应有权力制衡机制,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三公消费”的高额数字和过度增长表明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高昂成本,缺乏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措施。因此,当前改革的要点应该是在公共预算和管理领域建立相应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公共预算视角下“三公消费”管控的建议

(一)规范信息公开标准,全面公开“三公消费”的预算数与决算数目前我国需要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公开“三公消费”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从制度层面对信息公开加以约束。公开范围上,中央和地方要全面公开“三公消费”的预算和支出数字;公开时间点上,“三公消费”预算数应与公共预算同步公开;公开内容上,对“三公消费”的披露要遵循项目细化和可理解性的原则,细化公开项目,并且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读。对于涉及国家机密不予披露的内容和数字,应由专门的权威机构进行判定,其他信息则应遵循公开披露的原则。(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也是助推“三公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随着技术变革、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快速变化,预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必然会发生改变,一味采用增量预算的传统渐进主义范式,就会造成预算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弊病。但如果简单改用零基预算的理想主义范式又会存在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采用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考虑以五年为一周期,五年内可以采用增量预算,五年末就必须采用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基础的调整,从而让预算跟上环境的变化,增强预算的管控能力。(三)严格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预算标准体系国家应出台关于编制“三公消费”预算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建立起刚性预算约束机制。应从制度上对预算体系中的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加以详细规定,统一计算口径,并且要把政府预算外的消费纳入“三公消费”之列,防止各部门自行调节账目的行为。对预算编制内容要进行适度明细分类,尤其是地方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尽可能地细化,以便在增强单位部门间相关数字可比性的同时,也加强对各单位具体事项的管控。同时,对“三公消费”情况应单独列示,预算表中要说明各种费用的具体流向,当年新增或减少的重点项目,增加本单位与往年的可比性。(四)建立完善的预算反馈与监督机制,引进外部审计建立健全权力制衡和预算反馈监督机制,及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相比较,找出差异原因,并采取合理措施及时改正。同时应从制度上规定严惩措施,对不合理的“三公消费”进行严惩,对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并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最后还要记入责任者的廉政考核内容,记入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另外,引进外部审计,强化审计监督改革是对权力约束的另一重要举措。行政部门及事业单位门在披露信息时可借鉴上市公司的做法。在“三公消费”预决算数字公开之前,应有审计的基本结论。通过审计,不仅可以发现“三公”预算中的超编、超标等违规问题,还可以发现执行过程中的违法问题,也可以看出“三公”安排的不合理性。通过引进外部审计,加强对权力的约束。

查看全文

三公消费思考体会

截至7月20日,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54个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看一个政府是否乱花钱,“三公消费”是最好的镜照。谁公开了?如何公开的?公开的质量、速度怎样?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成了近期舆论的焦点,这里面既有公众对三公消费逐步揭开神秘面纱的欣喜,也有对公开细节的质疑与期待。

可喜但不满意的“三公”公示

乐观的预测是,本周将迎来三公经费公开的高潮。三公消费虽只是预决算公开的一小步,却是阳光财政的一大步—至少,总算没有只停留在口头上,雷声过后开始有雨点了。知名网评人令狐补充认为,千呼万唤始公布的三公经费,甫一亮相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公共财政公开透明已成潮流,不可逆也不可挡;而且参差多样的账单,不仅让公众比较参详,也可以形成竞争机制,促使各部委在信息透明方面不甘落后,从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忧的则是,公共财政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还亟待进一步通俗化、明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亟须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以使阳光财政的明亮和谐得以实现和巩固。

《云南信息报》也有评论表示,公开三公经费,自然不是为了让民众看个热闹,而是要让民众有效监督政府部门的花钱行为。但在公布三公消费举步维艰的现实语境下,过于苛求已经公开的中央部门,盲目表达对“三公消费”的整体性焦虑和不满,显然也是一种不够理智的作为,鉴于此,不妨宽待当前的三公消费公开。

“三公”公开当重视公众情绪与期待

“这几天我在微博上与一些博友一起跟踪,并坚持转发国务院下属单位本年三公消费的公开情况。”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日前在《环球时报》撰文表示,从各部委在遵行国务院规定公布期限的情况看,大家就知道预算与决算信息的透明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且很重要的,就是大家公布了,公众也有对于它们公布信息不信任的倾向,越拖延越不信任。但是不管怎么说,透过微博表达的公众情绪与期待值得这些部委重视。

查看全文

县长在三公消费推进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风荡漾,暖意盈怀。在这生机盎然的三月,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市纪委、监察局给予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公务用车维修装饰、公务接待、办公用品购买等“三公”消费,历来是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反腐倡廉的源头所在。在前不久召开的市纪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市纪委决定把我县近年摸索形成的“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今天,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又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县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我县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多年来,在市纪委、监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创新方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创一流,扎实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开展,连续六年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目标管理考评中获得先进,多项源头治腐创新工作获得省、市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成效十分显著。

源头治腐,创新方式是举措,取得成效是关键。我县开展的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是多项源头治腐创新工作的重要一项,也是工作开展时间连续性最长的一项。早在2008年6月,我县就在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加油的基础上,试点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装饰)制度改革。经过一年的运行,公车维修(装饰)费用同比下降了47.8%;从2009年10月开始,经过8个月的精心筹备,我县于2010年6月正式实施公务接待定点管理、公务刷卡消费及机打发票报账制度,一年内,公务接待费用下降了27%;2011年下半年,根据近三年的实践和成功经验,我县全面总结、提升,进一步将公务用品购买纳入定点管理范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多次召开各类会议调查研究、安排部署,并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县正式推行。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正在按照预定的目标积极推进。

百舸争流千帆竞,与时俱进谋新篇。反腐倡廉、源头治腐,任重道远!我县将以这次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紧紧抓住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这个重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好落实。继续支持与保障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更加努力地探索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加努力地推进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整体水平。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志们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合家幸福,万事如意!预祝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取得圆满成功!

查看全文

农科单位经费监督体系探析

一、农业科研单位“三公”经费使用管理现状

(一)公车使用缺乏有效控制农业科研单位现行公务用车仍然沿用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旧有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思想和消费观念不断变化,现有公务用车管理机制的缺陷突显。1.违规超编超标配车目前一些公车已成为领导干部享用的一种福利,很多单位都极尽所能,创造条件购车,超编超标配车现象较为普遍。为规避检查,有的单位将车辆挂靠在下属单位、科技企业或建设项目部名下,使得车辆使用的自由性很大,公私难分。2.公车运行成本高近年来各单位公车开销呈上升态势。燃油费、公车维修费及司机出车补贴等居高不下,比一般社会车辆运行成本高得多,平均每辆公车的年消耗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元,隐性浪费和贪占现象十分严重。3.公车私用现象普遍单位公车使用基本上是公用、领导私用、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公车私用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很多司机和干部对此也认为是理所当然。

(二)因公考察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扩大了农业科研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但也有一些无实质内容的公费出国(境)考察应运而生,造成了国有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甚至有些人出不了国门,就在国内转,每年都会利用公款安排一些人以考察学习、业务培训、会议、交流等名义,出省出市进行观光旅游,并以此作为平衡人际关系的砝码。出去一趟少的四五千,多的上万元,使得各单位用于此类形式的差旅费逐年上升,有增无减。

二、建立“三公”经费监督体系

(一)建立“三公”经费预算约束机制,实行刚性管理部门预算一经人大审批,就具有法定效力,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修改。同时各部门应积极探索降低“三公”经费预算,配合财政预算编制改革,细化“三公”经费,压缩“三公”支出,杜绝不合理开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公款接待管理办法》、《公务用车管理细则》、《公款考察审批程序》、《“三公”经费审核报销流程》、《“三公”经费公示制度》等。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台新的规章制度。

查看全文

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专项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通过对各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和纠正“三公经费”在审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经费支出透明度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意识,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理性消费新风尚,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

二、整治内容

(一)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三公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是否超预算,是否达到下降指标要求,是否建立和履行了内部审批制度。

公务接待方面:是否用公款购买和赠送年货节礼;是否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是否存在领导干部以接待为名擅自拿发票到单位财务上报销问题;是否存在违反公务接待规定,搞大吃大喝、同城吃请、借各种名义用公款相互吃请及其他奢侈浪费行为;是否以会议费、培训费等名义报销接待费用,把招待费转移到下属单位或企业报销等问题;是否在私人会所进行公款消费。

公务用车购置运行费用方面:是否违规购车;是否豪华装修;是否定点维修、加油;是否存在借用、占用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接受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捐赠车辆问题;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等问题。

查看全文

关于三公经费专项治理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工作部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认真查找和梳理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开展了自查和整改,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完善因公旅游、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制度和审核程序,下发了《农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的通知》,制定了《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财务审批管理制度》等具体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规定要求,控制“三公”经费管理,公私严明,没有出现违规人情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从完善监管制度,严控各项经费支出方面入手,狠抓“三公”经费专项治理,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五项强化措施。

一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同时要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查看全文

三公经费支出及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县三公经费专项督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残联对2015年公务接待费、公款出国(境)费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确保自查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有关规定,县残联成立了以残联理事长王永正为组长的“三公”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认真分析研究自查中发现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制度上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了规范。

二、狠抓落实,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经自查,县2015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如下:

1、公务接待费用

查看全文

质监局三公经费整治工作汇报

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要求,我局在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认真开展了“三公”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的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

我局对“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上级要求,局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局长高度重视,指定办公室、账务室负责此项整治工作,并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具体负,认真做好具体整治工作。

为切实做好此次“三公”经费专项整治工作,我局明确了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同时填报了“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相关报表。召开了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三公”经费专项整治工作。各股室明确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主抓、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为全面做好“三公”经费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认真检查,狠抓落实

根据规定要求,局机关、各股室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照“三公”经费的主要内容,对2013年以来的因公出差、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车接待经费进行了全面检查。专项检查财务室、办公室做到认真负责,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引导、督导、协调工作,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过问、协调和督导,有关人员按照要求认真做好整治工作。

查看全文

城管局三公经费管理自查报告

据县纪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吉纪发[2013]8号《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及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对2013年1月以来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及2012年11月以来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了自查,并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在局政务公开栏内进行了公布。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同志任主任,负责“三公经费”管理及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事务。

二、狠抓落实,严控各项经费支出

1、公款出国(境)费

今年上半年我局没有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查看全文

三公经费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高等学校“三公经费”的特殊性和隐蔽性

(一)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的特殊性

高等学校从其性质和社会职能上讲是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这一属性,高校按照上述范畴发生的“三公”支出往往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因公出国(境)费:对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因公出国(境)主要工作任务为考察、交流、访问等,防止过高的因公出国(境)费用的目的是控制公款出国旅游等不良社会现象。然而对高校而言,教师学生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发生的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师资培养培训、合作办学、公派学生交流等出国出境活动应当与上述现象有着本质区别。这些对外交流活动往往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不能简单定性为“三公经费”的支出内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该费用一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一定级别官员专车和工作人员用车发生的相关费用。对高校而言,除了正常的公务用车费用外,还存在着因多校区办学发生的校区交通车辆的购置与运行费用,以及在教学计划内的教师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比赛、科研学术交流、生产实习及社团活动等日常发生的车辆运行费用,这些费用往往也是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相关的,应当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支出,并非是公务用车的范畴,但高校在会计核算时往往不易将此部分支出从车辆运行费中分离,因而导致了公务用车费用的虚增。公务接待费:高校的综合发展需要在各个方面拓展生存空间,教学、科研、学科、实验室、招生就业等等;此外各类评比、检查等活动也始终贯穿于高校的日常管理事务之中,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高校在公务接待方面的支出。

(二)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的隐蔽性

高校日常各项经济活动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避免的出现一些应当属于“三公经费”范畴内的支出被“包装”成教学科研的业务支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各类会议转移部分招待费用,从会议费科目列支应当属于公务接待的支出。2.差旅费用中往往包含公务车辆运行的费用,从差旅费科目中列支部分公务用车运行费用。3.通过各类培训班、科研项目变相转移部分应当属于“三公经费”范畴的支出。4.通过虚假的经济事项或票据隐匿部分属于公务接待的支出,最常见的有购买电子产品作为礼品、购买消费储值卡换开为“办公用品”发票等等。此外,部分高校还通过下属科研院所、经济实体等关联单位转移支付“三公经费”支出,这一类的行为往往更加隐秘,难以被发现并归集到“三公经费”支出之中。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仅仅是对已经发生的相关支出的分类汇总统计,只能片面的反映高校“三公经费”的真实情况,缺乏从预算到核算、决算、公开、监督这一过程性的管理,“三公经费”公开的质量和可信度都不高。

二、推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效监管和控制“三公经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