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20:50: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三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调联动工作计划
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中的作用,使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并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大调解手段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本镇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创新调解机制为动力,以健全调解制度为保证,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综合协调,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快调解速度,规范调处工作,提高调处效率,增强调处能力,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又有机衔接、紧密配合,运行机制规范高效;调解人员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和调解技能明显增强,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各相关单位能够及时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四下降、三提高、两不出现、一个确保”,即: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信访案件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提高,通过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不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出现民转刑命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重点
全镇三调联动活动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全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手段的衔接联动(以下简称“三调联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调联动”必须坚持“党委政府总揽,综治部门协调,司法行政主办,相关部门协作”的工作方针,坚持各自调解与联动调解相结合、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相结合、引导调解与自愿调解相结合、平等调解与公正调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第三条开展“三调联动”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为目标,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整合三大调解资源,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为促进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第四条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实现“四下降、四提高、两不出现”。即: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信访案件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调解协议履行率提高,不出现恶性群众性事件和民转刑命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社会管理三调联动创新思考
一、为何强调“三调联动”
(一)转型时期利益表达的无序化
在改革开放逾三十年之后,中国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长时间保持了持续、快速、平稳增长。2010年,中国成功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主导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加速、水平提高,基础实施逐渐完善,高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力增强也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提高,对外交往日益成熟而自信。正如所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固然有充分理由保持自信,但绝不能就此陶醉于既往成绩,失去理性认识和深刻反思现实的能力,丧失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动力。国际经验已经表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般也是利益严重失衡、社会冲突多发时期。现阶段中国引发利益失衡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权钱交易、权钱合一引发社会仇官、仇富的心理和腐败问题;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之间都存在巨大差距;既往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不仅环境污染引发民众抱怨,发展的资源约束也不断强化;分配制度的公平性欠缺,贫富差距悬殊等。利益失衡引发社会群体的分裂,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各种纠纷不断。社会风险的聚积叠加给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对此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审时度势地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全面转型,是中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攻克的难关。社会转型就是一个社会的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和利益调整的过程。不可否认,作为市场体制下竞争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大规模的阶层分化已经形成并将长时间持续下去,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阶层分化不可阻挡,但只要社会阶层结构保持开放,使每个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向上层流动的理想,就无需多虑。为此就需要打破和改变一些可能引起阶层固化的制度,建立和巩固后致性的社会流动机制。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部门有责任给予真正的弱势群体以特别关爱和制度性支持,改变其弱势的地位,避免弱者恒弱;政府部门也有义务保障和倾听弱势群体的权益表达、保护其合法权利,积极主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纠纷,努力促进以公平、公正、公开为特点的公民社会建设。弱势群体的出现是利益失衡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之后的现实反映,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欲望与预期的鸿沟、面对社会的排斥,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人群内心往往充斥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再加上其自身利益表达能力欠缺、社会为其提供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等因素,致不满情绪无法宣泄而逐渐淤积,达到临界点则随时可能喷薄而出。有时一个小小的纠纷就足以成为众多无利益关联者“泄愤”的导火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爆发。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主体多元,行为目标发散,诉求方式偏激,极具破坏性和对抗性。[1]更加值得警惕的是,整个社会的弱势心理在蔓延———房产商面对政府,私家车主面对交警,企业面对银行,都会自称弱势群体。矛盾主体抱团取暖的现象在社会各阶层蔓延,近年来时不时发生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与当地人之间的对抗已经不仅仅是劳资纠纷,而是农民工被歧视、被剥夺,无法融入城市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社会矛盾加剧和利益表达的无序化对社会管理提出挑战,而网络化和信息化改变了民众的诉求表达方式,更放大了这种挑战带来的风险。在数字时代,博客、个人视频等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使得社会重心由机构向个人转移,并为个人、群体不满情绪的快速蔓延、结合提供了途径。新媒体使得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消费者,而具有了与传者交互信息的功能,甚至转变成传者的身份。[2]通过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人们突破了面对面现实交往的局限,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之事,实现与社会有效的信息交流。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先在网络上出现并逐渐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事前毫无联系、并非矛盾直接主体的个人可能迅速汇集形成集体行动。由于自媒体的风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先堵塞言路封闭信息再慢慢应对,以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传统手段已经力不从心甚至完全失灵。面对社会舆论的持续发酵,政府部门为迅速平息事态不得不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做法,或强力打压或利诱拉拢,进退皆无据,顾此而失彼。民间流传的“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解决纠纷途径在信息时代的变化与转移,反映出司法权威不彰以及社会管理手段未能及时调整而无力应对的现状,凸显在基层建立社会舆情、矛盾纠纷以及民众诉求快速回应协调机制从而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紧迫性。一言以蔽之,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以及社会价值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正在经受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全面阵痛和治理难题。各种利益关系的竞争和利益诉求的表达犬牙交错,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稳定。改变利益表达无序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广开言路、接纳群众诉求,建立和完善利益平衡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已经为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来看,社会建设已经被纳入其中。社会建设的核心在于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追求社会的和谐状态。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则在于维系社会秩序和化解社会矛盾。
(二)维稳目标下的“三调联动”
从作用上看,社会管理可以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理的配置,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3]社会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早已被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所证实。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频发的纠纷以及当事人不理性的诉求表达使司法权威遭遇挑战,已经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社会管理,旗帜鲜明地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各级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地方政府及部分官员却将维稳一词演绎为具有天然正当性的霸权话语,假借维稳之名打压合法诉求,危害群众利益,主流的维稳说辞在民间甚至开始引起反感和抵触情绪。这是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的危险信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在处理某些突发性事件时如果使用“受害人家属情绪稳定”之类的字眼以证明其维稳的努力与效果常常遭到新闻媒体、网民的冷嘲热讽,似乎事故发生后只有“受害人家属哭天喊地”才是正常的人性表达。维稳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将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将公民正当的利益诉求与表达视为不稳定因素。[4]在此逻辑之下的维稳不是通过加强社会建设来实现,而是滥用权力打压权利诉求。维稳的结果时常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利益表达越频繁,打压越厉害;打压力度越大,反弹也越激烈。维稳要重聚民意支持,必须实现从“权力维稳”向“权利维稳”的转型,为维稳努力增加正能量。一方面要完善立法科学界定权力的范围和边界、明确政府职责,以界定和处罚惰政、滥权行为;另一方面从程序上规范政府行为,“将权力关进笼子”,通过立法为权力的行使画地为牢。权利维稳的基本要求是支持合法、合理的利益表达,以达平息不满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之功,并非为求得一时之稳而放纵动辄狮子大张口的非法诉求。“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其实是权力维稳的另一种表现,将误导维权预期,刺激更多的无序表达、越权表达。最终结局必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使政府部门陷于顾应不暇、疲于应对的状态之中。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的同时,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统筹全局协同监管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就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阶层、群体、个人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二是要建立新形势下的劳资之间、干群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协商机制;三是要建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排查调处的工作制度。[5]“三调联动”可以成为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调解是在世纪之交由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的一种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是一场中国的“现代调解运动”。其初衷在于通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以及诉调的快速对接机制,从源头快速化解社会纠纷。“三调联动”作为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的一项基本政策,在若干重要场合都得到了强调。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在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强调了要完善“三调联动”的工作体系。概而言之,“三调联动”已经被视为接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三调联动”蕴含的管理创新
区委三调联动指导方案
根据省综治办、省高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解释、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综治办协调政法四家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解释、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实施方案》、《市“三调联动”工作试行办法》的要求,区综治办、交警大队与法庭建立联勤联动机制,以联动破解难题、联动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实现管理资源共享、职能优势互补,进一步提执法管理工作效能,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整合力量,全面加强对辖区道路交通事故的联动管理,落实责任,提高效能,让市民满意,让领导放心。
二、实施机构
市区综治办
市交警大队
全乡三调联动工作汇报
一、强化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确保“三调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领导机构,适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本乡工作实际,制定了《乡“三调联动”工作实施方案》。就全乡“三调联动”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措施等作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使“三调联动”工作正规化、常态化。
二、三个到位,抓好联调机制。一是网络组建到位。乡、村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挂帅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乡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组成立了调解小组。一张“纵到底、横到边”的调解网络覆盖全乡。二是力量配备到位。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由综治办牵头,以司法所为依托,抽调妇联、民政、计生、农林水、派出所等职能站共同参与。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调解员,负责从事具体工作。村(居)调委会吸收老党员、老干部、退休老教师担任义务调解员。
三、督查考核到位。“三调联动”工作纳入综治考核以及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年初签定责任目标,年中随机督查,年底考核相结合。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凡是责任区域内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上交则在年终考核时相应扣分,与各级干部奖惩、待遇,调解员的补助挂钩,从而将调解工作责任落实在基层。同时细化了领导包案、特殊群体帮扶等考核奖惩办法。
四、狠抓落实,化解矛盾纠纷。一是突出化解涉及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矛盾纠纷。主要是因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出台引起的利益关系调整出现的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对可能影响稳定的新矛盾、新问题及早开展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落实应对措施。加强信息搜集研判预警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二是突出化解涉及民生利益的矛盾纠纷。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政治“敏感”时期,加大资源环保、婚姻家庭等涉及民生利益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稳定。三是突出化解涉及群体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的矛盾纠纷。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利用各种资源,认真负责地解决非正常上访人员的合理诉求,对确实无法按期解决的,制定好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时限,落实稳控措施,做到案案有人管、件件有人办、事事有结果。
五、主要做法:一是扎实深入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逐村组逐户摸排梳理,掌握矛盾纠纷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对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引发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对已掌握的矛盾纠纷进行统计、梳理和分析,按照纠纷性质、类型、诱因、涉及人数、重点人员、积压时间、难易程度和事态预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落实工作责任,限期解决并上报处理结果。至目前为止,已成功调处9起民事纠纷。二是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了加大排查力度,结合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全无因调解不力而引起的民转刑案件、群体械斗等案件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的优势,使大量的社会矛盾通过人民调解程序得以化解,极大地化解社会矛盾的司法成本,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调解资源整合不够顺畅。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一些复杂矛盾纠纷,如房屋拆迁纠纷、征地纠纷、劳资纠纷等,涉及面广,需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作战”,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导致调解资源不能合理配置,“联动”力度不够强。另一方面,“联动”的制约机制不完善。现行考核办法仅对各成员单位的调解工作目标任务作了要求,对各部门参与“联动”缺少明确要求、有效制约,而各成员单位间相互没有管辖权,因此往往造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自为政和互相推诿,不能很好地形成配合,难以形成合力。二是调解主体参与意识不强。调解工作有别于一般执法行为,既需要宽广的知识面、较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还需要有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同时,稍有差池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加上地方对“三调联动”价值、功能缺乏深刻认识,指导方式简单,培训制度不能落实,不善于调动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组建的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涣散,人员不足,保障不力,导致人民调解组织成员处理纠纷时存在推诿、拖延、草率等现象,未能认真履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导致矛盾纠纷的激化、上移。三是体制经费保障不够到位。一方面对调解主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现行条件下,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主体均是公务员,有完整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而人民调解中的调解主体一般为村干部或当地较有权威、名望的人士,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主要靠其自觉、主动进行调解,导致其履行调解职责有时不够积极,不愿全力投入调解工作。
全县三调联动工作若干意见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三调联动办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三大调解对接联动力度,为创建平安作出贡献。
一、加强三调联动组织建设。
加强驻法庭、驻检察院三调联动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其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三调联动”工作组织建设的文件精神。首先在进一步在巩固完善人民调解驻公安派出所调解室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调解组织,将三调联动工作触角向村居社区延伸,形成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格局。
二、拓展三调联动工作领域。
开展全县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攻坚活动,充分利用三调联动工作平台。适时组织开展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和敏感期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开展对重大遗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主动预防和妥善调处由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型案件。引导各级调解组织工作部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处民间纠纷的同时,引导三调联动工作向劳动人事争议、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等领域拓展。
三、规范三调联动运行。
三阶交调截取点测量分析论文
摘要:在宽带无线通讯系统的设计过程,设计者们在设计放大器、混频器、变频器时,在诸多的设计指标中有一项三阶交调截取点(IP3),它是表征了线性度或失真性能的参数,本文主要介绍了三阶交调截取点(IP3)测量方法。
关键词:线性度,失真,三阶交调截取点,IP3
1.引言
在射频或微波多载波通讯系统中,三阶交调截取点IP3(Third-orderInterceptPoint)是一个衡量线性度或失真的重要指标。交调失真对模拟微波通信来说,会产生邻近信道的串扰,对数字微波通信来说,会降低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并使误码率恶化;因此容量越大的系统,要求IP3越高,IP3越高表示线性度越好和更少的失真。本主要介绍了三阶交调截取点(IP3)测量方法。
2.计算三阶交调截取点
IP3通常用两个输入音频测试,这里所指的音频与我们在低频电子线路的音频有区别,实际上是两个靠的比较近的射频或微波频率,由式(1)表示:
司法局三调联动工作报告
一、抓组织网络,开辟“大调解”阵地。
工作举措的创新,机制的完善,组织机构是保障,是关键,一年来,我县在“三调联动”调处的组织保障上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协调,政法机关实施”,有效开辟了我县“大调解”格局。
一是切实加强了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公、检、法、司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并设立和谐平安联创中心,专门负责“三联调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平台,由中心统一承办矛盾纠纷的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报结、回访等相关具体工作。使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了三调联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着力充实了队伍力量。今年以来,我县在积极筹建并逐步完善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大协调指导办公室建设的基础上,要求公、检、法、司等部门成立了专门的“三调联动”工作联络点,在工作联络点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联络员,专门负责日常联动工作的衔接配合。广泛吸纳律师、法律工作者、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察等积极参与“三调联动”的调解工作。
三是继续完善了基层调解网络。实践证明,利用亲情、乡情等外界力量是最行之有效的调处方式。于是,我县坚持继续完善以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龙头,以村调委会和纠纷调解员、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为基础,其他调解组织形式为补充的基层调解网络。以民主法治村的规范标准建设为契机,要求在每个村委会都设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室,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体系。今年,在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经费保障上我县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落实了调解员的补助津贴,有效调动了他们的调处工作积极性。
二、抓责任落实,构建“第一责任人”格局
三调汤治疗失眠经济学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三调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将鹤壁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三调汤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脱失5例,常规组脱失4例。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68/73),高于常规组的82.43(61/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和停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成本/效果(C/E)比值低于常规组。结论:三调汤治疗失眠效果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
关键词:三调汤;失眠;临床疗效;经济学价值
失眠是指在相当长的持续性时间内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而且对日间社会功能造成较大影响[1],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不寐”范畴。目前西医常用治疗药物有佐匹克隆、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等,虽短期疗效较好,但远期效果欠佳,且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和耐药。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其治疗的有效性和经济学价值。鹤壁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经验方三调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经济学价值较大,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鹤壁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中药组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42.28±10.13)岁;病程(8.34±2.71)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15.78±2.46)分。常规组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40.97±11.25)岁;病程(9.05±2.84)月;PSQI评分(16.03±2.3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失眠症诊断标准拟定:每晚入睡时间>30min;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2次/晚),或有早醒及醒后不能再次入睡;总睡眠时间每日<5h;症状持续时间>1月。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3]不寐标准,辨证属于阴虚火旺,症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膝酸软,伴头晕耳鸣,健忘,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1.3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②既往未服镇静催眠类药物,或已服但停药>1月;③身体状况良好,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好;④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心脑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引起失眠者;③因长期熬夜、酗酒或者滥用药物导致失眠者;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2治疗方法
关于“三调联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简称“三调联动”)职能,充分发挥三大调解手段在建设“平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的目标,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大调解中心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调解机制,强化调解职能,提高调解公信度和权威性,使人民群众将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机构
乡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主任由乡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同志临时兼任,成员由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