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学生群体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15:19: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弱势学生群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弱势学生群体

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青岛市市南区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把重视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改变弱势学生群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弱势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在政策导向上凸显优先地位,强化保障力度;在指导原则上体现整体公平、差别对待;在操作策略上突出规划的全局性、统筹性,突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突出教育的全面性,着力改变弱势群体的边缘性,促进弱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弱势学生;平等教育

党的十七大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前进的旗帜和道路,还为我们审视现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弱势群体教育至少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重视并加强弱势群体教育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提供更优的教育服务,应该是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民生体现。第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上来说,要加强弱势群体教育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人属于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表现在什么地方,他们最需求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从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改善他们的教育弱势处境。第三,从统筹兼顾的角度上来说,发展弱势群体教育不能脱离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背景。

尽管市南区属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城区,同样也存在教育的弱势群体,其中主要包括身体上有缺陷、学业上有困难、家庭经济有困难以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学生。关注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弱势群体教育的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弱势学生群体教育论文

[摘要]青岛市市南区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把重视弱势学生群体教育、改变弱势学生群体受教育状况、促进弱势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在政策导向上凸显优先地位,强化保障力度;在指导原则上体现整体公平、差别对待;在操作策略上突出规划的全局性、统筹性,突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突出教育的全面性,着力改变弱势群体的边缘性,促进弱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弱势学生;平等教育

党的十七大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前进的旗帜和道路,还为我们审视现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弱势群体教育至少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重视并加强弱势群体教育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提供更优的教育服务,应该是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民生体现。第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上来说,要加强弱势群体教育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人属于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表现在什么地方,他们最需求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从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改善他们的教育弱势处境。第三,从统筹兼顾的角度上来说,发展弱势群体教育不能脱离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背景。

尽管市南区属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心城区,同样也存在教育的弱势群体,其中主要包括身体上有缺陷、学业上有困难、家庭经济有困难以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学生。关注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弱势群体教育的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

学生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探讨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大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得到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体质方面的研究频频出现,成为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献资料显示,大量研究主要是针对正常学生群体,而有关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质方面的研究报道却依然少见。鉴于此,本研究在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既往病史、膳食与营养、生活规律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体育教学干预改善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及心理状况,从而使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益改善,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实现,使高校体育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在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中不及格(≤59分)的群体,其中不包括因病或残疾而免测的大学生。本研究以山西省高校为例,随机抽取了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8所高校体质测试不及格的在校大一、大二的8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并随机抽取太原理工大学被调查学生中的90名体质弱势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60名,女生30名。

2.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调查研究报告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中国60岁的老年人已达1.44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国的公共问题。在假期,我回到家乡新疆乌鲁木齐市,对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认识到了家乡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增进了我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认识及家乡的老人们现今的生活水平及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我脑海中一直好像都离我们好远,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直到在前不久看到了一则报道:按照国际标准,我国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型社会。才发现我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而在2004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人96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进一步超过了老年型的标准,呈现了老人基数大,地区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点。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也和全国一样,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20多万,并在以年均3.34%的速度增长。一些资料显示,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实际入住率只有0.86%。可见,为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现状的养老方式,是亟待解决的。

在为期三十天的假期中,我先后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的几所老年公寓,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病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市和水磨沟区的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与老人进行访谈,进行资料整理等方式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枢纽,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全市现辖7区1县,拥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等49个民族。总人口208.2万人,是个远离内地其他城市的大城市。

它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不同,受到了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人口、宗教等因素的制约。相较于内地其他相同规模的大城市,我的家乡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家乡在发展,在变化。新一代的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其独立消费的能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固守“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消费观念。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费用。老年市场的服务需求也将随之不断的增大,可以说这个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此次回乡调查,通过走访及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家乡的老龄产业服务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养老院的发现现状来说,就有以下几方面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查看全文

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危机干预论文

【论文关键词】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干预策略

【论文摘要】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已占踞半壁江山,高职学院学生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弱势学生群体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甚至酿成恶性事件,了解心理危机的表现,挖掘心理危机的根源,提供全面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途径,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一、心理弱势学生群体的危机现状

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是指学生自身应对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主要包括7大类学生:1.家境贫困者;2.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3.人格有明显缺陷者;4.有强烈的罪恶感或不安全感者;5.单亲家庭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看不到“出路”者;6.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7.性格内向者。2005年媒体报导了116起中国大学生自杀事件,高校接连发生大学生由于心理异常等原因而发生的伤人、杀人或自杀的严重事件,教训十分惨痛。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在30%以上。2006年5月初,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2006年10月,笔者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院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生活中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立即反应阶段: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完全反应阶段: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当心理弱势的学生群体突遇上述突发的挫折事件时心理承受力弱而可能引发危机出现。

二、心理弱势学生群体产生危机的原因

目前,引起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要考试失败等。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也可能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接触,严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杀行动。具体来讲:(1)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者;(2)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3)个人感情受挫者;(4)人际关系失调者;(5)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6)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者;(7)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8)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9)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10)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

查看全文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弱势群体,他们主要指城乡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高校的学生中也日渐形成了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关注。这个群体有的来自于社会弱势家庭,有的具有不同于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独特特征。这些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一部分,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这部分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的成效、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甚至有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危险。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环境适应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具体说来,这部分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经济拮据型。主要是指贫困生。他们交不起学费,生活十分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部分人当中有的表现得更努力、积极,主动去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减轻经济负担,化压力为动力,变弱势为均势甚至优势;有的则经常生活在焦虑、自卑之中,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学习上投入不足,成绩不好,拿不到奖学金等甚至考试还不及格。后者由于经常得不到“实质”上的关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问题严重时容易走极端,如偷盗、自杀、辍学等。

二是生理缺陷型。主要指身体残疾、有缺陷、体弱多病的学生。这部分人在学生当中占的比例不大,但其弱势不可忽视。他们当中有的对自己的长相、体重极不满意,有的身材比较矮小,身体局部畸形或残疾,有时受到同学的挖苦嘲讽,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承受着比普通人更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表现得比较自卑、忧郁,总是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和伤害,做起事来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三是心理脆弱型。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打击,经受不起较大的挫折和失败,对周围事物很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一旦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往往表现得比较忧郁、失落、悲伤、精神压抑,最终导致心理畸形,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走极端。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心理畸形导致的极端行为。

查看全文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和消极影响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的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日益凸显。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贫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体现在: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促使其自我教育、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注重诚实守信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感恩教育和成才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高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收入,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现状及消极影响

1.经济弱势群体经济压力大,易自卑失落。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即所谓高校贫困学生。大部分贫困生生活费和学费的压力比较大,在理性消费、节俭开支的状况下更多的是捉襟见肘。但有时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经常穿名牌服装、不断购买和变换越来越贵的手机和电脑,贫困生容易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2.身心弱势群体敏感脆弱,易诱发诸多心理疾病。身体残疾大学生自尊心、自卑感较强。心理“弱势”引发的各种危机更是层出不穷,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大学时期的压力来自学业、就业及感情等诸多方面,高校学生由于心理危机走上极端的案例也很多。3.地位弱势群体适应能力不强,易患得患失。大学生地位“弱势”群体指由于学习知识、专业技能其他素质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参加各类比赛,例如体育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社团活动比赛等方面没有突出表现,和同学们相处不容易。他们受到的关注度较弱,在获得各种奖项和担任班干部方面竞争力都不大。这些学生常常存在失落感,自信心严重缺乏,导致他们的能力难以施展。他们不善于参加集体活动,做事又容易盲目从众。

二、和谐社会视域下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促使其自我教育。首先,父母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交不起学费、住宿费的经济弱势群体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不能正确看待困难,情绪消沉。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带来的心理变化。其次,大力倡导“教育关怀”的理念。经济、心理、生理弱势大学生,有的人自尊心极强,拒绝他人帮助;有的人依赖性太强,自己不愿做一点努力;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典型案例的宣讲,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方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充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1)注重诚实守信教育。个别学生造假、骗贷,不及时还贷等行为都是失去诚信的行为。诚实守信是弱势群体大学生做人做事的根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建立诚信档案,或者建立规范的诚信评价体系。在奖励方面要倾向于重诚信、守承诺的大学生。(2)进行挫折教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可能遇到挫折和困难,一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克服浮躁紧张的心理状态,用挫折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创建一个逼真的环境让他们进行心理训练,从而锻炼其抵抗挫折的能力。(3)推进创业教育。首先,要激励和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兴趣、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其次,要指导他们认真选择创业形式、创业项目,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创业计划书,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全国的创业计划大赛,既锻炼了创业能力,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4)感恩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学会感恩,一是感恩父母,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要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二是对救助者的感恩。在自己经济状况好的时候能够主动帮助他人。三是对生活的感恩。只有对生活持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保持对生命与生活的激情。(5)成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弱势群体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一是自我设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势、劣势、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一个合理职业发展目标。二是自我行动。走上社会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岗位的要求灵活地调整目标。三是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包括检验、控制、纠偏等环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以保证具体目标的实现。4.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用心去关爱弱势群体大学生,走到他们中间,深入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能力。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激发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指导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三要不断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新的教育方法,为弱势群体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查看全文

非传统弱势群体特征及教育管理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解集中于经济衡量标准的现象,本研究提出非传统弱势群体的概念,即社会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状况且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未能覆盖的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发现该群体存在能力素养不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及应对方式消极等共同特征,结合目前教育管理工作情况,学校可以从完善教育载体设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关键词:大学生;非传统弱势群体;教育管理

一、问题提出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劳动者。2002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弱势群体”,[1]从而使得这一概念非常流行。高校中也存在这样的群体:他们经济条件差,会因消费水平低而感到自卑,又为避免尴尬和节约开支,主动回避一些社交活动。相比于那些经济充裕、自如参与社交的同学,这类大学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被称为大学生弱势群体。[2]传统的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因经济方面的弱势,从而处于不利境地的大学生群体。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已基本形成“奖、助、勤、贷、补、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学生奖助政策体系,并考虑学生就读地区的消费情况,已能够支付日常生活费用,再辅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解困措施,可以说在国家、社会及学校的有力帮扶下,从经济角度看高校不存在经济困难群体。自2002年以来,国内研究者对弱势群体的问题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虽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但均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共同特征进行了客观分析,尝试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帮扶措施,但仍存在不足:1.过于侧重经济层面的帮扶。事实上,经济层面的帮扶。只能解决弱势群体的经济问题,无法在学习、生活、社会竞争、机会获得等方面有效改善其弱势地位。2.教育措施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未能有效把握弱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使得教育措施仅停留在表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对弱势学生进行帮扶的具体工作中,教育者及社会为了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更愿意关注那些成绩优异而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同时在面对因心理或思想认识问题而处于弱势状态的学生时,会因不具有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使教育沟通过程缺乏有效性,产生“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的不平衡心理,因而对这部分弱势群体丧失耐心和爱心。因此,与传统弱势群体相比,本研究的目标群体定位于那些因能力素养不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及应对方式消极等而在社会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同时由于现有教育载体设计不完善,导致教育资源未能覆盖到的学生群体。在教育实际工作中,非传统弱势群体的存在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首先,弱势学生自身的发展受限,并对周围同学的成长成才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3]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着重分析大学生非传统弱势群体的共同特征和心理规律,帮助一线学生工作者深入理解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规律。第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改善大学生非传统弱势群体的弱势状态,探讨具有操作性强、切实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措施。

二、群体特征及教育管理工作分析

(一)大学生非传统弱势群体特征分析。1.能力素养不足。能力素养不足主要体现在生活适应、人际沟通、团队配合等方面的能力欠缺。根据一项针对某高校大一新生适应情况的调查显示,23.3%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13.5%的大学生因个人爱好和习惯而与集体生活有冲突;1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社团、文体活动或科技竞赛。[4]由于能力素养不足,在试图改变时往往会遭遇失败,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减弱,更加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积极行为。同时,为了维护个体的自尊、维持认知平衡而采取一些消极的心理防卫措施,如以“淡泊名利”自居、拒绝参与活动甚至沉迷于网络以逃避现实压力。2.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由于非传统弱势群体具有更多的压力源,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具有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体验,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心理普查为例,我国高校每年有10∼1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情绪性格问题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排在前三位。[5]存在心理问题的非传统弱势群体学生会将更多精力用于应对心理困扰,妨碍了个体的成长发展,同时会表现出情绪失控、过度敏感、自我封闭、攻击性强等情绪行为特征,进一步妨碍其与同龄人的互动和教育资源的获得。3.应对方式消极。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一直以“鹤立鸡群”的状态生活在同龄人群体中,而进入大学后却成为“平庸之辈”,这种落差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不能接受现实的自己,渴望回到曾经的“辉煌”。但现实的差距让他们无从下手,又难以降低对自己的理想化要求,因而故步自封,表现出思想消极、情绪低沉、行为懈怠、人际关系冷漠等状态,并采取逃避压力、抗拒评比以及远离优秀群体等消极应对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平衡。如果任其自行发展,就可能陷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转变成问题学生。(二)大学生非传统弱势群体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载体设计忽略非传统弱势群体学生。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等教育载体都可以作为提升非传统弱势学生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这些载体的设计往往采取比赛的形式,以吸引优秀群体参与、获得高级别奖项为目标。即便是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也形成这样的“行政化”传统:一年级学生作为成员自由参加社团活动,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则以领导或组织者身份参与,那些在二年级未能获得领导职务的学生往往不能参与社团活动的组织。此外,在活动内容上,即便是面向全校学生的社团工作,也往往仅针对一年级学生而开展。因此,非传统弱势群体学生在二年级以后如果不能成为某些活动的主角,就没有机会参与课外活动。这在客观上形成教育载体设计对非传统弱势群体忽略的既定事实。2.教育管理过程存在过度保护倾向。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具体教育管理过程中都能够理解非传统弱势群体学生的处境,因而会对他们的学业予以一定的“照顾”,甚至在处理违纪行为时,考虑到他们的弱势情况而“网开一面”。这种过度保护的倾向剥夺了他们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机会,并强化了他们的弱势地位,更会助长他们的惰性和依赖心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会对其他同学造成负面影响。3.教育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很多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对非传统弱势群体进行教育引导时感到力不从心,似乎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在他们身上难以见效。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对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规律的客观认识,对认知层面的不了解会导致情感层面的不理解,因而无法贴近他们的内心,使得沟通缺少“灵魂”。再加上工作技能与方法的缺乏,使得教育工作苍白无力,既挫伤了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又让教育对象反感、抗拒。4.教育管理工作环节缺乏对危险行为的防范预案。由于非传统弱势群体在学生生活中的表现具有隐蔽性、被动性等特征,再加上教育管理工作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得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缺乏有效关注和深度挖掘,同时对可能出现危险行为的群体缺少跟踪性评估,这就导致对非传统弱势群体学生的危险行为缺乏有效的事前预防,对可能诱发危机事件的个体处于放任状态。

查看全文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分析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形成要素:家庭健康教育管理缺失,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健康意识淡化,智能化生活方式压缩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等;指出了目前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专业师资薄弱,课程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资源不到位,教学内容同化无差异,教学评价单一等;建议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差异化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知识获得和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专业师资;教学目标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差”问题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焦点,各种报道和争论纷至沓来,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解决大学生体质差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难点问题。目前高校受教育者的人群特征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肥胖、瘦弱等特形生,高度近视、大龄及残障、病弱学生群体的不断增加,形成了高校的体质弱势群体,这种状态仍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了解这种群属在高校接受体育教学的现状,采用体育教学进行干预,是高校体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

1.体质弱势群体的定义

根据当前学生体质发展特点,为了便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将其分为体质正常型和体质异常型两类。体质正常型是指能够较好完成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学生;体质异常型是指不能够较好完成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并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学生。后者通常是指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以及病、残障的人群,即“体质弱势群体”。体质弱势群体的划分标准由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构成: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一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在59分(含59分)以下的人群;基本标准之二是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20(偏瘦),或BMI≥26.5(肥胖)。达到以上充分条件或两个基本标准的学生群体基本可被确定为“体质弱势群体”对象。考虑到个体差异的特殊性,把身体素质过差者也列入“体质弱势群体”范围。随着我国高考政策的放宽,一些大龄(30岁以上)、少年(18岁以下)及婚育人群等也有可能被纳入体质弱势群体行列[1]。

2.体质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

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通过对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现状进行调查,归纳其主要分类和主要特征以及在不同班级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实践教学得出:1.他们中绝大多改变了对体育课的看法和对体育锻炼的态度2.体育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实践

1.前言

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是指在体育学习方面发生偏差、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把这一群体的学生教好、教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个体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为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并且对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体育的全面工作水平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