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15:01: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若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珍惜资源若干提议
广大群众们:
常言说得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们却因为此浪费资源。据统计,全国50%江河水流量减少;1/3土地面临沙漠化;80个国家严重缺水;大面积的树被砍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却不知去向;开着点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形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缺少《只有一个地球》的知识,为此,我想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尽量少用塑料袋,习惯用菜篮。不用一次性筷子、手套。
二、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把每次洗完米的米水拿去浇花或洗菜;每次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拿去冲厕所。不要开了水龙头就忘记关,要意识到“不要让水龙头孤独地流泪”。
三、不乱砍伐树木。乱砍伐树木是我们浪费资源的第一大杀手,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顾后果地乱砍伐树木,我们要意识到森林是鸟类、动物的家园。
务虚会上关于若干战略问题的若干讲话
这次务虚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讨论总台“十二五”规划和明年工作要点。根据总台党委讨论精神,我做一个主题发言。
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强调,“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按照总书记要求,抓紧制定各地区各行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谋划未来五年工作,关键是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和安排。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战略”一词出现了36次。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主要围绕“战略”这个关键词展开。从今年下半年起,总台就启动了“十二五”战略规划相关工作。因为在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党和政府对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都会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总台自身也较为熟悉,所以事业方面战略规划主要由台内相关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在研究。在产业经营方面,我们聘请了正略均策公司提供支持,目前项目组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产业经营整体战略和具体业务战略的研究,过一会会大家具体沟通。我的发言主要从“重要战略机遇期”、“升级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发展模式”和“战略执行”四个方面,谈一下党委对“战略”的若干思考,供大家在讨论中参考。
一、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联系总台实际,需要从宏观形势、政策要求、行业态势和自身发展四个层面来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对宏观形势的认识:“使命重大”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期的鲜明定位。从国际上看,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从国情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仅次美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如何尽快实现同中国世界地位相匹配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迎来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从省情看,江苏gdp今年将冲刺4万亿,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十二五”期末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未来7年,江苏人均收入水平将翻一番。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快速调整,精神文化需求爆发增长。这将为总台发展创造更加优质、更加强大的区位优势,但同时也会使江苏成为众多传媒文化实体争夺的重要区域。
(二)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现阶段对宣传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迫切要求。今年以来,总书记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在年初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拓展文化市场”。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加快”:“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强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并将文化产业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江苏省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更是强调要“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
干部行为若干规范
组织人事干部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证正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中心,顾全大局,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实现上述要求,进一步规范组织人事干部的行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工作出色的组织人事干部队伍,坚决防止和纠正组织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使组织人事工作更好地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坚持原则,公道正派
组织人事干部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党的原则,坚持党的组织路线和组织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公正无私,唯贤是举。
第一条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不准封官许愿,拉拉扯扯,搞小圈子。
第二条扶正祛邪,自觉抵制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升迁或者职务变动的行为,不准为跑官要官者提供方便。
招标投标监管若干思考
一、增强依法监督意识
年以后出台的相关文件,均对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即由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监督。各招投标监管机构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它不是为招标投标双方提供中介服务,而是行使行政监督职能。但在当前机构改革中,有的市政府把招标投标监管机构列为中介机构,这种做法应予以纠正。
建设部第89号令第十九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工程,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出的同时,将招标文件报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主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即由原来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对招标投标全过程的审查、审批、核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备案管理。要认真研究招投标监管方式调整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由过去比较具体的业务操作转变到运用市场机制来规范市场、处理经济事务。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认真履行执法职责。
二、构建科学监督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是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制定的极为重要的配套性文件,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直至了具体指导作用,为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明确了职责。但在实际监督执法中有的部门不严格按照国务其它有关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分工改造,出台带有明显部门色彩的政策规范,行政越权导致部门之间长期相互扯皮,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有的造成行政“不作为”的不正常现象,影响了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监督交通的发挥。针对上述情况,四川省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开展《建立科学有效的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成立“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内,统一组织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工作监督,涉及全省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范性文件要征求“监委会”意见等。这一由“监委会”统一组织监督的招标投标监督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一种新的尝试。这一机制的创新,将有利于强化对各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为西部大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严格把握监督重点
平安校园创建的若干提议
各镇(场、区)中学、中心小学,市、局属学校,师附小、正则实小,有关成教中心:
自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以来,经过各学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秩序稳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实现了平安校园建设的三年预期目标,为“平安”建设作出了贡献。为巩固提高成果,进一步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教育的办学水平,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向纵深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新一轮“平安校园”建设的意见》[镇教发()125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平安建设要求,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新一轮平安校园建设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为指导,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我市“两个率先”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动和依靠广大师生,认真落实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教育领域等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确保政治更加稳定、校园秩序更加优化、育人环境更加和谐,法治环境更加规范、安全工作进一步改善,依法保障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三年“平安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再经过三年的努力,确保全市各学校平安建设达到新一轮平安建设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使我市教育系统平安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通过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安全、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具体目标是:三有、三无、三不发生、三加强、三实现。
生态消费若干问题
一、生态消费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0世纪到21世纪初,既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同时又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地球上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得人类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二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费,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与失衡;长是人lJ大爆炸。20世纪全世界人l」翻两番,达到了60亿,并且目前仍以每年92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人日增长的)_硅力,使地球不堪重负。从上可以看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l、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如何以满足当代人消费需要为中心,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新的消费方式就必须推厂普及开来。这种新的消费方式就是“生态消费”‘卜态消费的基本内涵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思想意识基础上,提供服务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生话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同时使服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生态消费和绿色消费这两个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应有所不同。绿色消费是种以“绿色、自然、和i铃、健康”为宗旨的消费,但这种消费更多地考虑如何满足f当代人的消费需求,使之“和i皆、健康’.血’}几态消费在强调‘绿色、自然、和谐、健康’.消费的同时,史多考虑不危及满足后代人的消费需要笔占i入为.‘l态消费的外延更)’一泛一此,它包含绿色消费所包括的内齐绿色消费是’1态消费外延的一部分或占址终jit本部分:
二、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的意义
(一)‘欠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J一持续发展作为‘种最新的发展观和发联战略提出以后,已得到人们)、一泛的关沮:和认同所谓“川一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坚持代际公正一与代内公正的行为准则。前者是指本代人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后者是指同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及其需求的满足不能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可持续”的实质是资源在代内和代际之间配置的公正或公平,它要求人类的行为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消费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就是为了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二是生产成果的利用和社会财富的消耗。前者属于生产范畴,后者属于消费范畴。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来看,生产决定消费,而消费、又反作川于生产。消费决定着生产的[J的,牛产的规模、结构和方式必须和消费的规模、结构和方式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消费需求导向是社会生产的指示器和航标灯。生态消费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一种科学全新的消费方式。如果这种消费方式能在全社会普及推广,它必将反作用于生产。生态消费需求的社会力量,将会极大地推动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间的各种限制减少,国际经贸活动空间扩大。这样,国际生态消费浪潮将对我l习产生玉大影响:方面,生态消费品将会顺利进气我国llJ场,将给生产企业和国内市场带来更大的竞,Ji更长力;另一方l6i,国际生态消费意识将会在中国迅速传播,促使中国人民生态意识的觉醒,促使传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上述影响必然会推动和弓}导我国产生结构的调整。在国际竞争的于长力下,那些物耗大、能耗高、性能差,又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将会淘汰,那些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将会被严格禁止。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还不适应了适应加人WTO的新形势,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必须转变观念,在全社会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迎接加入WTO的挑战。(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传统的发展观和消费观片面强调发展速度,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状况好坏的唯一标准。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不顾生态与社会危险,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日标。为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日标,竭力刺激消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就迅速膨胀。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生产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一系列公害,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倡导和推厂’生态消费,首先可以推动环保产业和生态消费品的生产。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而且最终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利于国民的身心健康。其次,倡导和推广生态消费利于实现文明消费、无害消费,尽可能使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对自然界产生危害,使人们的消费行为合乎生物圈良性循环,使人类的居住和_L作环境得到保护和美化。随着人们消费文明化程度的提高,消费陋习将得到克服,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也会相应提高和升华,从而使人们自身素质更加完善,这就会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三、推广普及生态消费的途径措施
(•)加强思想教育,使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在「业社会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并强化了人们的贪婪动机,物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赚更多的钱,占有更多的商品,纵情地享乐人生,成了许多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追求。在这种消费观念的指导下,奢侈性、浪费性的消费方式盛行。例如“一次性”、“方便性”的商品消费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商品的过份包装,造成废弃物的增加;住房讲求豪华,过度装修,浪费了社会财富,损害了健康等等。针对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应从思想教育入手,使人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要从环境理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讲清奢侈性、浪费性观念的危害性,使人们从“人类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自觉树立人与自然界生态协调、同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和谐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建议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充分揭示非生态消费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旗帜鲜明地大讲、特讲生态消费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广大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自,使生态消费观念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厂‘普及生态消费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二)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培植绿色产业,生产生态消费品推广一普及生态消费,必须生产大量的物美价廉的生态消费品,供人们消费。因此,大力培植绿色产业,生产更多的生态消费品,是推广普及生态消费的关键问题。第一,要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各种法令法规,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从而形成生产生态产品的市场氛围,使生产生态产品的技术不断升级,产品数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第二,要对绿色产业的范围、内容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组织协调,进一步明确绿色产业的边界和产生内
俄共的若干新观点
美国"9·11事件"以来,俄共认为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命运面临转折关头。在2001年10月共产党联盟--苏共理事会第32次代表大会上,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政治报告对此作了阐述。俄共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其思想有什么变化,这里试结合1995年1月俄共第三次代表大会、2000年12月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俄共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各方面所提出的纲领性任务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估计比过去更为严峻。关于国际形势,俄共认为由于当前存在世界战争的威胁,世界总的政治形势急剧锐化。俄共"三大"的纲领在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分析中完全没有提到"世界战争"的字眼。"七大"纲领在谈到世界各地发生的武装冲突时,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变形的世界战争"。最近则提出了当前面临"新的世界战争"的这个概念。首先,俄共认为,新的世界战争是由帝国主义的全球化政策决定的。这里俄共对全球化使用了一个新的定义,即全球化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全球化的目的是形成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在上层是美国及其同伙,下层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力图控制世界能源及原料资源,掌握金融市场,而对试图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者实行武力干涉。其次,俄共认为,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试图摧毁维护战后世界战略力量平衡的雅尔塔体制及其他安全条约,建立对世界的绝对统治,屐对认为需要进行干预的国家的战争而不受任何约束。第三,俄共认为,西方的国家恐怖主义与东方的国际恐怖主义如出一辙,都是使世界陷入疯狂的战争来达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的目的。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俄共提出,要么团结起来摆脱帝国主义强加于世界人民的战争,要么只有死亡,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关于国内形势,俄共认为,人们的生活仍然是痛苦的、凄惨的,生活水平继续恶化,由于看不到出路而情绪消沉、绝望。当前存在导致俄罗斯邦毁灭的几个危险因素:其一,把国家拖入新的阿富汗战争。其二,大规模出卖土地,并已通过新的土地法。这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南方,从纳霍德卡到克拉斯诺达尔地区将出现类似科索沃的情况,不可避免地招致血腥内战和国家解体。其三,试图出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权,这将破坏国家整个的经济基础。俄共认为,当前群众中掩藏着的诸多不满情绪,将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夫的论述,以汹涌澎湃的革命风暴反应出来。特别是国家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或国家尊严受到的伤害往往会演变成风暴骤起的催化剂。
基于对以上国内外形势的估计,俄共认为当权者有可能转入反对俄共及爱国主义力量联盟。所以久加诺夫强调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力扩大党内外的斗争,加强与各种力量的联合。尽管获取政权的方式手段依然是通过民主选举的议会斗争方式,但要加快速度,同时更要发动群众大规模抗议的浪潮,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基层。
第二,对普京态度的变化。在普京上台之初,俄共认为由于其接受了"爱国主义"和"强国主义"的口号,对普京政府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做"建设性的反对派"。到2000年底俄共"七大"时,俄共对普京的评价已有变化,认为他继续执行叶利钦的政策,有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但还保持做"建设性反对派"的态度。而在2001年10月第32次代表大会上,则明确指出"对普京的国家机构寄予希望不过是幻想"。"9·11事件"后尤其是这次会议结束不久,久加诺夫对普京作了更为严厉的批评。
第三,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苏联解体以来,围绕对苏共历史人物评价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对斯大林的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俄共尽管坚决捍卫苏联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但一直没有正面对此做出回答。直到1999年12月21日斯大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久加诺夫在拜谒斯大林陵墓时说,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国历史,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执掌政权后,把俄国从一个散乱、分裂的国家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在苏联建立起了全部现代化的工业,为人类进入宇宙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和积累,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他说,人们只是注意到并指责斯大林破坏法制、进行大清洗等活动,但却忽视了在斯大林领导下,国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这一现实。
节约粮食若干提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给你们写这份提议书,主要想告诉大家,我们要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会读这首诗,但是,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有想过要在生活中珍惜粮食呢?
五十年多年前,我国曾经历过一场悲惨的粮食饥荒,我们的祖辈,遭受过缺少粮食的灾难。而如今,我们的生活太幸福了,从来没有为衣食住行担忧过,但我们也常常处在浪费状态中。
就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班开展了“节约粮食”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我们阅读了几篇报道文章,其中,《饥饿非洲,2500万人食不果腹》告诉我们:一家农民在极度饥饿困境中苟延残喘,他们已经没有了站起来的力量和信心,只是静静地坐着、躺着或半躺着,醒着,睡着或半睡着;他们已经没有力气挪动一下,哪怕是眨一下眼皮,伸一下手指,动一下嘴角都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眼神里投射着鬼魂般阴冷恐怖的光芒,几乎是“回光返照”了;他们已经仅仅剩下一张皮和一副骨架,死神,已悄悄地向他们走来了……这是多么让人恐怖和同情的场面啊。
我再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粮食情况:我国是人口大国,而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250万人,所以更要珍惜粮食,重新提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
党政正职监督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洪字〔2011〕53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党政正职廉洁从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关于党政正职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
1.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带头遵守政治纪律,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省委、市委的权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指示、决定、决议和工作部署,切实保证政令畅通。不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得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
2.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不得有违背原则、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行为。
3.必须严格遵守宣传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宣传工作纪律,不得发表与宪法、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言论。
4.必须严格遵守财经工作纪律。不得有违规插手和干预拨款、贷款、借款等财经金融工作以及个人擅自决定减免税收、有关规费等行为。
关于国家行为的若干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国家行为免除司法审查是各国的通例,各国有关国家行为的内涵、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其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有助于加强对我国国家行为理论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国家行为;行政诉讼;司法审查
国家行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其内涵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美国,国家行为被称为“政治行为”或“政治问题”(politiclaquestions),英国称为“国家行为”(actofstate),法国称为“政府行为”(aetesdegouverne.ment)或“政治行为”(actespolitiques)。日本将其称为“统治行为”。在德国,表达类似含义的概念是“紧急命令”(Notverordnungen)。(不受法院管辖之高权行为)。台湾学者一般将其称为统治行为。
在我国,国家行为一词最早出现在《行政诉讼法》中,其目的是将国家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在此之前,我国并没有“国家行为”的概念和相应的法律制度,所以,有关“国家行为”的概念是在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理论和制度的基础上确立的。但遗撼的是,该法对何谓国家行为并没有具体界定,而学者们的解释亦存在较大分歧。在司法实践中也曾出现将征兵行为、签证行为、涉及军事设施保护的行为等当作国家行为来规避司法审查的做法。为了明确这一概念,避免法律适用时的混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对“国家行为”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一规定仍然存在若干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我国法学界对于国家行为的界定、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对国家行为的本质缺乏必要的认识。鉴于此,本文将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上述问题加以梳理,以期引起学者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一)国家行为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