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器伤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13:39: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锐器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骨科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状况,为合理制定防范措施,保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常见原因和环节。结果共收回调查问卷69份,有效问卷率为94.20%,2年间共发生127人次锐器伤,平均每人发生1.95次,以护龄3年~5年者发生率较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配制液体、加药、处理医疗废弃物、回套针帽或安瓿、操作完毕整理物品、拔针、清洗器械等环节中。结论骨科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熟练操作规范,增强防范措施,健全锐器伤报告制度,完善处置流程,保证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到位,配备必需物品,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员;锐器伤;原因;防范
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更严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使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复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骨科住院人数一直居高不下,骨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频繁接触受到污染的医疗护理器械,极易发生锐器伤害。为了解骨科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状况、分析易发环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笔者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借鉴有关文献[1],自行设计调查表格,对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并发生锐器伤的护理人员(包括实习护生)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我科共有护理人员(不包括实习护生)55名,全科平均每年收治住院患者2355例,其中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约占总数的1/3以上,急诊创伤手术每年平均在119台以上。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9份,现场收回69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4.20%。接受调查的65名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2名、初级26名、实习护生11名、护工3名。
2结果
护士锐器伤风险要素及策略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锐器损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职业暴露继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In,直接威胁护士的安全及生命健康。本研究根据内科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内科锐器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出预防对策,旨在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内科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院内科护士95名,年龄19~5l岁,平均年龄(28.45±5.74)岁。其中工作年限<3年24名,3~5年42名,6~10年20名,10年以上9名;职称:主管护师27名,护师30名,护士38名。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专49名,中专18名。
2.方法。问卷调查表白行设计,主要调查内容为:职业、职称、性别、年龄、工龄、何种锐器损伤、损伤部位、损伤数次、时间、原因等。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以无记名方式发放,当天收回,本次研究回收率为100%。统计2010年1—6月护士锐器损伤次数、锐器损伤的种类。
二、结果
2010年I~6月护士共发生262次锐器损伤,其中针刺伤107次占40.8%;刀割伤56次占21.4%;玻璃划伤75次占28.6%;其他24次占9.2%。
护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论文
关键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防护对策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接触的各种传染源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相应防护对策。
1一般资料和方法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47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2结果
职业暴露主要分布:急诊7例、门诊6例、病房22例(其中实习生2例)—锐器伤发生35例,污染血液喷溅12例。
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诠释
摘要: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1职业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化学性危害
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并探究其发生原因与对策。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4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以基本情况、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情况为主。结果妇产科护士处理患者用物、阴检、更换会阴垫、接触新生儿、压宫底、会阴冲洗、破水后听胎心的污染率分别为5.00%、10.00%、25.00%、30.00%、10.00%、10.00%、10.00%。共发生45次锐器伤,主要因穿刺、套回针帽、拔针、会阴缝合、断脐抽脐血、溶药、加药、处理废物、掰安培所致。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现状:18名A级(45.00%)、15名B级(37.50%)、7名C级(17.50%);皮肤黏膜破损后进行防护:18名A级(45.00%)、16名B级(40.00%)、6名C级(15.00%),见表3。。结论妇产科护士由于自身防护意识较差,需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结合防护现状尽快落实标准的防护措施,降低其职业暴露风险。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职业暴露
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较大,是医院职业暴露的主要高危人群。妇产科护士因自身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相关锐器,导致职业暴露风险增发[1]。目前,临床上对患者安全防护的重视度较高,但对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的重视度相对较低,致使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妇产科护士[2]。本研究,以本院的4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自我防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究其改善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4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32.15±2.16)岁;工龄最长20年,最短4年,平均(12.42±2.63)年;按职称分为5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25名护士;按文化程度分为20名中专、10名大专、10名本科。1.2方法。采用本院自制的自我防护问卷调查表,共发放40份问卷,让妇产科护理人员认真填写,其内容以接触血液、接触体液、接触分泌物、锐器伤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1.3观察指标。分析妇产科护士与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接触情况、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及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情况。防护主要分严格防护(A级)、一般防护(B级)、基本不加防护(C级)三个等级。A级:护士在工作期间戴口罩,戴手套接触污染物,完成各项操作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再用流动水洗净;B级:护士在工作期间、接触污染物时偶尔戴口罩,完成相关操作洗手,但认真程度不高;C级:接触污染物时不注意佩戴口罩,完成相关操作时不注意洗手[3]。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大血管损伤分析论文
致伤原因:锐器伤2例,钝器伤1例,重物挤压伤4例,火器伤1例,医源性损伤2例。损伤血管:颈内静脉及颈外静脉2例,股动脉1例,下腔静脉2例(其中1例合并髂总动静脉伤),髂外动脉1例,髂总静脉1例,门静脉右支1例,肝左静脉1例,肠糸膜上动静脉1例。处理方法:手术修补6例,颈内静脉修补、颈外静脉结扎1例,填塞压迫1例,自体大隐静脉、股动脉移植1例,未修复1例。10例中同时行小肠穿孔修补3例次,结肠造瘘2例次,肝破裂修补3例次,血胸闭式引流2例次,脾肾切除各1例次,腹膜后血肿引流1例次。
结果
10例患者中治愈8例,死亡2例。死亡2例中1例为肝硬化门静脉右支损伤术后肝衰,另1例为车祸致多发性髂总静脉撕裂休克。
讨论
在车祸、工伤事故的多发伤,尤其是刀刺伤、枪弹伤中,合并腹部及周围血管损伤者约占1/3,因此对严重的腹部外伤及躯干四肢的锐器损伤,应高度警惕血管损伤。外伤后体表血管行走部位开放伤口血如泉涌,患者迅速出现虚脱苍白,血压下降。腹部钝性撞伤及穿透伤后,血压进行性下降,腹部膨隆,均为腹腔积血和大血管损伤的可靠征象,强烈提示手术,需立即行手术探查。因此,多数血管损伤都是在手术探查时确立诊断。少数血管损伤因血管创口相对较小、管壁弹性回缩、血凝块堵塞暂时止血,或钝器穿透、锐器刺伤有异物存留时起到填塞作用,早期无凶猛的大出血,一时难以确诊,但应想到血管损伤的可能,此时仍需备足血源,早期手术探查确诊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大血管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创伤,其治疗效果取决于失血量的多少、受伤至救治时间的早晚以及合并伤的严重程度。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失时机地急救复苏止血、修复血管、处理合并伤等综合治疗。遇大血管损伤切忌恐慌,应立即予以暂时压迫或填塞止血,并进行复苏救治,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行静脉穿刺置管或切开,快速输液、扩容、抗休克,备足血源,最好选择上肢血管或直接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扩容。初步查清伤情后,尽可能急送手术室抢救。本组1例多发伤左侧髂血管破裂,经下肢静脉置管快速输血1000ml、林格氏液3000ml,手术过程中血压无回升趋势,腹膜后血肿越来越大,最终无效死亡,经分析与术前未考虑左侧髂血管损伤而行左下肢静脉置管扩容有关。
胸腹联合伤临床治疗论文
[摘要]由于现代社会车祸增加,建筑施工较多等原因,使重症创伤比例增加,造成胸腹联合伤明显增加,由于胸腹联合伤死亡率高,在创伤诊治中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本院5年来收治的98胸腹联合伤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本组剖胸手术35例,剖腹手术68例,胸腔闭塞引流或抽液气70例。本组死亡15例,死亡率15.3%。提出我们的观点和看法,胸腹联合伤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治疗应严胸宽腹,及时做胸腔闭塞引流术,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观点。
[关键词]胸腹联合伤;诊断;治疗
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胸腹联合伤98例,死亡15例。现对诊治情况作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70例,女28例。年龄7~74岁。60岁以下90例,60岁以上8例。所有病人均在伤后3h内入院,入院前在外院或在本院急诊做简单处理后收入病房。
全区公共卫生伤害监测分析报告
伤害是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都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和疾病负担。
近几年区伤害监测工作在覆盖全区的三级伤害监测网络的全力配合的基础上,报告率和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年度伤害病例报告11019例,是年病例数的1.11倍,是2008年的1.26倍,是2007年病例数的2.06倍。
为进一步了解区居民伤害的发生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伤害预防决策的科学依据,现将年度伤害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一、伤害监测基本情况
区年年末全区人口总数为481477人,其中男性233259人,女性248218人。(数据来自区公安户籍系统)
年度全区伤害监测报告11019例,其中男性7500人占68.06%;女性3519人占31.94%。男性例数显著高于女性。
医学生职业暴露与情景教学探索
摘要:医学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措施。情景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总结医学生开展职业暴露与防护情景教学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探讨提高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应急处置能力的教学方法,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模拟或再现某种活动场景而创建的一种高度仿真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设计,将教学内容融入该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辅导学生在形象生动的仿真环境中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已有学者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2]。医学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措施。为提高提医学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应急处置能力,笔者在2015年开始在医学生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理论课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具体做法
1.1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教案,明确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难点。在多媒体教学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基本理论后,设置艾滋病病毒锐器伤、粘膜暴露两种职业暴露场景,场景一:某工作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锐器伤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包括:(1)局部处理: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肥皂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皮肤消毒剂进行伤口及周围皮肤消毒。(2)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科室应进行登记备案。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经科主任或护士长审核签字后上报院感科。(3)检查暴露者(医务人员)和暴露源(病人)有关病毒或其它血清标志物,根据职业暴露处置专业人员评估与指导意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场景二:某工作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皮肤或粘膜职业暴露(如患者血液溅到工作人员眼睛里)。应急处理措施除局部处理有差异外,其余措施同场景一。皮肤或粘膜职业暴露局部处理:被暴露的完整皮肤用肥皂液、流动水清洗,破损皮肤用肥皂液、流动水冲洗后用皮肤消毒液消毒;被暴露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并为学生提供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自主编写脚本,把正确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职业暴露处置等方法融入教学模拟情景中,为医学生创造一种无风险的、高仿真的训练环境。1.2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知识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演示。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扮演艾滋病病毒锐器伤职业暴露应急处置,乙组扮演艾滋病病毒粘膜暴露应急处置,根据教学情景设计及演练脚本,每组演练前有5-10min的自由准备时间,选数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其余学生细心观看并记录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演练结束后让观看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总结。最后,教师对演练进行点评,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学生在应急处置中的不足,归纳总结学习要点,使学生掌握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知识。1.3评估教学效果。教学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评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收集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主观感受与建议,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教学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论文
1认真学习与执行规范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在隔离衣发放时,每次多领一套,工作者穿护士鞋,护士裤,戴一次性圆帽口罩,穿隔离衣。回收洗涤人员增穿防水围裙、袖套、防护面罩,带橡胶手套。外出时换上另外一套隔离衣。品名、包装者、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期。包装时所有的包布无系带,包装时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好后胶带贴在开口处,然后将填写好的六项灭菌标签与胶带的粘贴方向垂直,形成一个十字形粘贴,增加了包装口处的粘贴牢固性。填六项标签时用红圆珠笔,以免灭菌后字迹褪色。装锅时保证包与包之间的距离,以免灭菌时气流不畅致使湿包、灭菌不彻底;避免灭菌标签被其他包粘走的现象发生。我们在无菌物品发放间采用超市摆放的方法,摆放架最底层离地面至少20cm,离墙至少5cm,离天花板至少50cm。每个包外均严格粘贴六项灭菌标签,规定好摆放的日期顺序,使护士查对或发放无菌物品时一目了然,减少对无菌物品的触摸。特殊物品的包装:
1)不常用或备用的包采用无纺布或皱纹纸包装,以延长有效期,减少洗涤、包装灭菌的次数,既减轻了工作量,又减轻了对器械的损坏。
2)刀片、缝合针、缝合线选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一次性使用。
3)临床用拆线剪、止血钳等采用单包装灭菌,导尿包内润滑棉球改为直接购置于生产厂家两个为一包的灭菌好的一次性棉球。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