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10:40: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软土地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软土地基

小议淤泥软土地基处理分析

摘要: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本文着重介绍各个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流程,然后对于相同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剖析地基处理的重点,最后根据处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淤泥;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

0工程概况及初步分析

某地区建筑场地拟建二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室外标高为8.4m(±0.000),根据地质资料,现有场地标高为1.64m,需填土6.76m,土层依次如下:第一层为素填土,厚度0.5m;第二层为淤泥,厚度为11.4m,为高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1.73MPa,固结系数Ch=Cv=1.0x10-3cm2/s;第三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厚度为4.6m,为中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4.96MPa;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2.5m,压缩模量Es=1.85MPa;第五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5.4m,压缩模量Es=4.3MPa;第六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3.2m,压缩模量Es=1.85MPa;第七层为粗角砾土,厚度为2.2m,压缩模量Es=10MPa;第八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12.9m,压缩模量Es=4.8M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于高压缩性土地基,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3L(L为相邻柱距),经过初步估算,柱底内力标准值分别约为600KN和1000KN,柱距6米,容许的沉降差为18mm。

在施工主体结构基础前期,由于场地需要回填土而且较厚,在回填施工时期,回填土属于外加荷载,此时按荷载考虑计算场地的沉降,总沉降量达到1316.34mm。各层沉降量为:第一层淤泥沉降量为946.9mm,占总沉降量的71.9%;第二层淤泥沉降量为131.6mm,占总沉降量的10.0%;第三层淤泥沉降量为189.4mm,占总沉降量的14.4%;第四层淤泥沉降量为48.4mm,占总沉降量的3.7%。此过程为固结排水沉降过程,随时间的发展场地土趋于稳定。在沉降基本完成时,进行主体结构基础施工,此时场地土体性质发生变化,此时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会有所增加,假设均比原来土体增加1.1倍此时按回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估算C轴交5轴及6轴柱基础A、B大小,分别为2m×3m和4.0m×4.0m,柱基A总沉降量为55.2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4.2%,柱基B总沉降量为71.3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5.4%,沉降差16.1mm,小于规范容许值18mm。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未进行任何地基处理的情况下,前期沉降占绝大部分,而后期采用独立扩展基础已能满足承载力且无软弱下卧层和变形要求。因此,地基处理的重点在于加速固结排水过程,减少回填土引起的沉降。

1地基处理措施

查看全文

淤泥质软土地基分析论文

淤泥土的主要物理特性:一是含有很多的细颗粒及大量的有机物腐植质。二是颜色呈深灰或暗绿色,有臭味。三是一般天然含水量在40%~70%之间,有的大于70%;孔隙比>1.0;天然容重在15~18kN/m3之间。

其力学性质为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

鉴于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江苏省阜宁县水利局在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几种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淤泥土处理方法,现浅述如下: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对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①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

查看全文

基于软土地基桥梁隧道施工研究

摘要:作为桥梁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结构,软土地基对桥梁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保证桥梁的建筑质量,软土地基施工是关键的环节之一。在桥梁建设中,解决软土地基施工过程面临的难题对保证桥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软土地基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因外力变形的情况较为频繁,这是由于其具有土层强度较低、易压缩的特性,从而对桥梁整体建设造成影响,降低地基强度,进而使整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软土地基建设是桥梁建设的关键环节,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更为有效的施工技术保证软土地基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强化软土地基的质量,从而保证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从基于软土地基的桥梁施工技术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优化施工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软土地基;桥梁;施工技术

1引言

在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建筑项目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促进了我国建筑工艺的上升,对解决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建筑设施,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在近年来不断攀升,是我国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年来,桥梁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软土地基施工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的重难点,如果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软土地基结构就会出现问题,从而对桥梁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优化软土地基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

2软土地基

2.1概念。软土地基的主要材料就是软土,这种材料的结构是由淤泥和淤泥质土混合而成。这种材料相比于其他土质具有非常粘的特点,软土大多分布在湖泊山川等地,水分含量较多,稳定性弱是其最为明显的缺陷,这就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良好的稳定性导致软土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裂痕等问题,采用软土进行建设的桥梁地基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进行施工,会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完全地满足桥梁建设施工需求。在桥梁施工地基建设过程中,选用软土进行建设的比重非常高,但是其土质特性,抵抗外力的性能较弱,所以,当桥梁施工中采用软土材料进行地基建设,必须要对地基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地基的可靠性、稳定性,保证软土地基避免因外界施加的压力造成地基变形,有效解决软土地基施工难题,从而提高桥梁整体施工质量。2.2特点。采用软土建设而成的软土地基,由于土质紧密性不强,土质中颗粒状结构较多,并且具有较大的缝隙。同时,软土含水量较大,并且其缝隙大,虽然形成了易于压缩特性,但是也导致其稳定性不足,受外力影响会非常容易产生变形,导致出现大范围沉降现象,对桥梁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实际的建筑工程使用带来施工难题,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应用过程中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加固,提高其稳定性,保证其结构不受外界压力而产生变形裂缝的问题。坍塌问题是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加固时,应该重点优化桥梁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提高加固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因软土地基的土层结构不稳定而造成严重后果,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促进了水利工程的高效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水利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多数工程建设在软土地基上,对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其承载能力,就要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升地基质量,降低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促进工程的顺利施工。基于此,文章先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性,然后详细探究了软土地基的应用要点与处理技术,以促进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较多内容,其中关键的就是地基结构,随着水利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地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因选址的特殊性,导致多数项目会遇到软土地基,此种地基土质疏松、荷载力弱,导致施工风险的增加,如果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还会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安全事故。各类地基处理技术由于对不同软土地基适用性不同,需要提前进行勘察,并对软土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同时对影响因素全面进行分析,并根据经验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提升结构的稳定性,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

1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1.1土质分布不合理

软土地基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且由多种类型的土壤混合而成的,依据深度分布,各层间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密度不均匀,不同土质间的承载性也不同,对基础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开始前,如果未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就会造成地基承载力达不到相关标准,水利工程施工后期也会产生一定的塌陷问题,不利于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的提高。

查看全文

剖析软土地基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普遍应用,对公路软土地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公路工程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大量的软土地区,所以软土地基的处理与防治就成为影响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的关键一环。笔者对软土地基的成因与防治措施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下沉;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弱地基。软土地基极易变形,造成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导致路面破坏。公路构造物也会由于软土地基失稳,造成结构物破坏、桥头错台等一系列的公路病害。

1原因分析

1.1地质原因

在工程地质不良、泥沼软基丰富的地段填筑路堤,当路堤填料不断增加时,路基产生压缩沉降或挤压位移,致使路堤随之沉降。

查看全文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1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当中最关键的问题

(1)由于分布在软土地基上层的材料很不均匀,再加上分布在建筑物的荷载力上的作用很不均匀,使得建筑工程非常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或者是发生坍塌事故。(2)由于作用在软土地基荷载程度程度差距比较大,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现象,或者是形成建筑物在某些时候的倾斜,或者是形成建筑巨大的裂缝。(3)由于作用力加载或者是加载过快,可能在地基下方发生软土层的形变,或者可能使地基受到破坏,继而使建筑的工程施工安全遭受巨大的影响。(4)由于作用在基础的轴向力导致了软土层较厚,从而导致了相对均匀的地基面可能发生沉降问题。

2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2.1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2.1.1试桩

此环节最主要的目的是明确以下几个参数:复拌的深度,搅拌机提高的速度,泵送压力和时间,浆液水灰的比例以及最佳搅拌的次数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给水泥大规模的搅拌桩施工过程给予依据和进行指导。在通常情况之下,标段试桩每一个的数量都不能低于最少的5根,且必须完成了成功试桩之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施工,在检验一些试桩的时候,在成桩7d之后可以直接取出来,又或者是在成桩14d之后完成钻芯取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验水泥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搅拌均匀程度和强度。

查看全文

公路软土地基勘察设计方案分析

1勘察设计方法与技术流程

软土地勘察就是对软土地埋藏的的条件和具体的存在范围等方面进行掌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用调查数据作为工程性质评价的依据,提出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钻探、坑探、物探等方式在勘察设计的过程中是经常使用到的,可以使勘探的资料进行相互之间的验证。

1.1地质测绘

地标测绘和洞穴调查是地质测绘的两个方面。地标测绘的主要目的是弄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地质要素,检查明白一定的区域内岩溶现象如何分布,探测清楚该区域地下水如何分布及流向情况:(1)所勘察的区域岩溶和非岩溶在三维方向上的组成,如何分布和相隔的规律;(2)还需要切实落实测绘岩溶底层内部之间的各种力的相互作用及在相互影响下的力学性质产物,对不同的水理性质进行区分。(3)根据区域内水点的分布和流向,对明和和暗河进行区分并分析及之间的关系,查明洞穴形态以及地质构造关系,弄清楚地面水的情况。

1.2地球物理勘探

不同形态、体态的物质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的,所以不同的物体可以采用不同个勘探方法,勘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对各个物体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勘测的准确性。而这些主要的勘测方法主要有:自然电位法,视电阻率法,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1.2.1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法在1980年被研究点球的物理学者提出来,当时提出来的初衷是用于山地物的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其实就是在常规电阻率法上面的一个升级,只是其在测量的过程中设置了非常高密度的测点,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全部的电极都会被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面,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这个系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在大规模使用电极的情况下,各个电极间会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组合,这就可以在这个系统里面得到非常有利的信息。1.2.2自然电位法。自然电位法即在电法进行岩溶勘探时,利用天然电场进行勘探。自然电法是直流电场,与地下水运动和岩石或者矿石的电化学活动性密切相关,为了解决岩溶勘探和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必须对这种电场的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1.2.3视电阻率法。以岩层电阻率为基础,依据电流场分布规律来研究地下不同深度上地质构造的电阻率差异的方法就是视电阻率法。通过改变供电电极的距离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地质土体的电阻率,然后利用软件处理所探测到的不同测点以及深度的大量数据,绘出图样,结合当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可以准确确定覆盖层的厚度,地质基岩起伏,构造破碎带的位置和其他的相关情形。

查看全文

小议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诠释

摘要:由于高速公路对路基完工后沉降的要求很高,而沉降刚好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问题,所以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如果对软基不加以处理,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直接影响到竣工后公路的运行状况及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软基处理的几种方法

1.1表层处理法①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②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③敷垫材料法。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可能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位,可利用所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来增强施工机械的通行,均匀地支承填土荷载、减少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以提高地基的支承能力。敷垫材料主要有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等被广为采用。④添加剂法。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1.2置换法本法是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确保填土稳定和减少沉降量。施工方法分有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挤出的强制置换。其施工都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从可靠性来说人工挖掘置换较优。置换材料应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载力的粗粒土。但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1.3加载法加载法是为了预先促进软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强度,以防止设置在填土上或邻接填土的路面和构造物或者埋入填土内的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而导致破坏。促进地基固结沉降的方法有:在地基上增加总压办法;减少土中的间隙水压提高有效应力法等。前者用填土荷载时,一般为填土加载法,后者又可分通过井点,竖井等的降低地下水法和在地表面铺砂,覆盖不透水膜使之形成真空,依靠大气压力加载来促进固结的大气压加载法。采用填土加载法时,须注意地基的稳定状态。而降低地下水法和大气压加载法则不必担心地基遭到破坏,但受到地基适应性的限制且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采用。上述方法,都很少单独采用。

查看全文

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分析了软土地基对桥梁施工的影响因素,包括路面硬化度不够、压实工作不到位、路面受到侵蚀、路面沉降现象,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包括提高土质的剪切性能、土桩挤密法、砂垫层法、加载法、水泥桩搅拌法,以确保桥梁施工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软土地基;桥梁施工;地质

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桥梁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作为跨越山涧、河流或其它交通需要而架设的结构,其安全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地质因素由于其特殊性受到工程施工人员的重点关注。地质因素不同于其它环境因素,有着极强的不可控性,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诸多不利情况发生,尤其是软土地基。软土地基问题正在成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课题。要保障桥梁工程施工安全和桥梁建设的稳定性,必须根据当前所在地域的特征,结合其它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施工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高、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小、孔隙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对地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通常有这些特点的软土地基稳定性都较低,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地基沉降。同时,这种地基由于地质环境不好,其本身的承载能力也受到很多限制,导致后期交付使用后极易出现断裂、塌陷等缺陷,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软土地基较于其它地质的地基软弱性明显,无法充当持力层结构。因此,为了保障桥梁地基的安全,在遇到软土土质作为地基的情况下,应当对软土地基做一定的施工和技术上的处理。软土土质含量水量高、压缩性强,受到压力会引起变形或沉降等情况。尤其是遇到软土地基空隙变大的情况,在雨水季节或者积水路面会引发桥梁路面的突起,进而影响路面的施工导致更多安全问题的出现。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桥梁软土地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策略,以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软土地基对桥梁施工的影响

查看全文

水利堤防项目软土地基修理

1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粘土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差的要数淤泥或淤泥质土,通常工程上把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称为淤泥,而把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称为淤泥质粘十:其主要特性有:

(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e=l~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一般大于液限,高的可达200%。

(2)压缩性高。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的一般都大于O.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软土含水量大,可是,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由于透水性如此微小,土体受荷载作用后,往往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根据部分资料统计,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g/cm2)。不排水剪时,其内磨擦角几乎等于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C<30kN/m2,固结快剪时,Φ一般为5~150。因此,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关键是排水。如果土层有排水出路,它将随着有效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固结。反之,若没有良好的排水出路,随着荷载的增大,它的强度可能衰减。在这类软土上的建筑物尽量采用“轻型薄壁”,减轻建筑荷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