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6:4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融资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融资体系

优化公路投融资体系考究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公路快速发展、加大投资力度的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要求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五年新增3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6.5万公里,新增2.4万公里。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数万亿元的巨额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才推动了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完成“十一五”公路发展的艰巨任务,仍然需要继续推动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因此,认真思考、总结、完善公路投融资体制,对公路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公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回顾

建国初期,公路建设由中央和地方分工负责,中央政府负责国家干线公路的规划与修建,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公路的规划和修建。1958年,中央政府决定,除国防公路仍由中央政府专款投资建设外,将其他公路的建设与管理权全部下放到地方,中央政府基本建设中从此不再列公路建设项目,而改由地方政府计划安排。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是惟一的投资主体,而且中央政府把繁重的公路建设投资任务交给地方,地方政府由于财力有限,难以拿出充足的资金发展公路。公路建设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运货难、乘车难,运力与运输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把解决公路瓶颈制约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开始了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1984年,国务院作出允许贷款或集资修路收取车辆通行费(即“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决定。1997年颁布的《公路法》,以法律形式对政府收费还贷公路、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收费公路及公路收费权转让作出了明确规定。

查看全文

融资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诠释

我国欠发达地区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外流、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如何创新金融工具,改善融资体系,科学配置信贷资源,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探索。本文以江苏的欠发达地区——苏北地区为例,描述该地区的融资现状,分析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紧密结合苏北金融需求的特点,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苏北区域融资现状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是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近年来,苏北五市经济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存款高速增长,但苏北五市贷款却增幅缓慢,反映出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受到抑制。2004年,苏南五市新增人民币贷款1818.26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额的79.81%,而苏北五市新增人民币贷款17247亿元,仅占全省新增贷款额的7.57%。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苏北地区存款增长18.6%,而贷款仅增长7.7%。

2004年至2005年,苏北五市贷款占存款余额的比例由61.8%大幅下降到56.1%。贷存比不仅大大低于国际上成熟的银行体系的90%,而且低于国内法人商业银行的70%,反映了金融机构在苏北五市经营较为保守,偏好流动性而宁愿损失部分盈利。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1、经济总量水平明显提高,存款余额大幅增长。从宏观环境上来讲,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的产业政策,整个江苏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以及苏南和上海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资金不断流出,贷存比不断下降。苏北地区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24:43:33,工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近几年的工业贷款数据来看,工业贷款余额出现下降情况,由于本地农业和服务业吸收贷款能力有限,减少的贷款主要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该部分贷款主要以本地金融机构存款上存或转存的方式进入外地金融机构,继而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放贷。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融资秩序较为规范、风险控制体系较为完善,单位融资成本和承担的融资风险低于苏北地区,加之苏南地区承载贷款的项目较多,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该地区的贷款。

查看全文

住宅融资体系国际经验论文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住宅金融模式,对中国而言,独立运行、专业经营和广泛参与是我国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商业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金融支持体系,明确商业银行在住房融资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融资保险和担保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住宅融资担保房地产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住宅金融模式,实行不同的金融政策、法规和措施。尽管它们的形成都与其经济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经济发展历史紧密相关,但总体看,各国住宅金融的演化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对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业有着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我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制度保障

1、与各国住宅市场发展相对应,各国住宅金融的演化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各国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由解决住房困难到增加住房面积,再到提高住房质量以至全面提高居住水平的发展过程。在住宅金融政策方面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府财政直接参与住房开发、建设和经营,大多数居民租用公房;第二阶段是政府由直接提供住房转变为参与住宅金融市场,形成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住宅金融体系,目的是提高住房建设融资和消费支付能力;第三阶段是政府间接参与住宅金融市场,着重在于宏观调控,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

2、提高住房建设和消费支付能力的住房金融政策是第二阶段的基本方针。发达国家第二阶段的发展一般都持续了20年以上时间,在这期间政府一般对房地产业持积极的金融支持政策。例如,美国曾制定了以提高开发商融资能力为目的的金融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全面实施都市更新计划,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拆迁运动。由于拆迁、建设费用大,安置住房数量不足,引发了许多争议。1975年政府颁布实施《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条例》,1977年又颁布实施《美国城市社区重建投资管理条例》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放贷;同时成立专门机构--"住宅区重建投资公司",以加大投资力度。日本通过财政投融资计划,由财政机构吸收和筹集资金,为官方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和直接投资给公营或国家支持的住宅开发机构。日本政府也开辟多种渠道,采取重点资助各种住宅机构和团体建造住宅,统管房租以及提供住宅补贴等多项政策来解决居民住宅问题。

查看全文

信用担保体系与企业融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用担保风险分散融资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存在总体结构性缺陷、经营性缺失等问题,应针对结构性缺陷确立多层次担保机构,针对经营性缺失建立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还需采用具有一定附加条件的担保融资方式,以求进一步降低和分散风险。

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早已超过1000万家,数量占企业总量的99.3%,创造了GDP的55.6%,提供了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然而,在中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今天,对其金融供给却严重滞后。企业因自身条件不足等原因造成“贷款难,还款更难”的局面,迫切需要担保机构的协助以获得贷款。

一、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融资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渠道也不畅通,并且融资方式仍很单一。

查看全文

企业融资体系差异比较研究论文

融资体系是1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1。众所周知,美国小企业之所以发展如此快、如此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肯定,除有政府方面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和法律保护体系外,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美国所特有的融资体系为美国的小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融资便利和融资支持。这是我们在借鉴美国发展小企业的做法上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差异性分析,以期为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与美国所称的“小企业”相对应)融资模式的构建起到1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1、银行融资体系差异比较

商业银行是1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是最重要的间接融资中介。中美商业银行融资体系的差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美国商业银行数量多而规模各异,它们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国的商业银行则是数量少而规模大,它们主要为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商业银行数量最多的国家。表1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2年12月31日,在美国注册并在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银行共有7887家,其中,总资产不足5亿美元的商业银行有7114家,占全美投保商业银行总数的90%还多。这7114家“小银行”的总资产合计为8274亿美元,占全美投保商业银行总资产(70752亿美元)的比例为11.69%。此外,没有向FDIC购买保险的州银行大约有500家左右。由此可见,美国的“大银行”只占极少数,而“小银行”则占绝大多数。这种金字塔式的银行规模结构,正好与美国的企业规模结构高度匹配,众多的小银行极大地满足了美国2500多万个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据统计,1999年,全美的商业银行发给小企业的贷款为2000亿左右,占小企业全部融资额的70%。

表1向FDIC投保的全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布统计

*

查看全文

完善民营经济直接融资体系研究

【摘要】民营企业融资供求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必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依靠直接融资来解决。基于此,论文对新时代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构建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加上经济体制的转型,民营经济在我国整个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经济基石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不断加大,民营经济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广泛共识。随着民营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民营中小企业进入了全面优化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大,融资需求持续增加。然而,面对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渠道严重拥挤,并造成的间接融资困难的问题,直接融资渠道已经关闭,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直接融资的融资机制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主。直接金融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我国民营经济由于在自身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因素,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遇到了困难。间接融资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问题,因此需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对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发现建立健全的直接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建立多元化的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是解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选择。

2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

2.1经营管理缺陷,导致直接融资难

查看全文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研究

摘要: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国际贸易融资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该难题能否得到顺利解决,既关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又影响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本文对相关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剖析背后成因,并试着提出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小企业的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中小企业有将近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数量98%以上;其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总数的比重接近60%,税收比重为50%左右;提供的城镇就业机会将近80%;发明新产品约占全国总数的75%;发明专利约占全国总数的65%;出口总额约占全国总额的60%。以上数据是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有力证明。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势头已导致其普遍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1.1融资需求极为迫切

对外贸易企业的每一单业务,其所涉及流程的繁琐程度决定了其经营过程的复杂性。而且其对资金的利用和依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如,出口贸易中的报价、组织货源、合同履行等环节的资金花费程度较高,进口贸易中拖慢资金回笼进度的流程包括了货物运输、仓储等,整个贸易程序对资金垫付的依赖性可见一斑。中小型外贸企业原本就缺乏较为强大的财力,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它们靠资金垫付维系经营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根据某一线城市银行的统计数据得知,批发业客户在中小型国际业务客户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是由他们的业务类型决定的:他们主要从事对其他环节资金回笼依赖性高、交易频率高、利润低的业务,如自营/进出口等,这也导致了他们资金流动性差,对贷款的需求性极高。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国家实行的外贸经营模式的改革也严重拖低了资金流动性。过去收货款的条件只需满足“货物依照议定的时间和数量抵达仓库,且质量达到既定要求”,而如今,货物运输和到达后卸货的环节非常耗时,把资金回笼的周期增加了数月以上。而进口型企业的运输、到港后的滞港费、仓位费等等方面也增加了资金无法正常周转的程度。上述情况若长期存在,对正常经营运作所产生的冲击是无可估量的,因此,外贸企业融资状况的不乐观程度极有可能影响其或飞黄腾达或坎坷的命运。

查看全文

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促进全区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农业信贷融资担保网络,更好地发挥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银监局关于印发<加快全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构建财政金融支农桥梁,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实施“资源联合开发、信贷结合加工、风险共同管理、责任比例分担”的“劝耕贷”农业信贷担保模式,支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20年组建区级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办事处和镇(办)工作站,配备精干业务人员和设施设备,配合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业务,对接合作银行开展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创新试点工作。加快建成覆盖全区、分步合理、经营独立、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着力解决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主要工作

查看全文

农业科技企业融资体系探讨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依然突出。要想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农业科技企业融资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是农业科技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是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命运所在。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前提。这是农业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农业科技公司的财务状况,现提出了发展和完善农业科技公司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建议。

一、中国农业科技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农业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为支撑,集科研、生产、流通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科技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限制

1.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传统。有些企业实行“家族制管理”,内部治理结构普遍滞后,业务发展潜力不足。经济体制的缺陷、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财务管理的水平低,导致农业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及时收到公司资产负债表等相关信息。因此,为了避免承担太多风险,银行会降低对该类企业贷款的意愿。2.农业科技公司面临特殊的经营风险农业科技公司的研究对象是高科技农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术瓶颈和开发失败的风险,很难预测市场前景。同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科技企业受到自然因素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科技公司的风险远高于其他公司。

(二)政策不完善,服务不足

查看全文

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浅思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并不断发展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和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融资难依然是现阶段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一、法律支持政策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也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中小企业以大力支持,但仍存在操作性和法律强制性不强等问题,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可考虑制定具有根本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宗旨、组织形态、权利与义务、产权关系、创立与退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总体性规定。此外,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着手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等,以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提高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为其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使其经营管理走上法制化、现代化之路。

二、组织支持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应有专门机构负责。1999年,我国国家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司,现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但为使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更加完善,仍需设置一些专门化、具体化的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我同可考虑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作为全社会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规范专门指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或半官半民的协会等组织,由政府主导、协会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培训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诊断等服务。目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有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高等校办科技产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