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6:1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融资平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融资平台

融资平台贷款的压力诠释

一、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首先,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VaR风险衡量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所有市场对极端的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后尾)都是十分脆弱的,而VaR型风险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标准"的市场条件下量化潜在的损失.一般而言,增加置信水平能够解释出日益巨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出现的损失,但基于最近历史资料所作的VaR测量,往往不能识别那些可能引起巨大亏损的情形.压力测试则可以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作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可以增进银行对自身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了解,增强银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为管理层制订或选择适当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且可用于评估经济资本需求,从而部分抵消经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提高的影响.

再次,应对外部监管的需要.作为能够令人满意的运用内部模型的7个条件之一,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样也为衍生工具政策集团和国际30人集团所认可.我国自从2007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工作要求不断严格.2008年下半年,银监会连续要求商业银行进行3次压力测试.2009年上半年,银监会就巴塞尔委员会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在全国征求意见.2009年10月出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6大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融资平台进行压力测试.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压力测试已逐渐成为外部监管部门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最后,通过压力测试分析可以较准确地认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国务院《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拨改贷",国家成立6大专业投资公司,各省也相继组建建设投资公司,这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雏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开行大力推进开发性金融实践,推动各地加强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和现金流建设,并以地方财政未来增收、土地收益和其他经营性收益为还款来源,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用于项目建设,这对应对危机、增加就业、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支持了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支持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09年以来,根据央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各家银行大举进入地方融资平台领域,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负债增速迅猛,2009年一年平台负债增加4万~5万亿元,增幅超过100%,其中,银行贷款占平台新增负债的80%以上.然而,随着融资平台的过度发展,目前出现了部分平台管理不规范、资本金不足、过度负债和过度竞争等问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可以较准确的区分出不同平台贷款的风险水平差异,对于化解过量的融资平台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

查看全文

GIE融资平台系统架构设计研究

摘要:GIE融资平台,是一种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建立的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搭建的,专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其自身发展瓶颈的一种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本文基于该平台理念,对平台架构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GIE;融资平台;互联网金融;系统架构

互联网金融具有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传播广的优势,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宽松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累计达到5万余家,形成了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门户六大模式[1],由于缺乏统一的共享机制,平台间彼此孤立,缺乏合作,未能做到互联互通。这就要求创新一种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对现有平台资源整合,将线上、线下资源对接,建立一种基于合作共赢基础上的互金平台。GIE(Government+Investors+Enterprises)融资平台,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一种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建立的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整合现有平台资源搭建的,专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其自身发展瓶颈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1平台设计思路

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金融信任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何让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敢贷、愿意贷、主动贷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创新的关键。1.1整合现有平台,做到资源、信息共享。从技术层面,信息共享容易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搭建了自己的信息共享平台,小范围内实现了“政银企”对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但是,由于参与部门少,对企业授信评价指标单一,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一个政府部门要对接多家金融机构,由于平台间缺乏共享机制,彼此孤立,信息资源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这就需要统一平台接口标准,实现平台间的无缝对接,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如图1、图2所示。1.2平台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确保信息真实、安全、有效。信息的真实、安全、有效是降低企业违约、消除投资者顾虑一条有效途径。信息要从源头进行把控,平台采用资格准入制度,经认定的河北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域内合规的金融机构可申请入驻平台。平台对企业提交、政府审核后的资料信息及企业平台活动记录,形成动态企业征信报告,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信用评估做参考。利用大数据、AI技术,自动筛选、甄别风险信息,为政府监管、决策提供依据。1.3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资金的可追溯。融资平台的初衷,是让金融借助互联网工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几年,以P2P为代表的互金平台“跑路”频发,部分平台演变成庞氏骗局,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一个主要原因是平台资金的不可溯,资金流向,许多平台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实体,反而推升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平台采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可以解决资金可追溯问题。1.4项目认定管理,实时动态跟踪。企业融资项目通过平台向政府进行申请认定,平台通过审查系统,对企业申请项目及企业信誉、资质进行综合评估认定,通过认定的项目,平台融资信息。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平台开放融资渠道,建立企业、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双向选择机制。1.5针对性重点扶持、引入政策性担保。针对处于成立初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由于这类企业刚刚起步,创收能力弱,信用水平低,风险系数高,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这类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向政府提出项目融资申请,根据平台系统综合评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由政府联同金融机构和企业按比例平摊风险。通过平台审核,银行再评价,政银企风险共担机制,一方面可以为确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顾虑,解决不愿贷、不敢贷的问题。

2GIE平台业务架构初步设计

查看全文

构建良好融资平台调研报告

我县国资公司作为县政府的融资平台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6月底,我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累计融资36350万元,融资余额为33400万元,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国家微观调控政策和不断收缩信贷政策的转变,今后融资平台的融资难度将越来越大,但我县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却有增无减。如何顺应国家微观调控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转变,增强融资平台建设,做实、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在国家信贷政策答应的范围内战取更多融资额度,为县域经济发展供应资金保证,直接关系到我县“十二五”规划战略目的的完成。

一、我县融资平台建设的近况

(一)国资公司设立状况

我县对外融资平台公司—国资公司成立于1996年,在行政上从属远安县人民县政府,并由远安县县政府托付远安县人民县政府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局对其进行治理,与县国资局执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国资局局长由县县政府录用,国资公司董事长和总司理也辨别由县县政府录用。2008年12月,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融资平台,经县编办同意(〔2008〕21号),远安县金交融作办公室正式成立,与国资公司合署办公。金交融作办职责为项目申报、财政报账、会计核算、信息反应、材料搜集、档案治理、关系协调、信息沟通等与县政府融资有关的各项日常工作。截止2012年6月,公司注册成本20000万元,共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董事长1人、总司理1人、其他工作人员5人。

(二)国资公司资产及融资状况

截止2012年6月,国资公司累计融资额度已达36350万元,融资余额为33400万元,为我县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供应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详细明细如下:

查看全文

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控制探索

摘要: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国民经济组成中的重要成分,其在市场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但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公司在进行融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较多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困境之中,使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损害公司的利益,进而减小公司的融资规模,很多公司的资金在此过程遭到大幅度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的困难程度。本文将针对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进行融资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探索融资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风险控制方案

一、我国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渠道,主要是由外部吸引资金和内部积累资金两个方面组成,在这其中,外部吸引资金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它是要求企业要向银行进行贷款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例如,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些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会以外源性的资金吸引为主,其一般会占到该公司资产的65%以上。这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金融机构有着非常充足的资金资源,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资金,这就使得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更加注重外部资金的引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用自身的资金资源来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利用资本经营手段和财务杠杆,来实现公司自身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但是因为融资方面的阻碍,他们又很难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是这些公司面对的主要矛盾。然而,按照我国现在经济资金的流通状况来看,以上的公司资金问题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进行融资手段和渠道非常有限,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近九成的公司都会面对着资金不足的发展问题。

二、当代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面对着人力资源短缺的挑战

查看全文

融资平台贷款的压力测试探索

[摘要]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是VaR的有效补充,被监管部门广泛认可,已逐渐成为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文章在简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开展压力测试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方法的选择、三大风险因素、假设情景的选择、开展压力测试的步骤及结果的应用等几方面分析了压力测试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

一、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首先,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VaR风险衡量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所有市场对极端的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后尾)都是十分脆弱的,而VaR型风险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标准的市场条件下量化潜在的损失.一般而言,增加置信水平能够解释出日益巨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出现的损失,但基于最近历史资料所作的VaR测量,往往不能识别那些可能引起巨大亏损的情形.压力测试则可以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作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可以增进银行对自身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了解,增强银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为管理层制订或选择适当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且可用于评估经济资本需求,从而部分抵消经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提高的影响.

再次,应对外部监管的需要.作为能够令人满意的运用内部模型的7个条件之一,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样也为衍生工具政策集团和国际30人集团所认可.我国自从2007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工作要求不断严格.2008年下半年,银监会连续要求商业银行进行3次压力测试.2009年上半年,银监会就巴塞尔委员会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在全国征求意见.2009年10月出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6大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融资平台进行压力测试.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压力测试已逐渐成为外部监管部门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查看全文

公路融资平台信贷融资问题及意见

为解决广西地方财力不足和加快交通建设发展的矛盾,打破单纯依靠政府财政发展公路交通的体制机制束缚,较好地缓解公路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公路建设领域,形成“国家投资、地方集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加快广西公路建设和发展步伐,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府还贷公路,可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贷款、统一还款”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有利政策,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广西公路交通部门采用统借统还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大力筹措信贷资金,专项投入自治区政府统筹推进的普通公路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和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维修养护,公路交通状况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基本解决广西交通落后、长期阻碍人们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为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公路建设债务的日益增加,贷款修路政策带来的举债措施单一及本息偿还来源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国家实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以及紧缩信贷政策的影响,项目再融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亟待解决。本文在着重分析现阶段自治区普通公路政府融资平台统借统还信贷融资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十二五”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融资困境,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路。

一、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信贷融资的做法及成效

公路基本建设项目按项目类型划分,分为各级地方政府实施的非经营性公路项目和以企业运作实施的经营性收费公路项目。政府实施非经营性项目又分为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和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其他路网项目。其中,在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上,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在广西普通公路项目中占的比重最大。虽然目前公路项目融资已呈现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引入民间资本等多元化方式,但普通公路项目有别于高速公路和经营性公路项目,由于其固有的公益性和直接经济效益低的特点,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一直是重要的融资方式。2009年5月,国务院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将公路项目资本金比例由原来的35%下调至25%,即政府每投入2.5亿元,通过向银行贷款,可拉动l0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见信贷融资方式又是普通公路项目融资的重中之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广西为了推进县县通二级公路及西部地区县际公路建设,以省级公路交通部门来建立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政府融资平台(以下简称“普通公路政府融资平台”)。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政府有关政策以及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厅下达的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政府收费还贷公路维修计划,在争取财政按一定比例投入项目资本金的情况下,采用收费权质押和信用担保方式向银行筹措贷款资金。至2010年12月31日止,普通公路政府融资平台共建成自治区本级二级收费公路4476.61公里,在建二级公路2172.54公里,贷款本金余额达到147.94亿元。通过实施县县通二级公路和西部地区县际公路建设,已理初步形成以南宁为中心呈放射状的公路主骨架,路网结构日趋合理,公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十一五”路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为“十五”的1.41倍。县县通二级公路工程,与周边国家及各省的主要通道建成二级以上公路的目标基本实现。“十二五”是广西公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目前广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仍处于加快建设、加速成网阶段,保持交通运输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的良好势头仍是“十二五”的主题。广西初步规划“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本级普通公路项目建设总规模为4559公里,其中二级公路4510公里,三级公路49公里。建设总投资为215.6亿元,计划申请国家补助l6.26亿元,自治区投人44.47亿元,银行贷款资金154.9亿元。若能按计划实施,“十二五”期未,自治区本级贷款余额将增加到约350亿元(含息)。但由于广西经济落后,车辆保有量不高,公路车流量小,车辆通行费征收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使得车辆通行费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收费公路运营和维修成本后,真正可用于还本付息的通行费净收入非常有限,普通公路政府融资平台为维持较高的单位信用评级,偿债不足部分只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解决,从而又形成了新增贷款本金。目前公路建设债务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和国家相关信贷政策对“十二五”项目再融资影响很大。

二、自治区普通公路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融

资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普通公路政府融资平台一直面临着还本付息与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双重压力。受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国家压缩信贷规模及提高贷款利率、国家清理政府融资平台、中国银监会出台实施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以下简称“三办法一指引”)等因素的影响,项目筹融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一)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影响

查看全文

融资平台的由来与风险规避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风险。(一)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质上只是地方政府为规避《预算法》对地方财政预算的约束,达到财政预算“软约束”的目的,在市场上为地方财政支出的资金缺口进行融资的工具,并以此来解决由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问题。平台企业的创建、运行、融资、投资等过程均由地方政府一手操控,而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与市场上的投资者却对此知之甚少。平台企业虽然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在市场上进行融资,但其所融得的资金并不像一般企业那样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投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教卫生等公共事业条件等方面。这使得对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类企业所融得资金的流向、真实用途等难以进行有效监测。同时,由于同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同时受控于当地地方政府,许多融资平台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多头举债,更令银行对平台企业的真实负债规模、实际偿还能力等关键信息难以了解,在授贷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占据着信息优势,易于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进行多头举债、超规模负债。平台类企业的创建、运作门槛很低,但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有地方政府或地方财政的担保,其在市场上的融资规模却很大。许多银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出于占据市场份额、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或为了维持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以期望将来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便利与机会等目的,在2008年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大量授信,使得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超规模负债问题日益严重。在此期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在2008年初仅为1万亿元左右,到了2009年末激增到了5万多亿元,2010年上半年结束,更是达到了7.66万亿元。2010年6月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0家,短短半年之内增加了一倍多。平台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获得的资金主要来源形式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多超过当届政府的任期。这就容易出现现任政府过度举债、盲目举债。(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运作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严格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本身是不合法的。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财政不得进行赤字预算,地方政府不得发售债券。《贷款通则》中也明确规定政府不能够作为贷款的借贷主体。地方政府虽然成立了名义上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平台企业来规避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这种做法在实际上已经透支当地政府在未来的财力,造成当年财政预算的隐性赤字,本质上仍然是有违《预算法》的。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大量融资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以经地方人大同意的支持性文件、地方政府承诺函、“B-T”(建设-移交)模式下的回购协议等形式为融资平台企业提供隐性担保。但我国《担保法》已经明文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作为担保人,不得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机构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责任无效。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企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担保实际上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平台企业的创建与运作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不合法或徘徊在法律边缘的基础之上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所获得的融资主要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多超过当届政府的任期,许多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同时,平台企业所获资金的投向主要为收益不高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甚至是既无任何实际社会效益也无任何经济收益的“形象工程”。因此,一旦平台企业出现违约或拒绝偿还贷款的行为,商业银行即便诉诸法律,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创建、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使用同一笔资金为多家平台企业的注册资金或项目资本金,挪用关联的平台企业贷款,以及在资产转移、过户等过程中存在违反《公司法》及有关规定的情形。(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推高了房价,使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国家经济政策可操作空间下降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伴随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政府融资热潮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采用“融资平台+土地财政+打捆贷款”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以财政资金划拨、土地划归、规费注入等形式投入注册资金创建平台企业,在市场上对平台企业辅以各种形式的政府担保获得打捆贷款,然后将获得的资金用于该片土地的开发建设,以后期土地的升值收益来还本付息。土地在这一运作过程中扮演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平台企业的注册资本、基础建设项目启动的资本金、平台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抵押品等多个角色。土地的保值增值成为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关键因素。只有维持土地价格在高位运行,平台企业才能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这一融资模式才可以顺利运转。为了维持该融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有助推地价、进而抬高房价的倾向。财政部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达4.6%,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更是高达43.7%。根据土地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涨幅达106%,从2008年的933元/平方米上涨到1923元/平方米。土地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助推了高房价,使得购房支出或为购房进行的储蓄大量挤占了人们的其他消费支出,加剧了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使得国家试图扩大内需、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将消费培植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的政策方针实施困难。此外,平台企业所获得的融资来源主要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资金投向的项目主要为期限久、资金回流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等,在项目完成前需要银行系统持续的资金注入以避免“半拉子”工程的出现。因此,又可以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绑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同时,这还会造成国家货币政策可操作空间下降,持续的信贷注入还有可能会引致通货膨胀。(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主体模糊等问题尽管平台类企业在市场上以独立法人的身份、以国有资产独资公司的形式进行运作,但是,不论是公司的人事任免还是日常管理、融资、项目选择、投资等均由地方政府实际控制。许多平台企业的管理人员就是由当地政府官员兼任的。加之平台企业的成立与运作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使用同一笔资金作为多家平台企业的注册资金与项目启动资金、挪用关联企业的贷款、将诸如政府办公大楼等没有实际经济收益的政府财产来充当平台企业的注册资金等,更使得平台企业的管理混乱。加之平台企业的话语权较弱、责任主体不清,更使得不同的平台企业在市场上所获得的融资难以汇总统计,难以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以致地方政府都不了解融资平台企业的真实负债规模与偿付能力。

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风险的对策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的问题,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随后的11月,银监会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整借整还、风险延期暴露等问题,要求各金融机构切实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落实分期还款要求,并做到每半年还本付息一次,利随本清。但这些规定与措施远不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解决1994年国家财税改革后“事权下移、财权上移”所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缺口,同时规避《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不能进行债务融资和赤字预算的约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思路有二:一是改革现有的财税分配制度,让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二是修改《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在市场上发行地方建设债券进行融资。由于我国是单一制度的国家,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在市场上进行债务融资,中央政府将自然扮演最终还款人的角色,这又会引发如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同时,中央政府担心如果允许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地方政府的冲动投资、盲目投资等将会激增,引发新的财政问题。因此,尽管解决体制障碍,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与赤字预算,可以方便规范和管理现在的各地方政府的隐性赤字预算问题。但是,由于改革现有的法律与体制牵涉的面太广,这种方法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只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一个长期构想。近期关于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方法的一个热点讨论是将银行对融资平台的中长期贷款证券化。[8][9]资产证券化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风险过度向银行系统集中的问题,并能解决由于向平台企业投入的中长期贷款过多引起的银行系统流动性不足问题,还有助于增加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但是,资产证券化也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引发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更严重的金融风险。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有助于银行系统分散风险,增强自身的流动性,但是并未减少该信贷资产原有的风险,只是将风险转移给证券投资者;并且银行新增的流动性很可能再次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此往复循环,金融杠杆成倍放大,一旦证券化资产的现金流断裂,很可能引起整个金融系统进而整个经济的崩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得资金的投向一般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的项目,大多数项目本身盈利能力就有限,盲目的资产证券化不但解决不了现有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还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融资规模的激增,源于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冲击。在国内不完善的现行金融体制与法律条件下,在现在国内外学者都对资产证券化持审慎态度时,使用一个引发此次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不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上来看,都需要谨慎对待。针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激增的状况,现阶段最可行的方法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尽快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运作、融资、投资流程,建立起一个统一管理、统一统计、统一公布平台负债与资金流向的机制,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在地方财政预算中,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作融资平台的还款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对地方政府来说,应详细了解自身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偿付能力、所融资金流向以及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对于有着较强盈利能力的项目,如机场、开发区建设等,可以成立与政府相分离的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而无需政府继续为其融资、投资等进行全程管理;对于有一定盈利能力,但盈利能力比较差的项目,地方政府可以特许经营权、财政补贴等形式,保证项目正常的市场盈利空间,成立一个政府主导的企业来进行全面的运作,但是对该企业除了必要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外,不再干涉其日常运营情况;对于一些盈利性极差甚至根本无盈利的项目,地方政府可以直接将其纳入地方的年度财政预算或向上级政府申请财政资金,不再以融资平台的形式对其进行融资。对于银行系统来说,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所需贷款额度较大、期限较长,如果仅一家银行对其授信,不仅自身的流动性受到一定限制,而且自身对平台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真实负债规模与偿付能力难以全面了解、风险过度集中。因此,当地的各家银行可以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信贷平台,以银团贷款的形式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授信,这样既可以避免风险过度向某一家银行集中,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更容易规范银行系统的资金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流入,易于实现对融资平台的信贷授信的监管。总的说来,针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的急剧扩张,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运作、融资与投资进行疏导与整治,尽快将其纳入合理的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应该对其融资平台按负债规模、还款能力、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等进行划分,将有较强盈利能力的平台企业与政府分离、推向市场,将盈利较差的项目与企业纳入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计划下,并完善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在其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作融资平台企业的偿债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融资平台企业的偿债违约风险。同时,银行系统可以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对投资平台企业进行授信,并控制总体的信贷授信规模,以克服在对融资平台进行授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过度授信和风险过度向某一家银行集中。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1994年财税改制后造成“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为规避《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不能进行赤字预算的规定,地方政府组织一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平台类企业在市场进行融资,以解决地方财政支出的资金缺口,达到隐性赤字预算的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文教卫生条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作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更是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扭转经济下滑趋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的激增,其所蕴含的各种风险与问题也逐渐显露,规范平台的成立、运作、融资、投资已经势在必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就必须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这需要改革现行财税分配制度;或者允许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和债务融资,这又需要修改现行的《预算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两方面牵涉面都很广,短期内均很难实现,可以视为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一个长期趋势或导向。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从地方政府与银行系统两方面入手,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资金流向、还款备付等方面,规范与管理融资平台的运作。从政府方面来说,地方政府应尽快核实自身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融资来源、资金投向、还款准备等,将同级的融资平台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下,统一统计、统一公布信息,并在地方财政预算中,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作融资平台的还款风险准备金。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对所投资的项目按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将盈利能力比较强的项目与政府分离,直接组建独立的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将盈利能力比较差或根本无盈利的项目尽快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下。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当地银行可以组建一个贷款平台,以银团贷款的形式对融资平台进行授信。这样,参团的银行之间就可实现信息共享,并分散一部分风险,同时也便于控制银行系统对融资平台的整体授信规模。在相关环境成熟时,银行系统可将部分中长期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以转移、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并充实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

查看全文

融资平台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一类特殊的国有企业,其依托政府的资源和信用,主要承担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融资工具。从2015年起,新《预算法》和43号文构建起了新时代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框架。一方面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及引入PPP模式,另一方面剥离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监管层还在2017年首开违规举债处罚的先河,地方债监管空前严厉。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健全党和国家“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因此提高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水平,需要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的运行离不开内部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专业性的监督手段,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在审计署颁布11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重新定义了内部审计及其权责,使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方式在加强,领导地位在提升,工作领域得到拓展,增值服务意识在增强,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得到深化。

一、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成为闭环的重要手段。其完善程度决定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控制能力的高低,职能主要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作用主要体现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评价企业经营效果,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体现了整个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公允性,以及最终能否有效实现审计目地。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审计环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位决定了其会承担政府重大专项任务或者实现特定功能,以实现政府在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图。这类业务很难以简单的经济收益指标来衡量得失,长期运作此类非市场化业务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一些天然的弱势,特别是现在一些政府对融资平台集团总部人员编制进行了限制,要实现“大企业小总部”的规划,因此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依附于财务部、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等部门,地位不高,人员不足,独立性弱。另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重视,通常更关注的是企业经营效益,在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指标设置不合理,例如采用被审计对象的民主投票等。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审计质量无法保障。(二)内部审计人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审计质量及效率受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特别是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入行缺乏统一的严格审核标准,后续缺乏强制性的继续教育,致使业务能力整体偏低,中高端人才数量较少。二是如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在尝试转型升级,提升造血功能,尝试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集团内部各个职能及板块间的专业分工,也需要进行专项监督和管理。然而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财务出生,在涉及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专业领域的专项审计时,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三是国有企业内部大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部门关系链,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足,在发现问题时,因为利益相关而包庇被审计者,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三)审计方法及信息化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署颁布了11号令,对新时代的审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扩大的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内部审计不再只是审查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情况等,还增加了对国家重大政策落实的情况、战略及经营管理决策的执行情况等的审查力度。内部审计的职责越来越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落后的审计方法,会降低信息处理能力。目前,我国信息化辅助审计系统远远落后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程度和普及度,且未能建立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软件。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的落后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加大了风险。(四)监督控制。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还不完善,缺少对各环节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突出表现在缺乏审计质量好坏的衡量标准和责任事故大小的追究尺度。在实际的成因,找出根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方案不落地,领导不能接受,只注重合规性而忽略实际操作性;有的审计报告的质量考核跟不上,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或是查而不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这些原因都将严重影响后续的整改效果,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查看全文

小议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压力测试

摘要]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是VaR的有效补充,被监管部门广泛认可,已逐渐成为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文章在简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开展压力测试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方法的选择、三大风险因素、假设情景的选择、开展压力测试的步骤及结果的应用等几方面分析了压力测试在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

一、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首先,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VaR风险衡量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所有市场对极端的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后尾)都是十分脆弱的,而VaR型风险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标准的市场条件下量化潜在的损失.一般而言,增加置信水平能够解释出日益巨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出现的损失,但基于最近历史资料所作的VaR测量,往往不能识别那些可能引起巨大亏损的情形.压力测试则可以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作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可以增进银行对自身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了解,增强银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为管理层制订或选择适当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且可用于评估经济资本需求,从而部分抵消经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提高的影响.

再次,应对外部监管的需要.作为能够令人满意的运用内部模型的7个条件之一,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样也为衍生工具政策集团和国际30人集团所认可.我国自从2007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工作要求不断严格.2008年下半年,银监会连续要求商业银行进行3次压力测试.2009年上半年,银监会就巴塞尔委员会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在全国征求意见.2009年10月出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6大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融资平台进行压力测试.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压力测试已逐渐成为外部监管部门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查看全文

企业网络金融融资平台风险探析

网络金融融资平台,作为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创新金融业态,在开放、平等、分享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提供了全新的融资平台,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金融行业创新与变革,增添了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但网络金融体系和平台资金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各类风险问题显著存在,网络金融融资平台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网络融资平台加强贷前审核,优化平台准入制度,引入保险增信机制,强化信贷资金保障,通过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完善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资金运营风险控制,从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途径,为释放市场经济增长活力发挥积极作用。

一、企业网络金融融资平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网络融资平台技术与信用风险并存。网络金融投资平台,主要分为大数据金融、众筹平台融资等多种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通过大数据信用评级,向电商平台各个商户提供贷款。众筹平台融资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筹融资平台,向社会公众发起融资的一种途径。企业自身的商业项目具体计划,经过众筹平台审核通过,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融资金额。但无论是哪一种企业网络金融融资模式,都面临着着共同的信用和技术风险问题。网络信贷业务主要面向的群体为中、小、微企业和工薪阶层个人。由于资金需求者分布地域广泛,人群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未得到贷款金额,会提供虚假信息,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相应的虚拟性,贷款用户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而且金融网络融资平台虚拟性特质,如果平台的操作存在安全漏洞或技术问题,易遭受技术层面攻击,导致网络平台安全性受损,可见网络金融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技术风险长期存在。(二)网络融资平台法律与市场风险问题。网络金融融资平台与民间金融机构一样,均会面临市场风险和法律问题,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同业竞争风险,因为行业壁垒低,竞争程度激烈,风控能力较差的平台将被淘汰出市场。法律问题,主要因为网络金融融资交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合同订立的时间、地点等相关问题无法明确,合同法律效力会受到一定影响。(三)网络金融行业监管职责形式不明确。互联网融资平台与传统融资渠道相比,融资效率高,成本低,融资渠道更加广泛,但网络金融行业监管还有待完,尚没有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对其起到规范制约的作用。而且网络金融融资平台良莠不齐的状况,加大了管制的难度,一些中介机构有可能,会出现挪用资金,非法吸收资金等问题。

二、企业网络金融融资平台风险管控优化措施

(一)完善征信机制,加强技术保障。网络金融融资机构身份不明确,接入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的征信系,依然存在政策法规障碍,因此,需要明确界定互联网金融机构地位,允许具备资质的企业网络金融公司平台,在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获取数据化的个人信用报告。同时,网络金融机构要与商业征信机构加强合作,双方以合作制的形式进行数据信息共享。网络金融融资平台与商业征信机构合作,可提高差异化的信息覆盖度。因为商业征信报告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具有更好的覆盖率,可以为网络金融融资平台,提供更完善的征信数据。因为当前网络金融融资平台面临的客户群体愈加广泛,迫切需要反映申请人真实、完整债务水平的参考决策信息。网络金融融资平台借贷主体中小企业主,多为小额无担保信用贷款,平台获取借款人的第三方征信数据,可以大幅度提升线上评估的可靠性。网络金融交易具有开放性特点,大量数据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因此,为了保护网络金融融资平台用户隐私数据,平台要加强信息安全应用建设,保障平台金融交易信息完整性和保密性。同时,计算机病毒是威胁网络金融安全,增加平台运营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平台运营需要全面加强,互联网金融系统安全防护,提升网络融资平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网络交易层面,我国从法律上确定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同时也详细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融资平台要通过技术的完善,严格的身份识别认证机制,平台还可运用智能实时防控技术,大数据技术配合人工核查,对中、小企业贷款商户的债务情况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风险防控效率。此外,为了保护用户安全隐私,平台还要建立信息隐私权防护机制,用以促进隐私权保护,打造网络金融良性的信息生态,推动整个网络金融融资平台的发展。(二)实施融资监管,保障资金安全。网络金融融资平台涉及担保人、投资人、借款人、融资平台等多方主体。因此,为了保证网络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明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业务的监管部门职,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例如,网络金融融资平台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在合同中标明筹集资金的具体用途,并在发放贷款前明确贷款方违约责任,筹集资金不得擅自挪用他用,确保资金从事合同中规定的活动。融资平台还可以明确条则要求贷款者得到款项后,提供营业执照、报税单、买卖合同等证明材料,说明资金流向,通过这种方式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网络金融融资平台需要回归中介本质,因为,作为债权类众筹平台,只需为融资双方提供点对点服务,不得承诺回报,不得为平台本身募集资金。而作为股权类众筹平台,需要明确融资、投资条款,加强投资者与融资者产品信息、公司信息、股东信息等方面的严格审查,并在项目融资的过程中,详细告知投资人需要面临的投资风险。作为奖励类众筹平台,应严格审查项目信息,避免虚假信息,要对募集资金严格监管,保证项目专款专用。为防范网络融资平台模式的法律风险。我国监督主管部门,应当从融资便利角度出加强监管,尽快出台规范众筹的规则,严格控制防止众筹平台非法集资情况出现。网络金融公司由于门槛低,融资对象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初创项目,为降低普通投资人的风险,相应监管需要建立众筹推广认证投资人制度,企业项目得到机构投资人认可后,个人投资者方可跟投。众筹平台在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必须保持中立,有义务对项目发起人进行调查,并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同时要求独立、接受监管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出资、转账,在预先拨付部分资金后,需要待项目发起人兑现承诺,再继续拨付其余金额。(三)强化运营控制,建立评估体系。网络金融融资平台自身,要持续强化运营控制,建立评估体系,引入保险增信机制转移风险,增强信贷资金保障。例如,融资平台向保险公司投保,待融资企业通过审核和风险评估后获得承保,若被承保企业出现违约,损失可保险公司承担,利用保险手段规避贷款信用风险。与此同时,融资平台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完善中介平台评估体系。例如,平台自身运用信用甄别技术,对贷款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通过完善的制度,结合人工审贷手段,提高平台信用鉴别能力,减少坏账率。网络融资平台会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服务费,平台作为企业应加强资金运营风险控制,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对服务费、运营开支、业务扩展等各项费用的进行公开披露,严禁收取高额的费用,利用平台进行高利贷行为的出现一旦发现这些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企业网络融资平台,是提供贷款服务的中介平台,自身需要要加强运营建设,具备资金托管、信用评级等完善的服务链,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网络金融融资平台,要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做好贷前审核工作,在贷款流程中,平台要对贷款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严格的评估,网络融资的兴起,是金融多元化与网络信息技术相对成熟新时代产物,网络金融融资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存在,需要稳步发展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多方入手加强风险管理,加强资金运营风险控制。网络金融融资平台要构建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随时在线监测贷款业务中,各种风险评价指标,对借款者贷款用途进行确认,了解借款是否用来投资高风险行业,对借款人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审核,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从源头上消除潜在的风险。

三、结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