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5:26: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融资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一、企业融资的途径以及风险的类型

(一)企业融资的途径

一般认为企业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外源性资金,即来源于企业外部的资金。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自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资金、商业信用暂用资金、国家财政资金等。第二,内源性资金,即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资金。它通常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积攒下来的的留存利润。

(二)企业融资的风险类型

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支付风险。是指取得债务融资后,企业经营不善而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或现金流来偿付到期债务或利息的风险。支付需求和支付供应是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两大因素,只有在企业的支付供应大于支付需求时,企业的支付风险才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二、财务杠杆风险。由于在利润表中负债利息以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因此适度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通过财务杠杆效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但当企业的负债率超过一定比例时,银行就会要求获得与高风险相匹配的高利息,债权人的这种高报酬率要求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企业的借款成本。当企业的债务资本所获得的报酬小于其成本支出时,负债就会给企业带来伤害。可见,财务杠杆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这种效应利用不当,就会引发财务杠杆风险。

二、企业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查看全文

项目融资风险监管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by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着方面,英国的学者J.P.Turner的着作《TheHandbookofProject-base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TI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PGupta和AnilK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查看全文

探究熵模型的融资融券风险

一、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宏源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作为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样本区间为1年,即2011-08-31—2012-09-01.数据来自雅虎财经.

1、计算收盘价在收盘价的基础上,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计算标的股票的收益率:算术收益率和几何收益率.在目前融资融券市场风险的文献中,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选取几何收益率为宜.据本文而言,宏源证券、长江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人寿的几何收益率方差更小,数据稳定性更强,因而更具统计性.本文选取统计性质较好的几何收益率:Rt=ln(Pt/Pt-1).式中,Rt为收益率;Pt为第t日的收盘价.利用式,分别求出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收益率,它们的收益率。

2、计算融资融券熵的风险值由于我国股市采用涨跌停制度,单只证券一天内的涨跌幅不得超过10%,也即涨跌幅处于区间[-0.1,0.1].如果某只证券达到-10%或者10%,会被要求自动停盘.把涨跌幅区间分成4个小区间,即[-0.1,-0.05),[-0.05,0),[0,0.05),[0.05,0.1],此时步长为0.05.下面分别计算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收益率落在区间[-0.1,0.1]的次数.在2011-08-31—2012-09-01期间,这5只证券的收益率落在[-0.1,0.1]的次数分别为235,236,236,235,236,落在[-0.1,-0.05),[-0.05,0),[0,0.05),[0.05,0.1]4个区间的次数.

在得到表1的数据之后,还要计算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收益率概率,公式如下:Pi=niN.式中,ni为证券落在小区间的次数;N为证券落在区间[-0.1,0.1]的次数.把具体结果代入式可得[-0.1,-0.05),[-0.05,0),[0,0.05),[0.05,0.1]这4个小区间的概率Pi,把表2的数据代入式(1),得到宏源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和中国人寿5只证券的风险度量熵值分别为0.854050416,0.854983432,0.77610091,0.916704267,0.749170608.

由此可以得到5只证券的风险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中国人寿.在进行投资时,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可以减少对长江证券和中信证券的持有量;由于投资组合能够降低市场风险,因此,也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如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中国人寿各投资100万元,而不是单单只买长江证券、中信证券、宏源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人寿5种证券中的某一只500万元的证券.

查看全文

融资平台的由来与风险规避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风险。(一)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质上只是地方政府为规避《预算法》对地方财政预算的约束,达到财政预算“软约束”的目的,在市场上为地方财政支出的资金缺口进行融资的工具,并以此来解决由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问题。平台企业的创建、运行、融资、投资等过程均由地方政府一手操控,而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与市场上的投资者却对此知之甚少。平台企业虽然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在市场上进行融资,但其所融得的资金并不像一般企业那样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投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教卫生等公共事业条件等方面。这使得对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类企业所融得资金的流向、真实用途等难以进行有效监测。同时,由于同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同时受控于当地地方政府,许多融资平台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多头举债,更令银行对平台企业的真实负债规模、实际偿还能力等关键信息难以了解,在授贷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占据着信息优势,易于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进行多头举债、超规模负债。平台类企业的创建、运作门槛很低,但这些企业直接或间接有地方政府或地方财政的担保,其在市场上的融资规模却很大。许多银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出于占据市场份额、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或为了维持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以期望将来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便利与机会等目的,在2008年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大量授信,使得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超规模负债问题日益严重。在此期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在2008年初仅为1万亿元左右,到了2009年末激增到了5万多亿元,2010年上半年结束,更是达到了7.66万亿元。2010年6月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0家,短短半年之内增加了一倍多。平台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获得的资金主要来源形式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多超过当届政府的任期。这就容易出现现任政府过度举债、盲目举债。(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运作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严格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本身是不合法的。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财政不得进行赤字预算,地方政府不得发售债券。《贷款通则》中也明确规定政府不能够作为贷款的借贷主体。地方政府虽然成立了名义上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平台企业来规避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这种做法在实际上已经透支当地政府在未来的财力,造成当年财政预算的隐性赤字,本质上仍然是有违《预算法》的。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大量融资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以经地方人大同意的支持性文件、地方政府承诺函、“B-T”(建设-移交)模式下的回购协议等形式为融资平台企业提供隐性担保。但我国《担保法》已经明文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作为担保人,不得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机构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责任无效。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企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担保实际上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平台企业的创建与运作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不合法或徘徊在法律边缘的基础之上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所获得的融资主要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多超过当届政府的任期,许多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同时,平台企业所获资金的投向主要为收益不高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甚至是既无任何实际社会效益也无任何经济收益的“形象工程”。因此,一旦平台企业出现违约或拒绝偿还贷款的行为,商业银行即便诉诸法律,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创建、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使用同一笔资金为多家平台企业的注册资金或项目资本金,挪用关联的平台企业贷款,以及在资产转移、过户等过程中存在违反《公司法》及有关规定的情形。(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推高了房价,使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困难、国家经济政策可操作空间下降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伴随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政府融资热潮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采用“融资平台+土地财政+打捆贷款”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以财政资金划拨、土地划归、规费注入等形式投入注册资金创建平台企业,在市场上对平台企业辅以各种形式的政府担保获得打捆贷款,然后将获得的资金用于该片土地的开发建设,以后期土地的升值收益来还本付息。土地在这一运作过程中扮演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平台企业的注册资本、基础建设项目启动的资本金、平台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抵押品等多个角色。土地的保值增值成为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关键因素。只有维持土地价格在高位运行,平台企业才能够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这一融资模式才可以顺利运转。为了维持该融资运作模式,地方政府有助推地价、进而抬高房价的倾向。财政部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比重达4.6%,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更是高达43.7%。根据土地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涨幅达106%,从2008年的933元/平方米上涨到1923元/平方米。土地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助推了高房价,使得购房支出或为购房进行的储蓄大量挤占了人们的其他消费支出,加剧了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使得国家试图扩大内需、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将消费培植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的政策方针实施困难。此外,平台企业所获得的融资来源主要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资金投向的项目主要为期限久、资金回流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等,在项目完成前需要银行系统持续的资金注入以避免“半拉子”工程的出现。因此,又可以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绑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同时,这还会造成国家货币政策可操作空间下降,持续的信贷注入还有可能会引致通货膨胀。(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主体模糊等问题尽管平台类企业在市场上以独立法人的身份、以国有资产独资公司的形式进行运作,但是,不论是公司的人事任免还是日常管理、融资、项目选择、投资等均由地方政府实际控制。许多平台企业的管理人员就是由当地政府官员兼任的。加之平台企业的成立与运作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使用同一笔资金作为多家平台企业的注册资金与项目启动资金、挪用关联企业的贷款、将诸如政府办公大楼等没有实际经济收益的政府财产来充当平台企业的注册资金等,更使得平台企业的管理混乱。加之平台企业的话语权较弱、责任主体不清,更使得不同的平台企业在市场上所获得的融资难以汇总统计,难以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以致地方政府都不了解融资平台企业的真实负债规模与偿付能力。

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风险的对策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的问题,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随后的11月,银监会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整借整还、风险延期暴露等问题,要求各金融机构切实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落实分期还款要求,并做到每半年还本付息一次,利随本清。但这些规定与措施远不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蕴含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解决1994年国家财税改革后“事权下移、财权上移”所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缺口,同时规避《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不能进行债务融资和赤字预算的约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思路有二:一是改革现有的财税分配制度,让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二是修改《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同时允许地方政府在市场上发行地方建设债券进行融资。由于我国是单一制度的国家,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在市场上进行债务融资,中央政府将自然扮演最终还款人的角色,这又会引发如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同时,中央政府担心如果允许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地方政府的冲动投资、盲目投资等将会激增,引发新的财政问题。因此,尽管解决体制障碍,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与赤字预算,可以方便规范和管理现在的各地方政府的隐性赤字预算问题。但是,由于改革现有的法律与体制牵涉的面太广,这种方法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只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一个长期构想。近期关于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方法的一个热点讨论是将银行对融资平台的中长期贷款证券化。[8][9]资产证券化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风险过度向银行系统集中的问题,并能解决由于向平台企业投入的中长期贷款过多引起的银行系统流动性不足问题,还有助于增加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但是,资产证券化也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引发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更严重的金融风险。银行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虽然有助于银行系统分散风险,增强自身的流动性,但是并未减少该信贷资产原有的风险,只是将风险转移给证券投资者;并且银行新增的流动性很可能再次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此往复循环,金融杠杆成倍放大,一旦证券化资产的现金流断裂,很可能引起整个金融系统进而整个经济的崩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得资金的投向一般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的项目,大多数项目本身盈利能力就有限,盲目的资产证券化不但解决不了现有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还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融资规模的激增,源于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冲击。在国内不完善的现行金融体制与法律条件下,在现在国内外学者都对资产证券化持审慎态度时,使用一个引发此次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不论是从理论还是现实上来看,都需要谨慎对待。针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激增的状况,现阶段最可行的方法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尽快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运作、融资、投资流程,建立起一个统一管理、统一统计、统一公布平台负债与资金流向的机制,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在地方财政预算中,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作融资平台的还款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对地方政府来说,应详细了解自身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偿付能力、所融资金流向以及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对于有着较强盈利能力的项目,如机场、开发区建设等,可以成立与政府相分离的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而无需政府继续为其融资、投资等进行全程管理;对于有一定盈利能力,但盈利能力比较差的项目,地方政府可以特许经营权、财政补贴等形式,保证项目正常的市场盈利空间,成立一个政府主导的企业来进行全面的运作,但是对该企业除了必要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外,不再干涉其日常运营情况;对于一些盈利性极差甚至根本无盈利的项目,地方政府可以直接将其纳入地方的年度财政预算或向上级政府申请财政资金,不再以融资平台的形式对其进行融资。对于银行系统来说,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所需贷款额度较大、期限较长,如果仅一家银行对其授信,不仅自身的流动性受到一定限制,而且自身对平台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真实负债规模与偿付能力难以全面了解、风险过度集中。因此,当地的各家银行可以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信贷平台,以银团贷款的形式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授信,这样既可以避免风险过度向某一家银行集中,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更容易规范银行系统的资金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流入,易于实现对融资平台的信贷授信的监管。总的说来,针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的急剧扩张,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运作、融资与投资进行疏导与整治,尽快将其纳入合理的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应该对其融资平台按负债规模、还款能力、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等进行划分,将有较强盈利能力的平台企业与政府分离、推向市场,将盈利较差的项目与企业纳入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计划下,并完善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在其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作融资平台企业的偿债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融资平台企业的偿债违约风险。同时,银行系统可以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对投资平台企业进行授信,并控制总体的信贷授信规模,以克服在对融资平台进行授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过度授信和风险过度向某一家银行集中。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1994年财税改制后造成“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为规避《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不能进行赤字预算的规定,地方政府组织一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平台类企业在市场进行融资,以解决地方财政支出的资金缺口,达到隐性赤字预算的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文教卫生条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作出了较大贡献。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更是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扭转经济下滑趋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的激增,其所蕴含的各种风险与问题也逐渐显露,规范平台的成立、运作、融资、投资已经势在必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就必须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这需要改革现行财税分配制度;或者允许地方政府进行赤字预算和债务融资,这又需要修改现行的《预算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两方面牵涉面都很广,短期内均很难实现,可以视为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一个长期趋势或导向。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从地方政府与银行系统两方面入手,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资金流向、还款备付等方面,规范与管理融资平台的运作。从政府方面来说,地方政府应尽快核实自身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融资来源、资金投向、还款准备等,将同级的融资平台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下,统一统计、统一公布信息,并在地方财政预算中,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作融资平台的还款风险准备金。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对所投资的项目按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将盈利能力比较强的项目与政府分离,直接组建独立的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将盈利能力比较差或根本无盈利的项目尽快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下。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当地银行可以组建一个贷款平台,以银团贷款的形式对融资平台进行授信。这样,参团的银行之间就可实现信息共享,并分散一部分风险,同时也便于控制银行系统对融资平台的整体授信规模。在相关环境成熟时,银行系统可将部分中长期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以转移、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并充实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

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一、民间借贷的现状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行为。当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时,可认定民间借贷有效,与借贷有关的抵押也相应有效,但民间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借贷利率。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是一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中小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的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这一直接筹资方式的效率要高于间接筹资方式。中小企业需要资金的特点是时间紧,银行借贷的审批需要较长时间,且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因此,中小企业更多的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虽然民间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中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但目前多地发生老板“跑路”现象,使得民间借贷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给涉及民间借贷融资的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研究民间借贷融资风险问题,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全面认识和规避民间借贷融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的风险现状

(一)经营风险现状。企业由于经营中使用固定资产的原因,当企业的销售量降低时,单位产品占用的固定成本会增加,单位产品的利润降低,因为单位利润和销售量同时降低,就使息税前利润降低的幅度更大,这就是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用经营杠杆系数来反映经营风险的大小。DOL=(S-V)/(S-V-F),S代表销售收入,V代表总的变化成本,F代表总的固定成本。只要影响到单价和单位成本的因素都会影响经营风险。单价、产销量、固定成本与经营风险同方向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与经营风险是反方向变化。因此,产品需求、产品售价和产品成本越稳定,固定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反之,经营风险就越大。民间借贷年利率通常是银行利率的4倍左右,是实业企业无法负担的。因此通过使用高成本的民间借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把民间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第一,中小企业把民间借贷资金投资甚至是投机于具有更高投资收益的行业,比如房地产、煤矿、石油,这些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企业家预期这些产品价格能够快速上涨,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高收益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该行业,使供给增加,价格降低,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会控制产品价格的过快增长,因此,相关产品价格增长速度降低,甚至下降,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此时,投资于该项目的收益便会低于预期收益,甚至出现巨大损失。第二,中小企业把民间借贷的资金用于转贷,以赚取利差。此时,若其债务人出现借贷危机,中小企业也会遭受相应的损失。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债务企业的总风险正相关。借贷链条由后向前传递风险,并且债务企业很少是从事低风险的实体经营,高风险项目已占经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这就使得借贷链条上的这些企业经营风险很大。(二)财务风险现状。中小企业由于运用了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风险最终由权益资金所有人承担。固定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是形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当息税前利润降低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利息成本就会增加,单位息税前利润可供股东分配的部分会减少,并且总的息税前利润在降低,使得归普通股的税后利润大幅度降低,这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用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财务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DFL=EBIT/(EBIT-I-D/(1-T)),EBIT代表息税前利润,I代表利息,D代表优先股股利,T代表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因为优先股的股利是税后支付的,所以把优先股的股利转变成税前的优先股股利。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利息和优先股股利与财务杠杆系数同方向变化,息税前利润与财务杠杆系数反方向变化。只要影响要利息的因素都会影响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债务的比重和利率都会产生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进行高收益项目的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时,通常会进行负债筹资,而且中小企业因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负债筹资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民间借贷获得的,利率通常很高,高达20%-30%以上,这就使中小企业要承担很高的债务利息。虽然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较高,但债务利息仍占息税前利润的很大比重,财务杠杆系数很高,财务风险很大。(三)总风险现状。企业总风险是指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作用,使权益资金收益大幅度波动而形成的风险。企业总风险是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共同构成的。企业的理财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受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影响,所以一般的企业会控制企业的总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经营风险大,就适当控制负债的比重,降低财务风险;如果经营风险小就会增加财务杠杆系数,以期获得较高的财务杠杆利益。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与否,企业应根据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决定是否取舍。采用民间借贷融资的中小企业通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都很大,导致企业总风险过大。很多项目不但没有提高企业价值,反而降低了企业价值。总风险过大最终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债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总风险过大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所有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中小企业所有者是企业的最终决策者,对企业筹资、运营和投资决策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所有者因为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较低,并且片面追求高收益,缺乏对风险的认识,甚至完全忽视民间借贷客观存在的高风险,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风险缺少认识及控制。因此,所有者忽视风险势必造成中小企业总风险过大。(二)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首先,中小企业一般是家族型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管理决策中易出现领导者集权、个人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制度等现象。这些管理方式与现代公司治理方式相关甚远,管理方式落后。其次,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没有科学的决策制度,即使有一定的制度,管理者也常常不按制度办事,越权行事及不尽其职现象严重。最后,中小企业没有聘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对风险认识不足,很容易决策失误,忽视风险。(三)财务决策中忽视风险。由于所有者对风险认识不足,企业的管理水平又落后,使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常常只注重收益,忽视风险。体现在:一方面,企业缺乏明确的实体经营方向,不顾自身能力的不足,片面追求“热门”产业,投资于房地产、煤矿等产业,从而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缺少可行性分析,或者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过于盲目乐观,忽视风险的存在,采用较低的折现率来计算净现值,使预测的收益过高。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的风险增加。另外,项目投资中所需要的资金一般是通过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给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中小企业在建设期,不得不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因此,增大了企业筹资风险。(四)无财务预警系统。中小企业所有者忽视风险,只关注企业的投资是否带来收益,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不知道所面临的风险是否已经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存。尤其当民间借贷存在的情况下,随时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破产。

查看全文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综述

1负债筹资概述

1、1负债筹资风险的概念

负债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一般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丧失偿债能力、发生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1、2负债筹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1、2、1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分析

(1)利息抵税效应。

查看全文

地方融资的风险及防控思索

2008年底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4万亿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受政策推动,各级地方政府扎堆上马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涌现,债务规模飙升。虽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管从微观风险管理角度,还是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它隐含的潜在风险正逐渐显现,2009年底迪拜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靠融资平台大举借债敲响了警钟。因此,如何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实现健康运行与风险防范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

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组建的不同类型公司,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在各地的具体名称不同)等。主要运作流程: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土地划拨、股权投资等方式出资,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辅之以财政补贴、“信用安慰函”等手段作为还款保证,主要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重点投向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破资金瓶颈和法律障碍,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专业投融资公司,适度承接信贷资金或信托资金,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毫无疑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于推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规模并不大。

进入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中央及时而果断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3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合规的融资平台,吸引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各级地方政府紧紧抓住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加快融资步伐,组建的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据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5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在过去1年中暴涨。由于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在2009年全国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高达40%。总量近3.8万亿元。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

物流行业融资风险探究

[摘要]近年来,物流业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物流行业迎来战略发展新机遇,传统物流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结合更为紧密,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行业发展不断加快,融资需求更加旺盛,银行在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主要存在政策、法律、市场、用途、经济波动等风险,因此需要政策导向、区域选择、客户与项目选择等方面做好统筹安排,有主次、有策略地做好准入工作。

[关键词]物流行业;融资风险;信贷政策

1行业定义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指将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物流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属G,包括53-60大类,如铁路运输业(G53)、道路运输业(G54)、水上运输业(G55)、航空运输业(G56)、管道运输业(G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G58)、仓储业(G59)、邮政业(G60)等。

2行业背景

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贷代业和信息业等在内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供应链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近年来火热的电商化、O2O化浪潮,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为支撑。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宏观经济发展均衡性有所提高,物流业总体运行平稳,景气指数提升。传统的依靠成本价格竞争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物流行业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新阶段。从资源要素看,物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人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存量物流用地资源紧缺。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原有市场增速放缓,兼并重组将迎来新一轮热潮。从增长动力看,传统物流企业将加快拥抱互联网、实现业务在线化,加快产业互联网改造,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查看全文

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控制探索

摘要: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国民经济组成中的重要成分,其在市场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但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公司在进行融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较多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困境之中,使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损害公司的利益,进而减小公司的融资规模,很多公司的资金在此过程遭到大幅度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的困难程度。本文将针对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进行融资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探索融资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风险控制方案

一、我国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渠道,主要是由外部吸引资金和内部积累资金两个方面组成,在这其中,外部吸引资金是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它是要求企业要向银行进行贷款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例如,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些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大部分都会以外源性的资金吸引为主,其一般会占到该公司资产的65%以上。这是因为在这些地方,金融机构有着非常充足的资金资源,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资金,这就使得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更加注重外部资金的引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已经不满足于用自身的资金资源来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利用资本经营手段和财务杠杆,来实现公司自身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但是因为融资方面的阻碍,他们又很难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是这些公司面对的主要矛盾。然而,按照我国现在经济资金的流通状况来看,以上的公司资金问题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进行融资手段和渠道非常有限,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得近九成的公司都会面对着资金不足的发展问题。

二、当代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公司面对着人力资源短缺的挑战

查看全文

PPP项目与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PPP模式在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融资租赁是实现PPP项目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研究融资租赁参与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模式与风险管控有关问题,首先探讨了PPP项目与融资租赁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PPP项目中融资租赁参与的方式;进而分析融资租赁参与PPP项目的风险;最后,提出融资租赁参与PPP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融资租赁;PPP项目;结合方式;风险管控

1融资租赁与PPP模式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重要合作关系,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模式,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公共项目建设中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政府资金约束问题,提高公共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效率以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PPP融资模式的创新在拓宽融资渠道、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2015年国办发68号《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中提出了要“探索融资租赁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相结合”。融资租赁以融物实现融资的金融服务模式,适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等大型、长期的PPP项目,积极创新PPP项目的融资模式,推进融资租赁服务在公共领域的应用,探索融资租赁与PPP模式相结合,有助于缓解PPP项目融资难现状,推进PPP项目建设。

2融资租赁与PPP模式的结合分析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长,收益稳定等特点,与融资租赁方式能够提供中长期、大额资金的运行模式非常契合,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应用融资租赁方式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从政策上的契合看。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行业扶持政策,为融资租赁与PPP模式的结合指明了方向,中央层面有关政策中明确提出了“租赁公司可以参与地方政府的PPP项目”,地方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意见中,也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购买融资租赁服务,探索通过售后回租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和沉淀资金,探索融资租赁与PPP模式相结合。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建设基金与融资租赁企业合作,鼓励高速公路、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等公共领域通过融资租赁跨越发展。这些政策都为发挥融资租赁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夯实了政策基础。从融资需求的契合看。PPP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期限较长,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合作期限最短不低于10年,最长不超过30年;PPP项目的融资期限长、融资金额大,PPP项目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领域,大多投资金额大、资金需求大。融资租赁产品的主要特点就是解决中长期大额资金的需求,满足PPP项目建设及运营中的资金需求,以PPP项目的资产为依托,通过融资租赁特有的交易结构,为PPP项目解决融资瓶颈问题。3PPP项目公司运行结构PPP项目公司是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载体,项目公司(SPV)负责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是PPP项目核心实施主体,在PPP项目全过程中,是联系政府部门、社会资本、资金提供方、运营商、建设方、使用者等各参与方的纽带和桥梁,项目公司的运作结构如图1所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