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5:23: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融资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融资方式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啄食理论”相悖,而且与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即股权筹资的衰落和债权筹资的兴起也不相顺应。其次通过西方融资理论论证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弊端。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啄食理论

一、中美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据有关资料,1970-1985年美国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7%和33%,其中股权融资占外源融资的2.1%。从1984年起,美国大部分公司基本停止股票融资,并发行债券回购股份。2000年1-11月,美国上市公司共有1592家发行债券,融资9350亿美元,同期仅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1460亿美元,债权融资为股票融资的6.4倍。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查看全文

西方企业融资方式研究论文

融资结构指企业在取得资金来源时,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揭示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而且反映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即流动性的负债所占比重越大,其偿债风险越大,反之则偿债风险越小。

企业由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不同,而产生其各异的融资结构。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二类:一是通过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进行的内源性融资;二是通过来自公司外部现金流的外源融资,如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发行股票。

一、融资理论支持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认为:(1)由于企业负债利息在税前列支带来的节税效应,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2)企业负债比例的提高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因此,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在负债所带来的财务收益与债务上升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之间的平衡点。(3)债务融资对外部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传递着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由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4)债务融资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比股权融资更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被兼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佳的融资模式是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二、西方国家融资结构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都具有明显的内源性融资特征,在其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的比重都超过50%,其次是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比重最小。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超过股票。(表1)

查看全文

融资方式约束机制研究论文

近一段时期以来,股市震荡运行,上市公司“变脸"增多,募集资金变更投向时有出现,猴王、郑百文、银广夏等一些重大案件逐渐曝光,由此引发市场人士及社会传媒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热烈讨论。令人关注的是,公募增发这种国际通行的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受到了较多的批评。市场批评主要集中在增发公司质量较差、融资门槛过低和监管部门把关不严等三个方面。某些人士甚至将指数涨跌与拟增发公司数量多少联系在一起,借此否定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增发的融资方式,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目前经济转轨的特定社会环境下,上市公司增发方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批评是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改进工作。但是,不能对上市公司增发方式给予根本的否定。上市公司增发符合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不能因为遇到暂时的困难,就退回到老路上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发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增发融资方式的发展,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增发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

实施情况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融资的基本方式有配股和增发两种,其中配股在1999年7月以前是主要方式。为推进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从1999年下半年起,中国证监会开始进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试点,2000年以前,实施增发的企业主要局限于高科技、已发行外资股(B股及H股)、社会公众股不足25%及重大资产重组等四种类型的上市公司。今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及《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取消了增发公司范围的限制,并明确实行主承销商推荐制度,这样就加大了主承销商的责任,让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再次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到资本市场。《办法》实施以来,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得以进一步规范。截止今年10月底,共有49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增发工作,其中在2001年实施增发的有20家。

业绩状况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是稳中有升。上市公司2000年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03元,与1999年基本持平,近63%的公司的净利润在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已实施增发的49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95元,是整个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的1.45倍。

查看全文

融资方式约束机制论文

近一段时期以来,股市震荡运行,上市公司“变脸"增多,募集资金变更投向时有出现,猴王、郑百文、银广夏等一些重大案件逐渐曝光,由此引发市场人士及社会传媒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热烈讨论。令人关注的是,公募增发这种国际通行的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受到了较多的批评。市场批评主要集中在增发公司质量较差、融资门槛过低和监管部门把关不严等三个方面。某些人士甚至将指数涨跌与拟增发公司数量多少联系在一起,借此否定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增发的融资方式,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目前经济转轨的特定社会环境下,上市公司增发方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批评是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改进工作。但是,不能对上市公司增发方式给予根本的否定。上市公司增发符合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不能因为遇到暂时的困难,就退回到老路上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发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增发融资方式的发展,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增发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

实施情况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融资的基本方式有配股和增发两种,其中配股在1999年7月以前是主要方式。为推进发行机制市场化的改革,从1999年下半年起,中国证监会开始进行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试点,2000年以前,实施增发的企业主要局限于高科技、已发行外资股(B股及H股)、社会公众股不足25%及重大资产重组等四种类型的上市公司。今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及《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取消了增发公司范围的限制,并明确实行主承销商推荐制度,这样就加大了主承销商的责任,让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再次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引入到资本市场。《办法》实施以来,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得以进一步规范。截止今年10月底,共有49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增发工作,其中在2001年实施增发的有20家。

业绩状况

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是稳中有升。上市公司2000年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03元,与1999年基本持平,近63%的公司的净利润在200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已实施增发的49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95元,是整个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的1.45倍。

查看全文

物流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一、物流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1.内源融资

物流企业的内源融资是通过企业自身资金积累完成的,企业的内部留利和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内源融资的实例。一般企业会在分配利润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留利,作为企业扩大规模之用。物流企业具有资金周转速度快、扩大再生产周期短的特点,因此,企业内部留利是其内源融资的主要形式。而小型物流企业往往租用设备和场地,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较少。虽然内源融资是企业靠自身力量解决资金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占用企业资金,资金数量受前一会计核算期利润额的直接影响,因此,不能作为企业发展初期解决资金融通困难的主要方式。

2.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外源融资的一种,是指企业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IPO进行直接融资,但是,监管机构对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有较高要求,对于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来说,这些要求都过于苛刻,难以达到。因此,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发行债券是其进行直接融资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发行债券是以企业的信用作为基础的,如果信用较低,企业发行的债券会受到多重监管,并且需要付给投资者更多风险回报。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直接融资往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

3.间接融资

查看全文

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一、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构想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当宏观调控政策趋紧时,货币供应量M2的增量会相对减少,房地产企业通过贷款这个渠道进行融资的方式会受阻,所以房地产企业会相对减少使用贷款融资方式的规模,转而扩大企业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规模,选择其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当宏观调控政策宽松时,货币供应量M2的增量会增长,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会明显扩大,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也会相对增多,企业会倾向于贷款融资的方式。因为在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中,上市融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要用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宏观调控变化对其的影响比较困难,所以在实证部分,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其他资金来源,来有针对性的分析宏观政策调整时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以及融资方式的变化。

(二)变量和数据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选取1999年至2013年广义货币M2供应量的同比增长量以及房地产企业开发国内贷款同比增长量的数据以及1998年至2013年国内贷款占本年实际到位资金比例以及自筹资金占本年实际到位资金比例的数据建立模型。

(三)模型分析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资本融资方式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发达国家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硬约束的缺位,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关键词: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硬约束?债券市场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融资成为保证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及其优缺点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由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是在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现金和通过留用利润等而增加公司资本。由于在公司内部进行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内源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市公司应充分挖掘内部资金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潜力,如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降低存货,压缩流动资本,合理运作公司内部资本,如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互相提供资本,以及公司闲置资产变卖的筹集资金等。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研究

一、中小企业概况

截至2012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3200万家,较2010年1100万家翻了3倍。2010年,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自2010年,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完成从一般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的转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比重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升级中,中小企业充当产业转移的重要角色,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过去五年中小企业发展平稳快速,但在十二五期间,依然面临许多挑战:(1)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小企业扎堆现象严重,部分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创新服务型产业较少,高耗能行业占比高。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落后。总体上中小企业依然比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结构待优化。(2)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中小企业代工生产较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从事耗能、污染行业。随着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的上升压力,传统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未来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技术为先导。(3)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市场越来越国际化,进出口优惠政策减少,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窄。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创新优势,靠过去的成本利差很难生存。(4)融资难依然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没有资金扶持,很难进行新产品的投放研发。繁琐的融资手续,苛刻的抵押担保条件,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大门依然很难打开。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特点

《巴塞尔协议》(2004-6)认为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简而言之,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统称为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涉及进口和出口企业,通过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融资,常见的融资产品有:即期(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离岸代付、出口双保理、假远期信用证、外保内贷等。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为: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中占比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始发展,得益于成本优势,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2007年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2012年达到了3.87万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10年中小企业出口总额已达到1.57万亿,占据进出口总额50%的份额。但是金融机构对于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却进展缓慢。一是门槛较高,二是产品落后。刘春兰(2006)指出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外贸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20%,在这1/5的比例中,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查看全文

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近几年,我国仍将采取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企业资金紧缺仍是生产经营中最主要和最难解决的困难。企业筹资涉及到许多问题,如筹资的数量、方式等问题,其中,筹资方式的选择应该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拟就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发情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查看全文

建筑业企业筹融资方式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建筑业企业也有了迅猛的发展,现如今,在建筑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筹资和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然而,在建筑业企业筹融资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的风险,如果筹融资方式不合理不仅不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针对我国建筑业企业筹融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具体探究了解决的对策,希望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筹融资渠道;资本结构;风险防范

在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中,筹融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建筑业中常常会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在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通过筹资和融资的方式获取。筹资与融资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融资主要是指面向企业外部环境进行资金的筹集,主要包括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所谓直接融资主要是指直接向资金持有者进行融资活动,并不需要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参与,这种融资方式有其特有的优势,比如融资的一方需要消耗的融资成本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缺乏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信用度得不到保障。了解了直接融资后,间接融资就比较好理解,主要就是指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而开展的融资活动。从融资的定义上可以看到,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外的一种资金筹集活动。而筹资不仅仅是面向外部环境进行资金的筹集,同时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筹集,以此来满足企业某一项目或者某一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在建筑业企业中加强对筹融资方式的研究对于企业正常运营以及未来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筹融资成本。在建筑业企业的筹融资活动中,无论是筹资还是融资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如果方式不合理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从而给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增加更大的负担和压力。而通过对筹融资方式的优化以及合理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筹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二,有利于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在建筑业企业的筹资和融资活动中,虽然通过筹资和融资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方式方法选择不当,也会给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筹融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使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通过加强对筹融资方式的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筹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对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降低建筑业企业筹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

一、当前建筑业企业筹融资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业企业筹融资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

在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中筹资和融资是两项非常重要的集资手段,也是保障建筑业企业项目以及经营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因此在大部分建筑业企业中相关负责人给予了筹资和融资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开展筹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却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导致在筹融资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融资方式中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企业一味地注重融资成本的控制,在无法保障资金持有者的信用的前提下,盲目进行融资,最终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不仅给企业的项目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进展造成了影响,还会让企业承担不小的经济赔偿。在筹资方面也是如此,在筹资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如现金风险、收支风险、环境风险以及项目风险等诸多风险,如果不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难免会在筹资和融资的过程中遭受威胁。为此,需要不断提升建筑业企业在筹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