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3:22: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日光温室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日光温室建设

区长在日光温室建设会讲话

同志们:

上半年,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组、帮扶工作队和农口部门的干部在日光温室建设上确实用了心、吃了苦,流了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日光温室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设进度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区上年初确定的总体进度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形势严峻,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还需要在今后的两个多月工作中迎头赶上。从总体情况来看,突出表现在:

一是总体建设进度拖后与各乡镇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存在。根据区纪委、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实地逐棚核查,截止7月2日,全区完成墙体和开始扣棚的日光温室只占任务的51.34%,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7月底完成墙体建设70%的目标要求,尚欠任务的18.66%,离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尚欠48.66%。各乡镇之间建设进度很不平衡,全区日光温室开工建设面积不足任务的60%,38个乡镇中目前已完成墙体面积占建设任务80%以上的乡镇有3个(、、谢河镇),任务赶上进度的乡镇只有5个,大部分乡镇完成任务在40%-60%之间,还有3个乡镇(韩佐乡、西营镇、洪祥镇)完成任务还不到30%,完成任务最好的达116.8%,已全面完成了墙体建设任务,最差的乡镇韩佐乡只完成墙体建设任务的16%。

二是扣棚准备工作滞后与技术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同时存在。部分乡镇对日光温室建设中当年建棚、当年扣棚、当年定植、当年见效认识不明确,只重视日光温室墙体建设,对扣棚定植、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等工作安排滞后,进展缓慢;一些乡村集中建设的温室,虽然墙体已完成,但至今权属尚未落实到农户。落实到户中的一部分也存在由于农户无力承担后期投入或劳动力不足而无法进行中后期建设及生产管理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及时扣棚、定植。现在马上要进入7月下旬,种植旧棚的农户已经对前茬种植的品种进行了育苗,部分温棚甚至已经定植,而新建温室由于建设进度缓慢不能及时扣棚,造成了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定植生产等方面的滞后;已扣棚的温室大部分还没有种植,育苗、技术服务等后续工作跟不上,对发挥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是一些乡镇工作方法简单、发动群众不充分与工作不实的问题同时存在。部分乡镇存在领导力量不足,宣传发动不及时,工作措施不得力的问题,部分原计划建棚的农户思想仍然处于摇摆状态,近期又为农忙时节,缺乏劳动力,难以进行温室建设;部分乡镇把日光温室建设看作是向上级交差,应付组织,能拖一天算一天,种上多少算多少,没有真正把日光温室当作一个产业来抓;一些乡镇为了完成建设任务,不切实际地提高补助资金标准,并且补贴数额互相攀比,但资金来源没有着落,承诺无法兑现,群众怨言很大,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更不要说去做群众工作,说服群众。因此出现了报表与实际进度不符,个别乡镇存在虚报现象,在棚的数量和棚的大小上做文章,报表数据不实,与核查数据不符的现象。

四是生产规模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够与品牌培育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全区现有日光温室4.65万亩,但大部分乡镇没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仍然是分户生产,各户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很难保证品质的一致性,也难以实施品牌战略;同时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和保鲜贮运相对滞后,产品运销普遍存在不分等级、混合装运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整理和分级加工,尤其是缺少大型出口营销企业,与现代销售和消费不相适应,制约着日光温室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渐突出,影响了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市场的竞争力。

查看全文

全市日光温室建设会上的讲话

继5月24日在凉州区召开全市日光温室建设现场会议之后,时隔不到一月,今天我们再次组织三县区的同志,特别是民勤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重点村的干部,到*县华藏寺、松山镇现场观摩日光温室建设情况,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实地观摩,真正有所启发、有所震动,进一步推动日光温室建设工作。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2010年前,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以2003年农业人口为基数,户均建成一座日光温室,共20.53万亩,其中今年项目下达日光温室建设任务6.73万亩。年初市上考虑到近两年工作推进的力度和群众的接受程度,将任务调减为4.1万亩进行了分解。但从目前进展情况看,进度还很不理想。至6月15日,全市设施农业开工面积29335亩,占任务的71.5%,其中日光温室10869亩,占任务的26.5%。分县区的情况是:凉州区设施农业开工面积13919亩,占任务的69.6%;其中日光温室5990亩,占任务的30%;*县开工面积4847亩,占任务的80.1%,其中日光温室2655亩,占任务的44.1%;古浪县开工面积5668亩,占任务的81%,其中日光温室1196亩,占任务的17.1%;民勤县开工面积4901万亩,占任务的61.1%,其中日光温室1028万亩,占任务的12.9%。目前,日光温室建设差距较大的还是民勤县和古浪县。

上午,我们看了华藏寺、松山镇的5个日光温室示范点,深受启发和教育。在这些高海拔的冷凉山区,在过去传统农业条件都非常差的地方,日光温室长势良好,经济效益可观,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的热情持续高涨,日光温室已成为当地群众抗旱节水、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县作为一个半农半牧区,能够在日光温室建设上取得如此大的进展和成效,和其他县区尤其是民勤县的一些乡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总结*县的做法经验,对于推动全市日光温室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下面,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三个问题:

一、看华藏、看松山,我们应该看到什么?

今天我们看了华藏寺和松山两镇的日光温室建设,我们应该既要看到表象,就是*县发展日光温室的规模和强劲势头,更要看到本质,就是这种发展规模与势头背后所蕴藏的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可贵精神。我觉得应该至少看到这样五个突出的方面:

查看全文

全县日光温室建设暨抗旱救灾现场推进会讲话

一、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早上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参观了华藏寺、松山镇和东大滩乡七个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这七个点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全县进行全面抗旱救灾的典型。松山镇最大的特点是顺应群众意愿,广泛发动和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抗旱救灾,政府因势利导,创新机制体制,不断扩大规模效益,初步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也为抗旱救灾创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东大滩乡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振奋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干部和群众一起发扬了抗旱救灾的愚公精神,面对大面积的干旱,干部和群众一起提水浇地这种精神可佳。我认为当前抗旱增收的路子主要有:一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二是调整种植结构,到六月份雨季种草;三是大力发展暖棚养畜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要在发展设施农业和抗旱方面大力借鉴松山镇的经验,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考察回去以后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并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实践和探索。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

(一)对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的基本估价。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经济工作会、农业暨扶贫开发工作会和项目工作会的精神,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农口部门和各乡镇齐心协力、精心组织、强化责任、把握重点、狠抓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来讲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一些涉农重点工作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安排部署快,组织实施早。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各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及早组织实施,各项农村工作顺利推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特别是日光温室建设比预想的要好。二是分解细化任务目标,责任不断靠实。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的要求,把农业重点工作都分解到人、责任到头,强化措施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特别是在日光温室建设和地膜洋芋种植上表现尤为突出。四是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群众情绪比较稳定,抗旱救灾的精神和信心比较大。五是在日光温室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引导群众的措施和方法得当,个别乡镇在重点工作、体制和机制方面有创新和重大的突破。

虽然如此,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形势十分严峻,农牧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客观和主观制约因素也在不断加大。一是持续的干旱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压力,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难度,返贫面在进一步的扩大。主要表现在7万多人和10万多大小畜的饮水发生困难,尽管三次下拔救灾资金340多万元,同时解决日光温室建设资金100多万元,政府直接投入“三农”工作的资金达450多万元,但持续的干旱和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在增加,抗旱救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在5月20日前没有有效的降水,地膜洋芋必定会减产甚至绝收。二是日光温室建设和重点工作进度不平衡。个别乡镇的重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措施不力,方法不新,办法不多。个别乡镇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栽培食用菌和暖棚养畜上,群众积极性不高。三是面对严重的干早,部分乡镇干部手足无措,等待观望,畏难松动。四是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人员不能到一线及时指导农民的工作。五是干部的作风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对县情吃的不透,对旱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

(二)围绕一条主线,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三个确保,点面结合,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一条主线就是抗旱救灾,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三个重点是完成6000亩日光温室建设任务、6万亩地膜洋芋种植和5000亩的梯田建设任务。三个确保是确保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各项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农牧民在大灾之年收入不减、确保农牧民情绪稳定,农牧区社会政治稳定。

查看全文

温室产品销售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建立高效便捷稳定的日光温室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络,推动全县日光温室产业化经营进程,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商务局关于加强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本着"政府引导、市场带动、效益驱动、农民主动、科技推动"的原则,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日光温室建设是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实现节水减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结合点,也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型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之一。产品市场销售是日光温室产业取得效益的末端环节,也是将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县日光温室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未来几年,种植面积将更进一步扩大。大规模建成日光温室后,如何确保产品销售,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生产能否取得效益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根本上要看能否抓住市场、占领市场。因此,日光温室产品销售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着日光温室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效益的高低更直接关系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顺利推进。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日光温室产品营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健全完善营销体系,培育市场营销主体

1、鼓励发展龙头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订日光温室产品营销激励政策,积极扶持、培育、壮大现有的华伟蔬菜保鲜有限公司等日光温室产品运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销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农口各部门要整合国家和省上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资金,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日光温室产品加工运销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在日光温室优势产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恒温保鲜库4处以上,产品分级包装上市率达到50%以上,配置功能先进的冷藏运输车辆10辆以上。并从育苗基地、净菜鲜储、配菜加工、分级包装、远程运销等环节入手,探索完善订单、定点、合同销售机制,加快推行"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服务功能,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对日光温室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2、规范发展合作组织。按照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人员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蔬菜产业协会。农牧、供销、商务、民政等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各类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开展工作,完善和规范运行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价格调控、品种推广、业务培训、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查看全文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乡镇)

近年来,**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查看全文

县委副书记在农业技术培训会讲话

同志们:

在全面推进重点治理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这次全县乡镇主要领导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贯彻市委肖书记来调研讲话精神,针对当前重点治理的严峻形势,解决日光温室建设中干不干、为谁干、怎么干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群众主体、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加快建设、突出效益的原则,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确保今年温棚、暖棚建设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实施重点治理以来,乡镇领导干部作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组织实施者、技术指导者和宣传发动者,在重点治理中承担着比一般领导干部更多的责任,吃的苦多,流的汗多,大家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工作作风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县委县政府也是充分肯定的。目前,我县日光温室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进入科学推进的关键转折期,日光温室种植技术逐步规范,效益逐步提升,群众参与建棚的积极性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这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重点治理的任务、群众节水增收的愿望相比差距还很大。非常有必要举办这样一个培训班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素质,掌握技能、增强本领,科学稳妥地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一、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充分认识举办培训班的重要意义

1、举办培训班是适应当前重点治理形势的需要。当前已进入6月份,全年工作时间近半,但目前日光温室建设形势严峻,开工建设的温棚暖棚面积仅占任务的34%,与其他县区相比,较凉州区开工面积占任务41.5%,古浪占57%,天祝占61%,天祝哈溪镇一个村就建了400多座日光温室,而我县日光温室开工面积只有500多亩,不足任务的10%。在三县一区我们的整体进度位居全市末位,在空棚消除上力度不大,还有915座空棚问题没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个别乡镇今年温室建设至今还是空白。市上把我县作为重点治理的重点区域,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而我们当前的工作进展却与总理的关怀与省市期望与要求有很大差距,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通过这次技术培训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技术要求,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再掀日光温室建设新高潮。

2、举办培训班是贯彻市县现场会议精神的需要。5月24日召开了全市日光温室建设现场会,6月2日召开了全县日光温室建设现场会,当天市委肖书记调研我县日光温室建设,明确要求要举办专门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日光温室建设、栽培技术培训班。两次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日光温室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一步重点治理和日光温室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乡镇领导干部是实施规划、指导乡镇日光温室建设的主导力量,要认清形势、明确要求,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当前工作,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查看全文

做好空置日光温室恢复生产通知

各市、县(区),自治区有关部门: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全区设施农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各县(市、区)都存在少部分日光温室没有正常投入生产或空置撂荒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设施农业整体效益的发挥。为了认真解决日光温室空置浪费、恢复生产问题,切实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土地、设施等资源利用率,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紧急行动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分析区情,审时度势,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经过5年多的艰辛努力,全区设施农业总规模突破100万亩,不仅成为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成为西部乃至全国“三农”工作关注的亮点。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各县(市、区)已建成的日光温室受各种因素影响,有的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后屋面坍塌、墙体受损严重;有的建设标准低、棚体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有的经营主体(特别是企业和农民种植大户)缺乏后续生产资金投入;有的规划论证不够科学合理,选址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地盐渍化严重等,导致少部分日光温室没有或无法投入生产,出现了空置、闲置、撂荒或种植粮食作物的现象。这些空置的日光温室,不仅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极大浪费,而且直接影响到投资成本的回收和珍贵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既给今后设施农业发展制造了障碍,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恢复空置日光温室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紧急行动,迎难而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空置日光温室尽快复产,推进全区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再上台阶。

二、明确任务,扎实推进

冬春时节是一年中设施果菜价格相对最好、市场最旺、收益最大的时节,是全面恢复空置日光温室生产的有利时机。各市、县(区)要明确任务,紧急行动,抢抓农时,不误战机,必须确保今年秋冬茬恢复60%空置日光温室生产,明年早春茬恢复全部空置日光温室生产,并将定植的所有日光温室前的阳畦地全部进行种植,投入生产。2012年全面完成危旧和不达标空置日光温室的改造、维修和加固任务,并全部恢复生产,在全区范围内彻底消灭空棚。

查看全文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查看全文

机制后墙体日光温室群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机制后墙体日光温室群规划设计,较砖混结构日光温室在土质选择,温室间距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根据机制后墙体日光温室特点与要求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该型日光温室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关键词:温室群设计原则;场地选择;建筑组成和布局

机制后墙体日光温室是内蒙古赤峰地区推广面积最广的日光温室类型,具有保温性好、成本低、蓄热性强,冬季覆盖棉被不加温可生产果菜类蔬菜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占用土地多、土制后墙体不坚固等缺点。因此,在设计规划集中连片的温室群时,要考虑到该型温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规划,为温室生产、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1机制后墙体日光温室群规划设计原则

1.1基本农田保护原则

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文件要求,日光温室群规划建设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查看全文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玉门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玉门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玉门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玉门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玉门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玉门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