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流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9 00:30: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员流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流动人员档案调整制度
第一条为使流动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流动人员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统一归口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并在同级人事职改部门(以下简称当地职改办)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严格按照当地职改办制定的有关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掌握。
第五条流动人员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在当地职改办所下达的指标限额内进行。
第六条流动人员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严格按照省职改办制定的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
流动人员档案监管见解
流动人员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记录个人成长工作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工作业绩等的重要功能。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事档案无用论”正在流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分配制度的取消和人才流动频率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档案转到人才中心后就不再问津,有的甚至把档案放在自己手里保管,全然不顾档案作用的发挥。在人们的意识里,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突然变得不重要了,甚至是可有可无,“弃档族”日增,“废档”、“死档”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社会各方面面临信用危机,各行业、部门及用人单位对于个人的信用记录和以往经历无处可查。档案没有,一些单位只好由人力资源部的人通过非正常的方式和途径去了解,操作起来很麻烦,加大了用人成本。
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与个人的主观原因有关系;另一方面,与现行人事档案管理的混乱且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1)要立法。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通过立法、执法,建立信用档案的规范管理和失信惩罚机制。同时,对档案管理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保护好个人隐私权。
(2)分类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其余人员的档案,则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地域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建立并统一管理。
(3)建立信用档案,构建征信体系。明确与公安、银行、工商、税务、民政、法院、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关系,及时收集信用记录入档,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资信证明材料,联合征信,资源共享。强制规定,哪些材料需入档,哪些单位及个人需提供材料,经济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提供资信证明材料等。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逐步蜕变为独立的富有权威的征信机构。
(4)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许可证并年检制度。要制定硬件、软件标准,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此外,要统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思考
摘要: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才服务体系的依托,具有数量多、管理难、服务多样性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本文探讨如何提升人才服务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管理需要和流动人员的服务需求,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才服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档案是人一生的履历记录,更是人一生的奋斗证明。在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从事自由职业、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由于没有固定单位或所在单位无档案管理权限,用人单位(个人)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单位职工(个人)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这部分人员的人事档案就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人才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一项工作职能,是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流动人员的数量逐日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障民众的权益,199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接收、鉴别、整理、组卷、保管、转递等管理工作,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并按照规定为其政审、出国、留学、案件审理、落户等出具证明、接待来访、查阅、咨询等服务利用工作。通过走访调查、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查阅智研咨询集团的《2019-2025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等资料发现,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呈现人力资源行业规模扩大、机构数量增长、高端业态快速发展和市场配置能力得到提升的态势;流动人员数量、流动性呈现出上扬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档案库存量、流转量、服务量的现状,摆脱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不平衡、信息来源分散、档案利用率低的困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管理需要和流动人员的服务需求,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一、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人事档案中包含有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情况、学历学位变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变化等方面的内容,用人单位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就可以对流动人员的个人情况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流动人员流动性大、档案工作人员少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1.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档案整理不到位、档案转递不及时,出现“人档分离”“人档不一”的现象,导致人事档案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用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价值作用。2.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更易发生丢失、损坏档案资料现象,不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3.档案管理过程缺少标准化,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一旦档案资料受到破坏便无法实施有效管理,这也是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未能及时改变,无法满足流动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需要。(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这项管理工作。《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180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523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情况———行业从业人员64.14万人,与2012年33.6万人相比增长了9.89%,平均每家机构的从业人员仅有18人,存在严重的配比不平衡。通过走访调查、查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各地市人力资源机构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当前人力资源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自身不是档案专业毕业,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与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不相符。特别是有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够、服务态度冷漠、执行政策僵化,甚至推诿刁难,违背档案管理原则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社部门的形象。我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结构配比不合理,制约着档案管理质量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设备过于老旧,内容不健全,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人事档案的办公需要有专门的场地、独立的库房,有密集柜(架)用于存放档案,有专用设备保证库房环境达标。因专业的档案管理设备费用较高,由于资金有限,设备更新不及时;受条件限制,库房面积与存档数量不相匹配,这些都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资料不健全、档案管理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影响了档案利用效率。(四)流动人员档案意识不强,“死档”“弃档”现象增多。通常情况下,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权限,私企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都委托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来保管。很多流动人员把档案放到人才中心托管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有的人对自己的档案长期不闻不问,更有甚者档案早已丢失,有的人对自己能享受哪些人才公共服务更是不清不楚,造成档案“失联”,时间一长将难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如取得新的学历、劳动合同或其他材料时没有及时归入个人人事档案,导致个人人事档案无法及时、完整地反映存档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经历,在评定职称、考研、出国等情况下需要依据档案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时,个人人事档案不能提供有效的材料和依据,就会面临诸多不便。
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人事档案流动人员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流动人员评聘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使流动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人事档案在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代管人员,需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流动人员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统一归口由当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负责,并在同级人事职改部门(以下简称当地职改办)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条流动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严格按照当地职改办制定的有关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掌握。
第五条流动人员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在当地职改办所下达的指标限额内进行。
第六条流动人员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严格按照省职改办制定的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
做好农村流动人员党建工作
党员是构成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特别重视党员队伍建设,要求扎实抓好发展党员这一基础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域之间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形成了流动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日益增多,且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农村骨干力量,其中不乏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但是他们常常成为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盲点”。在这一特殊群体中发展党员,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本人谈一些个人的建议。
加强培训,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门外出务工、经商,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精壮劳力和有文化、有专长的年轻人,他们农忙返乡,农闲外出,给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农村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就是解决流动人员加入党组织难,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和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问题。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业务培训,讲清楚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和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按“流动人员到哪里,发展党员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要求,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联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摸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案。
搭建平台,激活流动人员的入党理想
在当今世界,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这不仅具有提升经济活动效率的意义,而且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是件好事情。农村流出人员都是当地的先进分子,党组织要做的工作就是,搭建一些合适的平台去与他们对接。这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依托式平台。对外出流动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党组织,由驻外办事处党组织安排人员负责在流动人员中做发展党员工作。联系式平台。对分散外出流动人员,由乡镇安排专人负责联系,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思想表现,做好帮助、教育工作。
流动岗位人员的聘任及管理办法
1.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用人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为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人才使用、培养和激励机制,健全、规范我所的人员聘任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2.流动岗位人员是指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额定编制中,30%的用于聘用流动岗位研究人员。
3.流动岗位研究人员的聘用要坚持“按需设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按岗定酬”原则。
4.流动岗位研究人员的招聘可采用推荐和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
5.流动岗位人员不应突破核定编制数额(单位编制的30%)。
二、流动岗位人员的基本条件
区县流动人员计生监管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年期间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系列活动的通知》(人口计生委[]5号)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关爱关怀、和谐计生,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新机制,确保年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优质服务为标准,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摸清本地区全员流动人口底数和变动情况,完善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档案,推进区域“一盘棋”管理格局的形成,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人口社会和谐,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工作任务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维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健全完善人才交流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陕西省委托人事工作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员档案是指:
(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档案;
(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暂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做好农村流动人员党建措施
党员是构成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特别重视党员队伍建设,要求扎实抓好发展党员这一基础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域之间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形成了流动人员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日益增多,且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农村骨干力量,其中不乏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但是他们常常成为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盲点”。在这一特殊群体中发展党员,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在流动人员中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本人谈一些个人的建议。
加强培训,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门外出务工、经商,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精壮劳力和有文化、有专长的年轻人,他们农忙返乡,农闲外出,给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农村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就是解决流动人员加入党组织难,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和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问题。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业务培训,讲清楚在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目的和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工作积极性。要按“流动人员到哪里,发展党员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要求,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联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摸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案。
搭建平台,激活流动人员的入党理想
在当今世界,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这不仅具有提升经济活动效率的意义,而且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是件好事情。农村流出人员都是当地的先进分子,党组织要做的工作就是,搭建一些合适的平台去与他们对接。这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依托式平台。对外出流动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党组织,由驻外办事处党组织安排人员负责在流动人员中做发展党员工作。联系式平台。对分散外出流动人员,由乡镇安排专人负责联系,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思想表现,做好帮助、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