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底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23:58: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学底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分析论文

一、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

1.对“人”的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绝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机械的人,而是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和活动着的人。

2.对“本”的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本原”,而是在价值论意义上使用的。

3.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同时又不局限于人民范畴,在具体条件下应适当兼顾一定范围内类或个体的利益。其核心是以人民为本,其本质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同时对其他人也要讲人道主义原则,尊重一切人作为人的权利。其基本要求就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尊严、主体地位、利益和需求。因此,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作以简单的个人为本,看作以抽象的人为本,看作以社会中的强者或有贡献者为本,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否则都会背离以人为本的真谛。

二、“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溯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思想传统,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它所具有的人学意蕴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的人学底蕴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人学底蕴;价值分析

[论文内容摘要]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人学底蕴。它是对传统的“物本”发展观的反思,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人学底蕴对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它使我们党更具亲和力、号召力,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深入研究和谐社会理论就不难发现,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的和传统的“物本”发展观迥异的社会发展观念,它有着深厚的人学底蕴。

一、和谐社会是对传统“物本”发展观的反思

“物本”发展观是传统社会的发展理念。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开发自然资源、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等经验事实。一方面,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平均以惊人的8%的速度增长,但另一方面,美丽数字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世界银行2003年在《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报告中称,现在回过头来看,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低估:一是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二是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程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我国目前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额的份额高达50%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2.2,1995年为1∶2.71,2000年为1∶2.79,2001扩大到1∶2.9;地区间差距扩大,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的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之外的非规范收入,这是造成差距过大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社会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执行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重要原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的实际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由此导致了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与社会繁荣具有刺激作用,但是分化过大带来更多的是社会问题。“改革在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急剧震荡效应以及其中存在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已明显带来人们的心态失衡,特别是体现于被排斥和被剥夺人群中,而普遍潜在的心态失衡极有可能发展为群体共同意识,引发社会动乱”②。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和暴富以及奢侈人群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继续漠视由贫富差距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冲突,社会的内在矛盾将会激化,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埋下极大隐患。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人学现实意义研究论文

一、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

1.对“人”的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绝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机械的人,而是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和活动着的人。

2.对“本”的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本原”,而是在价值论意义上使用的。

3.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同时又不局限于人民范畴,在具体条件下应适当兼顾一定范围内类或个体的利益。其核心是以人民为本,其本质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同时对其他人也要讲人道主义原则,尊重一切人作为人的权利。其基本要求就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尊严、主体地位、利益和需求。因此,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作以简单的个人为本,看作以抽象的人为本,看作以社会中的强者或有贡献者为本,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否则都会背离以人为本的真谛。

二、“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底蕴溯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思想传统,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它所具有的人学意蕴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查看全文

美术教育中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加深,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民间艺术进行整理,从而大体反映出少数民族艺术的教育传承现状。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弱势状态。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底蕴渗透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相关探索,以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从而,为解决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关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美术教育传统文化教学民族艺术

一、传统美术教学活动的民族艺术研究

(一)以“技”为主的民族传承。目前,我国古代传统美术教育仍然传承以“技”为主要成就的民族文化。严格意义上说,“技”代表某种技艺的相互传播,主要采取师徒传授、子承父业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促使技艺向着博大精深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极易形成封闭状态的教学机制,逐渐引发该项技艺消失殆尽的危机。然而,以“技”为中心的传授技巧多采用口诀等教学方法,掌握中心要领,口诀短小精悍,便于传承者的学习和记忆。(二)以“艺”为主的民族传承。历年来,富贵官司和文人学士普遍追求同属为“艺”的学识,三国时期曾经垂青历史的画家曹不兴为追求“艺”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的佳作,晋代时期顾恺之为追求“艺”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闻名于世。这可以说明古代美术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是基于性情、学识的平衡机制为标准的。然而,中国大部分才华横溢的艺术文匠,尽管创作了价值久远流传的艺术佳作,精彩绝伦,永远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态归隐。中国古代之所以重视发展美术教育,与其只追求精神层面的意义有关,从而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对待自然与人类的交互关系上,敢于追求人类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身心平衡发展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往往会忽略掉对物质世界的研究与渗透。由此可见,“传统艺术的民族性特征并不会完全反映出艺术作品对于生活内容的价值诠释,而是更注重艺术的民族性是否能够追求最为真实的民族精神,是否敢于利用民族精神去俯瞰整个世界。”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真实反映

(一)传统民族艺术反映在课程内容上。1.国画课程教学。从现实意义上说,国画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因其在世界著名、风格奇特等特点被国内外人民广为流传,这代表着中国最为崇高的艺术成就,逐渐成为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派的先锋。自从国画被归为中小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领悟情况,包括对国画产生自然而然的喜爱之情,凭借独特的视觉角度和事物特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理解和能力对国画发挥自由的表达思想。当学生切实感受到国画等传统民族艺术为自己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时,才会反映出更大的激情去学习。美术教育专家曾经指出,教育者要善于通过欣赏佳作类挖掘和培养学生对于民族艺术的相对敏感性,启迪学生的潜在意识。因此,教育者应当组织学生学习和接触名师佳作,包括对于国画作家的作画风格以及生长环境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去学习或者临摹与自身拥有共同习性的大师作品,让学生能够尽快接触到艺术巅峰的佳作。2.皮影课程教学。“皮影”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民间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抽象看法,它是指场面道具制品,主要角色为平面人偶,由民间艺人经手工制作而雕刻出来令人叹为观止的皮影作品。皮影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戏曲剧种的一类,因其独特性被称为民间艺术与戏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佳作。皮影表演过程中采取的屏幕演出原理以及表演形式,均被称为我国近代电影美术创作的发展先例,同为中华民族艺术里的瑰宝。基于此,教师应当在课程中体现以“剪纸”为基本特色的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艺术传承来不断坚定民族自信心。中国拥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特色的艺术文化,这就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必然按照多元化的趋势,以引起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二)传统民族艺术反映在教学形式上,民族艺术建立在以欣赏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下,我国教育者应当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根据不同层级设定相对应的民族文化欣赏课程。对于初级等级的学生来说,建议诵读简单的民俗文化读物,比如童话剧本、朗朗上口的童谣等;中级等级的学生可以以欣赏民族文化的内容为主题,借助影视作品和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接触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历史巨作以及文艺节目等;高级等级的学生可以试着将传统民俗文化演绎为脍炙人口的真实影片。因此,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欣赏民俗文化佳作,而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精髓。

查看全文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自我工作总结

本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一年来,我在这个团结务实、温暖友爱的集体里,亲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团结奋斗的快乐。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对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现将我在各方面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我能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所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我刻苦钻研教材,认真拟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经常和同仁交流,努力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在接手教导处工作以来,我着重加强教导处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今年规范了所有学生学籍,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档案。继续以联片教研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丰富和充实教研活动内容。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公务员之家

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还缺乏科学系统性,工作的创新还不够。我要好好借鉴别人的经验,向他人学习。再有,个人的教学业务水平还不够高,教学研究还欠深入,尤其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还是比较肤浅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今后好好地去努力,更希望组织继续给我支持与帮助,使我各方面能尽快地向高一层次迈进。

查看全文

扶贫办干部职工读书活动方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充实,给人力量,催人奋进,读书使人灵秀聪慧、识趣明礼。为规范学习行为,浓厚学习氛围,让干部职工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力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读书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形式

读书活动采取个人业余自学的形式进行,其读书感悟和书籍推介在每周一的学习例会上进行交流。

三、活动要求

查看全文

教师党员个人总结

党员小结

××年月我毕业分配到泾县中学工作。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和缺陷。因此,从一开始我就端正态度,不断努力,锐意进取。现将一年多来的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在思想上,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原创:拥护党的领导及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年我参加了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万字的读书笔记,篇学习心得,千字的党性分析材料,自身的先进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增强了为人民、为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我对照党员义务八条,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向学校里各位党员教师学习,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工作上,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所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对待。原创:一直以来我刻苦钻研教材,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经常和同仁交流,努力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高二⒑班),一文一理,虽然都是普通班,基础较差,但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都位于同类班级的前列。我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校领导和众多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生活上,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仁,爱护学生,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在年级组办公室,能主动为他人服务。因此,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还缺乏科学系统地学习,工作的创新还不够。我今后要好好借鉴别人的经验,向他人学习。再有,个人的教学业务水平还不够高,教学研究还欠深入,尤其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还是比较肤浅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今后好好地去努力,更希望组织继续给我支持与帮助,使我各方面能尽快地向高一层次迈进。

查看全文

教师10月份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

本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一年来,我在这个团结务实、温暖友爱的集体里,亲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团结奋斗的快乐。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我认真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对工作和学习精益求精。现将我在各方面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我能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所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我刻苦钻研教材,认真拟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经常和同仁交流,努力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在接手教导处工作以来,我着重加强教导处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今年规范了所有学生学籍,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档案。继续以联片教研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丰富和充实教研活动内容。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

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对于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还缺乏科学系统性,工作的创新还不够。我要好好借鉴别人的经验,向他人学习。再有,个人的教学业务水平还不够高,教学研究还欠深入,尤其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还是比较肤浅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今后好好地去努力,更希望组织继续给我支持与帮助,使我各方面能尽快地向高一层次迈进。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民族化分析

[摘要]姜嘉锵先生的演唱风格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唱生涯中征服了万千听众,还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本文从姜嘉锵先生生平履历、演唱艺术追求出发,重点阐释其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民族化风格。

[关键词]姜嘉锵;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民族化

查尔斯西格在《规定性和描述性音乐书写》中指出:“我们至今仍未能明确地去界定音乐书写的规定性(prescriptive)和描述性(descriptive)两种应用类型,亦即为一首将要演唱的歌曲绘制的一幅蓝图和关于一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的歌唱表演的书面报告。”由此可知,演唱家是将符号化的“蓝图”转化为“完成了的歌唱表演”的重要环节。为深入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演唱家的风格化这一问题,笔者于2018年2月2日采访了著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家姜嘉锵先生。姜嘉锵先生的演唱风格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领域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唱生涯中征服了万千听众,还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

一、姜嘉锵的艺术简历

姜嘉锵,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姜嘉锵自幼向“莲花落”民间艺人学习演唱,中学时代便熟练掌握温州鼓词、道情等多种民间音乐演唱,在专业学习声乐之前已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底蕴。他1956年从一名理科专业的大学生,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成为中央歌舞团歌唱演员,正式开启了其歌唱生涯。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因领唱合唱《茶山调》收获一枚国际金质奖章。1958年起,赴全国各地学习,汲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传统民间音乐养分,演唱技艺得到极大的提高。1987年,姜嘉锵因演唱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为其量身创作的《枫桥夜泊》荣获“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正是这首作品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沉寂了几十年后,重回大众视野并走向了其在20世纪发展的巅峰。此后,姜嘉锵先生致力于推广古诗词艺术歌曲,发行多张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专辑,并参与录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多套节目,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全国听众心中生根、发芽。

二、姜嘉锵的演唱艺术追求

查看全文

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在音乐教育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其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不仅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同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比如,《春天的故事》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的笔触和亲切感人的语调,热情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歌曲对全面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等等。这些优秀歌曲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正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发挥音乐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音乐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可以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用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音乐教育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渠道,但是如果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而忽视时代的发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利益需求和价值关切,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多元,青年学生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更为关注,等等。这些新的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灌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创新路径,增强实效。音乐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教育,它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完成教育目标,比如,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任务创造的快板书就是典型代表。高校可以有效运用音乐教育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优秀的音乐作品相结合,甚至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创作优秀的音乐作品,使青年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和影响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育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音乐教育在提升青年学生科学文化素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可以丰富青年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坚定信念中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提升科学文化素养。音乐教育有助于启迪人类智慧。音乐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是高校智育的重要工具。雨果认为文学、数字和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爱因斯坦谈到,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他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中国传统音乐包含五音十二律,西方音乐包括A-G七大音阶,在这些音律和音阶的排列组合下,形成了历史悠久、旋律悠扬的中国民乐,形成了变化多端、内容丰富的西方交响乐。这些音阶与音色的组合体现着人类的独特智慧,展现着不同地域人群的特有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扩展人的思维视域。音乐教育就是将这种音乐智慧传递给后人,并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进一步启发人类思想。同时,音乐的演唱或演奏需要耳、眼、喉、舌、脑多项器官的协同配合,通过有效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训练,可以充分开发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青年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完善手脑协调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素养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陶冶情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陶冶情操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正如钱学森所言,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人对世界的认识,使人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教育对象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儿,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音乐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在高尚的情操中开阔思维方法,通过愉悦心情激活科学文化兴趣,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在音乐教育中坚定科学信仰和学习信念。提升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因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坚定的科学信仰和学习信念。在一些优秀音乐作品中,包含着人们对科学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体现着人们艰苦求学的可贵精神。比如,《好大一棵树》中展现的人民教师崇尚科学、无私奉献精神,可以激励青年学生尊重知识,坚定科学信仰;《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中的爱国情感,可以激起青年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蜗牛》《爱拼才会赢》中的坚持不懈、拼搏向上的精神,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坚定学习信念,给予青年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通过音乐教育,坚定青年学生的科学信仰和学习信念,可以帮助青年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战胜困难,不断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在音乐教育中完善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世纪高等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克服功利主义的狭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2]音乐不仅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挖掘和突出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也是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民族音乐中蕴含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从陶埙、古琴等中国传统乐器,到《诗经》《乐经》等歌词、乐理著作,其中富含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广陵散》《十面埋伏》等古琴曲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它们用悠扬的古琴律讲述着多彩的中国故事;京剧、东北二人转、河南豫剧、河北梆子、越剧、秦腔等中国优秀传统戏曲,用不同地域的文化形式鲜活生动地表现着中国的历史和人文,歌颂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坚韧品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理解民乐中体现的中国历史与人文精神,无疑是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费孝通曾用十六字来形容中国各民族间文化的关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也是如此。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辉煌灿烂,它们各具特色,和而不同,展现着各民族优秀的历史与人文。充分认识各民族音乐,理解各民族音乐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阿里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生动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同胞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色;二胡曲《赛马》、马头琴曲《万马奔腾》、草原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生动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宽广胸怀和牧民生活;《翻身农奴把歌唱》《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生动表现了西藏人民的高原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民族心理;等等。少数民族音乐中反映着少数民族同胞独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特色。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对于青年学生了解多民族文化,提升个人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流行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流行音乐逐渐涌入中国,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流行音乐不仅时尚多元,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在音乐教育中使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