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执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23:26: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性化执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于对人性化执法的心得感想

和谐社会是以法制为后盾的,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小小细胞,因此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法制和准则,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有机地运转下去。国家每年都制定大量的法规和行为准则,这些法规制定出来就需要人为地去实施。而公安民警在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是迥然不同的。

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人性化执法,所谓人性化执法是指公安人民警执法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强制暴力等手段办理案件,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和公正。

人性化执法以人为主体为目的,以人权和人道为基本原则,将法律的教育功能和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人性化执法的全面实施,既依赖于完善的人性化立法,又依赖于执法之“刚柔相济”,还依赖于文明的执法理念。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人性化执法是指执法主体在执法与司法各个领域,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以人权为核心,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以仁慈、人道、温情的方式进行非歧视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最终实现执法公正。人性化执法渊源流长,要实现人性化执法,必须完善人性化立法,树立三种执法理念,提高执法主体自身的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水平。坚持人性化执法,是和谐社会执法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人性化执法是执法者根据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不违背人的正常感情和理性的执法行为,具有合法性、保护性和普遍性。以人性化执法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支持,为做好各项公安工作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为普通老百姓理应爱戴、拥护、尊敬社会治安的守护神——公安民警,不应该以暴力执法。他们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我们不清楚在“依法审查”是否真正做到了依法审查。最近国内发生的几起暴力袭警事件,起因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大矛盾,仅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小事情,但却酿成惨案。事出必定有因的,当这些问题出现了,执法人员们是不是把这些袭警的人抓起来或拘留或罚款就行了呢?这显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我们的公安民警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爱护百姓的执法者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古人就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查看全文

交通人性化执法几点思考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对于公安交警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精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给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众送去人文关怀。这既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民主法制进步的表现。当前,随着尊重保障人权理念的逐步深入,交通管理活动与国际接轨,交通管理人性化已成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改革的趋向,不少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管理机关瞄准人性化管理这一目标,也出台了名目繁多的改革措施。为此,笔者就交通管理工作中如何体现人性化执法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人性化交通管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涵义。所谓人性化交通管理,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交通管理过程中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和精神,对交通安全违法和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使其合法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使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人认识到危害性,使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服法,悔过自新。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根本内涵在于执法活动的公正、高效。只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才是交通管理执法机关的最大、最根本的“人性化交通管理”。如果交通管理部门不能保持公正,也就无从谈及人性化交通管理。执法枉法或随意执法,执法不严、不公、不廉,对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再大的关怀,也是徒劳无益。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求人性化交通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律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交通管理者的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就不可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三)实施人性化交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实现法律的立法宗旨,即社会秩序的理想化和充分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性化交通管理要求交通管理者在公正执法时,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正当权益,顾及其感受,让公民在体会法律的威严与神圣的同时,也享受法律所固有的“温情”和“体恤”,它是政治文明在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相信随着法治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性化交通管理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充分认识依法纠正交通违法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的重要保障

查看全文

我国人性化执法发展趋向探究论文

关键词:“人权”“以人为本”“人道主义”人性化执法人权论文

摘要:人性化执法是学界和政界高频率使用和讨论的命题,针对人性化执法的诸多误解,人性化执法有其基本概念及价值基础,人性化执法进行合理定位,把人性化执法与人情化执法、违法执法、软弱执法以及立法的人性化相区别。人性化执法是法治框架下的自由裁量执法,应当切入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中并遵循正当程序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一、人性化执法的概念之争人性化执法是一个时期以来学界和政界高频率使用和讨论的话题,也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话题,这种争议首先表现在对人性化执法概念的认识上。

有的学者对人性化执法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人性化执法反映了对法治和执法的误读,反映了长期以来执法过程存在的瑕疵,人性化是法律自身的原有之意,这种提法有可能助长“人情化执法”的弊端。也有学者对人性化执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性化执法以人为主体和目的,以人权和人道为基本原则,将法律的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笔者以为,人性化执法是对中国现实执法状况的有针对性的反映,也是对行政执法中尊重人权与价值的强烈呼唤,对这样一个已经高频率使用的概念,与其探讨其是否合适,倒不如探讨其深刻的内涵并给予合理的界定。环顾生活实践,我们不难理解人性化执法提出的原因和背景。人性化执法主要是针对行政执法过程中漠视人权的暴力执法提出的。从历史角度看,由于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封建集权制的国家,行政机关是集立法、司法、行政为一体的高度集权的机构,由此造成了行政权力行使空间的膨胀和其它权力行使的弱化,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行政权的行使经常与暴力相联系,通常采用以暴制暴的方法来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稳定。现代社会,虽然“人权”、“以人为本”、“人道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广泛地受到重视和追求,但在行政执法中漠视人权的暴力执法现象还时有发生,背离了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的基本理念。由于非人性化行政执法导致的上访事件和暴力冲突事件层出不穷,特别在治安管理、城管执法、交通执法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出现了“催英杰案”①及其类似惨剧的发生,暴露出行政执法中暴力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矛盾。从更深层的意义看,我们还可以说它反映出在社会发展与变革中公权力和私权利日益尖锐的对立和冲突,背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人性化执法的提出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和公权力和私权力之间的对立与冲突,通过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让相对人通过正当程序参与到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双方共同协作、相互配合,使社会秩序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与和谐状态。因此,笔者以为,人性化执法是指行政主体在尊重相对人合法权益和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正当程序为保障的符合人性的理性执法活动,集中表现为对相对人的人文关怀和理性照顾。尽管在人类法治演进的过程中不乏人性化的光辉与火花,但从2006年8月11日下午16时,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队员在中关村科贸电子商城北侧没收了正在烤香肠的无照商贩崔英杰的三轮车。正当他们准备撤离时,崔英杰手持切香肠的刀子,举刀猛刺副队长李志强的颈部,随后迅速逃离。李志强动脉气管被切断,当场死亡。据媒体报道,从2006年初至八月份,北京市城管领域共发生76起暴力冲突事件,有89名城管人员受伤。严格意义上讲,法律本身并不必然包含人性化执法的含义在内,人性化执法更多的是从法的执行方式、手段与过程角度提出、描述和实施的,包括以下三层涵义:首先,人性化执法是遵循法律和正当程序的执法活动。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并遵循正当程序才能保证执法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轻程序重实体,执法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执法的效率和行政目标而忽视了执法程序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从而导致各种暴力冲突事件的不断发生,在更深层面上也损害了政府形象。如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不说明执法身份、执法依据和执法原因,使相对人对其是否具有执法资格,是否合法执法无从知晓,也使得一些违法分子冒充执法人员谋取个人利益成为可能;再如在执法过程中,忽视相对人的申辩权和陈述权,往往把他们的陈述与态度不好或对错误缺乏认识相联系,草率地作出处理决定或缺乏依据地加重处罚等。其次,人性化执法应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非歧视的理性执法活动。游街示众、粗暴执法等,这些即使在今天都没有杜绝的非人性化执法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相对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亵渎了法的基本价值和精神,而且损害了政府执法的形象,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还有一些执法人员随自己的喜好和心情进行执法,无视法律的规定,严重践踏了法律尊严,扭曲了执法活动的正当性。人性化执法要求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无论相对人违法与否,均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尊重其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用以人为本、平等理性的执法方式执法。它不仅强调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与关怀,而且使执法主体的目的和相对人的意志在正当程序中得到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可以树立行政主体执政为民、公开行政的政府形象,另一方面也使被执法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或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将矛盾和反对情绪消解在正当程序实施的执法过程中。第三,人性化执法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人性化执法要求在执法过程中要体现对人的关心、尊重、理解和关爱,它不仅是执法态度和执法方式、手段的转变,也是对执法人员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杜绝暴力执法或非人性化执法的存在空间,使执法人员的形象由凶神恶煞转变成利民、便民、亲民、爱民,使行政执法目标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和尊重,使相对人自觉配合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执法效果。人性化执法对法律本身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法律本身可能是人性化的和保障人权的,但其价值和目标可能会被非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和手段所消减和歪曲;法律本身也可能是非人性化的甚至有可能是危害人权的,此种法律如果被以人性化的方式执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抑制和消减恶法的作用和恶果,认为人性化执法是法律本身应有之意其实是混淆了立法的人性化和执法的人性化这两个不同的命题。

二、人性化执法的价值基础行政执法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执法的态度、执法的方式和执法的效果。

人性化执法正是以“以人为本”和“保障人权”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基础的。所谓人权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是如此重要而又如此容易受到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权力的侵犯,因此近代以来的立宪国家往往通过宪法或宪法判例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确认和保护。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也是一切行政执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革命导师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些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即一切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还是作为主体的人及其个性发展,为人的尊严和个性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志也曾对以人为本作了权威性解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是一个关系概念,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组织的关系。

查看全文

城管局人性化执法经验交流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城管执法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性化执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适时引入城市管理领域,本文结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近年来关于“人性化执法”的实践,就如何正确认识理解“人性化执法”理念,如何更好的把握和完善“人性化执法”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做一些思考。

一、人性化执法的主要实践

关于“人性”,古往今来许多先哲大家都曾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定义,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95年6月第2版第56页)。关于“人性化”,百度百科解释为“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很多领域包括城市管理领域都有了“人性化”这一提法,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最早提出“人性化执法”是在2006年建局五周年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其作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一种新的理念在随后的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注重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紧紧围绕为谁执法、怎样执法这一基本问题,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采取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纪律作风整顿、评选优秀执法中大队和十佳队员等措施,着力解决执法理念方面的问题。教育全体队员强化弱势思维,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城市管理、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管理与提高市民素质、严管重罚与文明执法、集中整治与经常化管理、堵与疏六个关系,尊重管理对象人格,维护管理对象权利,体恤管理对象需求,给艰难谋生者以出路,主动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设立委屈奖、市容管理志愿者行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各种有效形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理解城市管理,支持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省级先进工作者王建平、省级优秀军转干部孙斌琪等一批先进典型。执法队伍中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坚持“疏”“堵”结合,破解市容管理“两难”问题。针对市区机动车乱停乱放和居民买菜难问题,客观面对该区域停车场、集贸市场建设和使用率不足的实际和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停车场整治,新增停车位56个,监管地下停车场在建车位436个。同时参与汉中路停车场拆迁和集贸市场建设,拆除建筑物面积8800余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500多个停车位,近万平方米的室内综合市场,将大大缓解经二路区域机动车停车难和居民买菜难问题。在处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和市民生活需求问题上,没有一味地进行处罚,而是把“疏”与“堵”相结合,“疏”在先,“堵”在后,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在集贸市场较少的居民集中区设置了12处便民摊群点,同时协调一些正规室内集贸市场,吸纳流动摊贩,如在东二路集中整治过程中,联合东二路区域8家单位,动员两家大型室内市场,采取优惠措施疏导流动摊贩进场经营,分流照顾110余户摊点进入经营,另一方面坚决查处小摊贩占道经营,对个别少数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违章者进行了处罚,既妥善解决了经营户和流动摊贩生存发展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生活日常采购和做好市容管理“两难”问题,受到了群众好评。

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实行“首犯不罚”制,即对初次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能立即整改的则不予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实行先教育、再警告、最后处罚的“三步式”执法,对有多种处罚种类的不先使用罚款。如残疾人违反法律规定,使用残疾人三轮车载客从事非法营运,执法人员发现后给予警告,但其仍然拒不停止非法营运行为,执法人员念及其为残疾人而且家庭经济情况往往较差,并没有采取罚款、暂扣等强制措施,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耐心说服教育,使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非法营运行为的危害性,自觉放弃了非法营运,另谋职业。

查看全文

交通局人性化执法实施意见

为切实推动全市构建和谐交通建设进程,进一步落实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维护交通行业稳定发展,加快交通行政法制化建设,巩固交通事业发展成果,结合全市目前交通行政执法的实际问题与现状,法教科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市交通局研究决定今年年底前在全市开展一次“推行人性化执法、促进和谐交通建设”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三个服务”,构建和谐交通发展环境,力求通过开展活动,使全市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有明显提升,行业风气有明显改观,交通形象在全社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高。

二、基本原则

开展这次“推行人性化执法、促进和谐交通建设”活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规范,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强化监管,落实责任;

查看全文

避免对人性化执法的误解和误用-质量技术监督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优化经济环境的政策的出台和行风评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不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台了一些称之为“人性化”的措施或者说“优惠”政策,借此塑造执法机关形象,以此获得行风评议的好名声。其中有的由于对“人性化”还存在一些误解和误用,削弱了法律应有的威严,模糊了合法和违法的界限。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是将人性化执法曲解为人情化执法。人性化执法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无明文规定。由于社会情况的复杂多样,立法过程中必然为执法者预留能动发挥的空间在我们这个当今仍然“人情浓厚”的社会氛围里,就应防止一些人以人性化执法为名,行人情化执法之实。对有关系的、熟悉的、亲朋好友等违法人员借人性化执法之名,降低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甚至免于法律处罚,这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执法。

二是将人性化执法变质为软弱化执法。人性化执法不是向当事人让步或妥协,也不是对各种经济违法行为的放纵和宽容,它不能背离法律的基本原则,弱化执法职能和执法力度,将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混同于技术监督具体事务的服务。人性化执法只是执法态度、执法方式的变化,目的是杜绝那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暴力执法、无序执法和随着执法,法律法规对于质监部门打击违法行为的本质没有变。不能以为强调人性化执法,执法人员就可以对违法行为迁就忍让,这有悖于人性化执法的本意。

三是将人性化执法误解为法外施恩。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已授权必须为。人性化执法并不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无原则迁就,无止境放宽,也不意味着降低法律规定的处罚标准和力度,弱化法律刚性和强制力,更不意味着该执法时不执法,那样只会纵容违法者,如此下去,法律规定的违法责任将成为一纸空文,执法部门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是将人性化滥用于执法过程。法治的实现,要依赖于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尤其是执法者对法律的尊重。执法者尊重法律最基本的莫过于严格依法办事,还权于民,尊重人性这,然而当社会公众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执法者的人性化上,一味地往执法者身上贴“人性化”标签,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举着法治的大旗走人治的老路。弱化执法者应有的权力,也就等同于法律应有的尊严。

查看全文

交通管理工作人性化执法的思考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对于公安交警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精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给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众送去人文关怀。这既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民主法制进步的表现。当前,随着尊重保障人权理念的逐步深入,交通管理活动与国际接轨,交通管理人性化已成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改革的趋向,不少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管理机关瞄准人性化管理这一目标,也出台了名目繁多的改革措施。为此,笔者就交通管理工作中如何体现人性化执法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人性化交通管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涵义。所谓人性化交通管理,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交通管理过程中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和精神,对交通安全违法和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使其合法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使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人认识到危害性,使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服法,悔过自新。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根本内涵在于执法活动的公正、高效。只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才是交通管理执法机关的最大、最根本的“人性化交通管理”。如果交通管理部门不能保持公正,也就无从谈及人性化交通管理。执法枉法或随意执法,执法不严、不公、不廉,对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再大的关怀,也是徒劳无益。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求人性化交通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律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交通管理者的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就不可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三)实施人性化交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实现法律的立法宗旨,即社会秩序的理想化和充分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性化交通管理要求交通管理者在公正执法时,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正当权益,顾及其感受,让公民在体会法律的威严与神圣的同时,也享受法律所固有的“温情”和“体恤”,它是政治文明在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相信随着法治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性化交通管理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充分认识依法纠正交通违法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的重要保障

查看全文

交通管理工作人性化执法调研报告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对于公安交警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精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给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众送去人文关怀。这既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民主法制进步的表现。当前,随着尊重保障人权理念的逐步深入,交通管理活动与国际接轨,交通管理人性化已成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改革的趋向,不少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管理机关瞄准人性化管理这一目标,也出台了名目繁多的改革措施。为此,笔者就交通管理工作中如何体现人性化执法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人性化交通管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涵义。所谓人性化交通管理,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交通管理过程中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和精神,对交通安全违法和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使其合法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使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人认识到危害性,使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服法,悔过自新。人性化交通管理的根本内涵在于执法活动的公正、高效。只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才是交通管理执法机关的最大、最根本的“人性化交通管理”。如果交通管理部门不能保持公正,也就无从谈及人性化交通管理。执法枉法或随意执法,执法不严、不公、不廉,对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再大的关怀,也是徒劳无益。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求人性化交通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律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交通管理者的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就不可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三)实施人性化交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实现法律的立法宗旨,即社会秩序的理想化和充分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性化交通管理要求交通管理者在公正执法时,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正当权益,顾及其感受,让公民在体会法律的威严与神圣的同时,也享受法律所固有的“温情”和“体恤”,它是政治文明在执法领域的生动体现。相信随着法治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性化交通管理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充分认识依法纠正交通违法是人性化交通管理的重要保障

查看全文

人性化与法治分析论文

人性化是2003年法治的焦点和亮点,但不同的声音也能时常听到,有些受害人及其亲属认为,对罪犯讲人性,就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因为罪犯毫无人性地践踏受害人的权利;有些学者认为,人性应该是法治应有的品质,何必还需人性化?还有人耽心,人性化可能“化”掉法律的威力,因为法律的威力来自无情无私,而人性必须承认有情有私。显然,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性的关系。

首先,必须研究法治与人的关系。法治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定的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的是人的秩序,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实现的动力是人的实践。法治的起点、终点、目标和手段都离不开人,抛开人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法治的最终主体要素是自然人,因此,法学是人的科学,法治是人的实践,法学必须研究人,法治必须服务人,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

其次,必须研究法治属性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根本属性是人性,人性引导着人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人性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从理性具体看,基本人性是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等需求倾向。

基本人性普遍地存在,不以财产、地位、职业、宗教、文化、地理、种族等为根据。人的属性决定了法治的属性,前者是内容、目的、灵魂,后者是形式、手段、躯体。人为了塑造人性而立法,为了扶持人性而执法,为了修复人性而司法,为了发展人性而守法。弘扬人性的法是良法,压制人性的法是恶法。法治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最后,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权的关系。生存需要产生生存权,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利,也有珍惜他人生命的义务。尊严和名誉需要产生人格权,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把自己看作人的权利,更有把他人看作人的义务。人有捍卫名誉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名誉的义务。亲情需要产生亲权,人有保护亲缘的义务,有享受亲情的权利。合群需要产生参与权,人都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也有接受他人的义务。自由需要产生自由权,人有自己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需要产生发展权,自己要发展,他人也要发展;穷人要发展,富人也要发展。基本人性凝结成人的基本权利,就是人权。人权不可剥夺,只能作适当限制。

法治必须以人权为核心,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底线。民主制度的确立,为人性法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资本、市场等物质力量的异化可能扭曲人性,出现苏格拉底式的悲剧。因此,人性的种籽还得我们去播撒,人权的幼苗还得我们去哺育。

查看全文

人性与法治

人性化是2003年法治的焦点和亮点,但不同的声音也能时常听到,有些受害人及其亲属认为,对罪犯讲人性,就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因为罪犯毫无人性地践踏受害人的权利;有些学者认为,人性应该是法治应有的品质,何必还需人性化?还有人耽心,人性化可能“化”掉法律的威力,因为法律的威力来自无情无私,而人性必须承认有

情有私。显然,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性的关系。

首先,必须研究法治与人的关系。法治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定的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的是人的秩序,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实现的动力是人的实践。法治的起点、终点、目标和手段都离不开人,抛开人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法治的最终主体要素是自然人,因此,法学是人的科学,法治是人的实践,法学必须研究人,法治必须服务人,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

其次,必须研究法治属性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根本属性是人性,人性引导着人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人性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从理性具体看,基本人性是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等需求倾向。

基本人性普遍地存在,不以财产、地位、职业、宗教、文化、地理、种族等为根据。人的属性决定了法治的属性,前者是内容、目的、灵魂,后者是形式、手段、躯体。人为了塑造人性而立法,为了扶持人性而执法,为了修复人性而司法,为了发展人性而守法。弘扬人性的法是良法,压制人性的法是恶法。法治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最后,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权的关系。生存需要产生生存权,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利,也有珍惜他人生命的义务。尊严和名誉需要产生人格权,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把自己看作人的权利,更有把他人看作人的义务。人有捍卫名誉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名誉的义务。亲情需要产生亲权,人有保护亲缘的义务,有享受亲情的权利。合群需要产生参与权,人都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也有接受他人的义务。自由需要产生自由权,人有自己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需要产生发展权,自己要发展,他人也要发展;穷人要发展,富人也要发展。基本人性凝结成人的基本权利,就是人权。人权不可剥夺,只能作适当限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