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21:21: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历史常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文历史常识3
考情动态综述
从一个考生对人文、历史常识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本功及文学素养如何,这些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在考试当中常会有人文常识的知识点出现,表现形式主要为单项选择题。考试当中的人文常识主要涵盖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等,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古代史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
中国历史
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文历史常识1
一、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的文明表现在:象形文字,十进制位的计算方法,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等。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表现在:楔形文字,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用肉眼观测月蚀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现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世界著名史诗,建筑和雕刻艺术发达。古中国的文明集中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四大发明。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召开议会,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王权,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清教徒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党,成立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死后其弟詹姆士二世继位,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赶走詹姆士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共同继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四、美国独立
1773年,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告独立。1777年,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五、法国大革命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文历史常识
一、古代文化常识
(一)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一百岁。
2.内容
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二、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人文历史常识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试题解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刚刚结束,其中的常识判断部分试题跟往年相比,尤其是和去年相比,还是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类试题明显减少,这与今年的考试大纲给出的试题样本基本吻合,往年的大纲样本给出的都是法律方面试题,没有其他类型的代表,但是今年的样本却给出了人文方面的一个例子,这也预示着今年的常识判断有可能过渡到2014年以前的样子,即包含多种的常识性知识考察,而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试题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有关法律的只占了六七个题,其他的都是人文、经济、科技和时政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知识,这种命题思路更多体现了常识判断更应侧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的法律知识。
二、历史类试题更加具有灵活性,不是某一单一事件,而是多个点的综合和比较。如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和文景之治的发生时间的先后;齐桓公、商鞅变法、秦统一等几个事件的比较排列;文艺复兴的代表事件;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确定年代;历史的纵深感更为突出。
三、时政类试题紧扣与近几年有关的热点和事件。如奥运会上出现的"和"最早出现在诸子百家的哪一家?哪一年取消了农业税?经济体制改革最早出现在哪个省份?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应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应该对此有所了解。这也体现了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点。
四、经济类试题与当前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如三十年实际GDP平均保持的增长率;次贷危机中"次"含义等;GTP的理解;"橄榄型"收入的含义;试题更加灵活多变,与最近听到的新闻有直接关系。
五、地理知识试题更多体现面的广泛性。如天然气、太阳能和水能都丰富地区等。
如何把握09国考常识判断
将常识判断作为基本考点放在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的第一位,是2014年公务员考试新大纲中首要且突破性的变化,相信很多人拿到新大纲,有都为之一“震”之感。这是以往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调整,将本来放在五大模块第四位的考试题型一跃放到了试卷的首位,大部分考生甚至在惊呼过后将2014年定位是公考的大突破之年,并由此觉得之前的复习可能与新大纲有许多偏差,进而出现慌张情绪。事实上,这样的认知只应该在第一时间成立,因为只需再仔细看一下这个“重大突破”后,并结合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考试史就会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小的调整而已。
为什么给出这样的判断呢?经过华图公务员考试中心老师们的慎重分析后认为,2014年常识判断部分的考核主旨是没有偏差的,只是在常识判断考试范围存在突破。
回顾公务员考试近五年的考试范围,不难看出,此次考试范围所设定的知识点加宽了,已经保持了两年的常识判断部分几乎全部考核法律知识的设置被重新打破,又貌似回到了2014年前的常识判断考核知识点上。
看似是有历史性的回归,仔细对照考核的范围列举又会发现,它其实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归,而是更准确地定位了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应该考核考生的知识点,即将原来的宽而泛的人文知识的考核变成了对历史、自然知识的综合考核。
那么之前大家对于法律知识的复习是不是就是浪费时间呢?考生们大可放下这个疑虑,在此,可以很肯定地说,同学们早前的复习方向仍是准确、有效,且不悖离新大纲的主旨的。
我们可以从新大纲的具体表述中洞悉到:大纲对常识考核的最后一句重点说明“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鉴于此,之前考生们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正是抓住了常识判断考核的重点所在,并且为考生在政治常识及理论素养上都打下了较厚实的基础。其他考核部分如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第一,考查的题量会非常小,建议考生在随后的备考准备中据此做出适当的调整即可;第二,从复习层面而言,它们也难于在备考中找到恰当的依托材料展开书面复习。
常识判断命题思路分析
根据《09年公务员考试大纲》,常识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常识判断重点在于考查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以下两表格清晰地反应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常识判断历年考查情形:
表一:常识判断十年命题趋势分析表
注:根据09年考试大纲,常识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人文相应地替代为“历史”与“自然”。
表二:法律常识十年命题趋势分析表
注:1.本表格“其他”是指法律常识中法理学、法制史等法律领域所涉及个别试题。
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课同思政类课程一样,都肩负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责任,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所谓大外语就是外语教学要有大格局,要跳出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小格局,培养既胸怀祖国,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的应该是胸怀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胸怀人类的身心健康、坚定地追求医德的真善美的医学生。将医学人文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实现医学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医学生在未来的医务岗位上能够从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出发接待和诊治患者,做到既能缓解和治疗疾病,又能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患者慰藉。
1大学英语课程融入医学人文思政元素设计思路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内容和语言技能课程相融合,有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丰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模式,依托单元主题和内容,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计大学英语每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和育人目标,根据BOPPPS有效教学设计模型设计教学任务,把思政内容融入语言学习,贯穿“教-学-练-测-评”整个闭环。将学科内容课程和语言技能课程相融合,有效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结合,构建一种适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医学人文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剖析课文主题,其中梦想、求职、教育、环保、性别平等和种族歧视等问题涉及到了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也涉及到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选择添加思政材料: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公正的文化观;结合时政介绍种族歧视的历史和现状,深化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选取合适的大学英语思政素材,主要来源为大学英语教材,包括单元主题、语言点和课后练习。结合本单元主题补充其他素材,包括:政府工作会议及报道、中国文化典籍、学习强国、中外媒报刊、音视频和网络资源等。选择有代表性的、着力点强的素材,融入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和一些突发事件,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和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3)与高校金课建设相结合: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结合思政目标布置探索性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精神。
2大学英语融入医学人文内容的教学目标及实施步骤
2.1制定教学目标:以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线
大学英语和医学人文教学是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二者可以合理结合,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002)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的“较高要求”,以培养医科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主线制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使学生能够流利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一般场合的社交活动和医学场景的交流活动。(2)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广泛阅读各类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3)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的表达层面深入思考,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挖掘美术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还需要对课内的美术知识进行延伸,引领学生自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美术课程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是对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进行深度剖析,希望对教师优化美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美术教学
美术作品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内涵、视觉冲击力,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深入挖掘美术教材知识的人文内涵和人文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荣誉感、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同时,美术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美术作品和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的关联较为密切,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美术学科的“隐学科”功能与属性,在美术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让学生用眼睛、用心去感知美术作品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美术教学和美育的融合,引领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不再把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素材,而是要拓展课内美术知识,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民间工艺、传统书画、纸艺民间艺术、生活节气常识等,在丰富学生美术知识面的同时,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文化视野,为其之后参与社会活动做足准备工作。
文化通识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高
通识教育是目前在教育界广泛认同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才的必由之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很多教学专家、学者和教师开始不断地思考如何将本科阶段的学生培养成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的优秀大学生,能够在迈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并能充当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每个中国人从小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人文地理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分支,给予青年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够合理,没有系统的用汉语授课的中国文化课程,更谈不上用英语授课的中国文化课程。可是时隔这么多年,我们的学生对于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大学生还要不要深化中国文化的教育呢?本篇论文着眼于研究在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现状及对人文素质提高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中国人文地理知识填空题,要求学生用汉语作答,题目基本上都是常识,一部分是高中阶段需要反复背诵的高频题。第二部分由两道开放题构成,第一题要求受试者提纲挈领地阐述人文地理在通识教育中的意义。第二题要求受试者介绍自己的家乡。本次调查共抽取大一至大三年级共八个班级,发出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所有题目都是有关中国文化各个领域但以人文地理为重心的很浅表层的常识性问题,在接受调查的这些班级中有两个是大一的班级,刚刚经历了高考,本应非常熟悉这些问题并能轻松作答,但是结果却与预想的差距很大。正确率最高的问题是问孔孟之道的代表人物,正确率为74.5%。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但仍然有25.5%的学生无法作答。接下来正确率比较高的题为第14题,所问内容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位于哪个省份。结果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答对。而对于第三题的战国七雄也仅有32%的学生能准确作答;只有31.4%的学生知道世界屋脊为青藏高原。第15题问古代的城与池的所指是什么,只有6名学生答对,占总人数的3.9%。从表中看到,第10、11、12、18、19题竟无一人答对。题目分别问的是有关省份的简称、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中国的戏曲祖师等问题。涉及范围虽广,但作为已经接受了12年正规教育的中国学生来讲,竟无一人答对,着实令人感到遗憾。究其原因,一部分同学反映学习的时候确实记得,可是长时间不涉及也就忘记了,还有一些同学反映高中阶段的考试内容大多数都是很深入的内容,很少有这样常识性的知识。其实,最终的原因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考什么就学什么,成绩高就是最终目的,不考自然就不会去“浪费”时间。第二部分为两道开放题,第一题要求受试者提纲挈领地阐述人文地理在通识教育中的意义。第二题要求受试者介绍自己的家乡。对于第一题绝大多数的受试者都认为人文地理在通识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历史故事、中国节日由来、饮食文化、周易、名胜古迹、古诗词及民间艺术等等。有一半的同学强调千万不要把它设为考试,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考试的话,学习的重心就会变成应付考试,也就对此失去了兴趣。11名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引入中国文化的教学,本专业的学习已经很难应付了。如果想学习的话课后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或是上网等途径自学,没有必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第二题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受试者中有接近一半的同学来自沈阳,另外一部分同学来自辽宁省的其他城市,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来自安徽、新疆、内蒙,浙江等地区。有一位家乡为沈阳当地的同学的问卷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沈阳城市名字的由来及变迁,并提到沈阳大学的前身为奉天实业学堂。该受试者还提到其兴趣爱好就是四处走走看看,了解某个城市、地区或街路桥梁的名字,体会其背后的趣味。除了这位受试者以外,绝大多数的同学能够列举出家乡的名胜及历史人物、特色小吃等,但是无法对此进行追根溯源。字里行间表达出青年一代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却缺乏对一地文化底蕴的深层理解。由此可见,多年来大学生都始终在关注本专业学业的发展,未能注重个人知识领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脚下这一方水土的深刻认识,足见当前的高等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培养上是一块短板。在国内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中就可见一斑。以演讲辩论以及写作比赛为例,参赛的学生能在已备展示中表现优秀,但是在即兴部分无法旁征博引深刻论述社会问题,使得很多比赛流于形式,无法成为大学生展示个性,挥洒青春的舞台。青年一代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承载着社会责任,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具有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些思路。
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