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20:4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文地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文地理

高中人文地理修订分析

【摘要】高中人文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旨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人文地理部分修订的体现,为高中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人文地理;修订

一、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看待人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看到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能够正确看待人地关系,意识到此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特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辩证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认识到区域差异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影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去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学习兴趣。注重对人文地理问题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增强人文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意识到全球发展的相互联系,具备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其他各国的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持,我们在进行人文地理的学习中要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感受祖国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人文地理的学习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课程结构

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分别为地理必修2、选择性必修中的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及选修中的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

查看全文

人文地理学论文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构建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深层理解,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本课程所讲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地理学的思想进程和学习要点。

第二部分以TerryG.Jordan的TheHumanmosaic一书为基础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内容包括分布区,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五个方面,并对相关的人地关系理论分别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从人的群体性特征出发,分别介绍“人口与发展”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查看全文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7月8日--------7月12日

实习线路:内江-----成都-----攀枝花-----昆明-----内江

主要路线: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内昆铁路

实习目的:运用经济地理的科学理论,实地考察攀枝花市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学会经济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经济地理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一、攀枝花地理概况

查看全文

人文地理学实践教学与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基于教育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提出人文地理学专业实习教学和管理新模式,尝试通过新技术弥补传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传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习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远程网络指导和管理的教育系统平台,通过革新实习教学和管理新模式,实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习成果实时分享平台,促进师生互动和同学互动,积累应届与往届毕业生实习素材,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实时管理和指导,保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习质量和成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管理

《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应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各种形式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践教学模式发展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地方高师人文地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城乡规划与国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在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习环节中,因为实习学生众多且分散于多个实习地点,导致实习生缺少学校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参与规划实习实践的理论深度相对有限,获取的信息量相对有限,学校教师与实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学生实习成果共享少,实习成绩量化困难,实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对人文地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的教学与管理较困难。通过本课题研究,尝试探讨利用教育大数据平台和系统,解决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管理和实习质量问题。搭建实习网络平台并设计内容保证其稳定运行,以期达到信息技术与人文地理城乡规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一、人文地理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强烈推动。大数据时代使教育理念、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模式等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网络教学模式创新已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基于此,打造高校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平台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大数据+云计算+实践教学模式使得跟踪学生实习表现和学习信息成为可能,信息化技术必将成为推动众多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动力。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部分高校的少数专业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建立高校实习实训管理平台[1]。第一,在实习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平台上,学生定期上传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和照片,并向导师提出实习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按期批阅学生实习日志,全面地回答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困惑与问题。第二,在实习管理平台上共享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图片,高校整个实习过程得到有效跟踪、管理和实时互动,平台记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为实习成绩评定和用人单位选择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招聘依据。第三,多年积累下来的往届与应届学生的实习经验、问题与师生互动能够通过教育大数据平台被分享,增加学生实习收获,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增强实习效果,提高学生在未来职场上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其他少数专业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值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借鉴和学习,同时本专业模式也必然是未来诸多高校若干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方高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人文地理专业实习存在师生沟通少、学生实习成果共享和实习成果量化考核困难等问题,而通过上述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克服和化解目前人文地理专业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推进人文地理学专业实习教学和管理改革。

二、人文地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查看全文

历史人文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历史人文资料数据的研究管理缺少与时空地理信息的有效结合和集成,现有的数据存储管理、检索查询、时空关联分析等信息化不足的问题,提出和设计了历史人文地理信息时空组织模型。利用GIS的时空信息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化优势,有效整理和构建了历史人文资料空间数据库;开发并实现了基于WebGIS的集历史人物事件检索查询、空间动态可视化、人物—事件关联分析于一体的中国近现代史信息服务系统,有利于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较为全面、便捷、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人文资料。

关键词:WebGIS;历史人文;GIS;时空数据模型

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空间和时间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历史地理研究的需要,如何将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相关领域,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1]。在寻求研究历史的新技术时,GIS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可视化优势成为历史研究者普遍使用的技术。在各种人文学科研究中引入GIS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典型案例[2],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就是历史学与地理学深度融合的产物,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美国哈佛大学共同开发,以历史政区为主要管理对象,正在努力建立一套中国历史时期连续变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库,为历史地理学的信息化奠定了重要基础[3]。此外,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完成的台湾历史文化地图系统(THCTS)和中国历史文化地图(CCTS),前者是以GIS呈现台湾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地图系统,后者是以中国文明为内涵的整合性信息应用环境[4-5]。目前,基于GIS的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趋于多元化,如华夏家谱GIS的数据组织和系统架构设计研究[6];基于CCTS的专题研究与开发:殷周青铜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7];基于CHGIS的专题研究与开发,包括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平台[8]、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9]、中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10]等。这些研究都在其相关方向体现了GIS与人文学科融合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但由于研究适用性较狭窄,普适性不强。为了尽量弥补历史人文时空分析的空缺,同时考虑到历史人物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基点,而GIS能更好地构建“空间叙事”和“深度绘图”[11],本文在Web2.0理念下,利用WebGIS建立了时空数据模型,设计了历史人文地理信息系统,以期能系统地整理和展现历史人物事件信息,为历史人文资料的存储管理和检索查询、人物—事件间的关联性分析提供便捷高效的研究管理平台。

1系统总体架构与数据模型

1.1总体架构设计。历史人文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存储、管理、检索查询,并以空间数据的形式进行展现,从空间角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空间分析,得出不同于常规历史资料分析方法的结果。总之,历史人文地理信息系统是集历史人文资料数据检索查询、数据展示、空间分析服务于一体的GIS应用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分为数据层、服务层、业务层和显示层,如图1所示。1)数据层。采用ArcGISGeoDatabase组织和管理系统中所有的空间数据;采用Access组织和管理系统中所有的属性数据。通过整合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构建历史人文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2)服务层。系统采用专门的GIS服务器ArcGISServer向外提供GIS服务,将空间数据设置成网络上通用的可访问的REST服务资源,并以专门的Web服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常规服务器。3)业务层,负责整个系统的功能和逻辑处理,是系统的关键所在。4)显示层。系统交互界面采用当前网站开发中常规的HTML/CSS/Javascript技术编写,采用基于Javascript的类库文件jQuery/jQueryUI编写搭建整个系统的主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交互界面,并实时显示数据和交互结果。1.2历史人文地理信息时空数据模型构建。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对象的表达和管理方法,是按一定方案建立的数据逻辑组织方式[12],因此建立集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属性信息于一体的时空数据库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时空数据模型。本文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基于事件的时间表达,主要用时刻表示事件的发生或结束,在记录变化状态的同时间接地反映了事件,同理记录了事件也就反映了状态变化[13]。本文针对历史人文资料中的人物和事件信息,结合研究时期内的地理行政边界信息,通过分析人物、事件在时间、空间变化条件下的位置关系、动态模型和影响范围等,提出了一种包含检索查询、年谱分析、交互分析等模块的历史人文地理信息时空数据模型。模型构建的核心是建立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可概括描述为:将人物的出生、死亡时间,事件的发生、结束时间作为时空数据模型的时间信息;将人物的出生、死亡地点,事件的发生、结束地点(范围)作为时空数据模型的空间信息;将人物的生平简介、事件的发生过程作为时空数据模型的属性信息;并通过将历史事件划分为大事件和小事件,构建“大事件—小事件—人物”一体化的关联结构,最终实现历史信息间的架构联系。利用包含时间序列的人物—事件信息,展现人物—事件随时间、空间发生变化并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在实现历史人文资料系统化管理的基础上,该模型不仅完成了历史信息的动态展示,而且完成了不同人物、事件间的交互分析,是一种面向动态过程模拟和即时展示的历史人文地理时空数据模型。

2系统设计与实现

查看全文

历史学习人文地理论文

摘要:史地不分家,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地理知识的运用。可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地图,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领会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辩证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地理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历史学习;地理知识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一个个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看似是孤立的,但实际上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地理环境中的必然产物,在历史学习中借助地理知识,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得形象有趣,有效地实现地理知识为历史学习服务的目的。

一、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是过去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存在空间的真实反映,它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抽象历史概念变成了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运用历史地图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现象,对学生学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历史学习中,要教会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地图的方法。1.查阅历史地图的标题,清楚地图所标明的主要历史事件。2.学会判断历史地图的方向,熟悉图例,弄清特殊的图例符号,掌握图上注记的含义。3.弄清古今地名的变化。历史上地理环境因素在不断地变化,每个朝代甚至每个不同的历史年代,在历史地图上表示出来的地理事物名称都是不同的,如北京、南京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上称呼不同。4.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分析专题性历史地图。历史地图中专题性介绍地图占有很大比例,它单独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分析阅读这类地图时,应引导学生纵观全局,把握形势,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读图,透过现象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图时,既要按图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国家、两条航路、四次航海历程,又要指出早期航海者的身份,他们既是航海家,又是殖民者,这样通过地理知识的讲解深化了历史知识。

二、让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查看全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主要以理论导论课的形式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开展,注重基础理论教学,而忽视与本专业的应用结合教学。本文探讨分析了相关教学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应对对高校城人文地理与乡规划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的对策方针。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革新;地理教学

1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地位与教学现状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学、测绘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等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1]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已经在许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湖北大学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近几年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经验摸索与相互反馈,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1课程地位比较弱势。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但针对本科生教学的培养计划仍然存在少数不合理的地方。地理信息系统是湖北大学资环学院的特色课程,同时也是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高考招生为文理兼收,学生整体数理基础稍弱。同时,本科生课程任务比较繁重,主要专业课程安排还是以以往的城市规划相关的老牌专业课程为主,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这样的新兴学科仅安排课时量较少,该门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处于比较弱势地位。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程度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是从事城乡规划工作人员的有效工具。1.2课程实践安排太少。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仍主要以基本原理讲解学习为主。[2,3]所选用的教材缺乏实际应用的具体指导,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理论部分理解不够透彻。地理信息系统本身是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学科,由于在城乡规划专业中,属于选修课,很少开展课程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虽然配合了多媒体教学,但仍然难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极为不利。已有研究提出基于沙盒模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4]1.3与本专业的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地理信息系统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资源清查与管理、灾害监测、土地调查和地籍管理、环境管理、城市管理和区域规划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城乡规划专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交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众多方面知识与行业应用需求。目前任课老师的主要专业背景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缺少城乡规划方面实际的行业应用知识与项目经验,所讲授内容均以基础概念为主,与本专业的应用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2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策略。2.1课程培养计划加强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城乡规划专业,GIS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但在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中,很多高校不够重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少、学分低,主要以基本理论和概念讲授为主。鉴于此状况,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难以掌握到核心技术,十分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学院对于课程不够重视,在课程建设方面投入精力较少,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课程难以发挥实际应有作用。因此,对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应该强化课程建设,为本科生开设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2.2增加实践课程,丰富完善互动教学手段。城乡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除了基本理论知识讲授以外,更应该掌握相关学科软件操作,增加实践课程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课程可以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机房上机实践进行专业软件学习与开发外,还可以利用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一些基于沙盒模型的地理信息类实践课程。综合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互动性,正确引导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性。也可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充实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提升学科影响力。2.3结合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行业应用。让学生提前参与到行业应用,对于学生对本专业的扩展认识、深入学习与就业均颇有裨益。湖北大学资环学院许多老师均活跃在科研第一线,参与各种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相关行业前沿研究。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让学生参与到相关的行业应用以及实际的科研项目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的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查看全文

人文地理学在成人通识教育中的体现

摘要:文章界定了成人通识教育的内涵,探讨了成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明确了成人通识教育内容的选取原则,论述了人文地理学知识作为成人通识教育内容的适宜性,最后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知识在通识教育中的体现策略。

关键词:成人通识教育;人文地理学;体现策略

一、成人通识教育的内涵

成人教育狭义上是指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类教育形式,与电大教育、自考教育、业余教育、函授教育并列,经考试录取,学成后发放统一的毕业证,而广义上的成人教育就可以理解为:学习对象为成人的教育形式,其内涵可以扩展到非国民教育体系。所谓成人通识教育就是在成人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具体来说就是成人教育中通识类知识的教育,并且此处所指的成人教育是广义上的成人教育。国内外的学校教育中,通识教育往往作为一种常态课程内容,并有日趋增加的趋势。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虽有所增加,但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培养的价值取向明显,通识教育内容长期被认为是成人教育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且成人通识教育内容的设置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成人通识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成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一)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查看全文

语境媒介地理学研究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当代性;媒介;地理

论文摘要:媒介地理学以密切联系人文地理为基础,注重开展媒介与地理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比较特征研究。当代语境中,人文地理的整合与分层,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现代媒体也以想象和虚拟的方式塑造着媒介中的地理形象。城乡地理与网络虚拟地理是当下中国两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深度辐射力的媒介地理样本。媒介地理学的当代思考必需应用立体的空间化思维方法。

人类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从来都离不开媒介的帮助;任何媒介形态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也必然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展开。媒介与地理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媒介地理现象的广泛存在,以及媒介地理学研究视野的学术必要性。作为交叉性的学术空间,媒介地理学是“一个曾被长期忽视的学术领域和审视窗口”①,需要综合传播学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

在通论的意义上,地理学一般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基本分支,前者研究地球的自然特征,后者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媒介地理学视野中的地理概念,主要在人文地理环境的意义上展开。人类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适应、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不断发展和创造人文环境的历史。这决定了媒介地理学的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向,其一是历史性的回溯研究,其二是当代性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动态的前瞻研究。回溯是为了清理和总结既有的知识以及方法积累,前瞻是为了进一步开拓新的理论空间与思维。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传媒与不断更新的人文环境,当代性的前瞻研究无疑更具有理论的实践意义。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同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②。规律的总结需要以关系的辨析为前提和基础。关系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影响关系,二是差别关系。从根本上说,媒介地理学展开的就是一种关系研究与比较研究,即以人为焦点,一方面透视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影响关系,一方面比较相同、相似、相关媒介中地理形象景观的差别特征。本文试图立足本土中国的当代视角,对此展开初步的思考。

一、地理中的媒介:整合与分层

查看全文

媒介地理学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当代性;媒介;地理

论文摘要:媒介地理学以密切联系人文地理为基础,注重开展媒介与地理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比较特征研究。当代语境中,人文地理的整合与分层,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同时,现代媒体也以想象和虚拟的方式塑造着媒介中的地理形象。城乡地理与网络虚拟地理是当下中国两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深度辐射力的媒介地理样本。媒介地理学的当代思考必需应用立体的空间化思维方法。

人类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从来都离不开媒介的帮助;任何媒介形态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也必然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展开。媒介与地理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媒介地理现象的广泛存在,以及媒介地理学研究视野的学术必要性。作为交叉性的学术空间,媒介地理学是“一个曾被长期忽视的学术领域和审视窗口”①,需要综合传播学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展开深入的探讨。

在通论的意义上,地理学一般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基本分支,前者研究地球的自然特征,后者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媒介地理学视野中的地理概念,主要在人文地理环境的意义上展开。人类的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类适应、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又不断发展和创造人文环境的历史。这决定了媒介地理学的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向,其一是历史性的回溯研究,其二是当代性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动态的前瞻研究。回溯是为了清理和总结既有的知识以及方法积累,前瞻是为了进一步开拓新的理论空间与思维。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传媒与不断更新的人文环境,当代性的前瞻研究无疑更具有理论的实践意义。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同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②。规律的总结需要以关系的辨析为前提和基础。关系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影响关系,二是差别关系。从根本上说,媒介地理学展开的就是一种关系研究与比较研究,即以人为焦点,一方面透视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对于特定媒介形态的影响关系,一方面比较相同、相似、相关媒介中地理形象景观的差别特征。本文试图立足本土中国的当代视角,对此展开初步的思考。

一、地理中的媒介:整合与分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