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13:48: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生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正确人生观党课讲稿
教学内容:共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观、职业观、金钱观、名利观、苦乐观、道德观、成才观、幸福观。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使大家明确共产党员树立正确人生观是践行“三个代表”必须具有的思想根基,重点掌握正确人生观具体展开的“八观”内容,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
教学方法:紧密联系这些年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的人生概括和切身感受,运用正反典型事例,寓事于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树正确人生观感想
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严于律己,从点点滴滴做起,勤勤恳恳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胡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重要论述,不但从社会舆论上,而且从社会风气上都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反映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人云: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的标准。一个人如何看待荣与辱。真正学会做人,要从知耻开始。八荣八耻”以其平实而富有深意地阐明了做人、做事的标准。告诉大家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不该做,要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八荣八耻”帮助我当前形势下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不仅旗帜鲜明,内容具体,而且看所有得见、摸得着,可对照、可实践,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良好的风气在于形成。只有加强自身学习,高尚的美德在于养成。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才能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不被击倒,否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扭曲,就会不知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贪图物欲,走向犯罪。
道德荣辱观就会颠倒错位,一个人一旦把荣誉、人格、良心、原则作为一种交易的话。就会做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是一些人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就会变得不知廉耻,百事可违”人不知耻,失去的就不只是廉,甚至可以失去一切。诸如一些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和权力的增大,就放弃了自己的世界观的改造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结果断送了美好的前程,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使自己从一名领导干部沦为囚徒。归根结底,这些人走向堕落的根源就是不注重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严重的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不断膨胀,最终走向犯罪。
通过教育和培养、也是通过自身努力形成的一个人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廉耻之心。要有崇高的信念,崇高的信念是抵御各种诱惑的强大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信念的丧失,就会迷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就会蜕变。
大学生党员正确的人生观
敬爱的党组织: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看似平常的话语里包含了对需要,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意义等问题的看法。
人生价值是指人在生命历程中其言行对他人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功用。人生价值取向是指在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人生价值中选择其一作为自己人生指南的行为。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同,其人生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对他人和社会是只讲索取还是重在奉献,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人生价值取向。共产党人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而服务就是奉献。同志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将其经典式地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应当更好地坚持这一人生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推进党的事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呼唤。
而今在在大学我们普遍都感到郁闷,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觉得郁闷,受到处分觉得郁闷,考试挂科觉得郁闷,失恋更感到郁闷。总之,凡事都郁闷。我们之所以会有此心理状态归结于人生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从而失去了精神支柱,进而就会觉得生活毫无乐趣,简直太无聊了。其实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自身的价值才有可能实现。公务员之家: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必须认识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评价,从而作出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并利用社会历史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潜力。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代言人,更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说树立远大理想仅是一纸空谈,人生价值的实现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把理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远大理想,体现自身的价值。今天的学生党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代的学生党员应该具有时代的使命感,从而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树立正确人生观 走好人生路
树立正确人生观,走好人生路
xx行党委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抓业务经营同时不忘两手抓,确保业务经营工作稳健运行。7月6日,市行党委、纪委组织全市XX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观了XXXX监狱,从在押囚犯劳动改造现场当中,从内心深处感到强烈的震撼,深刻意识到这次警示教育的深远意义。
做为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时刻牢记权利是组织和群众给予的,首先,要感谢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既然组织把你放在这个位置,就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广大干部员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狱中看到,有的人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有的是为党为人民工作几十年的老党员老干部,由于受腐朽思想的侵害,崇尚金钱,拜金主义,生活奢侈糜烂,思想被严重腐化、扭曲,最终辜负了组织的信任而成为“阶下囚”。活生生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不能不令我们有所思、有所想,要从血的事例中吸取血的教训,树立廉洁意识,严格遵守总、省行规定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坚持“六个树立,六个反对”,做到“心不可贪,欲不可纵,志不可骄”,要时刻想一想责任范围内工作做得好不好,把员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其次,在“三大作风”上严肃约束自己,无论在班子成员里,还是干部员工面前,都要带好头,树立廉洁自律、务实工作精神,管住自己的嘴,嘴不要馋,什么饭都吃、什么话都敢说,当领导的要注意讲话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乱伸手,不该拿的决不能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能去,不能利用手中权力去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时刻严格自律,要树立经营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做到按章办事,规避风险,强化责任,尊重自我,清廉自守,修好人品和官品,做家人放心,员工满意的领导干部。
要善于学习,认真思考,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不能随波逐流,要坚定立场,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坚持克己奉公,尽职尽责,实事求是,努力工作,为XX行的经济发展做出努力。
学生人生观教育分析论文
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
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灌输理论指导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学生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理论基矗而这些正如列宁所说都必须从外面灌输给他们。因此,学校要发挥政治课在人生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人生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划清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的根本界限,为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联系实际,引导疏通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新旧体制转轨期,社会上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调查中发现,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受社会某些腐败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看法。这名学生在座谈时,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新员工树立人生观交流材料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为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会有固定的方向性,会对一个人的自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保证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才会给人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相反,错误的人生观会让人误入歧途,执迷不悟。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如何正确的树立人生观,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树立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观
人生哲学与人生观研究论文
前言
有人認為一部哲學史便是人類自我覺醒、自我發現與成長歷程的紀錄,當人類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環境中覺醒,發現到人與自然的區別之後,便開始嘗試去瞭解自然、瞭解自己,發掘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人類幡然醒悟到認識人自身、解開生命之謎、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奮鬥、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說認識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終極關懷的首務。從剛開始素樸的理解到現在多學科的發展,例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一言以蔽之,無不是在探究與解釋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而已。
然而由於近代以來,學術的分工,專門化、部門化的發展,固然深化了各個層面的理解,相對的,也造成各個學科都只偏重研究人類的某一個面向;再則由於受到實證主義的影響,各學科對人的研究也都傾向於把人當作一個客觀事實來研究,並嘗試經由經驗歸納去表述和證明「人」這一客觀事實。長期以來,造成人被當作一個客觀的存在物來觀察,並且被割裂地去研究。相較於這種割裂分析的研究,哲學則採取較為宏觀、整體的觀點去思索人的問題,哲學不是將人割裂地、當作一個客觀對象而已,哲學所要研究的是做為一個整全的人是什麼;主要探究的不只是當下的人,而是探索人始終是什麼的問題。主要問題有:人開始時是什麼?什麼力量賦與人去改變所遭遇到的環境?在主體性的意義上,屬於人自身的東西是什麼?人可以相信些什麼,能運思些什麼?人應當在什麼範圍內懷疑自身所要求的對象的確定性?人能對其自身所遭遇而又參與其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指望什麼?在艱難的人生過程中,人繼續生活的勇氣從何而來?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所接納的對象的人本身是什麼?人生命終止於何處?此種種便是哲學所探究人類生命問題的主要課題(赫爾曼。施密茨,1997,頁IX)。換句話說,從哲學立場整體地去探索生命,可以避免把人當作對象物、割裂的研究傾向;而且透過哲學性的探索,不僅只是知道現實上的「人是什麼」、「人能知道什麼」而已;更可以瞭解到作為一個理想的人,「應當做什麼」,「可以期望什麼」。如此哲學性探索的方向,可以作為人類謀劃未來,應當如何行事的參考,更是有關人的生命教育課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學科。有關探索生命的課題相當多,無法一一陳述,在此僅嘗試就哲學的立場擇要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問題。對其他生命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則可進一步閱讀有關生命哲學的相關著作。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在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之前,首先必須要澄清的是究竟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在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也不是在問「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是有關「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的詢問;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在追問「生命」本身有什麼意義。本文所要探討則是「生命的意義」本身是什麼。人的「生命」從人類受胎開始就已經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始於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現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覺之後才開始自己構畫賦與的。誠如諾齊克(Nozick)所說的:「生命的意義:一個人根據某種總體計畫來構畫他的生命,就是賦與生命意義的方式;只有有能力這樣構畫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義的生命。」(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2001,頁596)「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自我所賦與的,是在人們根據某個總體計畫,或者說是依照某個總體的生命藍圖來構畫自己的生命方向時才賦加上去的,也就是說隨著每個人所選擇總魯生命藍圖的不同,所構畫出的「生命的意義」也有所差異。在這層理解之下,當我們面對生命,或許不必先急著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要先問:「人應該如何賦與生命意義」,或者說:「人應該如何去構畫出生命的意義」,只有人們開創了自己生命的意義,而後才能去追問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去對人所建構出來的生命意義進行肯認。因此不必惋歎生命沒有意義,畢竟「生命的意義」是在每一個人如何去構畫自己「生命」的活動中賦與的,責任在每一個賦與生命意義的人,只有人們去構畫自己的生命,並努力成就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活出了意義。
如何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我的人生观演讲稿
关于我的人生观的演讲
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从呀呀学语到而立之年,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少年,如今已成为一名共产党的普通干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除了自然科学知识以外,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目标并且为之奋斗终身的道理。
主席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认真思考“革命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三个重大问题,这对于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原创:
革命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回答,并异口同声地说,“为人民服务”。没错,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这的确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追求的崇高目标。为此,我们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要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
党性的基础是人性,人性的基础是人格。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格力量”,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以人格的感染力推动各项工作。要守住清平、耐住寂寞、挡住诱惑、保住气节,要以民主、无私、公道、正派、廉洁的良好自身形象去感化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满意,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及三生教育思索
“三生教育”包含着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方面的内涵。它是一种关注学生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生命历程、激发学生生命潜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坚持以学生为本来实现教育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生命回归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展“三生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中等职业学校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的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宣传媒介的大量普及,使得中职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不断产生新的思想、观念。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方面正日趋成熟,心理却十分的脆弱和敏感,思想上独立性增强,对精神生活充满幻想,物质生活要求转变等特征而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思维方式。[1]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和自身思想不成熟的影响,在心理、思想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现象感到迷惑不解。从当前中职学校所开设课程的情况来看,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如教学上要求学生奉公守法,但是社会、官场的腐败风气及“关系网”,等等,这已严重的影响了学校校风建设,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不满。第二,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中考的“失败者”和上大学“无望者”,一些学生把中职学校作为无路可走的下下策;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就业的不理想,更加剧他们“前途渺茫”的失落感和“中职无用”的自卑感。第三,对社会发展的片面理解。面对当今日益竞争的市场经济,一些中职学生认为中职生在就业上没有一点优势,社会所需要的是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高学历者。第四,目前的中职学生多是出身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小受父辈的溺爱、父母的关爱及庇护下成长,形成了价值观念的错位、性格上的缺陷。上述种种情况表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三观”)的目标尚不明确,使得他们进一步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里,应该切实加强中职学生的“三生教育”,在人生观教育中积极融入“三生教育”的内容。二、“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及与人生观教育关系
(一)“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2]
从苔丝的悲剧看哈代的道德观、人生观
〔提要〕作者哈代通过对苔丝悲惨命运的描写,将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作了对比,并对当时英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对于社会的不公平提出抗议和反对,但由于看不到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性,因而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哈代的人生观、道德观从小说故事的发展表露出来。
〔关键词〕苔丝托马斯哈代人生观道德观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哈代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到九十年代后期转而写诗歌。这时期的英国,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制度是“不能改变”,把这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理想化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哈代的作品,恰恰与之针锋相对,反映了前一世纪末英国经济由于工业资本侵入农村而发生的巨大社会变化,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英国社会的虚伪,戳穿了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对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因而小说一出版1891年在英国社会上就引起了一场风暴,一些“正人君子”之流的批评家和“高雅读者”激烈地反对这部作品,对哈代大肆攻击,认为“这个作家想要借这些书揭起反抗一切社会礼法的旗帜,掀起推翻一切神圣道德的风潮。”此后,逼得哈代不再写小说,而把晚年贡献给写诗了。可见当时英国社会对哈代的攻击到了何等恶毒的地步,同时也可看出哈代的作品的现实意义。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书里,作者描写了一个美丽、善良、纯朴的农家女孩子的悲惨遭遇。他把她完美的道德品质和资产阶级的虚伪、堕落作风对比,他对封建宗法制家长统治的英国农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他深深地相信,那些朴素、平凡、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有高尚的品质,纯洁的道德。这是哈代人生观的特点。当他人生观发展到深刻了解家长统治的农村理想为幻想时,他悲惨地发现了那种理想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对于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提出抗议和反对,但同时,又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
苔丝是哈代女性画廊中最美丽、善良、纯洁、高尚的形象,她的父母是贫苦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动,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七个孩子的温饱。为了摆脱贫困境遇,母亲异想天开,打发女儿和冒牌贵族攀亲,结果使她遭到有钱有势的贵族少爷亚雷·德伯的蹂躏,从此,苔丝永远陷入痛苦的深渊。
后来,苔丝到牛奶厂做工,在那里遇上另一少爷安玑·克莱。单纯的苔丝终于战胜内心的重重矛盾,答应了多情、体贴的克莱的求婚。新婚晚上,为了忠实于丈夫,苔丝将自己的悲惨经历无保留地向克莱吐露,“在他的脚旁跪下”请求他饶恕,但克莱却冷酷无情地向苔丝宣布:“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并不是你”,“而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他把苔丝看成了外表纯洁,内里淫荡的女人,而把她遗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