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13:41: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妊娠肝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妊娠肝病

妊娠肝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妊娠肝病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1]。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查看全文

妊娠肝病护理论文

【关键词】妊娠肝病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1]。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查看全文

妊娠肝病护理措施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1.2病因分型见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查看全文

妊娠肝病并发症及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1]。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1.2病因分型见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查看全文

解析乙型肝炎治疗特殊情况处理

应用化疗和免疫抑止剂治疗的乙肝患者

关于因其他疾病而承受化疗、免疫抑止剂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为阳性,即便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端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相似物。

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在给予长期或大剂量免疫抑止剂或细胞毒药物(特别是针对B或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时,应亲密监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呈现阳转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在化疗和免疫抑止剂治疗中止后,应依据患者病情决议停药时间:①关于基线乙型肝炎病毒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止剂治疗后,应当继续治疗6个月;②基线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较高(>2000IU/ml)的患者,应当持续治疗到和免疫功用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样的停药规范;③关于预期疗程≤12个月的患者,能够选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④关于预期疗程更长的患者,应优先选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⑤核苷(酸)相似物停用后可呈现复发,以至病情恶化,应予以高度注重;⑥干扰素有骨髓抑止作用,应当防止选用。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兼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对此类患者应先肯定是哪种病毒占优势,然后决议如何治疗。如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104拷贝/ml,而丙肝病毒RNA测不到,则应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高且可检测到丙肝病毒RNA者,应先用规范剂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如乙型肝炎病毒DNA无应对或升高,则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查看全文

分娩肝炎并发症临床诊治策略论文

摘要: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重症肝炎因其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而一直是肝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妊娠、分娩和肝炎的相互影响,使得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时病情和治疗更加复杂,短期内可出现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母婴死亡率极高。妊娠期如何早期识别重症肝炎及时诊断,从而给予恰当的治疗和产科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就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妊娠重型肝炎诊断治疗

重型肝炎概念、名称不一,国内亦称重症肝炎,国外称暴发型肝炎,还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等概念,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严重变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慢性肝衰竭不同,重型肝炎无肝硬化病史,亦可无肝性脑病发生。该病特点为多数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而严重、症状复杂、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中毒性鼓肠、水电解质紊乱等。病死率高达43%-80%,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潜在可逆转。在我国,重型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为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

一、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诊断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仍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1.1肝功能的评估指标

查看全文

产科血管内凝血救治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年间收治的10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均应用肝素给予抗凝治疗。剖宫产4例,子宫切除4例;治愈9例,死亡1例。结论产科出现血管内凝血,应在10min内使用足量肝素,防止DIC进一步发展致产妇死亡。

【关键词】产科急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确诊与救治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妊娠时母血呈高凝状态(多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羊水中含大量促凝血物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在血管内产生大量的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致使DIC发生。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诊断可提高治愈率[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1988年1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10例产科DIC患者。年龄在22~35岁,经产妇2例,孕龄37~42周,2例在院外生产,产后大出血,4例发生在产前。

1.2诱发因素羊水栓塞2例,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3例,单纯胎盘早剥1例,妊娠合并肝病2例。

查看全文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护理透析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发病率为0.8%~12.0%[1]。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2],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3],故加强ICP病员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本文现将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ICP患者28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胆汁淤积;妊娠期;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ICP患者28例,本组孕妇均经产前检查确诊,平均年龄24岁;分娩孕周平均37±3周,初产妇26例,占93%左右;经产妇2例,占7%;主诉孕期出现皮肤搔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27例,占96%;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1例,占4%;28例患者孕期二对半均(-)。其中阴道分娩3例(包括胎吸助娩1例),占11%;剖宫产分娩25例,占89%;自然早产5例,早产率18%;干预早产(因胎儿宫内窘迫)6例,占21%;产后出血1例(该患者胎盘不剥离2+小时,24小时出血>500ml),占4%。

1.2实验室检查

查看全文

脾动静脉瘘合并乙型肝炎致门脉高压症论文

【关键词】乙型肝炎

患者,男,45岁,医生。主因反复便血3年,呕血20余天于2008年3月20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3年,无血吸虫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贫血貌,腹部平坦,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8cm,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入院后化验血常规示三系降低:白细胞1.12×109/L,红细胞3.31×101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40×109/L,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凝血指标:PT16.6s,APTT28.4s,肝功能:白蛋白36.2g/L,总胆红素23.4μmol/L,直接胆红素11.5μmol/L,谷丙转氨酶26u/L,谷草转氨酶37u/L,乙肝病毒学指标:HBsAg(+),HBcAb(+),HBeAb(+),HBV-DNA定量正常。胃镜下于食管下端见四条曲张静脉,大部分表面可见血泡样红色征,无活动出血。胃底未见曲张静脉。门脉系统彩超见门静脉约13mm,脾静脉近脾门处约23mm,因脾静脉明显增宽,但胃底静脉曲张不显著,考虑可能存在门静脉、脾静脉血栓、脾静脉受压、炎症粘连等情况,遂行门脉系统MRI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17mm,脾静脉最宽约27mm,胃左静脉明显增宽。拟行脾切除加脾肾分流术,4月6日术中见:肝脏存在较多结节,质韧,色暗红,以测压器测门静脉压力26mmHg,冠状静脉、脾静脉明显扩张,近脾门处可见局部血管肿块,有震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切除脾脏及此肿块后解剖发现为动静脉瘘,再次测门静脉压力为22mmHg。未行分流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拔管、伤口拆线,术后1周查血常规:白细胞19.84×109/L,红细胞3.32×101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386×109/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测正常。2周后复查胃镜:于食管壁见残余曲张静脉,未见新发曲张静脉。术后病理:淤血性脾肿大,血管壁厚薄不一,有变性,符合脾动静脉瘘管壁。随访3个月,患者无呕血、便血等表现。

讨论:脾动静脉瘘作为肝前因素,致门脉高压症较为少见,合并肝炎者更为少见,自从Weigert[1]第一次报道以来,世界文献已报道约100例[2]。80%见于女性,以经产妇较多见,导致动静脉瘘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先天性原因有脾内和血管瘤损伤,后天性原因有自发性、创伤、医源性因素,如外科手术(脾切除)[3]、穿刺性脾门静脉造影等[4]。这种病人症状、体征早期不明显,常常是出现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后才被发现。

本例患者术前辅助检查显示脾静脉较门静脉增宽明显,且冠状静脉亦有明显增宽,提示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原因不明。在文献中[5],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常见于脾静脉血栓形成、胰腺疾病(如胰腺肿瘤、胰腺炎、胰腺囊肿等)致门静脉或脾静脉受压等情况。脾动静脉瘘引起者所占比例较小,本病例无外伤及手术史,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后腹部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故病因诊断时极易考虑为单纯乙肝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症。术中见患者肝脏暗红,有结节状改变,质地韧,脾切除前测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明确,切除脾脏及动静脉瘘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幅度明显(4mmHg),脾静脉、冠状静脉增宽较门静脉明显之现象得到解释,证明门脉高压原因主要为脾动静脉瘘,肝炎引起之肝硬化起次要作用,本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报告存在血管变性,考虑可能为自发性脾动静脉血管壁变性,形成局部动脉瘤,长期发展导致动静脉瘘形成,而且乙型肝炎也起重要作用[6]。

所以,临床出现肝硬化合并区域性门脉高压时,要考虑到动静脉瘘形成,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限制病情进展。在区域性门脉高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解释不清时,可考虑行脾血管造影,如发现造影剂自动脉向静脉分流,则可明确诊断,Falappa等[7]认为门脉高压症合并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行脾动脉血管造影:(1)肝功能相对良好;(2)腹部钝性或锐性创伤史;(3)腹部手术史;(4)多次妊娠妇女;即使没有门脉高压症,如发现腹部杂音者也提示可能存在动静脉瘘,应行血管造影,不幸的是脾动静脉瘘往往在手术中或尸检时才被发现。

查看全文

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管要点

根据国家、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辖区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的实际,年分局以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全面实施GSP认证为重点,推进药品放心工程向纵深发展,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达到区药品市场规范有序,人民群众满意。各涉药企业要认清形势,把握政策,守法经营。今年市场监管要点如下:

1、对重点区域的监管。继续加大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好农村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的“监、帮、促”工作,5月31日前所有药品零售企业必须达到GSP认证要求。

2、对重点涉药单位的监管。对年和近期新开办的企业;在去年检查中存在问题的企业;因违反有关法律和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群众举报频率高的企业;专科门诊(如:口腔诊所的牙齿修补填充材料,肝病、性病、皮肤病等专科门诊使用的药品)进行重点检查。

3、对涉药企业中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管理。加大对驻店药师在岗在位、营销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的检查力度。

4、对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继续强化药品监管源头和流通环节治理,所有涉药单位必须健全药械采购档案和验收记录;零售企业必须做好药品分类工作,严格执行处方药销售和非处方药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制度和毁形记录,并按规定执行。

5、对重点品种的整治。在辖区内开展中药饮片使用、经营环节的专项检查,集中解决采购渠道、饮片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特殊药品、自制制剂的管理;加强对终止妊娠和进口药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虚假宣传的“新特”药品的监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