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12:37: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任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任前公示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任前公示制事前监督干部制度改革
论文摘要:当前,干部任前公示制在许多地方和单位试行。由于种种原因,干部任前公示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公示的质量和效果。要使干部任前公示充分发挥作用,一要加强对公示工作的领导;二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导向;三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四要抓好配套制度的建设。
干部任前公示制,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前提下,扩大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增强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选拔任用工作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它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有助于增强群众对提任干部的认同感,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它把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有助于全面考察干部,避免和减少用人的失察和失误,有助于防止干部选用中的不正之风,有助于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对在广大干部中形成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将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当前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实践来看,由于对“公示”重要性认识得不够,理解得不全面以及宣传引导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干部任前公示制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公示”的质量和效果,有的甚至偏离了“公示”的目的,使其难以发挥作用。那么,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何才能顺利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有效发挥其事前监督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公示工作的领导
干部任前公示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它集中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推行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任前公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把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列入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之中,要站在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并在推行公示制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一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干部任前公示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二、对干部任前公示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导向
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保障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在3—5年内,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特殊岗位除外)的选拔任用,普遍实行任前公示制”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是指领导干部在拟任高一级领导职务之前,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组织向社会或拟任干部现工作单位公告本人的基本情况和拟任职务,征求群众对该干部任职的意见。经公示,如果未反映出影响其任职的问题,则正式任用;如果反映出并经查实存在影响其任职的问题,则取消其拟任职资格。
第三条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必须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原则、条件、资格、任用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双重管理的干部,按“谁主管,谁公示”的原则办理。
第二章公示范围
第四条拟任用或拟聘任地厅级领导职务、县处级领导职务、乡镇科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和拟任用的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都应进行任前公示。
干部任前监督体系报告
干部任前监督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重要环节,是选拔高素质干部的第一道“关口”和“闸门”,是一项基础性、超前性工作,既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时期组织部门如何与时俱进,超前研究,建立选拔任用干部任前监督体系,是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任前监督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尤其是干部任前监督工作在制定制度规范、构建监督网络、及时检查纠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从工作的指导性、实践性上看,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任前监督主体、客体素质不适应,监督共识尚未形成。从干部任前监督工作主体看,主要是上级党委(党组)、同级、下级党委(党组)、执法执纪部门和群众几种对象,虽然中央和各级党委反复强调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但由于少数地方个别单位甚至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统一,存在“一手软一手硬”,加之受社会上消极负面现象影响,干部任前监督或多或少存在着不顾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懒得监督的问题,各自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整体联动格局未形成,导致出现“弱监”、“虚监”;从监督客体上看,少数被监督对象素质不高,认为监督是与自己过不去,不相信自己,不主动接受监督,不愿接受监督,不重视别人监督,对监督存有逆反心理、抵触心理。
(二)任前监督标准体系缺乏,监督无据无力。《条例》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部党内法规,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条件、任职资格和程序等虽然作了规定,但只是原则性的、粗线条的,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不尽周延,在一些原则、条件和任职资格上如何量化尺度,在每道程序上如何细化标准,上级没有专门的统一的规定,实践中很难把握操作,地方自行制定制度又缺乏刚性、权威性和规范性,任前监督显得底气不足。
(三)任前监督制度不够完善配套,保证作用难以体现。近几年,省、市委组织部门曾下发过《关于加强任前监督的试行意见》,同时还拟定了《干部任前监督表》,对组织部门任前监督的主要内容、程序、方法和职责以及提拔干部之前干部任免机构与干部监督机构各自填写的内容作了一些规定,但缺乏实质性有效性监督手段,监督实际上流于形式。加之,干部选拔任用其他相关监督制度不配套,任前监督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约束机制,不同程度地影响任前监督效力。
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保障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干部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在3—5年内,地厅级以下领导干部(特殊岗位除外)的选拔任用,普遍实行任前公示制”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是指领导干部在拟任高一级领导职务之前,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党组织向社会或拟任干部现工作单位公告本人的基本情况和拟任职务,征求群众对该干部任职的意见。经公示,如果未反映出影响其任职的问题,则正式任用;如果反映出并经查实存在影响其任职的问题,则取消其拟任职资格。
第三条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必须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原则、条件、资格、任用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双重管理的干部,按“谁主管,谁公示”的原则办理。
第二章公示范围
第四条拟任用或拟聘任地厅级领导职务、县处级领导职务、乡镇科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和拟任用的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都应进行任前公示。
干部任前公示制规定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任用的群众参与度、公认度和工作透明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示的对象
拟提拔担任市级机关副局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个别不适宜公示的特殊岗位除外)。
第三条公示的内容
(一)被公示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入党和工作时间、学历和职称、现任职务、工作简历等。
(二)任职意向。
干部任前公示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任前公示制事前监督干部制度改革
论文摘要:当前,干部任前公示制在许多地方和单位试行。由于种种原因,干部任前公示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公示的质量和效果。要使干部任前公示充分发挥作用,一要加强对公示工作的领导;二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导向;三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四要抓好配套制度的建设。
干部任前公示制,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前提下,扩大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增强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选拔任用工作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它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有助于增强群众对提任干部的认同感,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它把干部监督的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有助于全面考察干部,避免和减少用人的失察和失误,有助于防止干部选用中的不正之风,有助于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对在广大干部中形成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将起到积极作用。但从当前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实践来看,由于对“公示”重要性认识得不够,理解得不全面以及宣传引导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干部任前公示制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公示”的质量和效果,有的甚至偏离了“公示”的目的,使其难以发挥作用。那么,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何才能顺利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有效发挥其事前监督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公示工作的领导
干部任前公示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它集中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推行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任前公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把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列入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之中,要站在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并在推行公示制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一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干部任前公示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二、对干部任前公示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导向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
一、谈话依据及原则
任前廉政谈话,依据《党内监督条例》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的暂行规定》(豫办[2003]27号及《信阳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暂行办法》(信纪发[2004]25号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注重谈话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谈话对象
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事件单位新提拔的乡科级干部;县属国有及国有的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三、谈话方式
谈话采取个别谈话或集体谈话的方式进行。
审计局任前廉政谈话制度
一、谈话的目的和意义
组织上在对新提拔干部赋予的新的工作职责同时,也对新任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对于加强对新任干部的教育和监督,进一步明确其所承担的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任前廉政谈话对象
拟提任的各科(室)科长(主任)、主任科员、各科(室)副科长(副主任)、副主任科员。
三、任前谈话内容
一是要进行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要求新任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刍议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我认为,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就是贯彻十七大精神、预防腐败的得力制度之一,是党组织了解、关心、爱护、帮助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及时有效制止和防范违纪现象的发生,对增强领导干部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意识,促进干部思想作风和政治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防微杜渐,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工作体现一个“前”字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工作做到忠告早提、警钟早敲、关口前移、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廉洁的思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两个条例”等,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理论素质和廉洁意识,提高运用纪检政策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同时对组织襟怀坦白,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对同志胆肝相照、以诚相待、言行一致,对违反干部政策的错误行为,要敢于批评、坚决抵制、不徇私情,努力做到思想上坦荡磊落。其次,要坚定正确的立场。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廉政意识、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不折不扣的把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既解放思想又统一思想,既与时俱进又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本色和浩然正气。第三,要坚持自律的意识。经常算好七本帐:一要算好“政治帐”,志高方能致远;二要算好“经济帐”,勤耕方能富足;三要算好“名誉帐”,清廉方能扬名;四要算好“家庭帐”,守身方能家园;五要算好“亲情帐”,品高方能会友;六要算好“自由帐”,自律方能无拘;七要算好“健康帐”,心良方能体壮。
管住小节,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要求体现一个“严”字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要“严”字当头,严字开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突出针对性,使每名领导干部树立节约思想,强化“三立”意识(立德、立言、立功),增强“四自”观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进一步保持清醒头脑,带头管住自己,管住小节,认真做到“五慎”。一是要慎微,就是要从微小的事做起,从小事严起,古人云:“舟必漏而后水入,土必湿而后苔生。”小节不拘,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律意识就会谈化,就会在矛盾的、侥幸的复杂心态中迈出第一步;二是要慎思,就是时时检查自己,一旦发现有所背离,立即自责、自纠,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从而达到高尚境界;三是要慎欲,欲望是行动的先导,具有强烈的发展性,而党员领导干部不是一般的社会成员,客观条件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否则将导致经济上腐败、生活上腐化、政治上堕落;四是要慎独,鹰击长空,不坠青云之志。在有人监督下,诚实守法,无人监管,更应恪尽职守,洁身自好,管住自己;五是要慎“权”。在实际工作中,要在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行动上顶得住歪风、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平淡、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走好人生每一步,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迷,切实做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知之不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守土有责,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内容体现一个“广”字
干部任前公示制意见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
意见指出,近几年来,各地普遍开展了推行任前公示制试点,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把扩大民主从干部推荐、考察环节延伸到任用决策阶段,把民主参与的范围由部分干部扩展到广大群众,体现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减少用人失察失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意见对公示对象、公示范围、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时间和公示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凡提拔担任地厅级以下(含地厅级)委任制党政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除特殊岗位外,都应列为公示对象。选任制干部的推荐提名人选、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平级转任重要职务的人选,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列为公示对象。公示内容一般包括公示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位、政治面貌、现任职务等自然情况和工作简历。对拟任职务是否公示,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需向社会公示的,一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公告;在部门(单位)或系统内公示的,可采取发公示通知或会议公布、张榜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程序分为四个步骤:1、党委(党组)研究确定拟任人选后,以一定方式予以公示;2、以组织(人事)部门为主受理群众意见;3、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反馈调查核实结果;4、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决定是否实施对干部的任用,并予以公布。
意见对如何做好群众反映意见的调查处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公示期间,组织(人事)部门应设立专门电话和信箱,指定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来访。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登记建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逐件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工作要深入细致,讲究方法。具体调查核实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对于群众举报涉嫌违纪违法的重大问题,可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共同进行调查。既要注意保护反映情况的群众,防止出现打击报复现象,又要注意保护干部,反对诬告和无理纠缠。对故意诬告陷害公示对象的,应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对调查核实结果的处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那些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敢抓敢管、勇于开拓创新的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不能因为工作中有缺点和不足而影响对他们的使用。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差,特别是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的人,坚决不予任用。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要重视推行任前公示制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群众了解公示制,关注公示制,积极参与到这项改革中来。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个公示对象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群众意见,使广大群众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公示对象,保证任前公示制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