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利益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11:36: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民利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
我们党80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是否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这是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党将坚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范围上来讲,指的是代表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而不只是代表本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从性质上来讲,指的是根本利益,带有长远性和整体性。
工人阶级政党要始终和忠实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并且,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其“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和邓小平同志则用更为明确的语言,多次强调和一贯坚持这一点。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的“根本宗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最忠实的代言人”,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并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作为取得对客观世界真理性认识的源泉,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愿望和利益作为衡量自己纲领、路线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四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
除了中国共产党再无其它任何政党和组织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在旧中国,农民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它虽然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它的经营方式是分散、落后的,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分化的,因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提不出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主张。同样,中国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但他们又有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面,也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唯有最富于革命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及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和保护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团结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
人民利益观主要内容论文
一、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容的观念体系。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围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内容展开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是人民利益观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迄今对人民利益观核心内容最清晰、最完备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上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要求,使党的人民利益观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
(一)以逐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出发点,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1](P864)。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这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我们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2](P645)在极端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我们党帮助群众解决穿衣、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婚姻问题,党执政后“我们完全拥有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如果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向党、向人民交代的”[2](P113)。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又有发展和治穷的通盘考虑和长远安排,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二)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切实使广大人民不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党的人民利益观研究论文
一、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容的观念体系。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围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内容展开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是人民利益观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迄今对人民利益观核心内容最清晰、最完备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上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要求,使党的人民利益观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
(一)以逐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出发点,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1](P864)。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这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我们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2](P645)在极端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我们党帮助群众解决穿衣、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婚姻问题,党执政后“我们完全拥有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如果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向党、向人民交代的”[2](P113)。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又有发展和治穷的通盘考虑和长远安排,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二)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切实使广大人民不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代表人民利益与“新的社会阶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的认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关注阶层分化而涉及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格局的调整,关注由此而带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人生观的变动。在这深刻的社会变化中,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角度来研究“代表人民利益”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新课题。
一、“新的社会阶层”属于人民的范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是农村、继而是城市,社会阶层发生激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1]。如何认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上述六种类型者,下文同),是把他们划在人民的范畴,吸引和凝聚在党的周围,还是把他们当作异己力量推到党的对立面?这对于党的发展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重大。全党通过“七·一”重要讲话的学习,逐步认识到:(1)社会变革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变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产物,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私营经济大力发展的产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由此决定了在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和从业的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顺应了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属于政治概念“人民”的范畴。(2)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的不同行业,以不同方式,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我国劳动就业的分流者、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者,一句话,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新的社会阶层,无论从经济实力分析,还是从人数分析,其份量都不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条件,是扩大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之必需。以上三点共识,从理论和现实上统一了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定性、定位问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包括要代表“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劳动与经营环境,鼓励他们率先致富,并带动其他人民群众共同致富。
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是人民的范畴,必须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消灭了剥削阶级和阶级对立后,在生产力水平低且多层次的情况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的格局变化中,我国社会各个体、各群体在财富、权力和声望等各种资源的占有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存在社会分层,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适度的社会分层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不能消灭所有的社会分层现象,只能选择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更符合现代人价值取向的分层模式,以适应阶层的区分定位。
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时,还有一个如何看待“财富”的问题。我们党执政50多年了,但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里,仍然存在“为富不仁”、“财富就是罪恶”的思想及“仇富”心态、革命到底为什么?是消灭富人、让大家贫困,还是消灭贫困、让大家富裕?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就是说,搞社会主义理所当然要让人民富裕,让工人阶级由“无产”到“有产”;但富裕又不能同时达到,只能通过一部分人依靠科技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应该属于社会主义因素。分析一个人的政治表现,不是看财产多少,而是考察财产的起点和终点,肯定和鼓励在国家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和勤劳而获得财产,并合理地使用财产。“七一讲话”关于“财产”的论述,给了我们新的启发、新的观点。
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是人民的范畴,还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这里所讲的“消灭私有制”,是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最高纲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清楚表明,从固定的公式出发,把经典作家在考察150年前的资本主义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机械地套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列宁吃过亏,我们党更有深刻的教训。允许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因为它们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纲领之必需,是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战胜资本主义之必需,这与最终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并不矛盾。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引导、扶持下发展起来的非公有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营企业。如果简单地把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看成马克思著作中的“资本家”,认为只要手中掌握生产资料就是人民的异己力量,不允许发展,不给他们政治地位,必然会带来消极后果,对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不利的。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
我们党80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是否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这是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党将坚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范围上来讲,指的是代表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而不只是代表本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从性质上来讲,指的是根本利益,带有长远性和整体性。
工人阶级政党要始终和忠实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并且,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其“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和邓小平同志则用更为明确的语言,多次强调和一贯坚持这一点。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的“根本宗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最忠实的代言人”,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并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作为取得对客观世界真理性认识的源泉,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愿望和利益作为衡量自己纲领、路线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四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
除了中国共产党再无其它任何政党和组织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在旧中国,农民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它虽然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它的经营方式是分散、落后的,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分化的,因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提不出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主张。同样,中国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提不出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面,但他们又有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面,也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唯有最富于革命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及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和保护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团结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
干部素质代表人民利益内涵论文
摘要: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始终代表好人民群焱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所在。本文从时代要求下“能不能”、市场经济务件下“想不想”、实际工作中“怎么样”代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始终代表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关键词:领导干部;素质;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
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落实“三个代表”,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发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关键是要搞好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人民日报)2001年3月2日)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为指导,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始终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所在。
一、正确把握时代要求,顺应时代潮流,解决现时代能不能代表的问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重大的转折.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国内任务,面对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接触过的开创性课题和深层次矛盾,党能否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从而牢牢掌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权和战略主动权。
首先,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应走在时代前列,把握住时展的脉搏。理解时代,是正确把握人民利益发展趋向的前提,只有理解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代表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正确地理解时代,就要把握住时展的脉搏。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并指出,全党同志“务必加强学习和实践,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现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趋趋激烈。作为领导于部只有视野广阔,胸怀全局,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和本质,及时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自觉地观察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并分析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正确把握人民利益发展趋向,才能牢牢地把握住战略主动权,做到“三个代表”,完成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代表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讲稿
教学目的:帮助基层干部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各项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意义。
教学对象:城市、农村基层干部。
教学提示:注意区分授课对象,多结合各自行业的实际。
教学时间:1.5个小时。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还深刻指出:“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为我们明确了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指明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方向。
从“最大优势”与“最大危险”说起
为人民利益服务论文
“官本位”引发的价值观念是官至上。既然官的权力是由其位确定的,他的社会作用、个人的名誉、财富,也都取决于其官位。而且,官场上又有许多礼仪严格地按官位来规定官僚的等级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不仅在官场,而且在广大民众中,也形成了官至上的观念。一个人的地位和名誉,取决于他的官位。官员们的荣华富贵也就成了尊官、敬官的价值观。官成了荣耀、权力等等的综合体现和代名词。
“官本位”是儒家“人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儒家倡导的尊贵等级制度有很大关系。“官本位”的特点是长官意志决定一切,在各级官职上都由该长官一人说了算。他们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搞家长制,一言堂,惟我独尊。凭自己的意志、知识、素养和好恶来评判是非,衡量曲直,制定政策,左右国计民生。对上,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对下,滥施淫威,仗势欺人。
由于以官位为本位,因而,往往造成国家机构设计的变化。“因人设位”、“因官设事”的现象经常出现。历朝历代的机构调整,有时是根据需要,有时则纯粹是为了安排某人。从而造成机构臃肿,不问实效,官僚队伍越来越庞杂。以至唐朝皇帝李世民都说出这样的话:“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新唐书·窦诞传》)但能认识到这一点的统治者毕竟很少。官本位也必然造成拉关系,结帮派,上下打点,左右平衡。某官为了保住其品位,处理政事时,往往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此事的是非曲直,也不是国家和人民利益,而是上下左右的关系,以及处理此事对个人的影响。
“官本位”关键的一条就是官与财富的高度统一。“做官发财”、“一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等这些俗语,它很明确地揭示了做官的目的和“官本位”的实质。官位就是财富,升官就等于发财,而这财不仅来自俸禄,更多的是来自外财,贪污受贿是官员的主要财源。而这恰恰就是变卖权力以至出卖官职的重要原因。陈独秀曾对此作过深刻的剖析,指出:“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虽尸解魂消,焚其骨,扬其灰,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1]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以钱为本是社会的主要价值观。金钱万能、金钱高于一切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以金钱在美国选举中的作用为例,人们就能清楚地了解到“钱本位”的实质。在美国,政府虽然标榜,美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民主,人人都有机会当选总统。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要搞政治,没有钱根本无法涉足。无论是竞选参议员、众议员,还是要竞选总统、州长,都必须以金钱开路,这在美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根本不是什么秘密。2000年的总统大选,实际上就是一场比钱的竞争,金钱的作用在这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地步。据一些媒体报道,本次大选总共花费了30亿美元左右,其中总统候选人小布什花费了3亿多美元,戈尔2亿多美元。不仅竞选总统代价惊人,即使竞选国会议员也费用高昂。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供的报告显示,乔恩·科尔津在2000年度的国会选举中,以6200万美元的代价为自己赢得了联邦参议员的职位,它打破了1994年由迈克尔·赫芬顿创造的3000万美元的记录。[2]这样的数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不要说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就是筹款能力稍弱的政治家也只能出师未捷身先退,与小布什竞争共和党提名的著名政治家多尔夫人就是因为没有筹到足够的经费而败下阵来的。所以,什么国会议员,什么总统、州长,对老百姓来说,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封建的“官本位”和资产阶级的“钱本位”思想,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早在1921年我们党通过的党的纲领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它开宗明义地表明我们的党是为整个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对此,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有过非常深刻的分析。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我党第二代领导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有过同样的阐述,他说:“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4]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同志又对此作了非常精辟的总结,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5]“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体现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7]历史表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是我们党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党重要的奋斗目标。
拓宽信访渠道 维护人民利益
党的*指出:“健全群众联系的制度,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课题。要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近年来,我局在信访工作中不断探索,结合实际在拓宽信访渠道上狠下功夫,了解民情民意,维护人民利益,有力地保障了交通系统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拓宽信访渠道,主动了解民情民意
信访渠道便利畅通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民情民意,为此,我们创造条件,努力构筑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快速通道。
一是完善传统信访渠道,落实一个“查”字。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公布举报通讯地址一直是传统有效的信访渠道。每年,我局都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和通讯地址,去
年办公条件改善后,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信访接待室。*年以来,我们收到人民群众来信215件,接到举报电话321个,接受群众来访50人次。其中涉及处级干部的104件,占总数18%;涉及行风问题的330件,占总数的56%;涉及基层单位内部管理的58件,占总数10%;其它94件,占16%。转办、初核办结率、信访案件结案率均达到95%以上。对信访反映的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二是开辟网上信访渠道,实现一个“快”字。“因特网”是当今人们最方便、快捷的交流沟通方式。今年我们在“交通行政执法公示网”上专门设置了“网上监督举报”,“交通BBS论坛”,人民群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举报。这个更加直接、更加透明的渠道完全消除了举报者的疑虑,尤其是在论坛上可以大胆地谈自己的看法。网站开通以来,我们已经在网上受理了群众举报7起,答复群众在论坛上的情况反映二十余次。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今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有史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境内的淮河、淠河、汲河等五条河流全线超保证水位,几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关键时刻,县长、县防汛指挥长××临危不乱,精心组织,科学决策,指挥有力,率领全县干群日夜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在短短半个月之内,抗御了淮河两次洪峰,保住了大堤安全,迁移安置40.8万人,其中行蓄洪区迁移安置19.9万人,实现了零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了群众的利益,铸就了淮河人民与天抗争的新业绩。
统揽全局科学决策
××位于淮河中游,县内有五河三湖,防汛任务十分艰巨。××作为县防汛指挥长,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6月初,他就防汛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对领导组织、方案制定、责任划分、物资筹备等作出了具体安排。6月下旬以来,上游及区间突降大暴雨,汛情日益紧张。他审时度势,针对水情、雨情、讯情的形势,及时提出防汛抗洪和迁移安置两手抓,大堤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两确保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上申请调拨大量的防汛器材和物资,请求部队增援,另一方面精心布置,科学安排,将主要防汛资源和力量放在重要部位,同时,全力以赴做好群众转移准备工作。由于各种物资和力量准备充足,调配及时,抢险工作顺利进行,淮河等重要堤防在特大洪水袭击下安然无恙。7月10日,淠河暴涨逼近保证水位,××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果断决定实施群众迁移,比省、市防指下达命令提前了2个多小时,为完成迁移赢得了时间。7月11日,省防指下达城东湖蓄洪的命令。城东湖蓄洪将淹没10个乡镇的23万亩土地,需迁移群众12.9万人,损失巨大,任务繁重。为了顾全大局,他义无反顾地执行命令,保证了淮河分洪目标的实现。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体在姜家湖境内,为了确保大工程的顺利实施,××科学调度,一线指挥,倾全县之力,激战临淮岗,死守姜家湖,创造了姜家湖有水文记载以来最高水位不破堤的记录。作为县防汛指挥长,在全力以赴抓重点的同时,他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加强对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的指导;作为县长,在不遗余力抓防汛的同时,他认真指导各地切实抓好灾民安置、救灾及生产自救,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
不惧艰险奋战一线
××同志始终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哪里最关键,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险情大,他就紧张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7月4日,淮河第一次洪峰抵达临淮岗,下午6时许,姜家湖水位猛涨,与大坝持平,不少堤段出现了散浸、塌方、漫水等险情,省防指紧急通知全面做好爆破行洪的准备,姜家湖随时有破坝的危险。××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到湖内搜寻、检查群众撤离情况。由于天黑路滑,他不时摔倒,但仍坚持逐村逐户检查。7月10日晚,民生堤超保证水位,不少堤段出现管涌,情况十分紧急。××立即驱车前往。工作人员提醒他民生堤沙坝多,随时有崩决的可能。××果断地说:“危险的地方没有领导在,就会更危险;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需要领导干部坐镇在那里”。深夜10点多钟,××赶到了民生堤,他一边了解讯情,指挥抢险,一边指挥群众迁移,直到11日4时许方才离去。7月11日—12日淮河第二次洪峰抵达临淮岗,水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27.00米。32公里的姜家湖堤防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连日来高水位持续浸泡,大坝险象环生,姜家湖防汛进入了最危急的时期,××坐镇督战,他一边组织全线民工和所有护堤干部全部上堤,坚守岗位,严防死守,一边报请上级紧急支援,一边顶着狂风,迎着倾盆大雨,亲自到恶浪扑袭的大坝上现场指挥。不少地方水漫大坝,有的地方漫坝达0.5米之高,大坝岌岌可危,××边指挥,边加入到抢险的队伍中,打桩抬土,和军民奋战在一起。县长一线作战,鼓舞了士气,大家越干越有劲,水涨坝高,有险即除,维护了大坝的安全,夺取了抗洪斗争的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