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08:56: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力资源管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施工人力资源管制方式研究
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就社会大坏境而言,一方面,国家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网络通讯的日益便捷,走出国门、了解外面世界并不是什么难事,人们对境外的好奇心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攀升,工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到涉外项目施工双倍工资收入已经不再是高待遇高收入的代名词。就公司层面而言,一方面,管理层中就是否把拓展海外项目作为今后的重中之重还没有真正形成共识,在支持海外项目部发展中尚未形成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的工作合力;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海外事业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人力资源储备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还在摸索和积累经验,在缺乏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寄希望于职工主动请缨赴海外发展无疑是缘木求鱼。
就员工层面而言,存在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上,因为海外施工环境艰苦,对施工管理者的技术、外语、沟通协调能力要求也相对更高更严,导致能够担负海外施工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限;主观上,由于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加之海外项目部远离家庭,从情感上大家也不太愿意到海外项目部工作,另外休假、医疗保障、安全保障、回国后的职位晋升、在国外不能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考试而影响职务晋升等也已成为外派员工在薪酬之外越来越关注的因素。上述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公司海外事业拓展的瓶颈,需要我们下功夫研究解决。
二、对策与措施
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调和这种矛盾,笔者以为要从涉外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建立,涉外人力资源培育,对涉外人员人文关怀等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有效的涉外人员激励机制
小议我国人力资源管制改革研究
摘要: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了许多新的发展变化,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这两点出发,对中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变化;变革方向;企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方式正在进行着深刻而持久的变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及业务战略时,特别是在制定企业职能战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时,愈发要考虑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企业内部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变化
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人力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来说,是指企业运用法律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等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量和质的综合管理。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监管制度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薪酬管理绩效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留住人才、引导员工行为、激发员工潜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因此,根据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提出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浅薄的建议。
1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理论概述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指的是激发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并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整个过程,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过程。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实现企业效率的重要措施。激励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1.1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反应了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他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根据需求理论的分析,生理的需要与员工薪水、福利等有关;安全的需要与员工的职位保障有关;社交的需要与团体的接纳有关;尊重的需要与员工的权力、地位、与他人的薪水高低的对比有关;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员工的发展空间有关。可见,需求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小议校园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管制
摘要:激励机制是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学校人力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是学校管理者所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地运用激励机制,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师工作创造性,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学校管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学校管理,是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因此,学校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教师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教学过程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强人民的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校发展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过程中成为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对待教师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地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考核处罚等。在现实生活中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滋生起来,有些教师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津贴、福利发足了才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但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少学校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资不少,而教育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不高,反倒贻误了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机。比如有些学校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事实上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因为物质激励太高会带来副作用,首先会使教师之间彼此封锁新的课程改革信息,对教学资源不进行集体整合,甚至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障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者教师之间为了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拼命地抢时间给学生补课,影响学校整个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环境
绩效考核规则在人力资源管制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绩效考核制度应用研究,增强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运用定性研究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的方式,提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应用的具体方法,以期为推动事业单位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用研究
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即使有了绩效考核,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表现在领导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工作上,年终临时拼凑班子仓促考核,影响考核质量;被考核者在述职时,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而群众不了解考核的重要性,在评议中只说好话,民主测评敷衍了事,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考核内容形式化,缺乏标准规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思考
摘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主要职能,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网络时代下,借助互联网,政府部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就是专门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服务的平台,对于政府提升其职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给出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议
进入21世纪,政府部门开始不断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改革的关键内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属于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为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劳动关系、人才服务等内容,属于公共服务的一线部门。信息时代下,建设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更好地为一线群众提供服务。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市乡要实现信息对等,数据共享,不能只是市级部门掌握全市的数据,也不能只是一个乡镇只掌握本辖区的数据,数据库中要形成包括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等服务职能为一体的基础服务体系,提供给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只有注入并不断更新这些“新鲜的血液”,公共服务平台才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让群众感到平台的重要和便捷。信息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咨询和业务的自助办理,既方便了群众,有提升了办公效率,一举两得。
二、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处处长工作小结提纲
我被调到政工办一直工作至今,曾担任过团委副书记、政工办副主任、主任等职务。从1997年12月咱厂进行机构改革将劳人科合并到政工办后,我就开始了从事人事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结合我厂具体情况设计了一些比较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并组织了实施,围绕人事调配、岗位调整、员工培训、薪酬变革、合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在人力资源处的八项职责中,定岗定员、员工薪酬、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和员工绩效考核四个方面是主要内容。1997年进行机构改革时,我就参与过定员工作,并且在1999年,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坚决清理了12名“两不找”职工的合同,并对长期病保人员组织体检,身体恢复健康人员坚决要求回厂工作,为企业减轻了负担。去年,又在全厂推广了主管制和操作师制,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学技术,同时坚持中层管理人员的奖金单独考核发放,坚持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深入。1999年围绕酿造扩建项目投产和新包装线投产,合理调配人员并多方面进行培训,在车间大力支持下,在人员上保证了扩建的顺利投产。这些方面的经验,为今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效力将很有益处。
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与评聘分开工作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就进行了,今年还将辅以个人自学的考评,现在聘任的技术人员都已经成为我厂生产的骨干。在外用工管理尤其是民工费用管理方面,今年比去年有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约比较明显。在全厂500多名退休员工和退养员工的管理上,坚持做好服务,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每年举办一次的“老人节”也越来越红火。
以上是我在过去几年取得的一点成绩,如果我能竞争上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岗位,我将一如既往地为职工服好务。以“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工作思路,围绕开发员工潜力和服务生产经营,围绕我厂建设一流企业的目标和员工实际,探求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
一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切实考虑实际情况,要用文化的形式进行推彻和推贯。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我们将围绕一系列有计划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或能动性,将我厂建设一流企业的目标任务和个人成长联系在一起,将我厂的生产效率增长和个人职业成就感融为一体,这样我们的职工在接受过程中会感到比较轻松,而且在身体力行实践过程中,他们也会愿意把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当成一种道德行为规范,这种实践往往要比我们强硬的推行一种模式,强硬的推行一种打分表进行业绩考评的效果更好一些。
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与对策
1呼和浩特人力资源市场在高校毕业生配置中的现状
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人力资源供给方—劳动者与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相互交易,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总称,该市场化配置活动内容主要指人力资源供求主体的活动及相互关系,其外延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等因素的活动以及管理、服务中的相互关系。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人力资源市场一词在我国首次提出时间是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其建设工作也从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呼和浩特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同全国一样,起步于1983年,最初主要由原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二部分组成;90年展到20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主要由旗县区、市本级原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组建的17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3家国有机构陆续设立的行业服务公司3部分组成;2000年后,教育部门所属院校举办的校企合作招聘进入就业市场。2010年,按照就业促进法关于“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求,政府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进行初步整合。现已形成了多元化市场配置结构,即政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市场、教育部门所属的校园就业市场、行业部门设立的专业招聘市场、民办人力资源中介市场及熟人推荐就业市场以及近年兴起的网络市场6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是有招聘人力资源需求的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股份公司及民营企业,配置人员主要是高校毕业生、跳槽转岗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及社会各类流动人员。其中,高校毕业生是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者研究的重点。2015年,全国1500万就业人群中,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加上30万归国留学人员,毕业生求职人数达到50%以上,占据市场求职人数的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呼和浩特人才市场2015年为4246家次企业提供招聘人力资源服务,有2844家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在27.6万人次的各类求职人员中,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5.5万人次,占比为56%。提供的13.8万人次就业岗位中,需求毕业生人数达到8.21万人次,成功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21万人次,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27%。网站点击量达到50万次,招聘岗位7200个,网上登记求职人员数量达到3万人次,对呼和浩特人才网求职人员4248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人数占到75.35%,成为网上求职主力军。通过电话回访、信息反馈,网上市场就业成功率达到29%,人力资源市场在高校毕业生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市场在高校毕业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受企业转型及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影响,人力资源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相应出现了以下问题。2.1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失衡影响高校毕业生配置公共服务机构方面则存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整合不到位,合力作用没有形成。且市场布局失衡,各社区毕业生就业平台作用没有发挥,区域分割现象严重,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不均衡,市场发展失衡,部分毕业生不能享受公共均等化服务。非公共服务机构方面则存在“大市场、小摊状”运行状态,地域布局以市区为主,如正在运行的50家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仅有5家分布在武川县城内、黄河少镇、和林格尔县盛乐镇镇内,其他均分布在呼市市区内,部分区域、城郊结合处、村镇等处高校毕业生配置服务仍存在空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受到区域局限。2.2网络市场发展存在问题表现在线下与线上人力资源市场融合度、延伸度不够,线上市场发展历程短,网络技术支持度不够,网络建设滞后,且线下、线上脱节运行,相互之间互动性能不强,各项指标即时分析跟不上,网上、网下融合度不够深。信息方面存在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与个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能共享,各方之间需要的有效信息不能及时接收。多数网络机构只是简单的把招聘单位信息照搬在网上,信息的整理、过滤、筛选功能偏弱,且线下信息不能及时上传,线上信息时效性降低,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短板问题。售后服务方面存在市场跟踪服务与市场发展相脱节,线下、线上跟踪服务不到位,且缺少专业的售后人员,售后服务欠缺,市场服务链不完整。2.3毕业生市场配置中各项优惠政策,法规,服务项目宣传力度不够首先,表现在政府部门对政策、法规、服务项目及各项优惠措施宣传力度不够,如市场主体对促进就业发、合同法、保险法、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毕业生缺乏社会保障意识,法律观念淡薄。其次表现在各类人员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各项服务了解不多,如部分毕业生手提档案、户口、组织关系等,用时才着急打听、咨询、寻找,常有丢失、损毁现象发生。同时,也表现在社会部分人员对市场双向选择认识不清,很多毕业生家长仍在搬门子、托关系、找熟人、花冤枉钱为毕业生找工作,放弃市场配置机会。2.4市场监管环节薄弱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供需双方主体权益,保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手段,市场监管薄弱仍是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尚未形成,监管责任不明确,监管范围不够全面,专业监管队伍力量薄弱,监管方式单一,尤其是网络市场监管方面,亟待出台相应措施,加强管理。且日常检查机制没有形成,私招滥聘、诈骗、黑中介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2.5市场配置中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从业人员队伍文化水平存在差异,素质高低不一,缺少高级从业人才。对国家政策、法律规定、社会保障等了解不深,不关心市场走向和环境变化,毕业生咨询的问题解释不清,人力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工作中创新动力不足,表现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配置以完成公共就业目标任务为主,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创新动力不足;非政府部门人力资源配置以有偿服务兼公益性服务为主,人员流动性强,且从业人员业绩与薪酬挂钩,服务建立在业绩最大化基础上,只顾短期经济效益,创新动力受到影响。
3人力资源市场优化配置高校毕业生对策
3.1解决市场发展失衡问题新形势、新业态,要求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实现公共服务最大化,满足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融合。打破区域分割、城乡分割、村镇分割的壁垒,延伸市场人力资源配置服务平台,在去库存中,对旧有闲置的房屋进行利用,设置城中村、村镇、社区人力资源配置平台,优化人力资源场所布局,强化社区、村镇服务功能,确保市场就近为毕业生提供配置服务,补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推动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3.2加快网络发展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售后服务机制加快网络发展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线下线上融合力度,提高过滤、筛选等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政府与企业及个人、B2B(企业与企业)、B2C(企业与个人)、C2B(个人与企业)紧密结合,按照招聘信息与电脑终端、移动终端、数字电视、服务场所“四连通”要求进行布局,对线下、线上市场供需情况随时融合,即时分析、准时预测和,对偏缺人力资源岗位进行预警。增强线下、线上互动功能,实现线下、线上资源融和贯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信息短板问题。加强线上线下跟踪服务,增强售后服务功能,设置专业人员及时解决毕业生配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3.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宣传;对于固有的法规、政策及业务等宣传,要建立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宣传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对于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增加临时性的宣传办法进行宣传;同时要大力开展从业人员政策、法律、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宣传能力,解答毕业生配置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3.4加快建立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做出了全面规定,按照“先照后证”的意见要求,制定出台适合本地的市场监督管理条例,建立线下线上监管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明确监管责任,制定监管措施,加强日常巡视和执法检查。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机制,完善监管体系,保障人力资源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在法治监督环境中正常运行。3.5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市场队伍整体素质,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创新机制,提升市场观察力、研判力和创新力;鼓励走出去,多参加行业机构举办的相关政策、法规、业务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增强市场的分析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有效配置。
旅游人力资源发展政策分析论文
[摘要]旅游产业由于政策推动及内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长快速,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检视台湾当局旅游发展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1)台湾旅游政策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转为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及产业升级为取向;(2)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以市场规范和国际服务品质为主要考量。建议未来台湾的旅游人力资本发展策略不应只局限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培育,而应重视辅导一级产业人员转型及对小型企业的扶植。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政策;台湾
1概论
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产值的比重愈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目前服务业就业人数不仅占台湾就业人口的近7成,且对于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亦远高于农业和工业。现今受经济不景气影响,2004年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各国的外汇收入中约有超过6%来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产业一直呈现稳定成长趋势,平均年成长率为4.6%。世界旅游理事会(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针对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所做的统计及预估中,利用旅游卫星账户系统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经济产业将达62000亿美元,产业规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产业提供超过2.21亿个工作职位,占全球就业人口的8.3%。预估2015年全球旅游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旅游就业人口达2.70亿人。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计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产业中有许多活动(如导游、销售纪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费),属于关联经济效益,很难反映在统计数字中。据世界银行统计,台湾1990—1999年间,关联经济(台湾称地下经济)附加价值占GDPl6.5%,平均每年达1兆(1万亿)台币(约310亿美元)以上,说明每年的地下经济收益相当可观。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隐身于地下经济的人力及其所产生收益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数据说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对于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可观。相应地,同样有许多旅游业人力隐藏于相关产业中,例如夜市、摊贩等。
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网络搜索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数据,对台湾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变化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变化和旅游产业的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讨论。
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论文
[摘要]旅游产业由于政策推动及内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长快速,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检视台湾当局旅游发展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1)台湾旅游政策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转为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及产业升级为取向;(2)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以市场规范和国际服务品质为主要考量。建议未来台湾的旅游人力资本发展策略不应只局限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培育,而应重视辅导一级产业人员转型及对小型企业的扶植。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政策;台湾
1概论
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产值的比重愈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目前服务业就业人数不仅占台湾就业人口的近7成,且对于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亦远高于农业和工业。现今受经济不景气影响,2004年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各国的外汇收入中约有超过6%来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产业一直呈现稳定成长趋势,平均年成长率为4.6%。世界旅游理事会(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针对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所做的统计及预估中,利用旅游卫星账户系统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经济产业将达62000亿美元,产业规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产业提供超过2.21亿个工作职位,占全球就业人口的8.3%。预估2015年全球旅游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旅游就业人口达2.70亿人。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计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产业中有许多活动(如导游、销售纪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费),属于关联经济效益,很难反映在统计数字中。据世界银行统计,台湾1990—1999年间,关联经济(台湾称地下经济)附加价值占GDPl6.5%,平均每年达1兆(1万亿)台币(约310亿美元)以上,说明每年的地下经济收益相当可观。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隐身于地下经济的人力及其所产生收益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数据说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对于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可观。相应地,同样有许多旅游业人力隐藏于相关产业中,例如夜市、摊贩等。
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网络搜索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数据,对台湾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变化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变化和旅游产业的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讨论。
-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 下一篇:人力资源会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