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05:08: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居环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其经验
摘要:[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该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提炼总结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先进经验和共性特征,并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议。[结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生态宜居乡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主要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法律法规、资金筹措、群众参与和激励措施等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具有完善性、长效性、多元化、主动性、协调性等特点。[结论]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普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村民自治机制和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迈向提质升级。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建设建设模式长效机制国外经验
引言:人居环境是以人类为核心的一个复杂体系,包含了人类生存所需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同时也包含了人类赖以生活与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环境[1]。农村人居环境则是农村居民在聚居中所涉及到的生活、居住和基本生产活动相关的生存环境[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水平差距日益显著,农村人居环境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3]。然而,由于我国城乡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人居环境仍存在区域性差异明显、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4,5]。2021年我国继续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要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6]。欧美、日韩等国家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方面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文章分析国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发展背景、建设模式以及长效机制等,提炼总结先进经验,提出我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关建议,为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国外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发展现状
欧美国家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早。16—18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提出将城市与农村融合来解决城乡差距的问题[7]。英国学者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的理念,提出要科学规划,结合园林绿化改善人居环境[8]。美国学者芒福德主张区域整体发展,提出城市和农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9]。20世纪30年代,围绕农村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发展需求,德国学者克里斯泰勒提出中心地理论,认为城镇的主要职能是充当周围农村的中心并提供商品和服务[10]。希腊学者道萨亚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类聚居学”的概念,从此开启了人居环境的系统研究[11]。
1.1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点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结合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2020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特制定2020年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工作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立足加快补齐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实现三年整治行动完美收官,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环境面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满足全镇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目标任务
(一)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拓展省“三清一改一建”整治内容,持续推进全镇“六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把环境整治重点从村向屯、从屯向户转移,实现村村整洁、户户干净。坚持整治工作5个方面24项任务36项整治重点内容不少、标准不降。同时按照区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工作。4月末越冬垃圾要清仓见底,5月初转入集中整治提升阶段。开展“花海”、“果树进院”工程,按照见缝插花插绿原则,因地制宜种植树木和花草。继续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主线,着重提升农村公路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路田分离工作,加强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年底全镇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
(二)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镇、村收集、企业转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并提高运行质量效果,各村、社区要做好收运体系前端保洁,要配备好前端保洁人员及转运设备,合理选择垃圾收集方式。各村、社区要加强“三小五堆”的整治工作,对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在原有基础上联系住建部门开展再排查、再整治,做到垃圾定时定点堆放。要加大农村垃圾收集装置建设的力度,有条件的村、社区可以探索垃圾分类收集。按照“烂与不烂、可买不可卖”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构建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建立起“有人员、有经费、有标准、有督查、有奖惩”的保洁机制。龙澄公司和区住建局要保证垃圾的转运和处理及时。
脱贫攻坚背景人居环境治理策略
摘要:党的明确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解决真脱贫、脱真贫。全国人民对此思想高度重视,开始做实做细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的目标。巴塘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州西部。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的结合区域,全县有97%藏族人口,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县城。巴塘县地理位置特殊,其居住环境治理情况多样化,治理策略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从而增加了分析研究的复杂性治理时间尚短,当前结果多依赖政府扶持和社会力量的援助,其长期性的影响要依靠政府的治理策略。本文从2015-2020年间甘孜州巴塘县康巴藏族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并对其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实现国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治理贫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脱贫;康巴藏族;人居环境;治理策略
2015年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2017年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吹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号角,随后制定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2019年3月国务院落实了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提出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力度。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边缘地带,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区,是四川省与西藏交界的重要节点城市。助力该区域的脱贫,对于发展民族团结具有特殊意义。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从2015-2020年间甘孜州巴塘县康巴藏族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出发,对其人居环境的治理策略进行研究。巴塘县是“高原江南”,地处偏远,地质脆弱,经济基础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基层组织比较薄弱,不少贫困群众的脱贫能力弱,同时也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全县有61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21.15%,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国家出台了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银行业保险业扶贫等一系列的举措,从甘孜州巴塘县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政府投入,群众参与,援建帮助”这一治理链为主要框架,对巴塘县的人居环境治理各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各项策略的结成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总结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可能性。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人畜混居、饮水安全、危旧房多、道路不通等难题是长期制约其发展,同样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群众自主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性不高,光靠财政投入政府又显得力不从心,最终通过“政府投入、群众参与、援建帮助”三大主体策略做为巴塘县推进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关于四川省印发《藏区新居建设计划推进工作方案》中,藏区新居建设、危房改造,“五改三化”项目(改房、改圈、改厨、改厕、改水电和房屋美化、庭院硬化、绿化),易地扶贫搬迁等为主要工作目标。为保障和推进巴塘藏区治理效果,为可持续发展而推行了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一、建立现代形态和环境统一的新型社区和聚居区
甘孜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根据工作方案,以政府投入为主,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在道路、饮水、电力保障这些难题上下功夫,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改善则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藏区新居”工程作为“三化联动”、统筹城乡的核心工作和扶贫攻坚、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在“藏区新居”建设中打造现代业态、现代形态和现代环境统一的新型社区和聚居区。藏区新居建设包括新建和改造两种类型。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以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筹资能力大小做为规划和建设新居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农牧民的建议和意见,不能因为新居建设增加新的贫困人口。新居建设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并引导农牧民直接参与建设。通过邻里之间的相互帮衬,对结帮扶与投工投劳等措施减少资金的需求;以实际条件和环境出发,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的原则。同时处理好“建、改、保”的关系,保留村寨原始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对百年老宅、原有的生态环境、老林盘、大树、古树、珍稀树木,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与与保护政策。对于改造提升已经具备基本功能的村寨,尽量保留原有风貌,突出区域特色,不应照搬城市建设的思维和做法。要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真正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环境整治,振兴旅游
城市人居环境整改调研报告
改进人居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放眼长远。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立足长远,建立一整套的机制来推进。一要制定规划。要根据我县人居环境存在发展不平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制定详细的建设和改善规划,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均衡有序推进。二是依法管理。要把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特别要在公共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中探索更好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三是完善配套机制。重点围绕新形势下的楼房开发,根据国家物业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符合县情实际的物业管理办法,通过机制规范,推动我县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逐步向人性化、法制法迈进。
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人居环境。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年末,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县相继完成了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年的75公顷增加到年的135公顷。做到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辐射效应
摘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细致准确地评估全国的实施效果是基础性工作,但已有研究的外部效度和细粒度有限。文章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六万多个村域数据,评估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有显著的辐射效应;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平均可以增加159.3378%的游客人数;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受到交通条件和村集体经济的制约。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旅游;负二项式回归
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4]。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游客的增加,农村的生态承载力、水体承载力、固体垃圾的清理能力等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5]。鉴于此,本文率先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六万多个行政村的大样本数据,运用计数数据模型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进一步采用引入交互项评估辐射效应的异质性,并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采用的村域尺度样本容量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十分之一,获得了更细粒化和外部效度的结论,有助于更深刻地洞察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关系的真实状况。第二,厘清了农村人居环境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丰富了人居环境与乡村旅游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
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1变量选取。因变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程度,采用行政村2016年接待旅游人数衡量,是计数数据。自变量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程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任务。因此以“生活垃圾是否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是否经过集中处理”“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自然村、居民定居点的比例”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程度的变量。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的控制变量可以分为五大类:(1)自然资源,包括行政区域面积、地形地貌、是否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村干部情况,包括大学生村官人数、党支部书记年龄、党支部书记受教育程度、党支部书记是否兼任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年龄、村委会主任受教育程度;(3)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进村主要道路路面状况、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状况、是否通公共交通、通公路的自然村及居民定居点比例、村内主要道路是否有路灯;(4)生活性基础设施,包括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自然村及居民定居点比例、通宽带互联网的自然村及居民定居点比例、是否有电子商务配送站;(5)生产性基础设施,是否有畜禽集中养殖区、主要灌溉用水源。变量定义见下页表1。1.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微观调查数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微观数据。该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在全国范围内登记了596450个行政村普查表数据。本文从中抽取了68906条村级单位数据,数据样本包含了行政村的接待旅游人数、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等基本属性指标。
2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区政办人居环境奖创建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根据全市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活动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政府推动、部门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普及生态和谐的人居理念为基础,以环境设施完善提升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经济调整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环境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工作目标
根据《市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要求,以《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为标准,按照全面启动、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特色、确保质量的要求,争取年内完成国家验收,成功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将建设成为最具生态魅力、弘扬和谐文明、有较强环境竞争力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区之一。
三、创建范围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目前整体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而且与城市环境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庄及农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散乱;建新房不拆旧房,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农民反复拆建自有住房,不仅影响农民自身财富的积累,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紧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据有关部门2005年组织的调查,我国41%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96%的村庄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40%的村庄行路难,72%的村庄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89%的村庄垃圾随处丢放,95%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在农村居住区,每年工业和建筑废弃物总量达6.5亿吨,农村自身又产生1.2亿吨生活垃圾,很多地方直排的生活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探讨
[摘要]城市社区的优劣直接会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人居环境。本文以济南的燕子山小区为例,根据吴良镛提出的人居环境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理论来研究社区的人居环境状况,为城市规划中的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城市社区;人居环境;燕子山小区
人居环境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人口拥挤、基本服务供应不足、住房紧张、道路拥挤等等,特别近几年,中国的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中国的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城市社区是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区域,代表着一定地域范围内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公德、宗教信仰或者价值认同感,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本文以济南的燕子山小区为例,根据吴良镛提出的人居环境五大系统理论来具体研究社区的人居环境状况,分析社区建设中各种问题,希望为以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带来一定启示和帮助。
1人居环境五大系统理论
在《吴良镛论人居环境科学》一书中提到人居环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并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即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层次(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和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这三个“五大”使我们很清晰地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框架结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人居环境仅仅看作是社会的某一方面,或者笼统地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而在处理问题上出现了相对片面性,使得人居环境的改善难以实现。下文主要研究吴良镛提出的人居环境五大系统——自然系统(气候、土地、植物和水等)、人类系统(群体的组成等)、社会系统(人际关系等)、居住系统(住宅规划和空间形态等)和支撑系统(住宅的基础设施等)在燕子山小区的应用。
2小区人居环境探讨
改善人居环境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今天听了上级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安排部署,以及各先进村在该项工作中的典型做法,我们很有感触、受益匪浅。下面,由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村内建设规划先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先后补贴2000余万元,为全村778户居民统一兴建了两层住宅,并先后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村内所有道路都得到硬化,两侧均栽种有冬青、女贞、国槐等绿化树木,确保村内四级有绿。由新乡市城建局对我村供排水网络进行规划,群众不仅用上放心水,同时避免了污水横流现象。去年投资100余万元,修建全县设施最完善、条件最优越的文化广场,为方便群众夜晚休闲健身,还专门投资20万元配备高杆灯一架。
二、垃圾清运及时长效。为切实做好垃圾清理清运工作,我村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29人的保洁队伍,按照分工对村内垃圾进行清理、清运,并定期用黄土进行掩埋平整,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仅保洁队员工资,每年就需支出10万元。我村还出资5万元,在每户群众门前配置垃圾桶,方便群众倾倒垃圾,避免出现垃圾随处乱扔现象。为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我村还通过村规民约、横幅标语、墙体公益广告、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群众自觉清扫自家门前垃圾。
三、清洁能源勇挑大梁。为切实解决农村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我村投资400多万元建成新乡地区最大的沼气站,可向全村居民供应沼气。如今全村群众做饭、生活照明基本用上了清洁能源。
总之,我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上级要求仍存在一定距离。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切实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和乡2万名干部群众对市教体局各位领导、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鼎力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加强沟通协调,实现精准对接。乡、村两级干部负责与帮建单位做好对接,及时将分包村的基本情况、规划设计方案和整治进展情况提供给帮建单位,全力支持市教体局在我乡的各项整治工作。帮建单位在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教体局工作人员政策水平高、眼界思路广、指导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改进提升,促进我乡规划设计上水平。
二、全面深化协作,按时完成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乡、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属地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治理。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主题”原则,认真规划、深入挖掘、细致打磨,整改提升,融入所包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产业发展路径,形成鲜明主题特色。二要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把握时间节点,迅速行动,根据当前进度情况,倒排时间点,细化任务表,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要坚定信心决心、合力攻坚克难。我乡域面积188平方公里,含38个行政村,同时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双名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综合要求高,遇到一些挑战在所难免。各村、各部门要加大协作配合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任务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