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02:09: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的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差异诠释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些研究者对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阐释值得商榷。有些学者认为,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在比较科学的哲学基础之上,价值取向上是为社会服务的。简单地把马克思和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等同起来。其实二者在其理论出发点、内涵及实现途径上具有显著差异,不能简单等同。

马克思和柏拉图都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思想巨人。探讨二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差异,不仅有助于厘清柏拉图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积极因素和理论局限,而且对准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出发点差异的辨析

(一)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的过程中,把目光从神秘的绝对观念、抽象的理性投向感性的现实世界、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于幻想中的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状态下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因为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观察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个人是什么样的情形呢?是人的异化。马克思揭示的异化是指劳动异化。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异化规定为四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创造的产品越多,越加强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控制和奴役。“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二是劳动者同他的劳动过程相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在自由的劳动过程中应该感到愉悦和快乐,可在资本的强制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一旦强制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三是劳动与它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本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四是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工人之所以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在劳动过程中不能感到愉悦,这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不公平的地位决定的,是前三个规定的逻辑结论。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以人的发展研讨

1现代职业教育以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本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1育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性

首先,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职业流动的加剧,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今市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也相应做出变化,职业需求的方向在随之千变万化,这个处于变化中的社会更需要能以不变应万变的有综合素质的高科技人才,而不是那些仅有一技在身的专才。这就对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现代职业教育如要保证自身健康稳定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其必然的选择。随着职业学校的蓬勃发展,实际教育活动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长久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功能的认识习惯于用纯功利的价值观来分析,单纯以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尺度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更多地强调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的社会性功能,而对其所具有的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核心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似乎有些忽视。这导致学校成了职业养成所,学生成了商业经济的附庸,学校发展也走向了困境。

1.2育全面发展的人的可能性

1.2.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从深层次上讲,应该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全面性”的人的发展,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我们当前的教育方针也指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育理论与之相符合,与之俱进,即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理应确立与大局相一致的目的观。

1.2.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上的保障性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成果的极大丰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强大的后盾。学校设施的现代化、师资力量的提高与教学媒体教具的科学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受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其次,制度的日益完善为人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市场经济中主体的多元化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克服了过去高度集权化的政治体制,使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个人都拥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当然,有必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确实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虽然我们谈及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就能很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也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实践进程。

查看全文

人的和谐发展社会维度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人的和谐发展的核心内涵——多维度关系的协调有序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人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当然内涵;个人内在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的和谐发展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谈到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人的和谐发展在本质上是围绕人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和谐、人源于自然,存在于自然、人类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总是不断地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社会和谐、人的和谐都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和谐发展应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解放、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需要通过人自身的和谐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不仅包括人的各方面要素的和谐、个性的和谐,也包括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等,具体请详情见。

摘要:社会的和谐以人的和谐为依托。人的和谐在本质上是人的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诸多方面的和谐,是围绕人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和迈向和谐的过程,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个人自身和谐四个维度。

人的和谐发展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现实追求和理想目标,然而,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的和谐,最终要落脚到人的和谐发展问题上,它是以人的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诸多方面的和谐为依托的。本文拟就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人的和谐发展维度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一、人的和谐发展的核心内涵——多维度关系的协调有序发展

什么是和谐?和谐是一种状态,有一定幅度和范围,是多种事物在保持特性差异和同种事物之间保持层次差别的基础上的符合一定“度”的统一,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状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是承认差别和多样性。

谈到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离不开对人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存在状态的考察。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界定为我们思考人的和谐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人是社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其次,人是实践活动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2]人的本质的实现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无限开放的动态创造过程。在此意义上,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质量(包括和谐)就是一致的、同一的。

查看全文

深究邓小平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述人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基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找到了现实途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关键词:邓小平;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人的畸形、片面发展的分析,对前人思想的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对马克思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即人的本质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体力、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二是个人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三是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扩展至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具有层次递进关系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又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又红又专”的干部培养要求。邓小平作为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非常关注新时期人的发展问题,他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现实,着重于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角度思考人的发展问题,并把人的发展溶人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从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述人的发展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一次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内容,他们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查看全文

劳动创造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实践和劳动创造为基石创建人的全面发展观,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刻批判异化劳动,确立人类劳动新理念,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全面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以高度丰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以充分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为目的,系统地完善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

【关键词】人类实践/劳动创造/人的全面发展

【正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划时代的运用创新和继承发展。那么,当年马克思又是如何基于历史唯物论的形成发展来创立其劳动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呢?

一、批判异化劳动,确立人类劳动新理念,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立场后的探索性著作,在研究异化劳动过程中,马克思开始了对人类劳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的全面发展观作了抽象表述,使之开始冲破国民经济学和思辨哲学的思想束缚,从而成为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开端。

查看全文

教育公平与人的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公平,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育公平;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教育事业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在教育事业中,教育公平始终被人类社会所追求,并在不平衡中逐步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教育公平才能促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接受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教育,使个体的能力、需要、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曾经说: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文明都要大得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教育公平应成为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在教育活动中公平对待每个教育对象,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保障

1、教育公平的内涵。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2500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这一朴素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今天,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仍然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我国“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教育公平是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瑞典著名的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标准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过程的公平体现在能否有公平的机会接受教育,更体现在接受何种质量的教育、如何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之后有何用的问题上。它强调的是任何人在受教育的年限、接受教育的学习内容、设备条件、教师水平等方面都应该是公平的。衡量标准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均等。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可以理解为每个学生都能在经过某一教育过程后,大体上获得了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个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具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的能力、个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而教育是社会传送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生产人的素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从本质来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看来,每个人都天然地具有发展提高自己的机会。健全和文明的社会必须提供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均等的发展权,也必须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个体之间的竞争提供合适的平台,使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般认为,提供这样的公平、公正的环境的社会才是正义的社会、文明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没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也就必然导致人类种群的差异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查看全文

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人的发展与社会交往有密切的关系,交往的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而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对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消除群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个人发展的畸形状况,人们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社会交往的水平。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交往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过程中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除了生命本质外,还有社会本质。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各种潜能获得不断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不断完善,人的劳动能力得到不断发挥,人的社会关系不断趋向和谐完美,人的个性不断彰显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呈现不同的阶段。当前,人类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新的时代使社会生产、社会交往等都具有不同特点,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而一切社会关系不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所有关系的概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交往”(Verkehr)有较全面的概括。就一般意义而言,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人群共同体之间互相沟通、相互作用、彼此了解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过程,是人们之间实现了的社会互动。

马克思把交往与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揭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因此,一个人若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多种领域和世界范围的交往,就会同无数其他个人甚至同整个世界进行普遍的交往,使个人摆脱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发展。

查看全文

人的全面发展涵养新解

摘要:在教育领域,“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人们对它的讨论由来以久,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观点。本文拟就我们今天应当提倡的全面发展,从发展的范围、发展的程度、发展的性质、发展的结构、发展的目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大家。

关键词:全面发展

从发展的范围来看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大的方面,身体的发展主要指体力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智慧、道德和审美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因此,就发展的范围或者内容来说,我们提倡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体、智、德、美等人的基本素质都受到培养和训练,得到发展和提高,不能只发展其中某个方面,而其他方面被荒废。

从发展的程度来看

人的全面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即现实的层次和理想的层次。现实层次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上述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种发展水平,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体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理想层次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所有方面的素质的发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样样都出色的全知全能。现实层次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真正的人所本来就应当具有的正常状态,是可以实现、可以达到的目标。理想层次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不一定能够实现,而且很可能无法实现,根本原因在于“生有涯而学无涯”。为什么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水平作这种水平区分呢?这是因为我们以往一般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种理想。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这种理解显然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一种后果是在教育中会有意或无意地提高标准,拔高要求,从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因为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一般都是高标准、高要求。另一种后果是使人们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高不可攀的、只有在遥远的未来社会才能实现的东西,从而放弃眼前的努力,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因此,就发展程度而言,我们应提倡现实层次的人的全面发展。

查看全文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透析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全面发展;解放;满足需要;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满足人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必须走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的道路。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探索和论述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没有固定的职业,每个人都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在任何部门内发展,都能通晓整个的生产系统;”“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邓小平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实现“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个精神原则。邓小平非常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他的理论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研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获得自由和发展,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的改革甚至变革,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斗争,最终使人获得解放,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在粉碎“”,第三次复出后不久,面对“两个凡是”,尖锐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号召人民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旗帜鲜明、满腔热情地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从而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要坚持马列主义的科学体系,特别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第一次把这个问题与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要求人们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和目的,两者是内在统一的。为人们自身的解放和主体性的发挥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通过制度改革使人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下的人,其行为活动要受到制度的制约。为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在一些具体制度上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过时的甚至错误的地方。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制度上解除人的外在束缚,解放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改革的本质要求。在具体实践中,他大力提倡下放权力。“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同时广泛调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由于人与物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进行了重新结合,人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效益很快就上来了。因而出现了全国农村、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日益变化,过去不敢说的、不敢干的,敢说敢干了,过去不敢想的也敢想、甚至敢干了,人们开始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热情和精神面貌,表现了从旧思想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喜悦,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开始了新的生活。

查看全文

小议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论文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论文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街中国成立后,坚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带有时代的络印(局限),但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提出的“人的解放”、“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光辉思想,对于实现和推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等基本内容。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州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中国成立后,以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它以其独创性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正确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前提条件: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包括人的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思想解放。只有解放和发展“新的革命的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的机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上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政治解放: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要获得解放,必须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只有先获得政治解放,才会有最终走向人类解放的现实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获得政治解放,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政权的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政治权利、应有的人格尊严和基本的生存权利,使“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旧的政治的枷锁砸碎了,旧的思想的牢笼冲破了,人民解放了,创造的伟力焕发出来了,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政治环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