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01:5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大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大制度

人大代表持证视察制度

一、第一条起始句“为有利于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职权”修改为“代表持证视察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为有利于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职权”。

二、第二条第一款在“区人大代表”后增加“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将“根据代表履职的需要,可以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持代表证视察的要求”修改为“根据代表履职的需要,可以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提出个人持代表证视察的要求”。本条第二款删去。

三、第三条“代表持证视察一般在代表所在选区或者工作、居住的地区进行,必要时也可在本区其他地区进行”修改为“代表持证视察一般在代表所在选区进行,也可在本区其他地区进行”。

四、第四条第二项修改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第五项修改为“代表所联系的选区和所在代表小组联系的各选区选民普遍反映和关心的问题”;第六项删去。

五、第五条“但不直接处理问题”修改为“但不直接处理具体问题”。

六、第六条修改为“代表持证视察时应主动向被视察单位出示代表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秘密。视察过程中不得从事个人职业活动,不能接受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赞助;对涉及个人和亲属的具体案件或事项应回避”。

查看全文

人大制度完善交流材料三则

人大制度完善交流材料三则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监督表现为按照一定形式和程序进行的各项具体监督制度,要使监督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不断改进和创新。

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组织法还具体规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之一就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出报告”。

从实施情况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备案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进行审查工作。但由于没有建立专司宪法监督的机构,宪法监督实际上没有很好开展起来。(1)宪法监督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切违宪行为进行纠正和制裁的强制行为。违宪是一种国家行为,特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违反宪法和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职务行为违反宪法。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有关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纠正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违反宪法的职务行为。(2)建立专司宪法监督的专门机构。许多同志建议建立宪法监督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违宪审查工作,提出对违宪行为的处理意见,以议案的形式报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这一机构既符合我国国家体制,又保证了违宪审查工作的经常性。(3)建立和完善宪法监督的程序。我国实施宪法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审查规范性文件。对此立法法作了一些规定。二是受理违宪控告。在这方面还没有法律规定,需要对谁可以提出违宪控告、谁受理和承办违宪控告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执法检查制度

查看全文

浅谈地方人大的制度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样,人大工作创新要以制度创新为归宿,即实现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关键内容和成熟的标志。要从制度发展的高度,加快建立权力使用的规范化机制。对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如质询权、视察权、建议权、组织特定委员会调查权等,要抓紧制订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不能再出现“要用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现象。同时,要根据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在这些制度框架内有重点、有选择地尝试运用这些权力,通过集体行权和法定形式,在实践中保证这些职权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要从增强监督效果的高度,积极探索人大监督的运作机制。从现状来看,目前我们人大行使的职权,大多数只有法律上的原则规定,缺少具体实施的操作程序,这就需要我们去大胆探索,把相关的原则具体化、制度化,并从实际出发,提出有说服力的见解,以可操作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馈,逐步将实践成果上升为法律,做到用之有据,动之以律。这方面,地方各级人大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如对重大事项的界定,不是光列举了几项内容就可以了,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细则。人大对决定重大事项应该怎么操作?都需要明白清晰。又比如执法检查,能否检查到真实情况?查出问题后有关部门能否改正怎样确保执法检查能够取得实效等,都需要研究,都需要在制度上做好配套。此外,对银行、税务、工商、质监等垂直管理部门的执法情况,代表评议、述职评议、个案监督等,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程序、运作机制和操作办法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以不断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要从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健全人大工作制度。人大工作创新,应填补有关工作责任制度的“空白”,把有职与有责统一起来。既要重视程序性制度建设(如建立常委会和主任会议的议事规则等),又要重实体性制度建设(如建立质询制度等);既要重具体事项的管理制度建设(如财务管理制度等),又要重基础性长远性的制度建设(如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等);既要重职责制度建设(如岗位职责等),又要重责任制度建设(如责任制、目标制或追究制等),抛弃“人大没有责任、没有压力”的“心得体会”。这对于人大工作的创新至关重要。

查看全文

坚持人大制度、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不屈不饶,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使沉睡多年的东方猛狮终于发出了清醒的吼声。1949年10月1日一位伟人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开始当家做主人,中国人民开始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至今天,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了50个年头。50年对人而言是大半生,而对于一个决定国家政体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言,50年又是何其短暂。这其中有起步、有辉煌、也有停滞,有屈折、甚至有倒退,有破坏、有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拨乱反正,扭转了过去不正常的国家政治生活制度,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的建设轨道。现如今它是一个紧跟时展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制度,是一个充满活力、永无止尽的制度。

一、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使监督更显刚性

人大评议是近年来人大监督工作的重大创新,主要是各级常委会对各级部门进行的工作评议和对被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及由常委会组织的选民对代表的评议。这种监督方式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有的还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以很多被评议对象和部门被评得耳热心跳。目前,各种评议效果十分明显。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基本做到了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邀请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监督方式向下的一种延伸,近年来,也逐步得到展开。对旁听公民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人大要求“一府两院”予以答复或解决,则赋予了这种监督方式以实质内容,也由此密切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如开展司法、信访个案监督,对工作报告进行无记名表决,建立“人大主任接待日”制度,评选人民好公仆、好法官、好检察官等监督方式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创新之举,人大监督的刚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不断创新表决方式,使表决程序实质化

查看全文

完善人大选举制度

完善人大选举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是这一根本制度的基础。几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积极性的增强,我国人大选举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从1953年的第一部选举法,到1979年通过新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再经过1982年、1986年、1995年和2004年的四次重要修改和补充,人大选举制度向民主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我国的民主选举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审视我国的人大选举制度,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和不足。如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不够民主;差额选举特别是正职领导人的差额选举没有得到落实;选举缺乏竞争性,选举人选择的余地太小;党组织对候选人的介绍过于简单,候选人没有充分自我展示的舞台,选民和代表无从鉴别,投票往往变成一种盲目服从组织意图的例行公事;在选举过程中发生纠纷和违法行为时,对其处理还缺乏具体的配套法规等等。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这些缺失,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不相适应。笔者认为,当前完善人大选举制度,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保障选民和代表的平等提名权。代表候选人或国家机关候选人的提名是选举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候选人提名过程是否民主,直接关系到整个选举的民主实现程度。选举法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这一规定是我国民主发展的重要体现。它表明,选民或代表联合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与政党、团体提名的候选人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却并非如此。如有的选区或单位不放手让选民提名,有的地方的政党、团体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措施保证其提名的候选人当选;有的选区或单位不尊重选民的意愿,由个别干部确定代表候选人,甚至强迫选民必须提名某一特定身份的人为代表候选人;更有甚者把选民或代表依法酝酿、联合提名说成是“串联”,并采取多种方式,减少或消除联合提名活动。上述种种做法,无论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要求来看,还是从人民代表大会本质而言,都是不可取的。为了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应适当控制政党、团体的提名。一是要给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规定个比例限制。因为如果政党、团体提名过多,容易包揽提名,影响选民提名的积极性,有损选举的民主性。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规定政党、团体提名数以不超过应选代表的20%为宜。二是要明确政党、团体推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即在选区提名代表候选人,是按应选人数提,还是按差额数提。根据《地方组织法》“差额选举,等额提名”的精神,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的若干规定,我们认为,选区内的政党、团体与选民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均不应超过应选代表人数。

2、真正把差额选举落到实处。差额选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大选举制度改革迈出的重要步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去操作,尤其是对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实行差额选举的更少。按照法律规定,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政府正职领导人,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这一规定的实质是,一般都要进行差额选举,只有在提不出第二个适当候选人的特殊情况下,才能进行等额选举。现在,多数地方人大在正职国家机关负责人的选举上都把特殊情况作为一般情况对待,实行等额选举。既使在差额选举中,其差额数也几乎都是按法律下限确定的,既便如此,有些地方也不可避免有“暗箱”操作,搞陪衬式的差额,提出的候选人条件相差悬殊,使人一看就知道谁是故意安排被差下的对象。实行差额选举是搞好选举的关键之一,真正落实差额选举,就必须认真贯彻法律精神,体现立法本意,堵住法律上等额选举的口子。条件成熟时,可明确规定对国家机关正职负责人一律实行差额选举。在法律未作修改之前,建议通过一定方式明确一个原则,即所谓“也可以等额选举”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代表必须要经过充分酝酿、协商后,再也提不出另外的候选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另外候选人的提出。

3、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曾有人这样说,没有差额的选举,不是真正的选举,没有竞选的差额,不是真正的差额选举。长期以来,竞选被当成资产阶级民主的特有形式而被视为禁区,讳言竞选,不敢竞选,不会竞选,有些人想当代表无门,有些人当了代表无能,还有些人稀里糊涂地就当上了代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举之中。当然,我们提倡的竞争,是指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是在一种合作基础上竞争,并非完全照搬资产阶级那套竞选制度。目前,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入初步代表候选人自愿申报登记制度。鼓励选民“毛遂自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即可列入候选人名单;二是坚持通过预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当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选举法规定的最高差额数时,经过选民小组协商后,必须以投票方式进行预选来确定正式候选人;三是完善对候选人的介绍,增加候选人的透明度。竞选的过程,是候选人充分展示的过程,也是选民“择优”的过程,因此,应采取多种方式介绍、宣传候选人。在代表直接选举中,我们不但要介绍候选人的个人简历,还要介绍其工作业绩、政治文化水平、道德品行等,不但可以利用公报、广播、黑板报、电视、报纸等作间接介绍,也可以由选举委员会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发表供职演说,当面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允许候选人直接走访选民,宣传自己的从政态度和主张,增进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使选民按自己真实意愿投票;四是取消水份较大的委托投票。外地选民可邮寄缺席选票,规定日期内投寄有效,此外,还应当减少流动票箱的使用,以确保竞争的公平性。

查看全文

关于完善乡镇人大制度有关立法的思考

最近,我们在一些地方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调研时,不少在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认为,乡镇人大作为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乡镇人大会议闭会期间,乡镇人大工作似乎处于缺失状态,其职权是无法行使的,对同级政府的监督也是虚置的。我们认为,应当从完善宪法、法律的角度,对乡镇人大的组织、职能、机构设置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范,保证乡镇人大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乡镇人大在闭会期间能有效开展工作,使乡镇人大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一、关于乡镇人大职能的定位

宪法、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大的职能作了规定。宪法第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地方组织法又将乡镇人大的职权细化为13项。按通常的说法,这些职权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决定权,二是任免权,三是监督权。

从地方各级人大的职能看,乡镇人大的职权也应当具有全权性,以充分体现乡镇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从政权建设角度看,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其职能是非常重要的。从我国宪政制度的设计看,人大制度体现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性质,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了现实的制度保证。乡镇政权作为地方政权制度中最基本的政权单位,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低的层次。宪法规定,乡镇地方国家权力由乡镇人大行使,这为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宪法依据,使民主宪政思想在基层得到落实。

二、宪法、法律对乡镇人大制度规定之不足

我国的政权制度经过几十年的逐步发展,形成现在的格局,即宪法规定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权,每一级政权都设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可以决定地方性事务。随着我国民主宪政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这仅是一个初步的成果,与民主宪政的要求还有差距。从乡镇这一块来看,在乡镇人大制度设计上,我们深感还有一些体制上的疏漏,亟待研究解决。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制度研究论文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监督表现为按照一定形式和程序进行的各项具体监督制度,要使监督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不断改进和创新。

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组织法还具体规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之一就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提出报告”。

从实施情况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备案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进行审查工作。但由于没有建立专司宪法监督的机构,宪法监督实际上没有很好开展起来。(1)宪法监督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切违宪行为进行纠正和制裁的强制行为。违宪是一种国家行为,特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违反宪法和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职务行为违反宪法。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有关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纠正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违反宪法的职务行为。(2)建立专司宪法监督的专门机构。许多同志建议建立宪法监督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违宪审查工作,提出对违宪行为的处理意见,以议案的形式报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这一机构既符合我国国家体制,又保证了违宪审查工作的经常性。(3)建立和完善宪法监督的程序。我国实施宪法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审查规范性文件。对此立法法作了一些规定。二是受理违宪控告。在这方面还没有法律规定,需要对谁可以提出违宪控告、谁受理和承办违宪控告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执法检查制度

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为了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逐步建立了对法律实施的检查监督制度。执法检查成为人大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监督制度,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查看全文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制度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以下简称办理工作),是各级政府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建设法治、廉洁、透明、高效政府的具体体现。为了确保办理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规则》,参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比范围

承担全国、省和市三级办理工作任务的各市(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以及上述机构中负责办理工作的人员。

二、考核评比方法及程序

1、办理工作考核评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鼓励先进,从严考核”原则,采取日常检查,年终评比,征求代表和提案者意见等方法进行考评。

2、办理工作考评每年一次,在考评的基础上评出标兵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市政府名义表彰并颁发奖牌和证书。

查看全文

财政局办理人大代表提案制度

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是国家机关的职责和义务,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的要求,结合本局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一、办公室对人大、政协转交本局办理的建议、提案,应先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登记,按各股室职责范围提出拟办意见,确定承办股室后呈报分管局长审核。

二、各股室承办的建议、提案由办公室负责登记、交办、管理、催办,如有不属本局业务范围的,应在收文后一周内退回并写明原因和意见,以便另行交办。不得自行横传或积压延误。

三、承办建议、提案的股室,应指定熟悉该项业务的同志承办,答复文稿由股室负责人审签后,交主管局长签字后送办公室上报。

四、对建议、提案的答复,主送到提建议、提案的代表或委员,同时抄送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各三份,县政府办公室一份。

五、对建议、提案的答复内容要实事求是,符合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所提问题和要求,要逐条答复,不说大话、空话、套话;文字要简洁,条理要清楚,答复口气要诚恳、谦逊,要体现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尊重。对所提建议、提案,凡是有条件解决的要认真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也要说明情况,解释清楚。

查看全文

人大执法检查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法律监督,使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的遵守和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执法检查,是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本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及有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下统称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遵守和执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关法律、法规问题的决议、决定(以下简称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活动。

第三条执法检查应当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和讲究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常委会的执法检查计划,由常委会在年度工作要点中确定。

执法检查计划需要个别调整时,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五条执法检查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也可以根据执法检查的需要,依法组织对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