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8 00:47: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大监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大监督

人大监督公共预算变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预算审议中的监督;预算执行中的监督;人大对公共预算改革监督的重点和方向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预算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发展势头、人大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预算审议中的监督和预算执行中的监督、人大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主要的内容是人大依据法律举行相关问题的听证会、对预算的参与式讨论、预算审议中对预算的修改、预算审议过程中不同意见的辩论、成立了专门的人大财经小组,负责对预算执行过程加以监督、召开一次人大会议,由人大代表视察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人大代表的非职业性问题、人大预算审议中走过场的问题、政府的决算审计问题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提要:由于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要实现人大监督作用充分而有效的发挥,仍然面临很多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正是未来出路之所在。在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的公共预算改革中,人大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监督作用。从上海闵行、浙江温岭等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的改革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预算制定、预算审议和预算执行不同环节,人大监督作用都可以有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公共财政人大预算监督改革案例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预算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发展势头,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公共预算改革正在各地持续发展。在公共预算改革的过程当中,人大在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从我们对中国地方预算改革过程观察中,可以看出人大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预算审议中的监督和预算执行中的监督三个主要方面。

一、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

目前,从已经进行的地方预算改革的案例来看,人大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主要的内容是人大依据法律举行相关问题的听证会。预算的制定是政府要做的事情,可以和人大无关。人大的监督应该主要发生在政府在预算制定完之后,送给人大审议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人大发挥作用的主要地方。不过在中国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人大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介入,介入的方式主要是人大举行的听证会,将政府制定过程中的部门预算或者项目预算拿出来进行讨论。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分析论文

近年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加强人大监督,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案例,从法理上对这些现实问题作出阐释和回应,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人大监督没有“一把手”

人大监督权的主体,是指人大监督权力的承担者,谁有权去行使人大的监督职权。

有人提出,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不可以行使监督权,成为监督权的主体。我认为,它们可以部分地行使监督权,从事某些监督工作(如提出有关监督议案、质询案和罢免案等),但不能说它们具有监督权,是监督权的主体。完整意义的监督权只能由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只有它们才能作出真正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决定和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

代议机构的职权只能由代议机构集体行使而不能由个人或者领导人行使,把人大常委会主任看成人大的“一把手”是不对的。

(二)人大监督的操作标准

查看全文

论人大对法院的监督

摘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司法公正犹显重要。司法公正需要一个完善的司法制度,还需要行使司法权人追求司法公正的高尚情操。在我国现阶段下,确保司法公正,与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工作密不可分。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具法律效力的监督。我国审判机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独立审判,需要人大监督,更需要人大保障,使法院能更好做到公正执法。

关键词:司法公正;人大监督;法院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具有充分的宪法和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2条、第3条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统一的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的监督”。宪法第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述规定表明,宪法明确赋予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职责和权力。由此可见,我国的审判权派生于立法权,审判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宪法设立的行使国家审判权的特殊机构,它有义务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人大依照宪法规定对审判工作进行监督应是毫无疑义的。此外,《宪法》第62条、第67条、第101条、第104条、第12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l条、第4条、第17条也对人大与法院的关系,人大对法院的监督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才能体现人民权力的实现。不通过监督工作,也就无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从监督中看到了自己的主人翁法律地位得到真正实现。人民法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两者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大的监督方法,加大监督力度,在人大与法院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监督关系,对做好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确保正确行使审判权,维护司法公正具有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人大监督的重要性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一项重要职权。加强人大对法院的监督,使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对促进法院各项工作依法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人大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要以民生为首

近年来禹城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督理念,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把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务求民富,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谋划监督思路,关注民生

禹城市人大常委会以关注民生为立足点,在监督思路上把握“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禹城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专题审议,实施监督。如常委会每年都组织开展对教育、卫生、农村合作医疗等百姓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检查和视察,对城区环境卫生和水环境保护特别是饮用水源的保护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了政府对环境卫生和水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文明卫生城的争创工作。二是坚持把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都把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如公正司法、通村公路的建设与管理等,作为监督的重点,努力在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问题上促整改。三是坚持把人民反映最直接的问题作为监督切入点。如市民普遍反映水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常委会对此项目给予高度关注,组织代表进行视察,听取了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提出了整改意见,使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二、创新监督方式,服务民生

禹城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广泛公开,致力于服务民生。一是监督内容公开,二是监督渠道畅开,三是监督结果公布。近年来,禹城市人大通过市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公布常委会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决定、决议和对被检查单位提出的整改措施等,有效地改变了人大监督“审议意见不公开”、“批评意见不见报”、“评议结果不透明”、“反馈意见不知道”等现状,让监督结果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

三、增强监督效果,保障民生

查看全文

干部人大监督途径思考

当前,伴随着各地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新一届人大代表大会的相继召开,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的组成人员也相继选举产生出来,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如何做好新一届的工作,成为各地人大及“一府两院”所关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万事人为本,做好工作要依靠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好作用。现就新一届人大如何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工作谈几点建议和做法。

一、加强学习监督,提高监督对象的理论素养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新事物、新知识、新挑战层出不穷。在这种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怎样才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现在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以,抓干部的学习不仅是党委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要毫不例外地把加强对“一府两院”干部的学习监督作为首要任务。

二、加强工作监督,增强监督对象的公仆意识

加强工作监督,主要是对监督对象进行责任心、事业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监督。同志我次强调,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不民族奋不顾身工作。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等,就能够正确处理。作为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正确对待职务,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作为部门的一反把手,必须正确对待职务,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牢记“两个务必”,“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这一古训,既是对为官从政者理想、胸襟、道德、情操的特殊要求,也是衡量一名领导者是否称职的标准。作为党员个体户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党和人民赋予一定的职权,自已就应该在工作和事业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求。尽职,就是用最大的力量去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正确行政自己的权力。尽责是先例职权的目的,职权是履行职责的手段。职权要服从职责,职责是第一位的。完成本职工作是心职的基本要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尽职的最高境界。任何单位任何地区的工作,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困难对大家的意志、信心、智慧,凝聚力、创造力都是一种极好的锻炼。人大应采取调研、视察、述职等不不形式和方法对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使其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和责任,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尽职尽责,当好人民公仆。

三、加强作用监督,促使监督对象廉洁从政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研究论文

依法行使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加强人大的监督,涉及到众多问题,本文仅就监督的认识问题、监督机制问题和监督原则问题等,谈点看法。

(一)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有十多条,概括起来有四大项,即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人大的这种性质和职权表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法律赋予人大“权重位尊”的地位。由这样权威机关实施的监督,是根本制度的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措施。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但由于对国家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以致出现了像“”期间那种权力过于集中,甚至滥用权力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并使之制度化。党的十五大又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提出来。这些都是从法律制度上,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重大措施。当然,落实这些措施,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监督,而人大的监督则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它的实质,就是人民通过人大,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制约,以保证国家机关按照人民的意愿和需要运转。这也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二)

查看全文

中国人大司法监督探究

本文作者:韦亚力工作单位:巴彦淖尔市市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审判、检察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人民民主政体的一项宪政制度。自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以来,这项制度对于司法公正的意义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以及如何发挥其优越性,长期以来尚在探讨和尝试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法已在研究草拟中,但立法的准备和经验的积累尚不充分。本文拟从人大司法监督的法律结构、实践经验以及立法趋向等方面作一梳理和探讨。

一、人大司法监督的法律构建及其实践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它所产生的司法机关的工作,这是一条宪法原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第三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0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职权。0第一百二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0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0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6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0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6和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6也分别作了两院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规定。宪法以及法律的规定组成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的基本体系。虽然这些规定只是框架,确实有待于完善,但对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职权分立和监督关系有着明确规定。工作监督并不完全是司法监督,但司法监督应是工作监督的内含部分。毋庸置疑,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力有职责监督两院的工作。作为司法机关的两院,其司法行为应不折不扣地对法律负责,通过对法律负责的形式实现对人大的负责;人大监督的要意是监督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此点必须严格加以析别,否则无法理清人大司法监督的责权关系。(二)人大司法监督工作一直以来处于尝试和探索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审判和检察机关的监督逐步走向法制轨道,人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同时,司法不公、司法不力、司法腐败的问题十分突出,司法程序内的监督纠错能力受到质疑。这就使社会各方把获求司法公正的注意力投向人大,对人大监督两院及公安机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大司法监督受到重视。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提出,要把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制定法律放在同等重要地位。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有史以来首次执法检查。199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6,各级人大将两院法律实施工作的监督纳入人大工作范围。各地先后制定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条例,将执法检查和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开展起来。这个阶段,人大监督的主要方式是听取两院工作报告;就专项法律的执行进行检查、听取汇报;就专项工作提出质询或要求汇报说明;依法罢免、撤销严重违法失职的两院人员等。事实上,人大监督这时处于宽泛局面,一方面监督的职权责任和社会期望在加重,另一方面对司法的监督又无从下手、无章可循、无力可使。刚性监督、零距离检查、错案追究等做法心有余而力不足。人大对两院工作的监督尚未实现明显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提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机关的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加强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监督,促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公正司法。事实上这是正式提出人大对两院司法工作进行监督。在实践中,个案监督作为人大监督的日常工作提了出来。两高先后作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决定。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率先对个案监督作出规定,广东、河北、内蒙古等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有关个案监督方面的法规或规章。5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6规定:/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已经办结生效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案件以及虽未办结但程序严重违法案件进行监督。05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6规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应当执行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和案件监督书的意见。0,/人大常委会交由本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处理的案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在三个月内报告处理结果或者办理情况。限期内确实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当及时向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0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5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实施个案监督办法6对个案监督的主体、原则、范围、程序和责任追究作出规定。(三)个案监督是人大司法监督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由于没有国家统一的具有程序操作性的立法,更由于个案监督本身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困惑。首先面临的是对司法独立性的论释;其次是对司法程序监督功能的影响;接下来是人大机关监督职能如何掌握、个案监督如何胜任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对这项制度的本意)))追求司法公正这一目标出现疑义。尽管地方法规都规定了一些不干预独立司法、不代替司法机关、不违反司法程序的原则,但个案监督一经提起,介入司法的深度和力度不是可以把握的。深度较大时,人大监督机构直接进行案件事实的调查确认和法律适用,作出处理决定以文件方式下达司法机关执行;深度较小时,以既定的倾向性意见要求司法机关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通过汇报、落实等压力使司法机关执行该意见。人大监督意见虽然不是在司法程序中作出,但效力往往高于法院判决。通过对一些个案监督的案例进行审视,司法监督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司法机关独立审判、独立检察的宪法和法律原则是否严格实施;二,司法程序中的监督机制何去何从;三,司法公正是否得以实现,公正的标准怎样确立。

二、个案监督辨析

个案监督迄今尚未上升为法律,各地的规定见仁见智,因此对它的定义只能依约定俗成之意: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依照司法程序办理的具体案件,针对办案程序和实体处理进行的促查督办或调查纠正行为。个案监督强调/集体性0,由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启动和执行。案件来源于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和群众申诉、控告、信访,以及人大检查工作和阅卷审查等。对象是法院、检察院(及公安局)正在办理或已经办结的各类案件,实际中多为法院的案件。方式是以监督意见书等书面文件向办案机关提出纠正意见并跟踪督办,直至以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交由办案机关执行。凡是监督有力、有效的个案,其结果都是以人大的意见取代司法机关的处理为终结。(一)个案监督与司法独立原则相排斥个案监督势必在两个方面以人大常委会作为主体直接进行工作:一是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甄别和确认;二是在认定的事实基础上适用法律、决定案件的处理。虽然处理案件的法律文书由有权机关出具,但人大的上述工作其实就是司法行为。司法独立是宪法原则。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人大在本行政区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在司法机关的实施首先表现为独立依法办案,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是保证其实施而不是代行之。虽然个案监督也强调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不超越程序,但从上述两方面的具体工作可以看出,以权力机关实施的个案监督,对司法工作形成干预不可避免。从理论上说,人大的意见可以作为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情况;事实是,人大作为监督司法的有权机关对个案处理提出意见,权力的特征非常明显,对司法产生的影响足以动摇司法的独立性。(二)个案监督危害司法程序的实施个案监督是在司法程序之外添加一个新的程序,除了合宪性,首先要解决的是必要性问题。现行司法体制和司法程序中的监督果然不能奏效吗?出现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司法程序制度自身缺损,恰恰相反,主要是司法制度和程序运行保障不力以及程序监督效能发挥不力。其中还有一部分问题直接出自对程序的破坏。司法程序之上的制度化日常化监督,必然使司法程序监督机制陷入混乱,监督机构及职能作用萎缩。以个案为例,判决生效后,尚有再审监督程序和检察机关抗诉监督程序可以启动,理论上审判监督程序没有无路可走的时候。此时个案监督介入,正常的监督程序要么无所适从,要么萎缩退出,而且该案其他法定的纠错渠道也在无形中受到阻塞。个案监督与司法程序监督似乎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纠错渠道,其实二者不可协调不能配合。(三)个案监督背离促进司法公正的初衷就个别案例而言,强有力的人大个案监督可能有助于使之获得公正处理,就整体意义而言,个案监督则未必有助于司法公正。司法是否公正,要看办案过程以及采信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相关法律是否得以实施。崇尚个案监督的人们实际上假设了一个前提,即权力愈高愈代表公正,寻求公正的最终途径在于国家权力的塔尖。司法不足以信任,就在司法之上获取公正。这种思维方式远离法制轨道而带有明显的集权观念。(四)个案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宪法原则相冲突人大司法监督的一个原则是不代行司法权。这一原则为人公认但却理解不同。5宪法6规定:人大监督由它产生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这一规定我们理解为,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指向司法机关是否依法组成、依法运行,是否严格贯彻实施国家法律。对具体司法行为(即办案)不代行、不介入、不干预。进一步说,不针对个案进行纠错工作。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不是不能干预司法,问题在于把纠正具体案件作为人大的常规工作超出了人大的职责范围。个案监督合法化将使之成为国家司法的组成部分,司法就有了两套机构在/监督制约0中平行运行。如果职责要求人大具备纠正司法错案的能力,那么人大监督机构理应配置比司法机关更有效益的程序、更专业化的组织和更高水平的队伍,胜任这么多职责,人大机关就需要膨胀为集权一体的庞大机构;保持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定体制,则无法胜任上述职责。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职能研究论文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但就当前来看,我国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人大常委自身监督机制尚有缺憾,监督工作面临体制障碍,人大监督文化并没有形成,从而制约了我国人大监督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基于对此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职能

在我国主要确立了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其中权力机关则是最主要的监督主体。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实现法治的具体要求,也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法制统一的关键。

一、人大监督概述

(一)人大监督的定义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研究论文

依法行使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加强人大的监督,涉及到众多问题,本文仅就监督的认识问题、监督机制问题和监督原则问题等,谈点看法。

(一)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有十多条,概括起来有四大项,即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人大的这种性质和职权表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法律赋予人大“权重位尊”的地位。由这样权威机关实施的监督,是根本制度的监督,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措施。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但由于对国家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以致出现了像“”期间那种权力过于集中,甚至滥用权力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明确提出,要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并使之制度化。党的十五大又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提出来。这些都是从法律制度上,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重大措施。当然,落实这些措施,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来自多方面的监督,而人大的监督则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它的实质,就是人民通过人大,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制约,以保证国家机关按照人民的意愿和需要运转。这也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二)

查看全文

人大监督工作思考

依法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不断扩展监督渠道,丰富监督内容,完善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是人大监督工作的永恒主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目前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多年来,我旗人大工作始终把监督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发展,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一是监督的领域逐步拓展,监督的内容不断丰富,监督的重点日益突出。广度上,由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拓展到对“一府两院”工作和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重点上,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了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重大措施落实情况、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的监督。机制上,逐步完善了各项监督工作制度,使人大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监督方式逐步完善,逐步开展了执法检查监督、述职评议监督、个案监督、代表议政日活动等,并在监督程序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三是监督的主动性逐步增强,监督的力度日益加大。坚持对一些重点法律和工作连续进行监督,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使党委政府关注的、干部群众关心的一些大事和热点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与宪法和法律要求相比、与外地人大工作先进经验相比,我旗各级人大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突出表现在监督的重点不够突出,监督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必须在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针对性上下功夫。

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保证,才能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为此,人大必须从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出发,在监督工作中紧紧围绕全旗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确定监督工作重点。就我旗各级人大工作而言,必须紧紧围绕促进“生态立旗、产业化强旗、工业富旗、科教兴旗”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相应的决议或审议意见,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全旗经济发展。

二是围绕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法律监督。加强法律监督,促进司法公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目前,开展执法检查是人大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形式,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在执法检查内容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针对性。对涉及本地区当前的重点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发现执行不够有力且问题较多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应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执法监督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改进执法检查形式,力戒形式主义。开展执法检查活动,重要的是要深入下去,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特别是注意抓好检查后的跟踪和整改落实的监督工作。对于那些不重视整改,甚至拖着、顶着不办,人大要敢于动真碰硬。二是敢于深查和追究执法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对执法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要只满足于纠正某些具体案件,一定要集中精力抓实质性问题。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典型违法事件,要一查到底,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对垂直部门、条管单位的法律监督。针对这些部门和单位因为不隶属于所在地行政管辖,主要负责人又不由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易在法律监督上出现“盲区”,少数垂直部门、条管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现象等问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注意加强对驻本行政区域内的垂直部门及条管单位的执法监督,力求在本行政区域内不出现执法监督的“盲区”。

个案监督,是近几年来地方人大在法律监督工作中探索出的又一种有效监督方式。我们应当把个案监督摆在重要位置,以个案监督为突破口来加强人大法律监督,保证法律正确有效地实施,维护公正司法。人大个案监督要突出重点,切实选好典型案件,既要监督纠正违法案件,又要依法追究违法人员的责任,只有把监督事与监督人结合起来,监督才能有力度、有效果。同时,督促司法机关进一步完善办案责任制和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用制度约束和纠正越权办案、违法办案,以及失职、渎职行为,促进公正司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