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21:31: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才开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才开发

人才资源开发思考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开发农村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新机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没有给农村实用人才应有的地位,还没有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置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规划,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存在着“说起来重要,行动上次要”的现象。

(二)整体配合机制不够完善。个别部门还存在着观望的思想,缺乏实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事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对其它平行单位又没有制约力,致使这项工作在实践中存在各自为政,职责不明,关系不顺,配合不密切的现象,使培训、选拔、服务等工作没有真正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内容多,涉及面广,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培训、新技术的指导、参观学习等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保障。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四)农民自身素质影响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效果。长期以来,受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差,导致了一些农民观念落后、因循守旧,表现出了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的心理。同时农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较低的问题增加了农民培训的难度。除此之外,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发展落后、农民资金积累不足等因素,也制约了实用人才的成长。

查看全文

论金融人才开发战略

摘要:目前,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如火如荼。本文分析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才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开发战略。

关键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才战略

目前,上海和北京、深圳三地在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竞争激烈。建设金融中心,关键在于能否有足够的金融人才。本文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金融中心的人才需求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地人才开发战略。

一、上海金融人才资源现状与趋势

1.金融人才数量与质量现状。目前上海与世界上一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在很多指标上均有较大差距。但是,最令人担心的差距还是在人才方面。从总量规模上来说,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的人口达10%以上,而上海只有1%。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有35万,而上海不足20万。从质量和结构上看,上海基础金融人才总体来看还是供大于求,但高层次尤其是关键岗位的金融领军人才极其缺乏,主要表现在金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和保险精算等领域。既缺复合型人才,又缺相关专才;既缺理论人才,又缺实务人才。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名,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名,而上海才几十名。金融人才缺口超80万。目前金融人才市场的状况是:一方面金融人才缺口达几十万;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2.金融人才培养状况。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主要来自各高校、商学院、银行系统以及民办金融学校,其中又以高校创办的金融或者经济学院为主。如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上海交大的经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商学院以及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大学的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银行系中最为典型的是上海金融学院。上述这些机构,仅仅培养的是中低层次的金融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真正最后成为高端人才的凤毛麟角。

查看全文

人才开发合作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推进区域人才开发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各地在区域人才合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对话阶段。推进区域人才开发合作,必须通过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逐步打造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市场体系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共享共赢。

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在区域人才开发合作中,既不能靠政府包办,也不能放任市场,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合力推进区域人才合作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

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作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共同体的目标,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制定区域人才合作的原则和目标,构建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与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平等互利的多边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其次,要以市场为主导。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规则来明确合作双方的责任义务,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市场运作模式,逐步推动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的人才项目合作,引导人才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企业是人才开发合作的主体。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合作区域内条件成熟、关联度高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加强人才开发协作,依据各自人才需求情况,设立相关协作配套联络机构,形成人才开发协作配套机制。通过集中合作区域内的优质专业人才资源发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实现人才布局与产业布局有效对接。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区域合作交流活动,与各种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区间合作项目,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人才智力交流模式。

查看全文

人才开发调研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摸清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政策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最近,岳池县人才办、人事局和农业局组织力量对本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人才结构现状

1.人才总量。全县有农业实用人才20424人,占全县103万农业人口的1.98%。全县832个村,平均每个村达23.72名。全县劳动力340000人,每万名劳动力拥有实用人才约68名。

2.人才结构。实用人才中,种植业7207人,养殖业6922人,加工业2070人,服务业4225人,分别占人才总数的35.3%、33.9%、10.1%、20.7%。

3.人才分布。实用人才大致呈县城周边农村、中心镇农村和山区农村三个层级分布,分布比例为6∶5∶4。

查看全文

加速农业人才开发思索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率。从这种角度和层面而言,中国的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人”,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人才问题显的更加日益突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形势下,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加大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统筹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现代的远程教育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提出了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和团队的要求。

一、农八师农业及农业人才现状

农业人才是指在农业的某一方面具有才能和本事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体地说,包括农村乡土专业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研人才。农八师石河子市在“十五”期间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农业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方向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节水农业灌溉区和机械化采棉示范区,通过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典型示范园区等多种形式,在援疆及对口支援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快速前进。2005年兵团农八师农业科研机构实有职工83人,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事农业科研、推广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占科研机构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21.42%、51.43%、27.14%,农业科研人员高级职称比率明显偏低,高层次、高学历的骨干专家型人才迫切需求,农八师应根据地区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对高层次、高学历及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培训和开发,发展立足于农民本身,加快技能型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岀,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研究生、大学、大专和其他学历的科技人员比重分别为0.99%、23.06%、41.25%和15.56%,农业技术人才总量分布极不平衡,高精技术人才队伍开发相对滞后,专科学历人才占总数的绝大部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容纳能力远低于我国其他地区。农八师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高、精、尖农业人才奇缺,尤其缺少带动局面的骨干人才,同时存在着人才分布和结构上的不合理,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对于农业人才也还未形成一套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这种现状很难适应农八师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八师农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9年,农八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农业推广人员在团场推广机构或科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承担品种区试、良繁、种子加工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病虫害测报等工作,农技推广站常抽调石河子农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的部分教师及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工作重点主要通过以点带面,培养、发展科技示范连、户,并通过示范及推动面上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2000年后,在某项重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或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时刻,组织有关人员或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解决生产中的新问题,接待科技人员达万余人次。兵团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尤其是团场职工收入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此种情况导致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外引技术、管理人员信心缺失、积极性不高等,扎根时间短、薪酬低、价值观改变等多种因素也加快了人才的流失和流动。石河子市下设十三个团场及一个总场,各团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大部分团场主要以棉花、小麦和甜菜为经济作物,由于地区自身投资能力的不同,在信息获取和对外交流开放上,流通体系明显不畅,科研及科技开发也相对滞后,大部分管理干部在挂职期间与各团场农业干部、科技人员和农经人员联系不紧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的农业干部、科技推广人员在培训力度和时间上只能以短期培训活动为主,时间紧,培训、推广能力及范围相对薄弱。利用广播、电视等远距离的教育手段,对广大农民实施以配套农业高新适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活动少,组织力度缺乏。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下,农业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尤其是强化对农业科技与教育发展的支持,需要当地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加大资金的投入。

三、积极利用现有资源的条件,为农八师开发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

查看全文

人才开发资金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规定:从2005年起,市财政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为加强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筹措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鼓励社会各界捐款资助。从2005年起,由市财政根据可能或需要按上一年度市级财政收人的一定比例纳人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扩大逐步增加。

第三条市财政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户,如有剩余,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第四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是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领导机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人才办”负责资金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承办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计划申报、审批及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资金使用的原则和范围

查看全文

人才管理开发探讨

摘要:当今世界,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当今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200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开发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国古代明智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才为政事之本。”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期。各国君主为了一统天下,求才若渴,广揽贤士。这时期诸子并起,人才辈出,为中国古代各种思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中国,外族入侵,社会面临千古变局。中国要振衰起弱,人才问题成为变法图强志士考虑的首要问题。倡导者康有为认为:“挽世变,在人才”。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这一时期,废科举学校,送学子赴西方留学,改革吏治等,无不是为了培养和选拔“通变”之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是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全球化,科技革命是人的智力引发的革命,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经济,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在农业经济时代,战略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战略资源主要是原材料,能源等物质资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创造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开发人才资源,提出了各自的人才开发战略。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大多采取一是积极培养人才,二是努力吸引人才的两手策略。美国1998年2月制定了“培训21世纪美国人”的计划,日本提出了“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的目标,欧盟于1999年7月发表的《2000年议事日程》明确要求“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新加坡出台了“最大限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政策,韩国提出要建设以科技知识为动力的“头脑强国”。总之,各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国内人才培养的同时,制定有关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

采取各种办法吸引我国人才,是发达国家人才战备的重要内容。一些跨国公司如微软、摩托罗拉、爱立信等,为实施其一贯的人才本土化战略,相继在中国设立了研究开发机构,大量招揽我国科技人员。各跨国公司把吸引我国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作为与我国企业争夺国内市场的最重要的环节。在加入WTO组织后的今天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各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对人才的争夺也必将由科技人才扩展到管理人才。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占领人才资源开发这个制高点。人才资源开发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势,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予以高度重视。二、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查看全文

人才资源开发思考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人才资源的现实状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索我县县域人才资源的开发策略,根据省、市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总课题的要求,我们采用全员统计法、抽样问卷和抽样访谈法等办法,对**的县域人才资源的总量、分量、结构、成长态势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将我们的调查情况和我县人才资源开发对策思路综述如下:

一、**县人才资源的系统分析

1、**县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

(1)、党政人才的基本情况。截止**年年12月30日止,**县共有各类人才5125人。其中,党政人才1710人,占人才总数6624人的25.8%。全县党政人才中,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0.058%,大学本科的272人,占总数的15.9%,大学专科学历的884人,占总数的51.6%。中专学历的384人,占总数的22.4%,高中及以下学历的169人,占总数的9.9%。全县党政人才中,35岁以下的人数664人,占总数的38.8%,36岁至45岁的569人,占总数的33.3%,46岁至54岁的438人,占总人数的25.6%,55岁以上的39人,占总数的2.28%。

(2)、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情况。全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由**年底的3842人增加到66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403人,占总数的36.3%。

2、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67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2.8%,中级职称805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33.5%,初级职称1531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63.7%。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0.042%,本科学历的242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10%,专科学历的的931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38.8%,中专学历的932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38.8%,高中以下学历297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12.4%。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1102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45.8%,36岁-45岁的727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30.3%。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系列的1390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57.8%,卫生系列的439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18.3%,农业系列的90人,占专技总人数的3.7%,财会经济系列的164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6.8%。其它等系列的320人,占专技人员总数的13.3%,

查看全文

金融人才开发战略

一、上海金融人才资源现状与趋势

1.金融人才数量与质量现状。目前上海与世界上一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在很多指标上均有较大差距。但是,最令人担心的差距还是在人才方面。从总量规模上来说,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的人口达10%以上,而上海只有1%。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有35万,而上海不足20万。从质量和结构上看,上海基础金融人才总体来看还是供大于求,但高层次尤其是关键岗位的金融领军人才极其缺乏,主要表现在金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和保险精算等领域。既缺复合型人才,又缺相关专才;既缺理论人才,又缺实务人才。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名,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名,而上海才几十名。金融人才缺口超80万。目前金融人才市场的状况是:一方面金融人才缺口达几十万;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2.金融人才培养状况。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主要来自各高校、商学院、银行系统以及民办金融学校,其中又以高校创办的金融或者经济学院为主。如复旦大学的经济学院、上海交大的经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的商学院以及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大学的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银行系中最为典型的是上海金融学院。上述这些机构,仅仅培养的是中低层次的金融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真正最后成为高端人才的凤毛麟角。

3.金融人才需求趋势。调查显示,中资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才2003年~2005年近3年的平均流失率在5%以下,而高级专业人才近3年的平均流失率则在5%~10%。这两类人才的流动去向都大致为同行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或者同行中外合资企业。2007年4月,东亚、渣打、花旗和汇丰四大外资银行在华正式亮相,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各境外银行和境外投资机构厉兵秣马抢滩中国。随着金融机构的扩展,这个庞大而新兴的行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第一轮竞争——人力资源已经开始。

据一份外资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35家外资银行将有7家预期雇员会在2008年以前增加50%,13家银行预计将以两倍的速度增长。东亚、花旗、渣打、汇丰在最近两年内至少增员1000名以上,汇丰银行则表示95%的员工将来自本土。据上海期货同业出具的数字显示,目前2007年仅浦东期货师缺口至少在1万名以上。

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上海最缺的是银行家和金融家,特别是既懂国内金融又懂国际金融规范运作的金融人才和专门人才,如大规模的投资活动,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投资管理分析及决策人才,日益增加的资本市场活动和金融创新,需要大批合格的金融监管人才。二、上海金融人才资源开发展略研究

查看全文

关于“长三角”人才、沿江人才开发的思考

弹奏“四部曲”共振“长三角”

——关于“长三角”人才、沿江人才开发的思考

长三角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势必带来区域人才开发的一体化。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项目流破壁互融、加速配置的大潮流中,我们张家港市作为一个县级市,人才工作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机遇主要有:我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地理优势明显;已经基本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产业优势突出;与上海等大中城市经济交流起步早,对接条件比较成熟。挑战主要有:一体化将加速人才流动,使我们得以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与周边大中城市相比较,存在着市场运作机制不优的挑战;企业体制陈旧、用人主体意识不强的挑战。一体化进程的初期,作为县级市,要在同一机制体制环境中和大中城市就人才争夺“掰手腕”,无疑是挑战更多。认清形势、知难而进,使我市人才工作健康地融入一体化大潮并充分得益,是当前人才开发的重点。围绕一体化来开发人才,必须让我市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薪酬等与整个区域内先进地区逐步实现对接。具体要在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人才进出等方面加速贯通、融合,实现互动、双赢。形象地说,就是要弹奏好“贯通、融合、互动、双赢”四部曲。

1.首先要“贯通”,这是实现区域人才开发的基础。做到“贯通”,必须敢于打破、善于接轨。

“打破”需要勇气和胆识。要求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重新审视我市现有人才工作的制度体系和环境体系,进一步放开思维、大胆放弃,坚决摈弃人才工作上某些落后的观念,坚决破除与先进城市间机制和体制上的壁垒,实现观念衔接、制度联通。

“接轨”是要做到观念、制度、信息、交通和分配上的基本对等。重点要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和网络工程建设,形成接轨上海、连接四邻的大交通体系和信息互通平台,同时逐步缩小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先进地区的差异,逐步缩小人才在薪资福利等方面的地区差别,最终实现政策观念、机制体制、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一体化,从而为人才开发一体化的顺利实现畅通渠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