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20:23: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才安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规范人才流动 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
1.“牵引力”———各国人才短缺引发人才争夺
高级人才的严重告急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2000年,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缺少45万,2006年将缺少67万,而其通过国内培养只能满足需求的1/3左右。日本信息工程方面的熟练技术人员缺口也高达20万。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虽然高达10%左右,但专业人才却严重供不应求,西欧地区2000年仅信息技术人才就缺员123万,其中德国的计算机和电信部门有7.5万岗位空缺;法国信息产业方面缺少1万名工程师;英国2000年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达24万人,而其国内每年只能培养1.6万人。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争夺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如此态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争夺对象。
来自国内金融和国防部门的消息令人焦虑。据有关人士透露,加入WTO后,国有银行中掌握政府间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人才,特别是位于重要岗位、有一定职务者,是境外机构挖掘的重点对象,其中一些人才已被挖走。承担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的国防科研试验部队,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仅引进的人才满足不了需要,而且存在高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据悉,某研究所,十几年前在美国培训的一批计算机软件人才,如今几乎全部流失。北京市经委曾对工业系统的150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显示,国企1982年以后引进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的流失率高达64%,大多数流向外资、合资企业。中国银行副行长孙昌基曾透露:中国银行近3年辞职的职工多达4403人,其中有62.4%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从1999年至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4.13万人辞职,流失的均是外语水平高、有良好客户关系且熟悉我国金融政策的人才。
外资企业和国外研发机构也在我国内“抢夺”人才,朗讯、IBM、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前程”+“钱图”、优厚科研经费+优越科研环境、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稳定的职业保障等措施吸引、乃至“引诱”中国人才,利用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其服务。
2.“推动力”———我国落后的人才管理
沿袭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了那些为了求得良好发展平台的人才流动的动机。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严重损失,社会上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我国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缺口非常大,而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又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017年5月爆发了覆盖全球范围的WannaCry勒索病毒攻击,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均未能幸免,包括银行、石油、地铁、公安和医院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尤其是校园网最为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类似的案例呈递增趋势,网络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现时,我国的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亲自挂帅成立了网信办,明确指出信息安全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2015年教育部将“网络空间安全”设置为一级学科,要求高校加强“网络空间安全”的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凡此种种,已足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二、信息安全态势及问题分析
(一)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目前,计算机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木马程序或特种木马、蠕虫病毒、SQL注入与跨站攻击、网页篡改、漏洞利用、非授权访问控制、攻击渗透或专业的敌对组织的攻击渗透以及违规外联等。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正是由于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才让这些威胁有机可乘。(二)近年来信息安全和泄密事件回顾。维基解密的阿桑奇曾经说过:“给我一台电脑,我可以晃动整个地球。”近年来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例如,2010年7月,“维基泄密”网站公布了长达20万页的9.2万份美国军方机密报告。类似的案例还有2005年中国歼十泄密案、2007年中国核潜艇泄密案、2008年奥运会民航数据泄密事件、2009-2011中国统计数据泄密案、2016年美国大选的黑客攻击事件,等等。据权威部门统计,2016年仅辽宁一个省份在对28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70家单位的渗透测试中,共发现高危漏洞986个,平均每单位发现30余个,其中包括省厅级门户、重要的基础信息系统等,70家被测试的单位中有38家已被成功渗透进入。经实际调查发现,并非相关单位的资金、设备投入不够,相反,大部分单位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都很大,在购置设备、安全改造等方面不遗余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三)安全问题分析。信息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层面:主要是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防护、重内网安全轻外网防护,安全意识亟待进一步提高。2.技术层面:系统防风险能力弱、系统安全运维能力不足。3.人才储备方面: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匮乏,各地各企事业单位可谓“一才难求”。4.资金保障方面:缺乏信息安全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
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分析论文
1.“牵引力”———各国人才短缺引发人才争夺
高级人才的严重告急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2000年,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缺少45万,2006年将缺少67万,而其通过国内培养只能满足需求的1/3左右。日本信息工程方面的熟练技术人员缺口也高达20万。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虽然高达10%左右,但专业人才却严重供不应求,西欧地区2000年仅信息技术人才就缺员123万,其中德国的计算机和电信部门有7.5万岗位空缺;法国信息产业方面缺少1万名工程师;英国2000年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达24万人,而其国内每年只能培养1.6万人。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争夺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如此态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争夺对象。
来自国内金融和国防部门的消息令人焦虑。据有关人士透露,加入WTO后,国有银行中掌握政府间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人才,特别是位于重要岗位、有一定职务者,是境外机构挖掘的重点对象,其中一些人才已被挖走。承担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的国防科研试验部队,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仅引进的人才满足不了需要,而且存在高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据悉,某研究所,十几年前在美国培训的一批计算机软件人才,如今几乎全部流失。北京市经委曾对工业系统的150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显示,国企1982年以后引进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的流失率高达64%,大多数流向外资、合资企业。中国银行副行长孙昌基曾透露:中国银行近3年辞职的职工多达4403人,其中有62.4%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从1999年至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4.13万人辞职,流失的均是外语水平高、有良好客户关系且熟悉我国金融政策的人才。
外资企业和国外研发机构也在我国内“抢夺”人才,朗讯、IBM、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前程”+“钱图”、优厚科研经费+优越科研环境、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稳定的职业保障等措施吸引、乃至“引诱”中国人才,利用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其服务。
2.“推动力”———我国落后的人才管理
沿袭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了那些为了求得良好发展平台的人才流动的动机。
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快速迭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职业教育培养信息安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论文结合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系统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和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1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快速迭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职业教育培养信息安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办公厅2020年《关于征求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意见的函》,高职专业目录更名新增“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本科层次专业目录更名新增“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倍受关注。
2新增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背景
2.1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经济安全管理人才资源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开放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特征日趋明显,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为关键、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为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我国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因此,加强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才资源;管理;经济安全
一、人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要素
从理论上讲,经济的安全程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经济越发展,安全系数就会越高,而经济的发展程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总的来说,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两个方面: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处于物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等。上述两方面的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物的要素是生产力中的基础因素,不可或缺;而人的要素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因素,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关于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列宁早有明确的论断:“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也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说明人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从生产过程来看,提高生产能力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效组织生产,把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的基础作用和人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优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市场营销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物资本、货币资本和人才资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经济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实物资本。在工业经济时期,主要依靠货币资本。在知识经济时期,人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按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也认为,人力资本能力建设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是可持续发展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
目前,以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安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才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在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不会引起无序或过度流失而使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受到损害和威胁”。[1]人才安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普遍性问题,是由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发展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普遍化的程度,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这是因为在当今时代,国家“人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2]中国入世后,随着外国资本、外国企业和外国人才中介机构的涌入,我国面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对于我国的人才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需求,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前社会安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传统安全工程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定位,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对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各行各业的大量使用,以及我国迅速发展所需的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数量增加,重特大生产事故不断发生,环境危害、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安全生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安全工程专业起源于早期的矿井通风专业,1992年才在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下分为安全工程、安全学、职业卫生工程等5个学科,而各高校开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几乎是在2000年以后,尤其2004年开始我国相关高校开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并且均具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包括军工、化工、石油、矿业、土木、交通、能源、环境、经济等[2]。截止目前,我国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150余所,各高校基于专业背景不同,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方向有所不同,例如排名前几位的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均以矿业安全为主,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矿井通风、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安全评价等以矿山灾害与防治为主,因此导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于集中专业性,近几年受煤炭行业、冶金行业、建材行业的形势影响,毕业生就业时很少选择到相对偏远、环境较差的煤炭、矿山等行业就业,因此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同时各行各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逐渐形成集化工、机械、建筑、消防等领域安全科学及技术于一体的工业安全人才。因此传统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也不再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不仅在培养模式上需要进行创新,且培养的人才类型也应转变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即切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是社会持续、绿色、安全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安全生产人才比对问题分析
1数据来源
1.1调研范围
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对安全生产人才建设工作的影响,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省份A省(2011年人均GDP为5.92万元)和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中部省份B省(2011年人均GDP为2.87万元)进行调研。
1.2调研对象及内容
对两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单位、企业和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截止2012年底的安全生产人才的数量、年龄分布、学历分布、职称分布等情况进行调研。安全生产人才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安全生产科技人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和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由于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和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的统计口径、统计对象等不够明确,无法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因此,本文仅对两省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和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调研方式方法
采矿人才煤矿安全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薄弱和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对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煤矿可以依法进行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从业人员要自觉的学法规、知法规、守法规,在岗位生产作业中严格执行法规的各项规定。为了培养满足煤矿生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采矿类专业应把煤矿安全法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煤矿安全法规;采矿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安全素质
2019年11月1日,应急管理部召开《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新闻会,指出“人员素质依然是煤矿行业的短板”“煤矿行业要基本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推动加强煤矿企业与对口学校的校企联合,推进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定向专业培养等,持续提高变招工为招生的比例,到2021年底,力争煤矿企业要基本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瓦斯、煤尘、水、火、冲击地压及有毒有害气体、顶板灾害经常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行业标准等。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薄弱和煤矿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我国使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从而导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1-2]。为了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煤矿安全培训规定》。高职采矿类专业人才是为区域煤炭行业发展,培养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高素质,安全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煤炭高职院校采矿类专业,在现有同质化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只看重考试结果和碎片化的知识学习,不注重专业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进而形成“重知识、轻实践、缺素质”的教学过程,其结果很难培养出具备现代化煤矿生产安全素质的学生。高职教育中,素质是灵魂、知识是肉体、技能是骨架,三者缺一不可,协调组合才是有用人才,因此,研究高职采矿人才的煤矿安全法规素质培养,对高职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1煤矿生产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煤层特性等条件差异大。煤矿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4]。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煤矿依法进行安全生产。90年代初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快速制定起来。从2000年至今,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和地方规章,见表1。煤矿从业人员要自觉的学法规、知法规、守法规,在岗位生产作业中严格执行法规的各项规定。《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煤矿企业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煤矿企业应当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煤矿各工种职工进行生产活动的准则,遵守操作规程,可有效提高效率和工程质量,避免违章作业,减少人身、设备和财产损失,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高职采矿人才的安全素质培养现状
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建设研究
【摘要】在网络大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建设、关注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建设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1、网络不良信息目前网络不良信息的多元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除了已经被各大媒体曝光的各种情色类的视频、图片、文学等“低俗内容”之外,网络不良信息中还存在着赌博、造假、诈骗等各类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内容。
2、个人信息保护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从操作层面上对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人身权益侵害案件的受理和审判提供了可操作的有力依据。新规定的公布,为良莠不齐的网络个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法律约束。根据《规定》内容,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在其经营或者服务场所、网站等予以公布。此次《规定》已经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人身权益侵害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法律武器。但个人信息的保护圈该如何划定?什么信息可采集,什么信息不可采集?信息该由谁采集?采集到的信息该如何保管?使用后是否该立即删除?若发生信息泄露事件该如何追责?相关处罚该以何标准进行?等等,这些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问题还需要上位法的进一步规定。
人才安全是经济安全核心要素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开放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领域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特征日趋明显,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为关键、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为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我国人才资源相对短缺,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因此,加强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才资源;管理;经济安全
一、人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要素
从理论上讲,经济的安全程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成正比,经济越发展,安全系数就会越高,而经济的发展程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总的来说,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两个方面: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处于物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等。上述两方面的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物的要素是生产力中的基础因素,不可或缺;而人的要素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因素,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关于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列宁早有明确的论断:“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也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说明人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从生产过程来看,提高生产能力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效组织生产,把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的基础作用和人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优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市场营销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物资本、货币资本和人才资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经济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实物资本。在工业经济时期,主要依靠货币资本。在知识经济时期,人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按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也认为,人力资本能力建设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是可持续发展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
目前,以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安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所谓人才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用人单位人才队伍在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不会引起无序或过度流失而使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受到损害和威胁”。[1]人才安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普遍性问题,是由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在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范围的人才争夺发展到了更为广泛更为普遍化的程度,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这是因为在当今时代,国家“人才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2]中国入世后,随着外国资本、外国企业和外国人才中介机构的涌入,我国面临的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对于我国的人才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