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20:20: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才

人才党管思考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入报告和党章,把人才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这是党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提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自觉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创新工作理念,用科学人才观引领人才工作

从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到党的十七大,都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我们党着眼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所作的重大决策,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有利于协调和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新形势下党管干部的深化和拓展,是党的干部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下去谋划、推进人才工作。

宣武区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用科学的理念来引领人才工作,在党员干部中倡导“大人才观”。树立和强化“大人才观”,就是坚持公平正义,充分认识“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科学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得”;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位,鼓励人才敢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坚持统筹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2004年以来,宣武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精神,着力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及时建立健全了职责分工明确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人才重点工作和重要政策措施,制定实施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文件。探索建立了各类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了选才用人和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处级领导干部通过笔试、结构化面试选拔,后备干部公开选拔,科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事业单位通过聘用制等形式选人用人。开展了全区“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巾帼女杰”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更加注重在引才的同时引智,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办法,资助了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宣南寺庙文化研究等20多个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发挥了带动和示范效应,促进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基本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得到有效增强。

查看全文

规范人才流动 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

1.“牵引力”———各国人才短缺引发人才争夺

高级人才的严重告急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2000年,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缺少45万,2006年将缺少67万,而其通过国内培养只能满足需求的1/3左右。日本信息工程方面的熟练技术人员缺口也高达20万。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虽然高达10%左右,但专业人才却严重供不应求,西欧地区2000年仅信息技术人才就缺员123万,其中德国的计算机和电信部门有7.5万岗位空缺;法国信息产业方面缺少1万名工程师;英国2000年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达24万人,而其国内每年只能培养1.6万人。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争夺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如此态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争夺对象。

来自国内金融和国防部门的消息令人焦虑。据有关人士透露,加入WTO后,国有银行中掌握政府间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人才,特别是位于重要岗位、有一定职务者,是境外机构挖掘的重点对象,其中一些人才已被挖走。承担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的国防科研试验部队,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仅引进的人才满足不了需要,而且存在高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据悉,某研究所,十几年前在美国培训的一批计算机软件人才,如今几乎全部流失。北京市经委曾对工业系统的150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显示,国企1982年以后引进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的流失率高达64%,大多数流向外资、合资企业。中国银行副行长孙昌基曾透露:中国银行近3年辞职的职工多达4403人,其中有62.4%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从1999年至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4.13万人辞职,流失的均是外语水平高、有良好客户关系且熟悉我国金融政策的人才。

外资企业和国外研发机构也在我国内“抢夺”人才,朗讯、IBM、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前程”+“钱图”、优厚科研经费+优越科研环境、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稳定的职业保障等措施吸引、乃至“引诱”中国人才,利用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其服务。

2.“推动力”———我国落后的人才管理

沿袭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了那些为了求得良好发展平台的人才流动的动机。

查看全文

时代呼唤人才  人才推进事业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建国路街道党工委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处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全面学习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倡导科学的人才观

从2004年起,中央、区、州、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建国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处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处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已体会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三个观念”也已牢固树立,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情况,好的做法

1、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活跃人才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的观念已充分被我处实践所证实。如在我处南五工二村、党支部书记江志清在90年代初头办砖厂、发家致富,成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98年我处党委将其放在支部书记的岗位,发挥出他敢拼、敢闯、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建小康村,建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突破农村转变成为城区难的瓶颈。又如:今年我处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和人才工作相互促进,新基大卖场、南五工二村酒店项目、麦趣尔乳制品加工、几个市场的改扩建等不仅拉动了辖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我辖区带来了大量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科技人才。

查看全文

人才培养论文:国内粮食业的人才培育

本文作者:赵霞工作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

粮食流通产业的人才培养一直处于较低层次,其他学科培养的人才在粮食流通产业常常具有较大的不适应性,导致了粮食流通产业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又必须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支撑。因此,迫切需要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以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技术与科学等学科为支撑,培养既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又懂得粮食科学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粮食流通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特点,高层次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如下模式:1.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坚持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复合,以适应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2.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坚持以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复合性定价机制的形成、综合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等)为目标。在体现需求导向性方面,围绕粮食流通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凝练科学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坚持“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大型粮食企业、粮食科研机构、国际粮食组织、用人单位合作培养,联合建立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保证学生真正了解和把握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国内粮食流通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1.设立高级人才教育项目粮食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因此,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必须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支撑。项目采取学科交叉、需求导向、产学合作、双元培养的创新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需求。2.建设粮食人才培训工程在粮食市场一体化程度迅速提升、粮食金融化和能源化趋势不断加剧、国际粮食巨头大举进入的背景下,粮食流通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粮食流通产业急需转型。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具备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理论水平和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的科学化水平的领军人才,急需具备粮食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经营管理技术标准)技术、集成化(RFID、物联网)技术、网络化(业务流程、价格形成的监控、追溯体系)技术、现代装备(粮食购销、储运、物流)技术等科技人才,为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提供整体智力支撑。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尽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校专业培养相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多渠道投入机制扩大人才培训规模,充分发挥粮食学科特色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机构作用。(2)充分调查研究粮食产业、粮食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人才培训需求,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积极探索互动式培训、订单式培训等培训方式,提高行业人才的培训质量。(3)加大从大专院校和全社会人才引进力度,改善粮食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以解决行业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等不合理问题。(4)建立激励机制,为优秀的粮食行业人才提供深造的平台。

查看全文

酒店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探析

[摘要]喀什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得天独厚,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随着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双创历史新高,成为喀什地区国民经济龙头产业。自2012年起喀什地区的酒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批高星级酒店拔地而起,极大地提升了酒店的硬件档次。喀什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支持酒店专业的发展,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呈现诸多的问题和难题。基于喀什市十六家高星级酒店人才需求调研,以50余名顶岗实习生访谈记录为依据,探析酒店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酒店现状;人才需求;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1.引言

旅游业成为引领经济的龙头产业、最有潜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扩大对外开发、展示新疆形象的有效载体。随着稳定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旅游兴疆战略的大力推进,喀什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依据喀什地区旅游人次从2015年41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1517.25人次,旅游收入从2015年35.16亿元,增长到152.13亿元,均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为喀什的经济收入、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在喀什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年)中,到2025年,喀什地区接待游客数达到3000万人次,喀什地区酒店总床位数达10万张,游客平均逗留天数达5天。旅游对喀什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度超过30%。喀什地区旅游资源分散广布,未来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床位数在200张以下的小型酒店。预测到2030年,喀什地区旅游酒店数量将在500家以上。

2.喀什地区酒店业人才需求及现状

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品质化旅游需求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旅游行业管理型、基础性、技能型旅游人才匮乏,导游队伍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需求;自助游、自驾游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交通保障体系和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较薄弱。喀什地区知名度的高星级酒店平均员工数250人;其他三星级及以下酒店平均员工数在80人左右。未评星级但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酒店43家,平均员工数25人。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主要集中在前厅接待、餐饮、客房、康乐,其次是销售、收银、后勤岗位。其中根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推荐的《酒店人员配置方案》,按照岗位定员、楼层定员、比例定员、统筹定员原则,200张床位酒店需要高级管理人员3人,中级管理人员5人,基层管理人员8人,普通员工20人。预测到2030年,喀什地区旅游酒店行业需要中高级管理人员4000人,基层管理人员4000人,普通员工10000人。每年需求中高级管理人员300人。2019年,喀什地委、行署提出“旅游兴喀”战略,把旅游发展提到新高度,提出新目标和工作要求,掀起喀什旅游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酒店作为旅游的载体,很多酒店一房难订、一床难求,而酒店从业人员未得到相应数量的增加,酒店出现用工荒的局面。尤其是能从事酒店工作的高素质服务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十分匮乏。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供不应求。

查看全文

以人才强党保证人才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决定》第21条提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学习的模范、劳动的模范、创新的模范、贡献的模范,在成才的道路上发挥带头作用。要注重从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党的各级干部,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各级组织中来”,使我党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这一精神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人才强党。人才强党是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党建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

人才强党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党的执政能力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总揽全局的能力。显而易见,提高这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离不开一大批德才兼备、富有实践经验的执政人才,特别是离不开一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中高级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执政党执政能力之间的竞争,而执政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执政人才的竞争。历史唯物主义既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也绝不抹杀杰出人物可以加速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正视历史上一些执政者因其能力、立场等因素延缓社会发展的深刻教训。

人才强党与提高党凝聚群众、领导社会的能力密切相关,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息息相关。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市场经济是能力经济,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无情法则。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在市场竞争中善于取胜的经济人才,总是处于屡战屡败的地位,我们就不能壮大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没有一批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我们就不能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文化竞争中,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理论家、作家、记者等文化人才,我们就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和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有本事、靠得住的政治人才,我们就不能在社会主义的民主选举、竞争上岗中处于常胜地位,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有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我们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才不一定是党员,但党员一定要成为人才,中国工人阶级要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阶级,中华民族要成为人才高度密集的民族,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历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大变革,都必然带来人才大解放。各个阶级、阶层都会竭力招贤纳才,为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而奋斗,春秋战国是这样,近代中国也是这样,“五四”运动时期还是这样。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迫切需要。

首先,党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是适应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政治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的迫切需要。

查看全文

人才签约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华鹰公司聘用湖北工业大学王建新教授为总经理的签约仪式。之所以举行这个仪式,我想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代表了县委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对王建新教授的热烈欢迎。二是这个签约仪式是我县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全县非公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我代表县委对王教授积极投身我县经济建设,加盟华鹰公司表示热烈祝贺。预祝华鹰公司在王教授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指导下迅速壮大,取得长足发展,并希望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借助我县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大好时机,勇于开拓,努力奋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非公企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年,我县GDP总值达97.97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的总值达64.07亿元,占65.4%。从整体上看,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结构上已经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在企业制度上已经从以家族企业为主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同时,随着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呈现出技术越显现代化、管理越显科学化、资本越显集约化的现代企业特点。在这一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广大非公企业也逐渐形成共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就是人才。

那么何谓人才?**年,在全国人才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十分注重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问题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强调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格局。

查看全文

论尊重人才

论尊重人才

当前,在全国各地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各地都树起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广揽天下英雄的大旗。然而这其中不乏装饰门面之流。能够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地方其实并不很多。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本地区压抑了多少贤才,却视而不见,造成人才不断外流,还亦然高喊尊重人才、人才溃乏,并摆出架势以各种优惠政策拟召揽各路英雄豪杰,实在是天大的笑话。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尊重人才,往往有两种态度。一是希望各类人才都投奔到自己的麾下,为自己装点门面然后听我指挥、随我利用。我让你发挥什么才能你就发挥什么才能,让你发挥到什么程度就发挥到什么程度,让你什么也别发挥你就呆着,最终把人才当作奴才使用。二是主动招贤、敬贤、让贤,为各类人才充分自由地发挥其专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人才在其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二者虽然都要人才,不拒人才,也都使用人才,看似也都尊重人才,然而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假尊重人才,后者才是真正的尊重人才。目前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遗憾的是还存在相当多的假尊重人才的情况。

招揽人才,吸引人才,也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对看得见的,已被公认为人才的人才,已出成果的人才,名扬四海的人才,或者是能赚钱并已赚了钱的人才。对这些人才,不惜重金招聘,挖墙角搞来,企图依赖他们的名声地位、资金等立即带来直接可观的经济效益。结果往往高投入、高成本吸引来的这些人才,离开了原来的基础,却未必能立即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得不偿失。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短期行为,并非真正地尊重人才。可惜的是,我国目前招揽人才的地区大多都持这样的眼光和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尚未被认识和发现的人才,尚未出成果但极有可能出成果的人才,名不见经传的人才,缺乏资金的人才。对这些人才,设法去发现、挖掘、培养、吸引、挽留他们,为他们创业、早出成果、出大成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他们在本地成就一番事业。这些人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必然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这才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人才观。遗憾的是,目前持这种人才观的地区还太少太少,实在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怎样来评价是否尊重人才,也有两种途径。一是统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录用了多少名博士、硕士、留学生,本科生或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多大比例。这是目前比较常见和通用的方式。另一种是看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现有的各类人才是否安心工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有无条件取得工作成绩。通过这些才可以真正看得出是否真正地尊重人才。可惜的是,这种方法却很少被重视。

我们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追求人才的时候,都必须有自己的正确的人才观。没有正确的人才观,说什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都是假的。

查看全文

人才资源思考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加速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着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面向农业、立足农村、实用型、普及化、数量充足的农村人才队伍。着眼当前,笔者认为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应重点从以下几个环节着力。

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实用型人才分布广,数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关键就是要网络社会资源,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因此,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事先要摸清资源,做到资源情况清楚,开发重点明确。各级人才管理与服务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拓展人才开发空间,把农村实用人才切实抓在手上,在深度挖掘上下工夫:一是全面普查,网络资源。在普查对象上,把农村各类“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企业能人”,以及过去所说的“九佬十八匠”等实用型人才,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范围。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大多属于单干行为,处于封闭型生产与经营状态,获取知识和技术的渠道比较狭窄,技能提升的速度比较缓慢。因此,要把快速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有一定文化和技术的农民,要本着“送得出、回得来、用得上”的原则,把他们选送到有关技术院校学习和深造,开展系统性培训,定向委托培养,提高其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二是对有科技意识的农民,要以县乡党校、职校、成人学校为阵地,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提高其实际运用和推广能力。三是对下地动手操作的农民,要以示范基地、村级电化教室为阵地,经常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到田边地头进行现场示范,结合电教内容进行通俗讲解,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当前,农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农业生产格局。引导农村人才创业、立业、兴业,关键在于引导。一是方向上“引”,要把战略性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因地制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人才、智力支农扶农力度,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二是在发展上“扶”,要立足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政府要着力于市场的宏观引导,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农民搜集市场信息,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选择发展方向,通过多种途径成立农业产业技术合作产业协会等形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扶持农村实用人才立业。三是在服务上“促”,要建立农村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干部联系农村人才制度。

由于获取利益的独立性,所以,在农村中,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思想相对保守,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需加大激励措施,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多做贡献。一是实行经济激励。利用经济手段,设立科技创新奖、科普推广奖、书报津贴奖等措施,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鼓励农村人才发挥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实行政策激励。在制定农村政策时考虑农村人才需求,通过优先培训、职称评定、提拔使用、福利保障等手段鼓励农村人才大胆创业,多创造财富。三是实行荣誉激励。充分利用现代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业绩、经验、成果。通过选拔确认、冠名表彰等措施让农村实用人才有影响、有地位、有荣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农村人才、人人争当优秀人才的社会氛围,鼓励农村人才大显其能,多贡献智慧,多创造财富。

农村人才在实践中探索的技术创新成果、技能绝活等,还要在加强培育、市场转化、科学利用上下功夫,让其在繁荣农村经济中发挥作用。

查看全文

内外人才规定

第一条

为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鼓励国内外人才以各种方式参加我省现代化建设。国内外人才可以采取调动、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形式,来我省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

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内外各类人才,均享有与本省居民公平竞争的工作权利。引进人才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为国内外人才来浙江工作提供最大的方便和优质服务。

第三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