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9:58: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人本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我国行政改革的趋势—人本化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人本主义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个方面开始回归。我国的行政管理开始承认并接受人本主义价值。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动因。“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客观上必然要求把不断满足个体的人的需求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的行政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改革方向应当选定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价值观在行政管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1。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必然要求行政管理的职能、手段、设施、制度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它必然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在政府职能方面必然要求向服务行政转化,建立服务型政府;在管理手段方面,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沟通和协商、理解和尊重等为人们乐意接受的方法;在管理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都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关键字:行政改革人本主义趋势

一、人本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化在中国悄然兴起

【正文】

近20年来在中国哲坛上耕芸的莘莘学子争先恐后用人的哲学概念,如异化、分裂、拜物教、主体性、整体的人、类的人……等等,编织成绚丽的花环戴在马克思主义的头上。当然,在作品绝对非人格化的前提下,即作品一出台就杀死了作者,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解释学的对象,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马克思。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按着人本主义的方式理解马克思不是中国人的发明,倒是中国人的惯习(布迪厄的术语)。除此之外,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超越历史与结构二元性的马克思主义等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甚至还在方兴未艾。那么为什么这些思想流派就从未引起我们的兴趣,更不用说让我们的哲学工作者青睐?《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的确有点人本主义的色彩,这既来自于黑格尔也来自于费尔巴哈。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马克思从此脱离人本主义更是被后人看得一清二楚。奇怪的是国人为什么要用早期马克思(我们不必介意阿尔都塞的分界标准和命名方式,他把《德意志意识形态》前的马克思称为意识形态时期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确不令人喜欢,但早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倾向不可否认)的一些词藻以偏概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问题的症结看来还是我们的国土中有生长它的营养。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既能让我们全面了解全世界各种研究方向中烘托出来的全面的马克思,又能揭示我们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历史基因。可谓一箭双雕。

人在历史中创造自己的历史性,人也在历史中创造自己的人性,以及创造对自己人性的解释。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和二战之后的西方的确以不同的历史形式生产了相同的历史效果。人类个体性的死亡和人的价值性的丢失使人们对人本主义关爱,对纯属个体的主体不释手的确可以理解。然而,彻底宣扬主体性的萨特并不是以他的学术征服了世界,而是以他的人格使人折服,他的主体性哲学只是昙花一现,马上就有人撰写《主体性的黄昏》(注:弗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当然,早在他的著述风糜西方的时候,列维——斯特劳斯在人类学中已树起结构主义大旗,布罗代尔在史学中也以年鉴学派的宗旨揭开了人的哲学的神秘面纱;阿隆的社会学研究更是抛开了内在的人而转向了对历史和结构关系的新探索。而人本主义的论题和主张在中国不仅未遇到挑战,而且大有泛化、泛滥的趋势,诸如在管理学领域、在伦理学领域、在政治学领域,都从影子而一幌变成了前台的主角。要想枚举,我们几乎可信手拈来。但是,这是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最起码具有极大的意识形态敏感性。由于我绝不想给意识形态的大炮填装炮弹,我只能笼而统之说说这个趋势和这个局面。只想在世界范围内找出马克思人本主义解读的历史线索,挖掘我们骨子里的和人本主义一拍即和的音乐细胞。当然,我更不想提供对马克思主义的规范解读,我深知,同一性就是世界的灾难。正因为在这个国度里的同一性音调,才使我产生了写作拙文的勇气和兴趣。

一、正角

究竟是谁最早给马克思主义穿上人本主义新装,这无关紧要。因为这不是一篇考释性的文章。这出戏的正角肯定非卢卡奇莫属,他的出众才华,他的政治地位,他的漫长寿命,以及他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精湛理解,决定了他一亮相就掀起了轩然大波。1923年,当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炉火纯青的时候,在匈牙利共产党内声名显赫的卢卡奇出版了他最有影响的大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这部论文集中,卢卡奇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先进分子身份呼吁,要无产阶级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在他心目中,历史则是“关于社会和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认识”(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第9页。王伟光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这种历史观不仅没有超越黑格尔,甚至远未脱离开康德和费希特的思想藩蓠。在康德看来,更被费希特所认同,历史是人的本质的翻版,即自由和理性积淀为人心灵深处的内在规律,人只要服从这一内在必然性便踏入了真正的历史长河。自由是人的本质,就象在地球上重力是物质的本质一样。人命定是自由的,你拒绝它,它也会朝夕陪伴着你。而理性是自由的另一面,而不是自由的另一个,任性和自由驱动都和自由无缘,只有理性与自由并生,因为理性是认识现象和本质的根据和工具,而认识则是人自由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或者说自由以理性的认识作为它的动力和归宿。卢卡奇从人本主义的历史观来推导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其实现方式。

在卢卡奇的时代,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还十分悲惨。是什么使无产阶级丢掉规范人性和标准人性?人本学的目光自然会落在一个最醒目的概念上,那就是“异化”。“我们必须考虑一个比所有细节问题都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异化问题。这个问题从马克思开始,第一次被当作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批判的核心问题,而且在黑格心的辩证法有其理论的和方法论的根基。……人的异化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问题”。(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第13-14。王伟光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关于异化的哲学本质卢卡奇一点也不含糊地找到了它在黑格尔那里的人本主义的或者干粹说唯心的源头:“在黑格尔那里,它(异化)是以一种纯粹逻辑的和哲学的形式产生的,通过消除异化,自我意识向自我的返回,以及实现统一的主—客体,从而在哲学上达到绝对精神的最高阶段。”(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第15页。王伟光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对于这种充满认识论色彩的唯心主义自由,卢卡奇自有一套向外界召示的华丽外衣,即认识论应被一种历史化的本体论所代替,他的历史化的本体论即异化就等于对象化或者说异化就表现为无产阶级的物化。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的物化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是人的活动与人自身的疏离化。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机器中,人为资本而生产,为资本而生活,人作为资本的奴仆将随着全社会资本化的进程而离自己越来越远。其次,是人的原子化。卢卡奇的公式在这一步的推导是借助了黑格尔的中介理论的。一个完整的自我运动必须经中介(在黑格尔看来是劳动和语言)返回自身。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人类社会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把它自己和其对立面——无产阶级通通抛入直接性和现实化中,即一种无休止的运作自身和运作物质的过程,无法实现自我意识的回归和自我的还原。丢失了自我即丢失了多样性的主体性,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他人甚至他我进行同一化,即主体的原子化。第三,即劳动的商品化和劳动者的商品化。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出卖劳动到出卖劳动力仅有一个逻辑的优先性问题,而无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出卖劳动力和出卖劳动者是一件事的两种表达方式。当劳动者彻底成为商品的时候,也就是彻底物化的时候。这种政治化的本体论的确可以充当遮羞布,马克思主义的唯心化戏法真的灵验了。

查看全文

行政改革人本化特点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人本主义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个方面开始回归。我国的行政管理开始承认并接受人本主义价值。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动因。“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客观上必然要求把不断满足个体的人的需求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的行政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改革方向应当选定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价值观在行政管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1。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必然要求行政管理的职能、手段、设施、制度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它必然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在政府职能方面必然要求向服务行政转化,建立服务型政府;在管理手段方面,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沟通和协商、理解和尊重等为人们乐意接受的方法;在管理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都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关键字:行政改革人本主义趋势

一、人本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查看全文

浅谈院校教育人本化管理特点

[摘要]本文认为教师、学生是院校的主体,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领导、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院校管理的核心在于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并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引出人本、激励、民主的管理原则,并介绍了人本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本原理管理原则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的是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学作用,进而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人本管理强调人的核心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本原理也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院校是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以及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与科学态度,人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学校一切活动都是由人而展开的,也是为人而开展的。因此,学校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首先,院校是一个集体,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论是院校还是任何团体,人本管理的内涵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情感为纽带,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团结、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素质、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第二,处理好领导、部署主导的关系,在自觉自愿实现自主管理,创设和谐愉快、健康向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管理氛围;第三,尊重每一个人,为他们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具有各种差异的个体得到整体提高。

一、院校管理教育中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查看全文

初中教学管理的人本化措施

1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

所谓的教学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的管理,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指的是在这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当中,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事事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在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和“服务者”,以有效的引导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本化的教学管理和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差异非常大,前者是以学生为本位,而后者则以教师为本位,所以它们能够起到的教学管理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下,我们必须要积极践行人本化的教学管理理念,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主体性发展。

2初中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措施

2.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教学管理模式当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位始终存在一个差级,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教师的地位始终要高于学生,这就非常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压迫感,不利于学生“本位”的确立。在人本化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必须要改变师生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论是学习中的事,还是学习外的事,都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让自己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当中,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来对待,解除以往教师带给学生的压迫感。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制定,都可以征求学生的主体意愿,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并激发自身的能动性,积极、主动投入教学。

2.2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人本化的教学管理,必须要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要制订完善的教学体制,要把学生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人本化的教学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学校以外的知识、自己想要的知识,能够满足初中生这个阶段的求知欲。人本化的教学能够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制订、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计划。人本化的教学管理方式应打破传统,摒弃之前对于学生的评价依赖于成绩的高低,而是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应当构建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要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质和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就是自己的管理者,自己要为自己负责,教师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让他们能够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之下,自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技能,约束自身的学习思想、学习行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主体性发展。

2.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人本化教学管理的实施,应当有一套对应的制度作为支撑,否则的话“人本化”就可能成为空谈,并不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效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宽松,特别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过于压迫他们的天性,要让他们能够在人本化的教学管理下自由、健康的成长。教师还应当邀请学生加入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作用,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制度上尽量和和学生达成一致,并取得学生的同意,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用心的遵守这些制度。

查看全文

行政改革趋势人本化含义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人本主义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个方面开始回归。我国的行政管理开始承认并接受人本主义价值。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动因。“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客观上必然要求把不断满足个体的人的需求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的行政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改革方向应当选定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价值观在行政管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1。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必然要求行政管理的职能、手段、设施、制度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它必然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在政府职能方面必然要求向服务行政转化,建立服务型政府;在管理手段方面,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沟通和协商、理解和尊重等为人们乐意接受的方法;在管理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都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关键字:行政改革人本主义趋势

一、人本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查看全文

我国行政改革人本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个人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承认和尊重,人本主义价值观开始为人们接受和重视并在社会各个方面开始回归。我国的行政管理开始承认并接受人本主义价值。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以及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都是行政改革贯彻和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动因。“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客观上必然要求把不断满足个体的人的需求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的行政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改革方向应当选定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大力推进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价值观在行政管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1。落实人本主义价值观必然要求行政管理的职能、手段、设施、制度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它必然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在政府职能方面必然要求向服务行政转化,建立服务型政府;在管理手段方面,必须改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沟通和协商、理解和尊重等为人们乐意接受的方法;在管理设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都必须能够处处体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关键字:行政改革人本主义趋势

一、人本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论文

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种关系中来理解和确定,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把人当作主体。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根据。第三,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把人作为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三层基本涵义:第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说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第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实践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并运用历史(符合规律发展的要求)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或人性化:合乎人性发展的要求)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主要成果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论文

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批驳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把人的发展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相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理想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可见,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看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三种存在形态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人”,应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人。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种关系中来理解和确定,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把人当作主体。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本质和根据。第三,相对于人作为手段而言,把人作为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理念具有三层基本涵义:第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说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第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实践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并运用历史(符合规律发展的要求)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或人性化:合乎人性发展的要求)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主要成果

查看全文

深化现代化企业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80年代广为发展,至今倍受世界各国青睐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潮和管理模式。与管理史上相继出现过的以机器为本、技术为本、资本为本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根本区别,人本管理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进行管理,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睿智和才干,实现人的价值,创造出最佳工作绩效。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含义制度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把企业看成是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而允许由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的契约,企业内部交易采取的是管理式交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提出了企业是由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一种契约形式,在此契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参与其间多种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契约的地位是根据市场竞争和交易成本来确定的,并由此取得不同属性的收益和补偿。具体来讲,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是由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与单纯管理者和工人组成的契约。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有不同的劳动分工,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以管理的形式与规范化对于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管理,可以视作为这样一项活动,即它通过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体制内进行的。现代化企业所称的人本管理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对员工的情感进行有效管理。对情感进行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感。

第二,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集思广益,集中员工的智慧,这样才能达成最优目标。

第三,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经营理念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作贡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如果只突出人为因素,强调情感化管理自我管理、人性化管理、及管理过程的民主化,往往会异化为弹性管理,使得企业难以体现公正、公平原则,企业管理行为亦因此会趋于随意化和无序化。对于当下的企业管理,我们呼唤人性化管理,但同时也呼唤科学化管理。这是因为科学管理推崇一种严格、守时、守则的职业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层理念,有规范才有公平与公正,才有市场经济的内在灵魂。当然,科学管理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但各个行业应当根据自己的行业性质做出有效选择,在这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

二、企业人本管理中的伦理精神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马斯洛认为只有从人性需要出发,才能解释科学的价值,才能将事实与价值进行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赋予了自我实现以崇高的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完善人的价值及人性超越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企业管理中也有积极影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它作为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因素,起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调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孔子所倡导的仁政与礼治,最终形成了“求治”、“求善”为目的,以人情主义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机制下,“礼”在各种管理行为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功能。而“礼之用,和为贵”,其中促成“人和”的内在机制则是“仁”。“仁”作为礼的核心,其基本含义就是“爱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