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7:54: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热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情景喜剧热播原因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关于艺术创作手法的重要思想。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让表现客体“陌生”。目前,陌生化已被大量运用于文学作品的批评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而情景喜剧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则少有人从陌生化的角度进行分析,阐释他们受欢迎的原因。所以,本文拟从陌生化角度分析美国热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进而得出它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和追捧的原因。

关键词:陌生化;情景喜剧;热播剧

一、引言

2007年9月美国CBS电视台新推出一部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TheBigBangTheory),该剧从开播之初的默默无闻的边缘题材到如今的黄金档王牌剧集,其收视率居高不下,并通过卫星电视和网络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培养了大量的影迷,得到评论界和观众们的一致认可。它不仅获得第61届艾美奖3项提名,还荣获2009年美国电视评论委员协会“喜剧突出成就奖”、“喜剧个人成就奖”等两项大奖。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该剧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广受好评?下面本文将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中关于艺术创新的手法——陌生化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二、生活大爆炸简介

《生活大爆炸》讲述了一个美女和四个科学家宅男的故事。主人公Sheldon和Leonard是一对好朋友兼同事,共同租住在一间公寓。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他们有着超高的智商,对于工作上面的事情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日常生活,这两个大男人就显得比较笨拙了。直到有一天隔壁帮来了一位性感貌美的女孩Penny,他们两人的生活渐渐不同往昔。在Sheldon和Leonard的两位好朋友兼同事,也同为科学家的Howard和Raj的加盟下,四个科学宅男和一位美女共同演绎了一幕幕滑稽搞笑的剧集。

查看全文

热播电视剧IP转化及多维传播分析

摘要:国内热播电视剧的IP转化基本成为常态,在大量资本投入下出现异常火热的现象。统观目前市场,虽然转化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总体而言,普遍存在IP缺乏时间积淀,转化后产品市场反响平平;热播剧以类型剧居多,转化产品呈现同质化;消耗性竞争,后续转化难以持续等问题。基于此,应从内容、价值观、渠道以及社交传播策略等方面入手,建构立体多维的传播路径实现由单一型IP向复合型IP产业链转化。

关键词:热播电视剧;IP转化;传播策略

“互联网+”下,电影电视等娱乐产业正在向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转变,国内的大型影视娱乐公司也纷纷规划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泛娱乐生态产业链。因此,作为拥有大量观众的热播电视剧就具备了IP转化的基础和价值。伴随《盗墓笔记》《花千骨》等热播电视剧多元IP转化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文娱公司进入,形成了电视播出渠道与制作机构共同开发、分工合作的双赢模式并逐渐成为行业新趋势。

热播电视剧IP转化的一般模式

1.热播电视剧转化为大电影。将热播电视剧改编转化为电影从小荧屏搬到大荧幕,是电视圈把收视率转变成电影票房的一种变现策略。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将爱情进行到底》《北京爱情故事》等。虽然转化中大多失败,但其中依然有票房奇迹,如《北京爱情故事》上映三天半票房就超过了2亿,改写了内地影史2D华语片最高开画成绩。通过对成功的案例分析发现,热播电视剧作为IP转化为电影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一是保持电视剧的原班人马,充分发挥电视剧主创团队的品牌和观众基础。二是可供转化的电视剧要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且具有在社交媒体上营造话题的实力。三是转化的电影不能脱离原有电视剧的剧情,要尊重观众对原有人物故事以及主演的情感。2.热播电视剧转化为游戏。近两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荧幕上热播的电视剧中有一大部分是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而来,一个共有的属性是IP剧。如《寂寞空庭春欲晚》《青丘狐传说》,都在各自荧幕上引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不仅如此,这些带有玄幻色彩、青春偶像气息的热播剧目,均已实现了台网联动,积攒了大量的观众基础。在电视和网络热播人气经过社交媒体引爆后,电视剧制作公司转化IP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开发同名游戏。《老九门》《余罪》《幻城》等电视剧均已实现了剧游联动,并得到粉丝追捧。3.热播电视剧转化为有声小说剧。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传统的有声行业借着“互联网+”的机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面对共享经济环境,有声行业在自身基础上打造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有声分享及交易平台,拓宽资源渠道发展粉丝经济。当前对于优质IP的争夺和开发已经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焦点,大量的文娱影视企业对原生IP进行升级,通过转化向动漫、电影、游戏等文化行业渗透。在这种趋势下网络有声小说也开始跳出传统的制作模式,借助热播电视剧的收视基础将电视剧转化为有声小说剧,实现有声、阅读与影视同步联动。作为国内最大的有声内容制作与分享平台,酷听听书网络及时根据荧屏的收视反映,推出了多款同名有声小说剧,如《小丈夫》《欢乐颂》《北平无战事》等。

热播电视剧IP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延禧攻略在越南热播原因解析

摘要: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电视剧进入越南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也体现了中越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浓厚。自从1993年的《渴望》到2018年的《延禧攻略》,25年间,中国电视剧已经深入越南人心,这也见证了中国文化远播的成果。中国电视剧《延禧攻略》得以在越南热播,也是中国电视剧进军海外,文化软实力得以增强的体现。本文从文化学,文字学、心理学的角度去探析《延禧攻略》在越南热播的原因,提出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电视剧;《延禧攻略》;原因分析

根据越南ZingTV网站的新闻,中国电视剧《延禧攻略》“DIÊNHYCÔNGLƯỢC”于2018年7月中下旬在越南播放,而到了8月12日左右,中国独家播放的爱奇艺只更新到48集,而在越南,很多网友发现《延禧攻略》已经更新到57集,整整比中国快了9集,导致网上出现很多网友专门找越南网址进行观看。而在越南,也出现火爆的追剧热潮。导致很多越南游客来中国要去看在北京的延禧宫,还有《延禧攻略》的影视拍摄地横店。

一、电视剧《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DiênHyCôngLược)是根据真正的历史改编,是经过原创剧本拍摄而成。《延禧攻略》是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宫廷剧,由惠楷栋、温德光执导,秦岚、聂远、佘诗曼、吴谨言、许凯、王冠逸、谭卓、苏青、张嘉倪、李若宁、王媛可等主演。该剧讲述了宫女魏璎珞(NgụyAnhLạc)凭勇往直前的勇气、机敏灵活的头脑、宽广博大的胸怀,化解宫廷上下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Lệnhquýphi)的故事。共有70集,类型为宫廷争斗,把历史与现实描绘得很真实,在表演艺术上,惟妙惟肖,在剧情编排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传播历史文化过程中,向观众展示中国中医、非遗,乃至宫廷建筑、清代服装等,让观众学到很多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知识。在越南的历史上,同样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封建王朝,也出现过与中国类似的宫廷制度,很多技艺和手法在越南史书中颇为常见。中国与越南国情相似,文化相通。在民族交往上,中国与越南有共同的民族,文化交往甚密,在情感共鸣上存在共同点,比如越南宫廷服饰,宫廷建筑造型,皇帝、皇后服饰及用品,宫廷礼仪等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二、《延禧攻略》在越南热播的现象和表现

查看全文

电视剧潜伏热播原因分析论文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从这几年国内影视剧播映以及观众的接受经验来看,美剧影响、卧底谍战题材、家庭伦理剧受欢迎以及明星演员的加盟等构成了电视剧热播的外部接受环境;从《潜伏》的内容来看,剧本充分尊重了细节真实,构思缜密,注意从生活化的场景下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格,在传统谍战题材中把夫妻感情发展的剧情融入其中,在信仰上脱离了教条和说教的俗套。这些因素吸引了观众,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2009年初,电视剧《潜伏》首先在地方台播出,4月份,北京卫视、重庆卫视、黑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四家卫星频道开始播出,随着卫视热播,网上出现网友的观感和评析文章,网络上各大在线播放网站和提供下载的网站。点击量和下载率不断攀升:之后,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始制作各种分析和专题采访栏目,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潜伏>创事纪》一书,完整收录了《潜伏》剧本,并记录了电视剧从创意到诞生的整个过程,有导演访谈以及幕后制作花絮,这个时期也开始在各大书店畅销。不到一个月时间,电视剧《潜伏》迅速蹿红,成为今年电视台的收视黑马。

分析该电视剧成功的原因,或许能为我们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制作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潜伏》成功的背景分析

首先,国内年轻观众的电视剧欣赏口味已经严重美剧化。近年来,虽然国内各大电视台没有正式引进流行美剧,但是通过网络,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是收看了不少美剧作品,如《24小时》、《越狱》(该剧从2006年首播,直到2009年5月份才全部结束,一部电视剧,时间跨度长达三年)、《迷失》等。通过网络传播,打破了电视台播放时间以及播放次数的限制,20多集的电视剧可以从头看到尾,并且都剪掉了插片广告。美剧情节紧凑、连贯,剧情跌宕起伏,有的充满悬疑和推理色彩,跟国内多数电视剧剧情发展缓慢、情节拖沓冗长、对白简单等形成鲜明反差,美剧这些特点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越狱》每推出新剧集。提供在线播放的网站都出现过访问量过大而导致服务器瘫痪现象可以说,这两年网络上美剧的流行,导致不少年轻人远离了国内电视剧,观众的电视剧欣赏口味已经严重美剧化。

2009年4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2332名网友参与此次调查,其中高达95.7%的人表示“喜欢看《潜伏》”,“80后”占31.O%,“70后”占40.7%,“60后”占19.1%。(2009年5月2日,《中国青年报》,“潜伏的信仰浮出我们生活的水面”)也就是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占了《潜伏》观众的七成多,而这部分人也恰恰是网民的主要力量,当然,也是网络美剧的最大消费群体。另有媒体调查采访观众,不少观众表示看《潜伏》“喘不过气来”,甚至不敢上厕所、接电话,因为错过几分钟,很可能后面的剧情就连贯不上了,这与国内观众司空见惯的注水影视剧形成了强烈反差,但却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网络美剧剧情有着惊人的相似。来源于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探讨韩剧热播折射的我国观众情感需求

摘要:韩剧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时间的热播,使韩国的跨文化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而也成为许多传播学者研究跨国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韩剧在中国热播现象的简单分析,透视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目的在于为中国的文化传播能在未来的国际文化传播中取得成功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韩剧;中国观众;文化传播;情感需求

韩剧在中国已经热播十多年,其引进的数量却有增无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属于跨国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是跨国文化传播中典型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国文化界和传播界分析、思考和学习。

韩剧进人中国是从1993年的《嫉妒》开始的,但引起观众关注并投人热情却是1997年以后的事情。在国产电视剧无法满足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之时,中央八套的《海外剧场》适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推波助澜演变为“韩流”,开山剧有《蓝色生死恋》、《看了又看》、《人鱼小姐》、《情》、《加油,金顺》等,虽然有人批评其演绎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有点小题大做的嫌疑,然而许多平时对电视剧就了无兴趣的中国人,不看则矣,一看便难以割舍。何以如此,依笔者愚见,韩剧填补了观众的情感空白,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可谓是“使用满足”论的成功案例。

所谓使用满足论是指传播者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这一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信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信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达到不同的目的。韩剧的成功正是各层次不同身份受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证明。

一、父慈子孝,至亲至爱骨肉亲情

查看全文

传播学视角与玄幻剧的热播探讨

【摘要】在现实题材剧精品化发展的当下,玄幻剧收视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比曾经引发收视狂潮的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目前的玄幻剧发展令人惋惜。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从文本内容、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三个维度去探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背后的多重因素,以期让玄幻剧凝聚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的观众,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传播学;玄幻剧;社会环境;受众

一、剧本打造玄幻剧文本价值的典范

玄幻剧以表现神仙、妖魔的情感故事为主要内容,主人公多具备超能力,描绘了与现实完全脱钩的虚构世界,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展现奇幻的故事。[1]特效是呈现故事的手段,好故事是玄幻剧成功的根本要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所以受到追捧,首先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剧本,既有引人入胜的魔幻、玄幻主义因素,同时也融入了现实主义的映照。

(一)幽深玄妙的魔幻色彩

吸引人的故事是电视剧“吸粉”的王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讲述了一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剧情跌宕起伏的故事。该剧主要以男女主角夜华、白浅命中注定的三世情缘为主线展开,精彩的剧情引人入胜,糅合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统武侠小说以及西方现代魔幻主义的故事内容和创作手法,魔幻色彩贯穿始终。仙气缭绕的天宫,世外桃源的青丘,幽暗神秘的翼界,上演飞天遁地的仙侠,把观众带入华丽魅影的玄幻世界;变幻莫测的法器和法术,正邪之战的恢弘场面,极大地开阔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仙风道骨的东华帝君,不问世事的折颜上神,更是满足了观众对仙侠的形象定位。在被架空的玄幻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起死回生、轮回转世,在这个世界里,不但不受自然界规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制约,而且恰好是完全颠倒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规范。[2]正是有了玄幻元素的存在,增加了故事的看点。

查看全文

热播电视剧管理论文

电视是综合艺术的传播媒介,同样电视剧也集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和电视剧关系最紧密,对电视剧的创作及节目制作成功与否都有着重要影响的则主要是文学这一艺术样式,本文将以文化的角度,结合文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近期热播电视剧所反映的当前价值观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当前很多文化现象都可以从价值观的变化这一角度进行阐释,从电视剧这一单一节目样式出发,再结合其它的文化现象,将能使我们更清晰、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文化内部的自我扬弃

一,“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的失败。最能反映价值观转变的,要数“红色经典”改编这一电视现象了,“红色经典”电视剧所遭遇的尴尬不仅仅是“红色经典”作品本身遭遇的尴尬,更是那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所遭遇的尴尬,同时也是制作者的商业行为遭遇的尴尬。

“红色经典”失败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商业主导了艺术,从而使剧本创作者没能抓住它的目标观众,投资者及改编者一方面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吸引有相同经历及感受的观众,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一些曲折的感情经历等叙事线索以满足现代人的口味,恰恰是这些个人感情等非真实因素的加入损害了原著的艺术价值,首先是有损生活的真实。虽说某些作品内在的价值判断与现代社会已相去甚远,但不管是什么艺术形式,最起码要做到源于生活,客观地描述生活,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作品也就失去了艺术性,或者成为宣传教化的工具,或者成为转瞬即逝的流行文学,某些电视剧一味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设计、包装“红色经典”,完全不顾原有作品的精神价值。以电视剧《林海雪原》为例,增加了主人翁杨子荣不少的感情纠葛,在剧情设计上,新编扬子荣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救初恋情人的儿子而被敌人打死,这就彻底改变了原著的主题意义,不是不能加进个人情感因素,而是要做到真实、恰当、适时。试想当民族遭受着外敌侵略,国家连年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谁还会把个人的儿女私情看得最为重要。有学者曾指出,“红色经典”作品的价值最主要在于其具有某些现代史诗品格,而史诗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情节是建立在政治冲突基础上的,而个人关系(私情)只能起到次要的辅助作用。

一部分有着强烈世纪末情结,期望可以借“红色经典”重温旧梦的观众对电视剧充满了期待,改编的偏差使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对这种商业行为大失所望、痛加斥责。而另一部分观众或是对这种具有强烈说教意味的作品不感兴趣,或是对改编的幼稚不屑一顾,根本不予理会。

查看全文

热播电视剧重播管理论文

电视是综合艺术的传播媒介,同样电视剧也集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和电视剧关系最紧密,对电视剧的创作及节目制作成功与否都有着重要影响的则主要是文学这一艺术样式,本文将以文化的角度,结合文学及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近期热播电视剧所反映的当前价值观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当前很多文化现象都可以从价值观的变化这一角度进行阐释,从电视剧这一单一节目样式出发,再结合其它的文化现象,将能使我们更清晰、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文化内部的自我扬弃

一,“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的失败。最能反映价值观转变的,要数“红色经典”改编这一电视现象了,“红色经典”电视剧所遭遇的尴尬不仅仅是“红色经典”作品本身遭遇的尴尬,更是那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所遭遇的尴尬,同时也是制作者的商业行为遭遇的尴尬。

“红色经典”失败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商业主导了艺术,从而使剧本创作者没能抓住它的目标观众,投资者及改编者一方面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吸引有相同经历及感受的观众,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一些曲折的感情经历等叙事线索以满足现代人的口味,恰恰是这些个人感情等非真实因素的加入损害了原著的艺术价值,首先是有损生活的真实。虽说某些作品内在的价值判断与现代社会已相去甚远,但不管是什么艺术形式,最起码要做到源于生活,客观地描述生活,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一旦失去了真实,作品也就失去了艺术性,或者成为宣传教化的工具,或者成为转瞬即逝的流行文学,某些电视剧一味以现代人的视角来设计、包装“红色经典”,完全不顾原有作品的精神价值。以电视剧《林海雪原》为例,增加了主人翁杨子荣不少的感情纠葛,在剧情设计上,新编扬子荣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救初恋情人的儿子而被敌人打死,这就彻底改变了原著的主题意义,不是不能加进个人情感因素,而是要做到真实、恰当、适时。试想当民族遭受着外敌侵略,国家连年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谁还会把个人的儿女私情看得最为重要。有学者曾指出,“红色经典”作品的价值最主要在于其具有某些现代史诗品格,而史诗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情节是建立在政治冲突基础上的,而个人关系(私情)只能起到次要的辅助作用。

一部分有着强烈世纪末情结,期望可以借“红色经典”重温旧梦的观众对电视剧充满了期待,改编的偏差使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对这种商业行为大失所望、痛加斥责。而另一部分观众或是对这种具有强烈说教意味的作品不感兴趣,或是对改编的幼稚不屑一顾,根本不予理会。

查看全文

电视文化类节目热播成功因素

2018年4月,《朗读者》斩获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网友称:实至名归!其实,从2016年开始,《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热播,就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文化类节目兼具文化属性和人文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融合多元化的呈现形式,传统文化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从时代背景来看

关键词“文化思潮”董卿曾在第一季《朗读者》结束后感慨道:“几乎所有来和我探讨的同行,大家都会提到一个词‘时机’,《朗读者》真是抓住了一个特别好的时机,现在无论大屏小屏,长期被一些同质化的节目霸屏。他们会说你们这个节目很清新,却又以文化人这种面貌让大家耳目一新。”诚然,时代的发展开拓了大众的视野,更新了国民的观念。在《朗读者》等一系列品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作用下,全社会迎来了文化思潮。文化类节目在中国新形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拥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对节目受众来说

关键词“价值取向”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很少有人能静心阅读。再加上生存的强压使得我们不得不向工作倾斜,大家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民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物质进步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在内核上促进了电视节目的更新。同时,大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的渴求愈发旺盛,对知识的需求空前急切。但他们遇上的却是一些“娱乐至死”,产出内容低俗、同质化严重,很少出现能直击观众内心,产生共鸣的低俗节目。当观众的遥控器长期被娱乐霸占,他们的内心会更渴望看到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优质的文化节目的应运而生满足了大节目受众的需求。其实,大部分文化类节目的本质还是综艺,但其能够使受众“共情”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对监管机构来讲

查看全文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热播原因分析

2014年,四十集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播出,创下口碑和收视双丰收的利好局面。在都市剧、古装剧、抗战剧三分天下的形势下,这部农村剧的热播,给业界带来很多震撼和思考。“主旋律”“话题剧”“明星效应”“乡村奇遇”“健康轻喜剧”,这些都是研究者们试图破解这部剧热播原因的种种观点。笔者同意这些观点,同时又觉得这些观点还不足以充分解释个中原因。众所周知,电视剧是当下拥有观众最多的大众艺术,它以一个个家庭为传播和接受的终端,其接受主体是最广大的民众,一部电视剧要想吸引住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大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与大众的“共情”关系。所谓“共情”,就是表达大众共通的情感体验,呈现大众共同的性情心理。这种“共情”的能力,来自对中国经验的把握程度。《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们,非常准确地抓取了这些中国百姓的真实经验,书写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

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反复弘扬的诚与信,“言忠信”“忠诚不欺于物”是中国人立身行事的根本。在整个故事中,身为第一书记的马向阳,遭到的最大质疑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真正有心带领大槐树村人致富?介于以前有些扶贫干部来农村走过场、捞政绩的先例,以刘世荣为代表的村民们,对初来乍到的马向阳,要么冷眼旁观,要么挑衅嘲讽,其用心不过是要看他的“真心”。他有真心,村民们就会报之以真情真意,而村民们是多么渴望国家这次下派的第一书记是真心实意来为民众解决问题的。正因为如此,村民们才那么一厢情愿地把马向阳掉进粪池误解为舍己救人,急不可待地以此来确认他是真心来扶贫济困的。后来,马向阳与村民们有一些工作上的误解,眼里不揉沙子的李云芳,得知马向阳为了下乡而把老舅送进养老所,立刻相信马向阳是真诚的,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当马向阳把自己的家抵押给银行,为村民筹款,以阻止村民受骗上当时,这种倾家荡产为村民谋福利的行为,更把他的坦荡真心捧到村民面前。至此,村民们完全跟这个第一书记打成一片,心气相连。而观众们也在大槐树村民热情拥戴马向阳的情景中,获得了强烈的共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对“真心”“诚信”父母官的渴望,一直是百姓们强大的心理需求。这部剧中,人情的善与美,也是剧作者刻意追求的人文价值。剧中人物尽管也时时吵闹不休,但这些吵闹都有一个善的目的指向。比如最浑的花小宝,他每次犯浑,不是为了保护孤儿寡母的丁秋香,就是为了替受到误解的马向阳伸张正义。而且,就算村民们在个人利益上斤斤计较,但都没有丧失善的本性。留守儿童毛蛋,父母都在俄罗斯打工,全村人毫无怨言地担负着照顾毛蛋的责任。处处跟马向阳唱对台戏的刘世荣,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儿寸土不让,却能一直保持着给老祖奶送柴火的习惯。不仅如此,剧中出现的几个家庭,都表现出温情脉脉的美好家庭关系。牙尖嘴利的李云芳,对外很有几分女汉子品质,但面对丈夫能理解他的困境,能分担他的痛苦,面对婆婆小姑,温顺体贴。梁守业与刘玉娇的夫妻感情更是感动了无数网友,梁守业那句“我怕你,我怕你不开心,怕你不快乐”,已经成为网络经典爱情表白。就连霸道强势的刘世荣,家里也有一个知冷知热的妻子。剧中呈现的这些真、善、美的人格品质,处处传递着正能量的健康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电视剧取代了古代的乡村戏曲,肩负着重要的教化导愚功能,而大多数观众也渴望从电视剧中获得这种思想支持。

二、人情社会的暖意呈现

20世纪初,辜鸿铭在对外国人的一场演讲中说: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的或者说是人性友爱的生活。因为中国人拥有同情心和真实的人类智慧,能体谅他人的感受。辜鸿铭对中国人的这种分析,很准确地把中了中国人的脉搏。在中国社会里,尤其是在最普遍的大众生活中,人情起着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超越事理,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经验。这种经验书写,给故事带来了温润感人的光泽。当李云芳为保住自己的小卖部跟丁秋香打擂台失败时,怒火攻心地去跟马向阳理论,随着争吵的升级,她口不择言说寡妇丁秋香跟马向阳不清白,当她看到秋香屈辱地流着泪跑开后,马上意识到自己伤害了秋香,当晚不仅真诚地向马向阳道歉,主动提出拆掉小卖部,而且亲自到秋香家登门道歉,这种人与人之间体贴互谅的情意,可以以四两拨千斤的魅力,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刘玉彬获得了移树批文,要挖走大槐树的时候,马向阳和村民们无法从法理上保护大槐树,但他们可以用与大槐树生命相系的感情,制止挖树的行为。在全剧的最后,拥有小学校产权的富商刘玉彬,依法论理都可以拥有自由使用小学校开养鸡场的权力,但当他看到马向阳作为外人如此全心全意为大槐树村谋福利,情真意切地替险些犯法的花小宝道歉,舍生忘死地从火中救孩子时,人情超越于理法之上,他主动跟马向阳握手言和,放弃了开养鸡场的打算。在人与人越来越疏离的现代社会,这种体贴互谅之情,是中国土地上的脉脉暖意。儒家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情感原则作为伦理学、世界观、宇宙论的基石,情感原则即是“人道”,即“仁”,它统摄并主导着群体人际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国的传统精神,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经验与智慧。

三、家园土地的知己情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