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6:17: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染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染料木素抗肿瘤作用分析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MTT检测法
1.1.1肿瘤细胞的传代培养子宫内膜腺癌(JEC,遵义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吴中明教授提供)、人肝癌SMMC7721(中科院上海生命研究院)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Lot#1165062,GIBCO)培养液稀释成1×105·ml-1的细胞悬液,每个培养瓶2ml,置37℃、5%的CO2环境中进行体外培养,待瘤细胞在培养瓶底长至约80%细胞融合时,分瓶传代培养。
1.1.2分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S)、阳性对照组(5-fliorouracil,5Fu,10-4mol·L-1。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1001),5个10倍梯度的试药组(10-4~10-8mol·L-1的染料木素,﹥95%,陕西赛德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与10-4mol·L-1的染料木素相对应的溶媒对照组(含0.5%乙醇的NS)。
1.1.3操作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分别将肿瘤细胞稀释配制成5×104·ml-1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置37℃,5%的CO2环境中,进行体外培养,24h后加药,每孔10μl,设5个平行孔,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结束培养(24,48,72,96h)前4h,每孔加入5mg·ml-1的MTT溶液10μl,结束培养后小心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150μl,待甲臢完全溶解后于酶标仪(Sunrise,Australia)570nm处读出各孔的OD值。实验重复3次。
1.1.4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为平均细胞抑制率(IR)。细胞抑制率(%)=(1一实验孔OD值/对照孔OD值)×100%。IR>50%为敏感,在30%~50%为低度敏感,小于30%为不敏感。
硝化菌在颜染料高氨氮废水处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工业废水中高氨氮去除问题迫在眉睫。在维持原处理工艺及构筑物不变的情况下,硝化菌剂应用于颜染料高氨氮废水的处理,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处理成本低、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等优势。
关键词:高氨氮;颜染料;生物强化;硝化菌剂
颜染料及其中间体是我国关乎基本民生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产量占全球染料供应产业的60%,2014年9月的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宁夏明盛染化公司污染事件)将整个染料行业推到了环保的高压之下。在环保高压和需求回暖的背景下,小规模染料企业被迫退出,染料垄断企业则凭借规模优势,提高染料价格,成为最终的受益者。然而严重增加了原本利润较低的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雪上加霜,进而影响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颜染料及其中间体废水水质复杂,具有高氨氮、高色度、高含盐量、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颜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加入大量的氯化铵作为反应物,因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氨氮含量较高,导致C/N比严重失衡,废水处理难度非常大,该废水也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难点,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1]。“十二五”环保规划中,氨氮已继COD、SO2之后成为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新指标,而且在一些特定流域的污水出水水质执行标准由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要求所有排污单位最后出水氮素含量氨氮小于5mg/L,总氮小于15mg/L,这对已建和新建污水厂也相应提出了污水深度脱氮的技术需求[2]。
1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氮在溶液中以分子态氮、有机态氮、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及硫氰化物和氰化物等多种形式存在,而氨氮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3]。目前,国内外关于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1)物化法:吹脱法、电化学法、化学沉淀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膜吸收法和高级氧化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但存在设备投资大,能耗多,运行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2)生物法:能够有效和彻底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处理过程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2硝化菌在高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新型染料课程内容及教学团队建设思考
我校的染料与纺织专业材料与工程技术学院纺织专业的染料类硕士研究生染料类课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体系的建设和培养方案的的总体内容和其指导思想,也就是要以“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为总体内容和其指导思想,优化其的课程体系,更新其的教学内容和理念与教学方法,符合“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相关专业学位染料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和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地整合了目前我校的纺织、材料与化工两个专业本科的染料类教学及目前全国所有纺织专业本科染料类院校的专业课程的培养作为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沿,最终明确设定了“新型染料”课程作为了我校的纺织材料与工程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
一、“新型染料”课程建设中现实问题
(一)教师团队企业工程经历与专业对口问题。“新型染料”教学团队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但是所学专业有的不是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甚至差距甚远,但重要的是大部分没有一线生产经验。因此,首先要对任课教师加以培训和锻炼,这项任务需要多年和不断地进行。因此,加大“新型染料”课程的建设力度,首要的是加强教师团队的培育。(二)教材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新型染料”教学没有专门的课程和教材,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分别选用了几门可供参考的教材,分别选用的是:钱国坻主编的放射性染料与化学、陈荣圻主编的染料禁用放射性染料及其代用、宋心远主编的染料功能与应用染料、杨锦宗主编的染料分析与应用染料剖析以及何瑾馨主编的染料与化学,同时我们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查找了大量的目前有关新型染料的教学参考文献并对其进行了归纳盒整理和总结。为此我们自己精心编写了一些关于教学的教案和讲义,目前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还没有及时地跟上目前纺织染整科技行业发展的要求和步伐,还有一些本该及时纳入的教学内容而没有及时进行补充,有些过时的不适合应该及时讲授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覆盖目前纺织染整行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要求。(三)理论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育应用之间的明显脱节。由于实践理论教材和其与染料相关的文献等各种理论教学条件的双重制约,目前该校开设的课程仍然存在一种着重实践理论教学而轻理论实践教学应用的特点和现象。近年来,随着化工染料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和化工染料市场的发展需要,在实际化工染料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些新型化工染料的相关资料和公开的相关技术参数很少也很零碎,因此有的需要我们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有的甚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与染料相关的理论,对于用“新型染料”来研究和进行其相关理论实验的技术参考书和相关文献就更少。诚然实践理论教学通常是作为工程理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性工具和手段,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做法大多是用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训对其所学知识和理论的成果进行验证和理论演示,其教学内容也多以理论演示性、验证性的为主,今后我们要继续有意识地通过系统的实验和理论实训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工程理论实践的能力。
二、“新型染料”课程建设的重点
(一)注重对教师企业工程经历和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今后一个工作的重点是一定要按计划地从企业选派一批青年专业工程师和相关专业的技术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线岗位进行工程技术挂职培训学习和锻炼,了解其生产实践相关的与企业生产实践工艺流程、工艺生产管理的技术参数和相关的生产工艺管理技术设备,着力于培养一批青年专业工程师具有自主创新的生产实践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二个重点是,一定要积极有计划地培养和聘请我们企业一批优秀的具有丰富生产实践和工程经验的专业技术教师、科研型工程技术和开发人员,来充当我们企业的兼职教师,尽可能多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富有多年的,企业生产实践和工程经历的专业技术教师和学生,把工程技术的开发人员和科研型青年专业工程师的充实作用发挥起来,到相关专业的技术教师队伍之中。“双师型”和科研型专业技术教师的规模和数量占比较大,不断地加强和改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教师队伍的教学综合性,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的能力和师资结构,打造一支高技术素质的富有多年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具有工程技术产品开发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专业技术师资队伍。三个重点是一定要积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教师积极进行校内外的实验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指导在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学习和实训等,提高工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四个重点是与在校企业、科研单位和合作的人员进行多方面交流和对接,承担学校和企业一个横向的课题,与在校学生一起研究和解决企业工程技术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工艺和新生产工程的技术问题,共同开发新技术产品、新工艺技术和新生产工艺等,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企业工程经历和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在教学中知识结构的优化,第一是要充分体现当今时代我国的纺织染整行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提高水平,体现我国纺织染料专业的教学技术特色和纺织染料行业的发展特点,为今后我国大学生的继续就业和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深造的专业水平,打下坚实的教学理论和基础。“新型染料”一门专业课程的整合教学重组研究团队的全体成员和授课教师们,对现行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整合教学选择、辨析、梳理、更新和完善,并进行了整合教学重组,打破了与过去我校专注于提高纺织品的染色牢度、颜色的科学和优化,以及纺织染色工艺的应用原理等,与传统纺织染料专业课程相互分割、内容相互重叠的传统教学弊端,将提高纺织品的染色牢度、颜色的科学和纺织染色工艺的原理,与传统专业课程教学有机地相结合,将其有机地整合为“新型染料”一门专业课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详实,大大减少了纺织染料理论教学课时的人数,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第二是整合以后的课程全面介绍了染料发色、染色织物牢度、染料结构与性能等基本概念及染色工艺原理,新型染料的分类及发展趋势、传统染料存在的生态环保问题,及其相应“新型染料”的替代品,使学生具备纺织染整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染整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实践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创新。实践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是在实践认识教学的基本和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型纺织染料公开课前的纺织染料实践和认识课程教学和实习,课程教学中的认识和实验教学。得学生对染料的生产具有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中的认识和实验教学,按照纺织专业课程实际教学进度的要求和顺序安排(其中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室内和室外),学生通过对实验课程教师的指导,亲自动手对纺织染料实验的结果进行专题的讲解和介绍,掌握了染料化学合成的各种重氮化学和偶合单元的反应、重氮化和偶合单元反应、纺织品染料染色牢度的测定和评价及染色测试方法等,和各种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用此方法学到的,染色工艺基本操作和技能。目的是通过各类大型生产企业染色实习课程,让染料专业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产品和染料的主要种类,商品生产加工和各种纺织品生产中染料的主要技术应用,以及研究对象和最佳染色的工艺,巩固并通过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一步掌握和基本理解染料专业所学的,有关染料产品染色和纺织品生色工艺原理的基础知识。
三、结语
小议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纺织中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性和染色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合成和天然纺织纤维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的研究近况,分析其在纺织印染工业中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原理;合成纤维;天然纤维
1前言
超临界染色(supercriticalfluiddyeing,简称sfd),也叫无水染色(waterlessdyeing),于1989年由德国西北纤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schollmeyer等发明,从这时起,各国科学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无水染色新技术。
无水染色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对传统印染业的革命,传统织物染色需大量用水和化学助染剂,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无水染色具有工艺简单、流程短,不用助剂、染色后不用清洗、染料利用率高,并从源头上杜绝废水的生成等优点。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工艺的发展将给传统印染工业带来质的飞跃,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观点来看,这一革新的技术都是很有意义的。
植物印染在服装设计的应用
近年来,纵观中国各大秀场可以发现,民族元素在各大品牌的运用中备受青睐,而其中的植物印染工艺则是时尚界中的一朵奇葩。印染发展和人类发展是同步的,染色技术工艺在整个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印染在原始社会之前就已经产生,当时的染织图案往往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与地方文化特点。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印染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和形式语言,表达了服装的内涵和外观。而从品牌服装流行趋势看,消费将向个性化、休闲化、多样化、时装化和品牌化转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印染拥有丰富多彩的工艺技法和先进的生产流程,突显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的特点。工业社会大规模的服装生产使人们对千篇一律的产品产生了厌倦,当低碳生活成为时代的主题,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大家寻求更加自然的生活方式。植物印染天然无公害、工艺简便、丰富多彩的特点很适应这种需要;植物印染的应用日渐广泛,开始受到国内服装设计师的关注。
1印染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植物印染是运用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等为原料提取染料,通过直接染色或媒染的方法对麻、葛、丝、皮、毛、棉等天然纤维进行染色的方法。我国采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了这门技术,并不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植物印染技术发展成熟且方法多样,印染纹样丰富多彩。最早的印染源于手绘色彩。中国的毛笔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普遍运用于彩陶的绘制,而颜料则可以追溯得更早,织物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5千多年前,这三个客观条件形成手绘的基础,不难看出手绘历史的久远。植物染料始于中国,染色艺术确切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在周朝,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开始了以凸版奈引法为代表的印花工艺。这是一种利用凸纹的模型印板,蘸取具有粘和性的颜料于凸纹正面,再用盖图章的方式,通过压力直接将印版上的色彩转移到织物表面。汉代掌握了以兰草、茜草、红花、桅子为主的植物染料和以朱砂、铅白、绢云母、碳黑为主的矿物染料。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获取其他颜色。
2天然植物染色纺织品的特点
2.1天然植物染色纺织品的优势。植物染色纺织品安全环保,符合生态标准。植物染料源自植物,提取和印染过程中均无有害物质参与,生产过程不会污染环境。植物染料多是可食用色素,染色后的服装有益健康。染色后的纺织品颜色柔和舒雅,透出自然本色的醇厚之美。植物染料部分提取于中草药材,印染的纺织品具有养护皮肤、抗菌等功效。植物染色纺织品生态、环保,全面提升服装自然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2.2天然植物染色纺织品的劣势。2.2.1染料供应困难。植物中色素含量小,种植、收集、提取、应用都需很长时间,且收率低,导致植物染料难以大量生产。为获得足够的染料要大量采摘砍伐植物,不仅加大生产成本,也会破坏生态环境,违背了使用植物染料的初衷;且许多染料植物也是中草药资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若大量用于提取染料,成本太高。2.2.2染色重现性差。植物染料无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行业标准;且即使使用同一种染料植物,由于产地、气候或采集时间不同,都会导致植物染料色素含量、组成及色泽有很大不同,因而,染色重现性差。2.2.3染色牢度差。除少数几种染料植物(靛蓝和槐花等)外,植物染料普遍存在染色牢度差的问题,即使使用媒染剂也有许多达不到要求,尤其是耐日晒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大部分天然植物染料在染色时都要使用媒染剂,传统媒染剂大多含金属离子,有些被列入生态纺织品禁用名单。
3植物印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Genistein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抑制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关键词】料木黄酮;卵巢肿瘤;细胞系;细胞凋亡
Inhibitoryeffectsofgenisteinonproliferationinhumanovariancarcinomacellline3AOandrelatedmechanism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genisteinonproliferationinhibitionandapoptosisinductioninhumanovariancarcinomacellline3AOandtoexploreitsanticancermechanism.METHODS:Afterculturedwithdifferentdosesofgenisteinfordifferenttimeperiods,thecellsweretestedbyMTTassay.Studyontheultrastructureof3AOcellswasperformedby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aftertheadministrationofgenistein.Apoptosiswasdetectedbymeansof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method.Apoptosisrateandcellcycledistributionof3AOcellsweremeasuredbyflowcytometry(FCM).Theexpressionofestrogenreceptorβproteinwasmeasuredbyimmunocytochemicaltechnique.RESULTS:After3AOcellsweretreat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genistein,doseandtimedependentgrowthinhibitionwasdemonstrated.Inhibitionpercentageincellsexposedto10mg/Land20mg/Lgenisteinfor72hwere,respectively,54.24%and65.99%.Also,genisteincouldblock3AOcellsintheG2/Mphaseofcellcycle,andatypicalsubdiploidapoptosispeakwasdemonstratedbeforeG1/G2phase.Moreovertheapoptosiswastimedependent.Thecharacteristicmorphologicalchangesofapoptosisingenisteintreated3AOcellswereobservedbyTEM.TUNELstainingrevealedapoptosispositivecells.GenisteincouldupregulatetheexpressionofERβ.CONCLUSION:Genisteincandoseandtimedependentlyinhibitgrowthandinduceapoptosisinovariancarcinomacellline3AOthepotentialpathwayofERβ.
【Keywords】genistein;ovarianneoplasms;cellline;apoptosis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对3A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确定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定量分析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β受体的表达.结果:3AO细胞经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及浓度增高而增强,10mg/L和20mg/L染料木黄酮作用72h后,抑制率分别达到54.24%和65.99%.染料木黄酮阻断3AO细胞生长于G2/M期,在G0/G1前出现典型亚二倍体凋亡峰,且凋亡呈时间依赖性.电镜观察到用药后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特征.TUNEL法观察到大量阳性凋亡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到用药后,ERβ表达明显加强.结论:染料木黄酮对3AO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染料木黄酮可能通过雌激素β受体途径发挥药理作用,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卵巢肿瘤;细胞系;细胞凋亡
纺织品染色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以辽东学院的纺织品染色实验课程为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结合目前纺织印染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从注重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强化现代仪器在教学中的应用,融入绿色染色理念,改善课程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纺织品染色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创新,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目的,实现为纺织行业输送合格人才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纺织品染色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扎实的纺织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高质量纺织人才的基础,而纺织品染色实验教学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纺织品染色实验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纺织学科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染色实验课程在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中,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不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这一点已经在各高校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因此,怎样上好实验课、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个实验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纺织纤维的类别,常用染料的种类,染色助剂以及染色工艺过程,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配合染色理论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效利用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生动而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达到掌握纺织品染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染色实验课程概述
我院的染色实验课程采用的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染整工艺实验教程》,计划教学48学时。纺织品染色实验项目可以按实验类型划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大类,按实验内容可以划分为纺织品染色实验以及纺织品印花实验。其中纺织品染色实验单元包括常压浸染工艺、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及轧染工艺,印花实验单元包括各类别染料对纺织品的印花工艺实验。常压浸染工艺实验包括直接染料染色实验、活性染料浸染实验、酸性染料染色实验及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实验、还原染料隐色体染色实验;高温高压染色实验为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实验;轧染工艺实验包括活性染料冷压堆染色实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实验、分散染料热熔染色实验。
二、染色实验教学探索
混纺织物工业研究论文
1实验方法
1.1工艺流程
染色→水洗→皂煮→水洗→烘干。
1.2工艺处方
分散艳蓝E-4R2%(owf),弱酸性艳蓝RAW2%(owf),阿白格B10~60g/L,载体0.2%~1.0%(owf),匀染剂10g/L,冰醋酸调节pH值5.5~6.0,温度60~100℃,保温时间30~80min,浴比1∶50。
1.3染色K/S值测试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文中通过对纺织印染生产工艺及废水的产生进行论述,重点比较分析了几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方法,选择最优化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生产工艺;处理方法
纺织工业废水污染物主要是棉毛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盐类、油类和脂类,以及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纺织工业废水量大,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纺织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破坏水生生态平衡,恶化环境。因此要做好纺织工业废水无害化处理。
1生产工艺及废水的产生
1.1生产工艺
棉纺织产品主要是由棉花或棉花与化学纤维混合后经过纺纱、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生产出的产品。有纯棉(白坯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产品和棉混织产品(白坯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棉混纺织产品中化学纤维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均超过棉花的数量)。棉及棉混纺织产品可分为薄型织物(普通白布及染色布)及厚型织物(绒布、灯芯绒布)两种。根据织造方式的不同,棉及棉混纺织产品可分为机织产品(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而织成的产品)和针织产品(由针将纱线钩成线圈,再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产品),除了染色前处理过程略有不同之外,其染色及印花工艺基本相同。
小议镰刀菌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
【摘要】综述了镰刀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镰刀菌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和合成染料,吸收、蓄积、降解多环芳烃等方面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降解;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Q9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
其结构稳定,不易降解,且毒性大,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这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石油、农药、电子、纺织、造纸、化妆品及制药工业,它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近年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以细菌和真菌中的白腐菌、酵母菌和青霉菌研究颇多[1],而镰刀菌(Fusarium)少有人涉及。镰刀菌是真菌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种属,在环境中分布极为广泛,易培养,对营养物质要求不高,且抗毒性强。过去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镰刀菌及其所产毒素的危害上,为开发利用这一真菌资源,笔者综合近年镰刀菌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探讨了镰刀菌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和合成染料,吸收、蓄积、降解多环芳烃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和其应用前景。
1镰刀菌处理氮氧化物及其机制
Fusariumoxysporum的细胞色素P450NADH-NO还原酶(P450Nor)是属亚铁血红素-硫醇蛋白家族,是真菌反硝化作用的关键酶,此酶能催化还原2分子的NO到1分子N2O,如反应式(1),它还可作为还原剂催化还原N2O4。Fe3+-NO复合体被认为是此酶的酶-底复合体,P450Nor在分子氧极为有限的时候,使得NO的还原加快,其催化机理见图1,这与反硝化细菌的氧化氮还原酶不同,后者可以将NO直接转化为N2,但所需时间比前者要长[2]。这为生物脱出氮氧化物的污染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模式菌,必将在氮氧化物的治理技术上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