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5:10: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区域物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域物流规划技术论文
摘要:区域物流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推进型服务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在《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就区域物流规划的程序、方法、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规划区域物流现代物流
区域物流规划的程序
制定区域物流规划可遵循以下技术路线:首先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运用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确定区域物流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物流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物流需求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运用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中,理顺物流与区域各相关产业的关系,从政府、市场与需求、基础设施、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技术与网络的角度通盘考虑物流的布局,制定出包括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政策平台规划和物流产业主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案。最后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向有关单位反复征求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的方法,检讨方案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完善总体规划,并形成最终规划方案。
区域物流规划方法
区域物流的产业环境定性分析
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以物流发展基础支撑、物流发展成效和物流竞争力潜力为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区域经济规模和居民生活水平为区域经济指标,选取安徽省2007—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2007—2013年区域物流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2012年后皖北的物流竞争力增速最快,2015年超过皖中和皖南,同时期皖北的经济水平赶超皖南,三大区域的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同时提出提高区域物流能力与物流效能、加强皖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区域物流需求等建议,以期为安徽省物流能力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物流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sionanalysis区域物流是地区间商品流通和物资流动的实现方式,区域物流竞争力是各区域通过良性竞争,争夺物流要素、占据物流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形成有互补性和整合性的能力体系[1]。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李全喜等[2]利用相关分析法对31个省市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之间高度相关;徐茜等[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浙江物流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撑,浙江经济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何萍等[4]运用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推动江苏省物流发展的6个经济因素;李忠民等[5]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10个省份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张广胜[6]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物流竞争力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刘莉等[7]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四川物流发展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于物流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梁雯等[8]构建了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耦合模型,表明在2015年二者已达到高度协调阶段。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不断整合与创新物流业,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将安徽省16个地级市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区域,其中淮河以北为皖北,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为皖中,包括合肥、滁州、六安、安庆;长江以南为皖南,包括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在借鉴以往研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统计2007—2016年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物流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对比和回归分析安徽省皖北、皖中、皖东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安徽省物流能力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数据来源于2007—2016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取皖北、皖中、皖南各市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本文的研究数据。在遵循代表性、科学性、合理性、可量化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安徽省物流和经济发展特点,从物流发展基础支撑、物流发展成效和物流发展潜力3个维度12个指标测量物流竞争力;从区域经济规模和居民生活水平2个维度7个指标测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1)物流竞争力物流发展基础支撑:交通运输财政支出(X1)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物流的主要方式是公路物流,公路里程(X2)可以反映出公路运输对物流的供给能力;物流发展与物流信息技术密切联系[9],故增加指标互联网用户数(X3)和移动电话年末用户(X4)来衡量物流发展基础支撑。物流发展成效:邮电业务总量(X5)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邮政规模与水平;货运总量(X6)包含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水运货运量和民用航空货邮运量;安徽水网密布,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与公路密度均居全国前列,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得知,2007—2016年间货运量以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主,因此选取指标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X7)和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X8),可以体现出物流的作业能力和公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的供给水平。物流发展潜力: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运输需求日益增大,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提出了高要求,交通仓储邮电业在业人口(X9)可反映一个城市的物流从业人员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设项目投资(X10),有助于提升城市物流的供给能力;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X11),与将来的高级物流人才就业数相关,是物流行业未来的战略性资源;物流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X12)也可以间接反映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2)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规模: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Y1)的增长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和主要动力;GDP(Y2)能够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产值;进出口贸易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进出口商品(Y3)总额可以体现区域的对外贸易活力和经济竞争力;地方财政收入(Y4)可以体现区域经济规模水平,因此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和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来衡量区域经济规模。居民生活水平:由于人均收入越高,居民消费社会产品的能力就越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越高,对物流的作业能力要求也会更高,二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因此,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5)、人均GDP(Y6)和家庭总收入(Y7)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
2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关系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在对物流能力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区域物流能力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通过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投资及物流需求等三个方面定性地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为区域规划物流能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经济;区域物流能力
Abstract:Atthebasicofdefiningthelogisticscapacity,theregionallogisticscapacityanditsconstituentelementsarepreliminarystudied.Then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regionallogisticscapacityandregionaleconomyqualitativelyinthethreeaspectsoftheregional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logisticneedsandthetransportinvestment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regionallogisticscapacityprogramming.
Keywords:regionallogistics;regionaleconomy;regionallogisticscapability
0引言
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不断涌现,使物流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如何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已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以及物流政策平台的规划和建设[1]。而区域物流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区域物流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区域经济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研究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特别是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合理的区域物流规划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认为,区域物流规划应以现代物流理论、增长极理论、协同理论、系统理论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在综合本区域和外部环境基础上,确定本区域物流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物流设施的总体布局、政策措施规划等内容。
关键词:区域物流规划理论规划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物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因此,如何减少物流距离、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协调区域物流节点关系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3月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现代物流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当前,我国各地物流园区规划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物流规划尚属探索阶段以及各地政府不考虑区域总体协调发展的要求,各自为政,盲目进行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建设,重复建设,导致许多物流园区徒有其名而未发挥其经济功能或无法招商引资运营物流项目。本文从区域物流规划理论及步骤入手,以期对确定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定位和具体内容有所参考。
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物流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冯耕中认为,区域物流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整个物流体系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它以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区域物流系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为依据,考虑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掌握交通运输、仓储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统一安排交通运输、仓储等设施,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从冯耕中的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物流规划就是在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协同理论、系统理论等学科理论指导下,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预测物流需求、确定发展思路、建设物流运输设施网络、运作设施网络建设及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建设等内容。
(一)现代物流理论
区域物流平台建设对策论文
1引言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不断涌现,物流活动日趋频繁。如何减少物流距离,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区域物流平台建设成为区域物流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关于物流平台的具体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平台的解释在国内并没有取得共识或者这个概念还不成熟[1]。平台的概念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应用非常多,大都作为所依托的通用的和标准化的一个开发基础而提出。最近几年,物流平台的概念随着现代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被业内人士广泛使用。追溯其具体定义,大体上都只是意会,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这个概念边界还不是很清晰。
对物流平台概念的描述通常有以下几种:物流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标准化系统;物流平台是对物流各种活动起到承载和支撑作用的工程和管理系统;物流平台是由物流科学技术、物流教育、物流管理、物流基础设施共同构筑的环境条件,它支持和制约物流运行;物流平台的作用是使物流活动能够高效率地、顺畅地进行,使不同的物流活动能够有效地衔接,能够给物流开发提供标准化的环境。综合以上可以认为物流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功能是为区域内的物流活动提供支撑和承载,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管理工具,物流平台的运行依托和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环境。
2区域物流平台规划的原则及定位
2.1规划原则
区域物流规划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区域物流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推进型服务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在《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就区域物流规划的程序、方法、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规划区域物流现代物流
区域物流规划的程序
制定区域物流规划可遵循以下技术路线:首先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运用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确定区域物流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物流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物流需求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运用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中,理顺物流与区域各相关产业的关系,从政府、市场与需求、基础设施、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技术与网络的角度通盘考虑物流的布局,制定出包括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政策平台规划和物流产业主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案。最后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向有关单位反复征求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的方法,检讨方案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完善总体规划,并形成最终规划方案。
区域物流规划方法
区域物流的产业环境定性分析
区域物流发展问题及策略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长江流贯全境,由京珠高速公路与京九、京广等铁路干线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全省,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全国几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东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最高,具有较强的开放和技术优势的地区,西接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西部大开发地区[1]。独特的区位优势使湖北省必须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增强湖北省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企业的运作效率,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
1.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活动存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物流业的产出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需求总规模与国民经济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湖北省GDP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湖北省物流需求总体规模的发展变化情况。由于当前还没有对社会总的物流量进行统计,但是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可以通过对全省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发展状况来近似反映湖北近几年物流需求总体规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2]。由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随着湖北省的GDP的增长,货运量也在逐步增长,湖北省的物流需求已经增长到较大的规模;从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湖北的货物周转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其中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在逐步增加,甚至在2009年超过铁路运输,说明湖北物流业铁路运输基本保持稳定,公路与水路运输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湖北省物流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湖北物流业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还没形成一定的规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东部沿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物流枢纽建设不足、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湖北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物流枢纽的建设不足,使得物流各环节衔接效率不高,交通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分割严重,没有系统的物流网络体系。湖北省构建现代物流的总体规划是:建设武汉、宜荆、襄十等三大物流圈,建设武汉、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六大物流枢纽城市,并以此为网络,逐步建成以物流圈—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基地(园区)—专业物流中心为骨干框架的全省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目前,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物流圈和以襄樊、宜昌为副中心的三大物流圈虽已具雏形。但是,计划体制所惯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依然存在,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部门和地方利益不协调,分散了物流资源,阻碍了统一开放物流大市场的形成。因此湖北省区域物流还达到快捷高效的网络化,严重阻碍了湖北省区域物流业的发展[1]。
区域现代物流体系思考论文
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湖北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区域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构建湖北省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物流物流体系
一、引言
湖北省地处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得天独厚,省会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较强经济基础。但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影响了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致使湖北潜在的优势逐渐丧失。在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构筑我省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对推进我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
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利用曲线估计法,得出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于发展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航空物流;区域经济
一、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1.航空物流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之一航空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货物运输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进而带动进出口贸易,发展本地区经济;航空物流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与集中,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延伸,同时,航空物流的集聚效应,使得区域各产业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2.航空物流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力量之一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的批复和迅速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飞速发展,其航空物流的发展表现尤其强劲。2014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7.04万吨,同比增长44.86%。郑州机场在货运上出现了三个“改变”。从货源上看,国际地区货邮量占到货邮总量的55.64%,超过国内货邮量。从承运方式上看,全货机承运货邮量达到25.7万吨,同比增长80.65%,占货邮总量的69.39%。从货物流向上看,出港货邮达19.86万吨,占货邮总量的53.62%,进港货邮17.18万吨,占货邮总量的46.38%,进出港货邮趋于平衡。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达到17家,去年新增了卢森堡、美国南航和马来西亚3家货航,货运航线达到32条,新增了9条。国内与国际地区通航点33个,新增了9个。全货机周航班量达到92班,航空货运网络覆盖范围快速扩大,货邮集疏能力大大增强。201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90%;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0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90亿美元,增长11%,约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群相继落地,吸纳周边省份劳动力就业40多万人。201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初步确立中国内陆地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地位。
二、郑州航空物流对郑州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究郑州航空物流对郑州经济发展到底有何影响,本文运用曲线估计法来分析,用(y)来表示郑州GDP,即把郑州GDP来代表郑州经济的发展水平;用(x)来表示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即作为郑州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水平。为了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本文选取了从2005年到2014年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及GDP作为研究数据。(见表1)通过观察郑州GDP和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二者之间并非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航空货物吞吐量的逐年上升,郑州的GDP在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上升速率逐渐减缓。(此关系从下图的散点图中也可清晰体现。)并且根据二者之间的主要趋势我们预计对数函数能够较好的拟合和预测该变量。因此在使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选择非线性估计中的对数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因此模型显著性有效。而R^2大于0.9说明拟合度很高。而且从该模型中可看出,x每增加一个单位值,y的增加量为27308.74/[x(x+1)]。这同时说明了即y随x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x值的增大增加速率逐渐减慢。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即随着航空货物吞吐量值越来越大,虽然对GDP仍然有着正面的影响,但是由于利用效率,基数过大等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导致该因素已经不能使得GDP维持之前的增长率。因此若想使GDP进一步上升必须通过改进运作货技术等其他方面的问题。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5年——2014年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与GDP都在逐年上涨,特别是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近几年来增长迅猛,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大型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冠军。2014年增长47%,2013年增长69%,2012年增长47%。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虽然郑州航空物流与郑州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郑州航空物流还不能对地区经济产生规模影响,与其他航空物流与发展处于主动和超前状态的地区相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比较有限。这可能与郑州航空物流的发展不完善有关。因此,提高航空物流整体运作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试析论文
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物流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冯耕中认为,区域物流规划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整个物流体系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它以国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区域物流系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交通条件等为依据,考虑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掌握交通运输、仓储等物质要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统一安排交通运输、仓储等设施,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从冯耕中的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物流规划就是在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协同理论、系统理论等学科理论指导下,分析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预测物流需求、确定发展思路、建设物流运输设施网络、运作设施网络建设及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和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建设等内容。
(一)现代物流理论
现代物流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最基本理论基础,是区域物流规划中功能定位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区域物流如何进行功能设置。根据我国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2001)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基本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现代物流强调从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等全过程最佳组合,强调应该把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功能之间的衔接,实现物流整体最优,强调应坚持效率、成本、服务与效益的均衡。现代物流理论决定区域物流规划必须把物流七大功能要素有机结合以满足区域内物流客户价值最大化,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把物流功能、物流设施设备、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物流大系统。同时它要求区域物流规划必须从追求单个企业降低成本、注重局部活动的最优化到追求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基于区域非均衡理论而产生,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区域物流规模效应的形成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内部的节约。物流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同时增长极理论认为,先进物流活动开展,可以此为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因此,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资源增长极”、“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的相互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的诱发效应、极化效应、渗透效应和扩散效应;对重点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注重“增长极核效应”。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区域规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