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5:02: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区域投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上海区域投资现状与前景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在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近期发展目标,即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中,各成员国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对区域内投资给予了极大关注。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逐渐成为成员国合作的重要方向,既而区域内投资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吸引外资的特点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环境逐渐改善
1各成员国投资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明显好转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打击恐怖势力的帮助下,中亚地区的社会环境逐渐改善。各国在经历了2005-2007年的总统换届之后,基本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论文百事通尽管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动荡,但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各国的政治环境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中亚各国政局趋于稳定,为各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各成员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使该地区成为世界大国和区域组织关注的焦点。
在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条件下,俄、哈、塔、乌等国凭借大量出口资源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俄罗斯GDP增幅连续六年保持在7-8%,中亚国家(除吉尔吉斯外)的GDP增幅已连续六年保持在9%以上。近年来,中国的GDP也实现了年均8—10%的高速增长。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区域电网投资效益分析
一、某市新城区电网规划
1.变电站选址定容变电站是电网中的中枢部分,它承载着变换电压、集中分配在网电能的任务。根据当地电网结构和电力用户的分布,合理的确定变电站的位置、参数对电网的规划合理性有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的投资建设以电网的建设为主,电网建成后经济收益的高低对电网的经济性有重大影响。变电站因其特殊的总用在整个电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上游系统来说,变电站属于负荷点,它消耗了由电厂发出的电能,而对于下级用户,变电站又是直接电源,为电力用户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电能,所以变电站的布局直接影响着电网的运行效率以及上游电站的输电效率。本次规划依据某市新城区区域发展的定位和区域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对新城远期的变电站布点和主变压器容量进行规划。变电站选址的总体规划思路如下:
1.1变电站选址及定容的相关原则
1)变电站选址变电站的选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比如所选取位置的地价因素,如果选取的变电站厂址地价过高,这对变电站造价有一定影响,再次要考虑到变电站位置的可行性,有些地区是不适宜建造变电站的,比如河流湖泊旁边。根据以上因素就能够大概判断出变电站选址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变电站选址的具体方案进行决策。
2)变电容载比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并考虑到新城区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110kV电网变电容载比应在1.9~2范围内。3)电力平衡如果变电站总容积不能够满足负荷所需电容量,就会发生电力事故,根据历年负荷变化规律预测,预计远期新城区范围内10kV负荷总计430.01MW,按照110kV等级容载比1.9~2计算,需110kV(含220kV)变电容量817.0~946.0MVA。
1.2规划结果新城区远期负荷预测结果为430.01MW,取容载比0,计算得到本区共需供10kV电源容量约为860MW。目前规划区范围内有1座220kV变电站,该变电站主要为某市地区辐射供电,仅向规划区配出2回线路供区内的农用负荷。这2回线路为临时供电性质的线路,在规划区各建设项目开始后可作为施工供电线路,规划区建成后将进行拆除。该变电站远期将配出10kV线路,为新城区10kV侧的负荷供电。结合某市地区电网建设安排考虑,区内新增1座220kV变电站,远期容量构成为4×180MVA;考虑区内220kV变电站供10kV能力及线路供电半径要求,需新建110/10kV变电站2座,容量均为3×63MVA。规划后的新城区远期将由2座220kV变电站及2座110kV变电站共同为10kV负荷供电。远期变电站选址定容结果及各变电站供电范围见附图四。变电站规划结果见下表1。“十二五”期间,规划区内电力负荷增长主要来自施工设备。根据2014年负荷预测结果,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规划“十二五”后期在规划区东南侧新增110kV曲西站布点,一期容量为1×63MVA,则2014年规划区供10kV侧容量为213MVA,容载比达到18。
长三角区域贸易投资联动建设探究
论文关健词:长三南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论文摘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周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始终坚持国家政策指导方针,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籍要实现长三角贸易投资的联动发展,依托长三角腹地,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对长三角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长三角区域贾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又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一、长三角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概述
贸易投资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贸易与投资的一体化结合不仅可以对贸易波动产生的风险的进行分散,而且FDI通过其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作用,可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四大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长三角和服务全国,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长三角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服务全国,带动周边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三角地区己成为世界所承认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军区域。近年来,长三角地区16城市继续克服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剧增,区域贸易投资发展迅猛。
交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经济增长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加大交通投资,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企业经济利润,刺激经济迅速增长。为此,在全面了解交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加大交通投资,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交通投资;区域经济;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短期需求拉动效应,是指国家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早期,财政支出会影响地区经济,也就是说,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一部分,交通投资对于有效需求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比如一旦交通投资后,最先受到影响的应该是其上下游的产业,尤其是建筑业,可以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施工材料,与此同时,上下游产业也会带来一定劳动力需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对其他产业起到短期需求拉动效应。一般来讲,一个交通项目的建设周期并不长,最多就是3~4年,在这期间,必定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项目前期建设阶段,投资会通过一些影响路径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整体来讲,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而想要产生长远的影响,一般是在项目建设后,因此,交通投资还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供给的推动效应。为此,开展交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交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交通投资不仅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还会给当地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便利,并为区域内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很大,具体影响效果如下。
1.1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投资现状分析论文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吸引外资的特点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环境逐渐改善
1各成员国投资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明显好转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打击恐怖势力的帮助下,中亚地区的社会环境逐渐改善。各国在经历了2005-2007年的总统换届之后,基本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尽管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动荡,但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各国的政治环境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中亚各国政局趋于稳定,为各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各成员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使该地区成为世界大国和区域组织关注的焦点。
在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条件下,俄、哈、塔、乌等国凭借大量出口资源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俄罗斯GDP增幅连续六年保持在7-8%,中亚国家(除吉尔吉斯外)的GDP增幅已连续六年保持在9%以上。近年来,中国的GDP也实现了年均8—10%的高速增长。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2各成员国调整了与投资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
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论文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然而时过境迁,中国及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变化,随着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头十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国际贸易(包括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贸易关税的降低,WTO已经顺利加入,我国整体及大陆各个区域的投资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因此,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估指标系统,并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以便在新世纪和新环境背景下,对中国各区域之投资环境状况的优劣进行全面、科学而准确的度量和评价,揭示各个区域投资环境实际水平的优劣和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以期给国家、各个区域及各级部门一个比较清晰和科学正确的认识,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小议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成因
所谓利率投资效应是指利率变动对投资作用的效应,或者说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无论是脉冲响应中投资变量对利率冲击的响应和累积响应,还是方差分解中利率对投资变量的贡献率,都可以得出我国利率投资效应在东、中、西、东北部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这一结论。根据利率投资效应作用机理,该效应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表现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产业构成因素,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情况,不同产业对资金需求有着很大差别,其对利率的敏感性也不相同;二是企业性质因素,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于融资成本的反应是有差别的;三是金融格局因素,不同的金融格局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它具体包括银行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结构。
一、产业组成结构
我国产业组成结构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从我国各区域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在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看,第一产业在西部地区占比最高,中部其次,东北部第三,东部地区最低;第二产业占比情况刚好相反,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其中中部和西部第二产业在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低于50%。
从产业组成结构的另一方面主导产业状况来看,我国东西部情况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者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中出现的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的、能通过其前后相关联与旁侧关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一般把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的产业视为主导产业。我国东部地区的主导工业状况与西部有着明显的不同。西部的主导产业类型偏向于基础性的产业,特别是能源、冶金和化工产业,其特征是对资源的高度依赖。东部的主导工业类型则更为丰富,偏向于各类装备制造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小。
在分析区域产业组成结构差异是否是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产生原因之一时,必须先明确不同的产业其利率投资效应的表现情况是否不同,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利率投资效应在三次产业间是否存在差异。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金融机构短期农业贷款余额”作为第一产业投资情况的考察变量,以“金融机构短期工业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短期建筑业贷款余额”的加总来考察第二产业的投资情况,以“金融机构短期商业贷款余额”代表第三产业的投资情况。选取1983-2007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为剔除价格影响,将这三组数据除以1983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得到实际贷款额的时间序列变量,记为第一产业RL01,第二产业RL02,第三产业RL03。为避免波动,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数调整,将对数变换后的时间序列变量记为第一产业LNRL01,第二产业LNRL02,第三产业LNRL03。选取与前文相同的“实际贷款利率”作为利率变量,记为RR,形成利率的时间序列变量。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投资研究论文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吸引外资的特点
(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环境逐渐改善
1各成员国投资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明显好转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打击恐怖势力的帮助下,中亚地区的社会环境逐渐改善。各国在经历了2005-2007年的总统换届之后,基本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尽管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动荡,但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各国的政治环境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中亚各国政局趋于稳定,为各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各成员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使该地区成为世界大国和区域组织关注的焦点。
在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条件下,俄、哈、塔、乌等国凭借大量出口资源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俄罗斯GDP增幅连续六年保持在7-8%,中亚国家(除吉尔吉斯外)的GDP增幅已连续六年保持在9%以上。近年来,中国的GDP也实现了年均8—10%的高速增长。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2各成员国调整了与投资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
区域高等教育投资博弈探析论文
摘要: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多元投资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投资主体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厘清这些关系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博弈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分析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属性及区域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构成及其利益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投资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提出了高等教育投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博弈分析
一、博弈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博弈论(GameTheory)又称对策论或游戏论,是研究多人谋略和决策问题的理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一个博弈问题必须至少有两个或多个参与博弈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这些主体在博弈过程中都有各自的切身利益。由于利益的驱动,他们在作出自己的决策时,总想选取最优战略。(2)博弈中的各个主体之间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竞争贯穿博弈的全过程,同时竞争又将博弈的主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较量。(3)主体之间要进行较量,每一个博弈主体就要尽量掌握博弈中对手的特点和已经采取或可能采取的行动的知识和信息。(4)各个博弈主体都十分关心博弈结果。博弈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输赢大小,博弈论用收益(或效用)来描述博弈结果。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包括:(1)参与者(Players):指的是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通常又称为参与人或局中人。参与者参加博弈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行动,以期使自己的收益(或效用)水平最大化。(2)行动(Actions):是指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一时刻作出的战略选择。(3)信息(Information):指的是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能了解到和观察到的知识。信息对参与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参与者在每一次进行决策之前,他必须根据观察到其它参与者的行动和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作出自己的最佳选择。(4)战略(Strategies):是参与者如何对其它参与者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行动规则,它规定参与者在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行动。(5)收益(pay):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者得到的确定的效用或期望效用。效用通常表现为博弈结果中的赢输、得失、盈亏。效用必须能用数值刻画其大小。博弈论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一个参与者的收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战略选择,而且取决于所有参与者的战略选择。或者说,收益是所有参与者各选定一个战略形成的战略组合的函数。(6)结果(outcome):是博弈分析者最为感兴趣的要素的集合,是他认为最有可能的行动或战略组合。
二、高等教育多元投资主体的利益关系
直接投资区域战略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结构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取向及总体战略和区域战略,并提出了优化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地域结构;战略
二战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科技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异军突起,成为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特别是2O世纪8O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变了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格局,也证明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动用全球资源、启用全球投资回报最高区位、获得国际经济竞争能力、控制能力的关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贸易性和非贸易性两种,其中非贸易性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最主要的对外投资形式,也是企业大力推行R&D、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驱动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第一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从而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对外非贸易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加快,但仍显不足。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遵循世界对外直接投资规律,适度发展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是企业投资阶段的重要表征和取得投资成功的关键,加强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企业非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结构特点
1.地区集中性。中国企业对外非贸易直接投资在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北美(仅指墨西哥以北的美洲,下同)、大洋洲、亚洲等地区。截止1997年,累计在上述三洲的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22.08%、31.45%、18.05%,共计71.58%;而在拉美、非洲、欧洲分别仅为10%、11.07%和7.35%。从国别分布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国及少数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如到1997年底,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累计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有19个,累计存量投资占到总投资的9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区域规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