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4:16: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区域经济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区域经济学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年**月01日—20**年**月1日在黑龙江省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返乡创业区域经济学分析
[摘要]在经济上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崛起,是每一个经济贫困县的政府和人民的梦想。如果能够制定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恰当的先导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全力培养县域经济增长极,待时机成熟时再顺势制定并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的点轴开发战略,那么贫困县不但能够甩掉贫困的帽子,而且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的逆势崛起,加快贫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贫困县;返乡创业;逆势崛起;区域经济学
依照区域经济学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由于地处经济高梯度地区县域及城市经济的极化效应,地处经济低梯度地区的县域经济(贫困县),在经济发展中必然会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但是近十几年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莘县经济却成功实现了逆势崛起,一跃成为“中国蔬菜第一县”,经济农业、旅游农业、植物蛋白萃取、肠衣制造、塑框编艺、盐化工程、特钢生产等全面开花。从2004~2016年的12年里,莘县的GDP翻了4.93倍,成功实现了县域经济的逆势崛起。
1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
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点,县域的总面积1423km2,可耕地面积9.44万hm2,下辖24个镇(街道),1154个行政村,县域总人口约有123万。莘县属于革命老区,地处三省交界处,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带,交通运输不畅,信息闭塞,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在产业结构上,莘县长期以粮棉种植业为主,传统农业占到县域GDP总量的90%,贫穷落后是当时莘县经济社会最突出的特征(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莘县贫困人口占到县域人口总数的72.5%,八年后的1985年,莘县还有51.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到1995年,虽然贫困人口仅仅占总人口的20.3%,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就绝对人数来说,依然超过了20万人。
2逆势崛起的莘县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强,加强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推行的依然以理论教育为主,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要想提高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效果,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
1引言
区域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种应用性决定了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还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然而,就当前区域经济学教学来看,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区域经济学的特殊性来开展教学,以至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基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中依然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考虑到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而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强,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很难理解透这些理论知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2.2教学方法落后。就当前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负责听,知识的传授主要靠板书这种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比较机械,不够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3教学评价不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提高教学实效。然而,就区域经济学实践性教学评价来看,教师依然以理论评价为主,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由于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关注课本知识,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考试,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议区域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深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
【摘要】区域经济学是具有前沿性、实务性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区域经济学教学问题探讨,提出本学科教学深化的意义与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学是目前我国经济学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由于社会需求巨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繁重,教学和研究队伍正在日益扩大,然而,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各方面还不尽成熟,特别对于其教学的内容及其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区域经济学教学深化的意义
1、深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由于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新型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区域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深化有助于本质上提升本科生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程度,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深度和能力。
区域经济学科创新发展探究
摘要:我国现展中需要遵循创新、开放、协调、绿色以及共享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同样需要遵循这个理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研究内容体系创新和完善。加强对创新以及产业实践等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创新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区域经济学科;创新发展
1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进行探索进而为治国理念的新思想、新战略等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上也不断地强调要正视新时代下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进而引领中国的区域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2创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体系的创新
从基础理念研究方面来看,首先,要保证空间维度的区域理念创新。加入空间创新因素,不断地对理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可以以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空间的创新以及相关性进行引入,并对区域创新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拓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理论;其次,注重创新型区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创新型研究领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我国也在由上向下积极的灌输创新理论。从我国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来看,在创新型区域领域的理论研究中还需要注重对理论的完善。从实践热点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各地区都开始注重创新理念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同时创新中心也是个城市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并在《中国制造2025》中根据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建设多家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将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视为发展的核心,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同时在国家的鼓励下,我国二线城市也纷纷地加入到创新的热潮中,由此可见,当前区域创新中心的打造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开提报告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黑龙江省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目前,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片面化等诸多问题。为此,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完善教学考核方式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一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区域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参与政策讨论与实践评估,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展政策参与的领域;另一方面,表现在不断拓展的国际化视野,即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区域发展以及各种区域经济问题,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政策。就其综合性而言,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学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而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的能力,从事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相关科研及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改革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域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析民族高校区域经济学的教学
1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由于区域经济学的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各地区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在解决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区域性
区域经济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比如,市场的培育、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学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市场等问题。
1.2实践性
在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快地方的经济发展,每个地区的地方政府在考虑经济增长的问题时,大部分会以行政区为单位,对区域特征进行整体探究,具有很强的地方性色彩,尤其在选择适合本民族地区的特定规律和做法时会更加注意,而在运用过程中有会创造出新鲜的实践经验,使一些经验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丰富了学科的内容。
高等院校区域经济学教学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域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滞后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教学考核方式片面化、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强化实践型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考核方式,保障教学效果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区域经济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目前,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片面化等诸多问题。为此,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完善教学考核方式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一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区域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参与政策讨论与实践评估,并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展政策参与的领域;另一方面,表现在不断拓展的国际化视野,即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区域发展以及各种区域经济问题,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政策。就其综合性而言,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学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而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的能力,从事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从事相关科研及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改革和创新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是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践型教学区域经济学论文
摘要:教学形式单一、分析工具教学占据大量时间、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片面,这些是区域经济学课程当下的教学现状。介绍了实践型教学的内涵及优势,分析了实践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作用,如以专题形式开设课程,意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创新评价制度。这样,能使学生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去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的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型教学;区域经济学课程;应用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将经济地理学作为学科基础,利用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经济活动在空间当中的规律和空间资源配置进行研究。资源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构成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律,在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且能够给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区域经济学除了理论基础之外,包涵了更多的实践性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充分结合,让学生科学、正确地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1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形式单一。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学科,其自身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区位理论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贸易理论,等等。区域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开设课程的目的是要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运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能力。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受考核目标以及课程学时的限制,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1],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训练,致使学生在写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时,不知该如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和整理数据。1.2分析工具教学占据大量时间。传统区域经济学具有描述性质,描述区域经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将来是什么样,起到了解释作用。而现代区域经济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应的模型来解答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2]。要想将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就要依靠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通过对分析工具的应用来判断现实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包括实地调查、调查问卷和计量经济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现实的区域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应根据区域经济学的规律对经23济活动的效果进行判断、分析和预测。例如,在理论方面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容当中,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如何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溢出效应进行必要地定量分析,并判断两个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紧密性,还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然而,分析工具的教学与实践需要占用大量课时,这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不允许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分析方法只是做了简单介绍。1.3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区域经济学课程评价仅采取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考试内容也只是局限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基本理论,范围局限在课本、笔记和相应的习题上,考核理论内容只是在对的学生记忆力进行考察,而不是对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行考察。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科学地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去发现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经济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2实践型教学的内涵及优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区域规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