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12:36: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区位因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公司的区位因素诠释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证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做了研究,但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很少涉及证券公司的区位优势。事实上,区位因素对证券公司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对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选择区位,利用区位优势帮助我国证券公司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六大区位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本、社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资本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实力。
关键词:证券公司;区位因素;回归检验
前言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论文百事通证券市场不仅具有天然的融资功能,还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它的某些指标还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投资者信心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政策亦往往通过证券市场反映其效果。
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各种金融创新业务也加快了步伐。但从整体上看,经纪、自营、以承销业务为主的投行仍是国内券商的最主要业务内容和利润来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为促进我国证券公司更合理、更有序、更健康地发展,学者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制度、治理结构、经营模式、营销能力、人力资本等角度进行研究,对证券公司区位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适于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
因为证券公司总部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证券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所以,每个证券公司在选择总部的区位时都会做一番思量。但是究竟何种区位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以拥有证券公司总部(以下简称证券公司)的22个城市为对象,结合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探索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证券公司发展区位因素分析论文
一、区位因素分析
1、资本规模
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国际投资银行逐渐介入,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普遍偏小已经成了威胁其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资本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开展业务的能力,公司所在区位拥有的资本数量多有利于公司扩资、融资,促进公司发展。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态,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其基本特征有:依附性、动态性、私有性、波动性、群体性、创造性、层次性、潜藏性。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业的经济效益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产出。证券公司的员工是知识型员,所以,证券公司应落户于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区位,有利于提升公司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
3、科技实力
证券公司发展区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证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做了研究,但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很少涉及证券公司的区位优势。事实上,区位因素对证券公司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对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选择区位,利用区位优势帮助我国证券公司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六大区位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本、社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资本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实力。
关键词:证券公司;区位因素;回归检验
前言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不仅具有天然的融资功能,还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它的某些指标还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投资者信心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政策亦往往通过证券市场反映其效果。
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各种金融创新业务也加快了步伐。但从整体上看,经纪、自营、以承销业务为主的投行仍是国内券商的最主要业务内容和利润来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为促进我国证券公司更合理、更有序、更健康地发展,学者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制度、治理结构、经营模式、营销能力、人力资本等角度进行研究,对证券公司区位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适于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
因为证券公司总部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证券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所以,每个证券公司在选择总部的区位时都会做一番思量。但是究竟何种区位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以拥有证券公司总部(以下简称证券公司)的22个城市为对象,结合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探索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我国证券公司的区位因素影响实例分析研究论文
证券公司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证券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许多学者都对此问题做了研究,但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我国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等角度进行研究,很少涉及证券公司的区位优势。事实上,区位因素对证券公司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对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选择区位,利用区位优势帮助我国证券公司合理、有序、健康地发展。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六大区位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本、社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资本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实力。
关键词:证券公司;区位因素;回归检验
前言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不仅具有天然的融资功能,还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它的某些指标还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投资者信心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政策亦往往通过证券市场反映其效果。
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各种金融创新业务也加快了步伐。但从整体上看,经纪、自营、以承销业务为主的投行仍是国内券商的最主要业务内容和利润来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为促进我国证券公司更合理、更有序、更健康地发展,学者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制度、治理结构、经营模式、营销能力、人力资本等角度进行研究,对证券公司区位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适于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
因为证券公司总部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证券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所以,每个证券公司在选择总部的区位时都会做一番思量。但是究竟何种区位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以拥有证券公司总部(以下简称证券公司)的22个城市为对象,结合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探索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挑选影响要素剖析论文
内容摘要:旅游企业区位是其活动的空间。本文从旅游资源区位因素、旅游市场区位因素、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旅游集聚因素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投资区位选择分析论文
一、提出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但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87.84%分布在东部地区,9.09%分布在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只有3.08%。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华投资的如此不均衡,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英国学者邓宁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做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一个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把区位优势看作国际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把区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成本因素和投资环境,随后又补充了语言、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根据邓宁的理论,伍德沃和罗尔夫对影响出口导向制造业国际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他们的分析,跟投资选址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GDP、汇率贬值、免税期限、自由贸易曲的规模、政治稳定因素、制造业的积聚度、土地面积等;而与选址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工资、通货膨胀率、运输费用、工会组织等。
朴商天(2004)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差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集聚化程度、鼓励政策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工资水平、研发人力则对直接投资起着反作用。基础设施对选址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少。
开展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摘要:会展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客观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地理区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会展业的区位影响因素是不尽相同的。区分和确定这些区位因子的差异和属性,有利于展会举办方做出准确的区位决策,促进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
关键词:会展业地理区位;区位选择;空间尺度
作为会展旅游的核心,会展旅游的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会展举办地,举办地所追求的是会展旅游给居民和商业团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会展旅游的吸引力激励和鞭策着举办地去赢得会展市场,最富有竞争力的会展旅游举办地能够使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因此,会展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区位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的地域内在规律。
一、会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尺度
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orPositionin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所以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含。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后才开始使用的,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由于地理区域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此依据地理区位因地理现象和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会展业也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它们关注的重点分别为会展业的地区布局(宏观)、地点布局(中观)、会议与展览的场馆布局(微观)。这些侧重点构成了有序的空间层次。
(一)会展地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宏观区位
外商直接投资分析论文
一、提出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但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87.84%分布在东部地区,9.09%分布在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只有3.08%。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华投资的如此不均衡,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顾
英国学者邓宁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做了全新的解释。他指出:一个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邓宁把区位优势看作国际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把区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成本因素和投资环境,随后又补充了语言、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根据邓宁的理论,伍德沃和罗尔夫对影响出口导向制造业国际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他们的分析,跟投资选址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GDP、汇率贬值、免税期限、自由贸易曲的规模、政治稳定因素、制造业的积聚度、土地面积等;而与选址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工资、通货膨胀率、运输费用、工会组织等。
朴商天(2004)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差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集聚化程度、鼓励政策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工资水平、研发人力则对直接投资起着反作用。基础设施对选址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少。
对外贸易与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综述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地理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地区,如沈阳—大连、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也广泛存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1].目前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主要沿着两个脉络展开:一是机理研究,包括剖析苏州—上海等典型案例和归纳双核结构现象共同点来归纳双核结构模式的一般优势[1-2],以及借助几何学手段从区域可达性的视角对双核结构模式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学推导[3];二是应用研究,应用区域双核结构理论来指导区域的发展战略[4].但是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在双核结构模式生成机理的研究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本文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技术手段和研究视角,构建模型模拟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生成过程.我们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区域发展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的认识.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对外贸易是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生成的基本驱动力量.我们的观点基于目前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提供的两个证据.一是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的交互作用将导致制造业的集聚和城市的出现:Krugman[5]、Fujita和Krugman[6]的研究表明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对外贸易政策是塑造国内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Krugman和LivasElizondo[7]、Alonso-Villar[8]和Hanson[9]的研究表明,随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国内市场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企业将倾向于在靠近国外市场的边境地区布局.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伴生物.在本文中,我们将给出对外贸易驱动双核结构模式生过程的严格论证,并探讨对外贸易影响双核结构的控制因素,最后进行总结.
1模型设定
1.1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
我们的模型由两个狭长的、隔海相望的国家A和B构成,其中国家A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图1).国家A和国家B的经济都由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构成,其中农业部门都能够自给自足.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国家A是制造业产品的净出口国,且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同时把国家B看作一个“黑箱”,不考虑其内部空间结构,对于国家A来说国家B的市场规模为yf,这里yf的值随着国家A对外贸易政策的深化而提高.图1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国家A的长度被标准化为1,劳动力的数量也标准化为1,其中制造业劳动力的份额为u,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为1-u.受土地等农业资源的限制,农业劳动力被固定在r=0、r=0.5和r=1三个区位(形成三个村庄).在这三个区位上,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分别为φ0、φ1和φ2.为简单起见,假设生产单位农产品需要单位土地资源和单位农业劳动力,同时假设农产品为计价物.这样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收入都为1.制造业劳动力不能跨国流动,但是可以在国家内部两个区位r=0.5和r=1自由移动.如果制造业劳动力全部集中在区位r=0.5或r=1,则国家A是一个以区域中心城市(港口城市)为核心的单中心经济体;如果制造业劳动力同时分布在区位r=0.5和r=1,则国家A的空间结构呈现出双核模式.令区位r=1上的制造业劳动力份额为λ,W1和W2分别为区位r=0.5和r=1处制造业劳动力的工资,则在r=0、r=0.5和r=1三个区位上劳动力的总收入为Y0=φ0(1-u)(1)Y1=φ1(1-u)+(1-λ)uW1(2)Y2=φ2(1-u)+λuW2(3)。
1.2消费者和制造业企业
消费者(劳动力)具有相同的多样化偏好,他们的效用U具有Cobb-Douglas函数形式.令CA代表农产品的消费量,M为制造业产品消费量的综合指数,δ(δ>1)为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替代弹性,u表示制造业产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则:U=C1-uAMu(4)其中M=[∑ni=1c1-1/σi]1/(1-1/σ)制造业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性和张伯伦式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假设制造业活动只需劳动这一种要素投入,固定劳动投入为F,边际劳动投入为c,则制造业企业i的成本函数为L(i)=F+cQ(i)(5)2市场潜能如果双核结构模式是一种均衡状态,那么必须保证区位r=0.5处的制造业企业没有动力逃逸到区位r=1,同时区位r=1处的制造业企业也没有动力逃逸到区位r=0.5.反之,如果企业逃逸后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则这个空间格局是非均衡的.下面我们构建市场潜能函数来刻画制造业企业逃逸原有的区位时获得利润的相对大小.简单起见,(1)假设农产品不需要运输成本,工业制成品的运输成本采用萨缪尔森的冰山技术进行处理:单位产品运输单位距离后只有1/t到达,同时价格上升t倍;(2)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使c=(δ-1),F=u/δ;(3)不再单独考虑制造业产品离开国家A后的运输成本、关税等因素,国家B市场需求的存在等价于区位r=1处的收入由Y2增加到了(Y2+yf).制造业企业逃逸到rD能否获得更高的利润,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企业在rD处的生活成本指数.逃逸到rD处的企业要吸引工人就业,必须保证工人的实际工资率与原来的区位相等.如果企业所在rD处的生活成本指数较高,企业支付的名义工资就应该越高,这将降低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利润.根据方程(4)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以求出区位r=0、r=0.5和r=1处的生活成本指数方程为:G0=[(1-λ)(w1t/2)1-δ+λ(w2t)1-δ]1/(1-δ)(6)G1=[(1-λ)w1-δ1+λ(w2t/2)1-δ]1/(1-δ)(7)G2=[(1-λ)(w1t/2)1-δ+λw1-δ2]1/(1-δ)(8)第二,企业在rD处面临的总需求.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全部转化为工人的名义工资.如果在rD处企业面临的需求较高,则企业零利润时工人的名义工资率较高.这样,我们将企业面临总需求的大小转化为企业零利润时工人名义工资率的大小.根据方程(1)、(2)、(3),区位r=0.5和r=1处制造业企业零利润时工人的名义工资率为(w1)δ=Y0(t/2)1-δG-(1-δ)0+Y1G-(1-δ)1+(Y2+yf)(t/2)1-δG-(1-δ)2(9)(w2)δ=Y0t1-δG-(1-δ)0+Y1(t/2)1-δG-(1-δ)1+(Y2+yf)G-(1-δ)2(10)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逃逸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则意味着企业零利润时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率大于原来区位工人的实际工资率.根据方程(6)、(7)和(8),区位r=0.5和r=1处制造业工人实际工资为ω1=w1G-μ1(11)ω2=w2G-μ2(12)这样,我们定义区位r=1处相对于r=0.5处的市场潜能指数为,区位r=1处制造业企业零利润时支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率ω2和区位r=0.5处企业零利润时支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率ω1之比.如果ω2/ω1<1,则制造业企业在区位r=0.5处获得更高的利润,制造业企业将向r=0.5处迁移;如果ω2/ω1>1,则制造业企业从将向区位r=1处迁移.因此如果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是空间均衡状态,那么意味着这时ω2/ω1=1,而且当λ的值增加时ω2/ω1下降,当λ的值下降时ω2/ω1增加.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前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笔者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并解决“我国特色苹果优产区”真实情境相关链式问题的同时,进行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深度学习,以期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农业区位;高中地理
崔允漷认为:新课程以核心素养为纲,全面规范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与评价,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育人质量,“新教学”就是指向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典型特征归纳为: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混合学习的智能系统[1]。本文以“我国特色苹果产区”为情境案例,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与交流,在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系统学习农业区位理论知识。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真实情境一境到底、任务驱动问题教学三个方面。
一、设计意图
1.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新教材在上海市启动在即,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在“专题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不同农业区域(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以期提高学生区域认知;系统分析某一农业部门(或农业地域类型)具体区域的区位条件,以期提高学生综合思维;通过观察、品鉴、测量、直播、实地调查农产品等活动,以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农业布局原则,以期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2.真实情境一境到底“一境到底”是指在一节课中用同一个案例情境贯穿课堂各环节,以案例情境为教学素材推动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地理问题。相较于课堂教学中的“一课多境”,“一境到底”教学策略下的教学线索清晰、问题梯次展开、课堂教学高效,以期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研究方法,能够迁移至其他案例和真实情境中[2]。2021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产业脱贫领域,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陕西洛川和山东烟台都被认定为我国特色苹果优产区,本课引导学生寻找苹果优产区的地理位置、辨识两大优产区的苹果特色、分析苹果优产区的区位条件以及为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学生能够依据特色苹果区位研究思路,迁移至合理分析其他农产品的区位条件,进而学会农业区位一般分析思路与表述方法。3.任务驱动问题教学以链式问题探究作为导向,前一问题的设置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一问题的解决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最近发展区,为后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知识、经验和方法指引。将链式问题探究方法应用于单元活动案例设计,致力于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构建,促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螺旋上升[3]。本课时通过辨识特色、分析区位;设计海报、助农直播;改善区位,为国献策的三项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关注并分析生活中的农业区位问题。
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