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09:20: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群体行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群体行为

投资者群体行为及影响诠释

摘要:投资者的群体行为对金融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成为近年来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金融市场影响的国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在该领域中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众多的争论和空白。基于对群体行为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演变机理进行研究,可作为未来该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投资者;群体行为;羊群行为

美国的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远未结束。对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又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和行为被认为对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关键因素。直接对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需借助其外在表现形式——群体行为来进行推测和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也称之为羊群行为,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是金融市场中活动主体的群体心理的外在表现。羊群行为原意是指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的行为或活动,后来也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科学中,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中部分个体或群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决策以及行动特征。

一、金融市场中群体行为的运行规律分析

该领域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金融市场中的活动主体来开展群体行为运行规律的相关研究,如在研究羊群行为与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或股评家的从业资历之间的关系上,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LukasMenkhoffetal.(2006)研究都表明,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随着其从业资历的增加,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另外,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研究还发现,随着分析师经纪的规模和产业关注数量的精简,分析师更有可能做出大胆而准确的预测,大胆预测更多的吸收了分析师的私人信息,比羊群预测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而羊群预测则更多的和分析师的收益预测错误相伴。LukasMenkhoffetal.(2006)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虽然其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但是其对风险的关注却增加了,并且伴随着过度自信。与此相对应,年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资产组合的风险更大。

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从业资历较浅的资产管理者或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由于其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所以其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其学习和资历的增加,其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组合的风险下降或做出独立投资预测,羊群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

查看全文

企业安全管理群体行为与动力理论探讨

1引言

企业的安全管理要面对有组织的正式群体,如部门、车间、科室、班组等,同时也要面对职工所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如老乡帮、业余兴趣小组等。任何职工个人都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企业之中,他总是位于一个群体或若干个群体之中。在职工群体中,职工个体为了适应群体和群体环境,会表现出与其在单独情况下不同的行为方式,使个体的安全行为产生不同情形和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研究群体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规律和特征、考察群体动力对安全的影响,对更好地发挥职工群体的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目前,对群体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间相互作用,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相互联系的人的集合体。

群体是两个以上人的集合,但个人的简单集合并不等于群体。例如,球赛的观众、候车的乘客、围观的人群等,都不认为是群体。这些偶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虽然在时间、空间及某些目标上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这些人们在心理上缺乏内在的共同点,行动上也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只是个人的集合体,而不是群体。

群体与一般人的集合体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查看全文

群体行为导向积极性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负激励的正效应、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和尺度、物质负激励与精神负激励相结合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正激励和负激励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激励类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强化作用。通过阐述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只有正激励和负激励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好的风范,才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

关键词负激励企业管理正激励

1引言

众所周知,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的精髓组成部分。激励一词,《辞海》解释为“激发使振作”,即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顾名思义,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个体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家们非常重视正激励,而往往忽略了负激励的作用,因此,本文谈一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投资者行为及影响国外研究发展

摘要:投资者的群体行为对金融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成为近年来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金融市场影响的国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在该领域中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众多的争论和空白。基于对群体行为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演变机理进行研究,可作为未来该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投资者;群体行为;羊群行为

美国的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远未结束。对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又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和行为被认为对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关键因素。直接对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需借助其外在表现形式——群体行为来进行推测和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也称之为羊群行为,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是金融市场中活动主体的群体心理的外在表现。羊群行为原意是指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的行为或活动,后来也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科学中,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中部分个体或群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决策以及行动特征。

一、金融市场中群体行为的运行规律分析

该领域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金融市场中的活动主体来开展群体行为运行规律的相关研究,如在研究羊群行为与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或股评家的从业资历之间的关系上,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LukasMenkhoffetal.(2006)研究都表明,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随着其从业资历的增加,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另外,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研究还发现,随着分析师经纪的规模和产业关注数量的精简,分析师更有可能做出大胆而准确的预测,大胆预测更多的吸收了分析师的私人信息,比羊群预测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而羊群预测则更多的和分析师的收益预测错误相伴。LukasMenkhoffetal.(2006)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虽然其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但是其对风险的关注却增加了,并且伴随着过度自信。与此相对应,年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资产组合的风险更大。

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从业资历较浅的资产管理者或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由于其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所以其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其学习和资历的增加,其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组合的风险下降或做出独立投资预测,羊群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JonathanClarke&AjaySubramanian(2006)研究了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和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的收益结构和面临的雇佣风险导致了分析师的冒险预测和其先前的绩效存在着U型的关系,并且其冒险预测同其经历存在正相关关系。面临着较高的雇佣风险的绩效表现非常差的分析师,同面临着较低雇佣风险的绩效优异的分析师一样,都更有可能做出更冒险的预测。这一研究结论和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对于资历浅或年轻的分析师或股评家来说,其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是高还是低,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不承担资产损失责任或风险的分析师和单纯的股评家来说,由于其不负有资产管理责任,同负有资产风险管理责任的基金经理或相比,其决策可能会更加冒险,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可能就会较低,可能这也是导致该研究结论同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但是该解释是否成立尚需进一步验证。

查看全文

投资者的规律及干扰

美国的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远未结束。对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又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和行为被认为对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关键因素。直接对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需借助其外在表现形式——群体行为来进行推测和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也称之为羊群行为,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是金融市场中活动主体的群体心理的外在表现。羊群行为原意是指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的行为或活动,后来也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科学中,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中部分个体或群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决策以及行动特征。

一、金融市场中群体行为的运行规律分析

该领域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金融市场中的活动主体来开展群体行为运行规律的相关研究,如在研究羊群行为与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或股评家的从业资历之间的关系上,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LukasMenkhoffetal.(2006)研究都表明,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随着其从业资历的增加,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另外,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研究还发现,随着分析师经纪的规模和产业关注数量的精简,分析师更有可能做出大胆而准确的预测,大胆预测更多的吸收了分析师的私人信息,比羊群预测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而羊群预测则更多的和分析师的收益预测错误相伴。LukasMenkhoffetal.(2006)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虽然其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但是其对风险的关注却增加了,并且伴随着过度自信。与此相对应,年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资产组合的风险更大。

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从业资历较浅的资产管理者或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由于其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所以其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其学习和资历的增加,其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组合的风险下降或做出独立投资预测,羊群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JonathanClarke&AjaySubramanian(2006)研究了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和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的收益结构和面临的雇佣风险导致了分析师的冒险预测和其先前的绩效存在着U型的关系,并且其冒险预测同其经历存在正相关关系。面临着较高的雇佣风险的绩效表现非常差的分析师,同面临着较低雇佣风险的绩效优异的分析师一样,都更有可能做出更冒险的预测。这一研究结论和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对于资历浅或年轻的分析师或股评家来说,其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是高还是低,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不承担资产损失责任或风险的分析师和单纯的股评家来说,由于其不负有资产管理责任,同负有资产风险管理责任的基金经理或相比,其决策可能会更加冒险,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可能就会较低,可能这也是导致该研究结论同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但是该解释是否成立尚需进一步验证。

AmirRubin&DanielR.Smith(200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相关,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而减持不支付股利的公司的股份。

NicoleChoi&RichardW.Sias(200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行业投资上具有明显的羊群行为倾向,机构投资者在相邻的两个季度之间的行业投资的相关性平均为40%,其研究结果为“风格/类型投资”提供了实证支持。CharlesChang(2010)研究还发现新兴市场中合格的境外投资者(QFIIs)也存在羊群行为,并且存在对市场的潜在负面影响作用。

查看全文

投资者团体行为规则及其影响国外研究进展

摘要:投资者的群体行为对金融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成为近年来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金融市场影响的国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在该领域中对投资者群体行为规律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众多的争论和空白。基于对群体行为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演变机理进行研究,可作为未来该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投资者;群体行为;羊群行为

美国的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远未结束。对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又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和行为被认为对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关键因素。直接对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需借助其外在表现形式——群体行为来进行推测和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也称之为羊群行为,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是金融市场中活动主体的群体心理的外在表现。羊群行为原意是指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的行为或活动,后来也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科学中,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中部分个体或群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决策以及行动特征。

一、金融市场中群体行为的运行规律分析

该领域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金融市场中的活动主体来开展群体行为运行规律的相关研究,如在研究羊群行为与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或股评家的从业资历之间的关系上,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LukasMenkhoffetal.(2006)研究都表明,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随着其从业资历的增加,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另外,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研究还发现,随着分析师经纪的规模和产业关注数量的精简,分析师更有可能做出大胆而准确的预测,大胆预测更多的吸收了分析师的私人信息,比羊群预测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而羊群预测则更多的和分析师的收益预测错误相伴。LukasMenkhoffetal.(2006)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虽然其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但是其对风险的关注却增加了,并且伴随着过度自信。与此相对应,年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资产组合的风险更大。

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从业资历较浅的资产管理者或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由于其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所以其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其学习和资历的增加,其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组合的风险下降或做出独立投资预测,羊群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JonathanClarke&AjaySubramanian(2006)研究了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和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的收益结构和面临的雇佣风险导致了分析师的冒险预测和其先前的绩效存在着U型的关系,并且其冒险预测同其经历存在正相关关系。面临着较高的雇佣风险的绩效表现非常差的分析师,同面临着较低雇佣风险的绩效优异的分析师一样,都更有可能做出更冒险的预测。这一研究结论和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对于资历浅或年轻的分析师或股评家来说,其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是高还是低,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不承担资产损失责任或风险的分析师和单纯的股评家来说,由于其不负有资产管理责任,同负有资产风险管理责任的基金经理或相比,其决策可能会更加冒险,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可能就会较低,可能这也是导致该研究结论同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但是该解释是否成立尚需进一步验证。

查看全文

群体行为的规律与拓展

美国的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还远未结束。对金融危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又再一次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投资者的群体心理和行为被认为对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危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关键因素。直接对金融市场中的群体心理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一般需借助其外在表现形式——群体行为来进行推测和研究。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也称之为羊群行为,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是金融市场中活动主体的群体心理的外在表现。羊群行为原意是指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致的行为或活动,后来也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科学中,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中部分个体或群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决策以及行动特征。

一、金融市场中群体行为的运行规律分析

该领域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金融市场中的活动主体来开展群体行为运行规律的相关研究,如在研究羊群行为与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或股评家的从业资历之间的关系上,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LukasMenkhoffetal.(2006)研究都表明,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随着其从业资历的增加,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另外,MichaelB.Clement&SenyoY.Tse(2005)研究还发现,随着分析师经纪的规模和产业关注数量的精简,分析师更有可能做出大胆而准确的预测,大胆预测更多的吸收了分析师的私人信息,比羊群预测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而羊群预测则更多的和分析师的收益预测错误相伴。LukasMenkhoffetal.(2006)的研究还发现随着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的增加,虽然其羊群行为的概率降低,但是其对风险的关注却增加了,并且伴随着过度自信。与此相对应,年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资产组合的风险更大。

多数研究者认为,对从业资历较浅的资产管理者或基金经理以及股评家来说,由于其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所以其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但是随着其学习和资历的增加,其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组合的风险下降或做出独立投资预测,羊群行为的发生概率降低。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JonathanClarke&AjaySubramanian(2006)研究了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和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的收益结构和面临的雇佣风险导致了分析师的冒险预测和其先前的绩效存在着U型的关系,并且其冒险预测同其经历存在正相关关系。面临着较高的雇佣风险的绩效表现非常差的分析师,同面临着较低雇佣风险的绩效优异的分析师一样,都更有可能做出更冒险的预测。这一研究结论和其他学者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对于资历浅或年轻的分析师或股评家来说,其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是高还是低,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不承担资产损失责任或风险的分析师和单纯的股评家来说,由于其不负有资产管理责任,同负有资产风险管理责任的基金经理或相比,其决策可能会更加冒险,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可能就会较低,可能这也是导致该研究结论同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但是该解释是否成立尚需进一步验证。

AmirRubin&DanielR.Smith(200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相关,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而减持不支付股利的公司的股份。

NicoleChoi&RichardW.Sias(2009)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行业投资上具有明显的羊群行为倾向,机构投资者在相邻的两个季度之间的行业投资的相关性平均为40%,其研究结果为“风格/类型投资”提供了实证支持。CharlesChang(2010)研究还发现新兴市场中合格的境外投资者(QFIIs)也存在羊群行为,并且存在对市场的潜在负面影响作用。

查看全文

财务会计行为规范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我国的会计工作暴露出了若干问题和不足,急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尤其要实现会计行为主体的全程优化,优化会计行为规范实现的产权环境,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关键词:财务会计;行为规范;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就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职业道德等规范的完善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基本准则》的重构问题

1993年7月会计基本准则替代统一会计制度,顺利实施了十多年。客观地说,会计基本准则功不可没,成绩突出。但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①缺乏理论深度。作为会计基本准则,必须对其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作用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会计基本准则只是将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抽象的表述,未作深透的原理性论证,因此,理论的有效程度和可信程度都不够。②适用范围有限。会计基本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用中越来越缺乏适应性,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③基本内容有待完善。例如,会计目标的规定空泛、抽象,缺少可操作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缺乏明确的层次结构,各种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释义不尽合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不尽科学,没有完全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等等。

面对问题,可能的设想有三:一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进行适当修改,并将之等同于国外的概念框架。二是在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再构建一份会计准则概念结构,形成会计准则概念结构———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的体系。三是取消现存的会计基本准则,重新制定和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并且不再赋予其基本会计准则的身份。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是值得采纳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查看全文

心理学下群体性事件治理策略分析

【摘要】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行为,也是群体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是从心理学视角去探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以及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根据群体性事件发展不同阶段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从群体性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置、源头治理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群体性事件;治理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群体性事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目前关于群体性事件应对与处置的研究更多是从政府危机管理的角度提出措施与对策,而忽略了从心理学视角去探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以及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而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集群行为,必然是群体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是要掌握特定个体、群体和社会阶层的心理诉求、社会行为及其互动过程。针对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破坏程度日益加剧,政府有关部门不能仅停留在事发后被动的应对处置上,而应该更加重视此类事件的源头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鉴于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从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也必须借助于多学科的力量,如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因此,无论是从治标和治本的角度来说,从心理学视角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斯梅尔塞提出了群体行为发生的“价值累加理论”,指出所有群体性行为的发生都由六个因素相互作用产生,某一因素单独出现不足以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只有当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时,它们的价值才会被放大,群体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这五个因素分别是: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导火索以及社会控制的疏忽或失效。而一般性信念就是群体行动参与者对于社会问题所形成的一般性共识,本质上就是公众普遍的社会心理,它对于集体行动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社会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的一种表达,是社会整体精神风貌、社会运行机制效能以及社会聚合状况的直接反映,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社会力量。某一时期的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发展态势,反映着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体验,尤其是对自身利益、需求满足程度的感性反应。虽然社会心理是一种内隐的态度和情感,但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处在剧烈变革时期,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多重社会矛盾的爆发期。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环境危机、社会公平下降、信任缺失、社会矛盾凸显等现实问题都会对公众的心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导致公众出现焦虑感、不安全感、相对剥夺感和不信任感。尤其是弥漫在底层民众中的相对剥夺感、社会不公感、信任缺失感、弱势认同感、社会焦虑感等消极社会心态的相互叠加,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不容小觑的深刻社会心理动因,因此,凡是涉及社会公平、司法公正、腐败现象、弱势群体等敏感事件往往成为社会热点。大多数群体性事件也是弱势群体在遭受利益损害后表达怨恨、不满和愤怒的集体行动,其背后的消极社会心态会使群体成员采取激进的行为方式,使集群行为的发生概率大为增加,因此,分析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了解社会环境变化下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与心理状态,了解社会成员对现行社会运行机制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认同和融合程度,对于预防减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和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心理动员机制

查看全文

安全行为学在铁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大部分事故发生与人的因素有关。在铁路方面,由于员工疏忽、违章和失职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铁路交通责任事故占较大比重。如何破解这些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新时期铁路运输安全?本文从安全行为学的角度,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安全行为学;铁路;安全管理;应用

当前铁路面临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有可能发生造成迟滞铁路发展恶性事故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作业违章、设备不良和应急处置不当等方面,但不论何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人造成的。目前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对人的管理相对传统,与新技术、新设备的创新发展还有较多不适应,在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对“人因”的理解还不透彻,对“人防”的主导作用还不牢固,这需要我们加强安全管理科学的研究,开展对各岗位员工结构、需求习惯和行为的分析,开展各层级引导、管控方法手段措施的研究,以此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1影响因素

当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的“人因”因素,主要体现在操作行为、工作环境、工作设计、安全培训、群体行为、组织行为、激励行为和安全文化等[1]。1.1操作行为。工作场所中,个体的知、情、意以及人格特点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都是以其操作行为的安全性为中介的,即作业者最终表现出的操作行为决定了作业的安全后果。因此,对操作行为的研究更有利于揭示安全行为的内在原因,以便更好地控制不安全行为。经研究,操作行为具有行为的意识性、系统性和心理动作过程等特点。同时,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无意差错和有意违章两种作业行为。如某单位发生轨道电路闪红光带耽误列车一般D类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回收工机具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意间瞬间短接轨道电路。无意违章当事人往往在事故发生前并未意识到违章行为,在造成事故之后的反思中才意识到违章。操作中的有意违章是指操作者意识到自己差错行为,明知故犯。其又可分为善意的有意违章,即对自己的差错结果有积极评价而坚持不当操作的行为和恶意的有意违章。明知自己的行为不会有积极评价而坚持不当操作的行为。如急救车、消防车为了抢救生命而超速行驶,都属于为了一种积极结果而有意选择错误操作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认为违章操作所能实现的目标,其价值远远大于遵守章程的价值。而驾驶员为了个人便利逆向行驶、铁路运输企业行车岗位作业人员为早下班盲目图快等,则属于那种明知错误且有意违章行为。因此,较无意违章,有意违章的危害性质更严重,这也告诉我们在分析具体违章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有害安全生产。1.2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劳动者而言,是工作赖以完成的条件,其对劳动者的影响不仅制约着工作质量,还会影响到工作中的精神状态。从环境构成来看,工作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在自然环境中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微气候、噪声和工作负荷等方面。如微气候中低温作业(工作地点平均气温≤5℃),会让作业者手、耳等器官局部冻伤或冻僵损伤,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事故率的上升,其改善的措施除加强教育、做好服装防寒外,还应做好环境监测和人员安排。1.3工作设计。工作设计是让人与工作相匹配,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益。这需要我们首先对组织目标、工作职责、员工特性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又真正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工作设计主要包括工作分析、职务分析和工作设计。如铁路运输企业为确保年度安全目标实现,每年应将安全总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各个岗位及个人,形成安全目标责任制。同时,还应通过工作分析,确定组织中各层级、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要求以及任职者的资格,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人职匹配。1.4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组织创造价值,还可以为组织获得竞争优势,更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迎接各种新的挑战,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贯彻“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才能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并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个个懂得安全”的氛围,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当前,在个别铁路运输企业职教工作中弄虚作假、职工参培意愿低的问题还较突出,导致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实效,这需要我们不仅对基本安全素质进行培训,还要围绕深层安全素质进行教育。1.5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相对于个体行为而言的,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组织、群体和个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这告诉我们,在研究铁路运输企业员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的同时,更需要重视群体行为意识,如对群体违章研究,除需了解群体违章的直接原因,还要了解群体违章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要追查出违章背后原因。1.6组织行为。在一个组织中,人们处于不同的组织层次,承担着组织当中不同的工作。组织行为是整体行为,其动机是根据这个组织建立的宗旨产生的,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并通过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来实现,反过来又影响成员个体行为。如要确保实现铁路运输安全,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各级组织在实施组织行为时也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才能形成安全管理的合力。组织行为对安全的影响,既有对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也有以态度、情感为中介对行为的安全性产生的间接影响,其不是脱离员工行为,高高在上,而是与员工的行为密切相关,是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组织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1.7激励行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国内外安全激励采用的手段不同,效果各异。国内企业主要通过安全生产的月考核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因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而国外企业除了使用奖惩激励外,还使用典型激励、定常激励、随机激励、群体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激励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该理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要满足人的需要,且当某层次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时,激励作用就不能保持下去,为了激励员工就必须转移到满足其另一个层次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要了解员工想要满足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如果是生理需要,就要提供更多的工资福利;如果是尊重的需要,那么就考虑对这些人所完成的工作给予更高的评价。随时注意员工积极性减弱的信号,经常对员工的心理需要进行调研,才能使各项管理措施更加有效。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运用好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奖罚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公平激励、宣泄激励和危机激励。1.8安全文化。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人们认识到在安全生产中,机器设备对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固然重要,但与社会环境、心理环境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对保障安全生产也同样重要,且缺一不可,需要我们对安全行为文化进行研究。具体来说,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时,要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重视生命的情感观、安全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本观。以上从安全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安全活动中影响人的行为的8个因素,这些因素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并非孤立,在一个或多个因素作用下,不安全行为就会演变成不安全事件甚至事故,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2应用思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