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04:53: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区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增刊与正刊和专刊的区别
一、增刊信息介绍
增刊是报刊逢纪念日或有某种需要时增加的篇幅或另出的册子。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不能称之为非法或违规出版物。大众期刊的增刊一般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增刊文章一般不被中国期刊网收录,而增刊与正刊相比,虽然其不为非法刊物,但在质量上远远不如正刊物。因此增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事业单位等评定职称时不被认可。一般来说,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增刊:会议利用期刊名誉来吸引投稿。然后期刊又怕这样的会议文章影响杂志的声誉,所以取了名叫增刊。『有些增刊上的文章也很牛,如果会议很牛的话』,外文增刊用“ONS”表示。
二、增刊与正刊和专刊的区别
正刊:这个就是文章被正式评审录用,然后排队发表的。根正苗红,当然没有问题。
专刊:用英文来说就是Specialissue.许多国际上著名的杂志(如IEEETrans)都搞这个。不能说专刊就比正刊差了。专刊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某一个热点研究话题来一次华山论剑,以便引起重视。在专刊上的,一般都是这个领域做的比较好的。目前,国内的计算机学报和软件学报都搞这个,效果也不错,录取率也就十分之一左右。专刊与正刊的不同是论文发的周期要短一些,主要围绕某一个专题。由于占出版空间,所以也算是根正苗红。
1、按照《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1号)中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期刊可以在正常刊期之外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
期刊国内刊号和国际刊号的区别
一、刊号简介与区别
国内统一刊号是指我国报刊的代号,是报刊管理部门为了便于报刊统计、管理而按一定规则进行编排的号码总称。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是指我国报刊的代号,是报刊管理部门为了便于报刊统计、管理而按一定规则进行编排的号码总称。
国际刊号ISSN即国际标准期刊号(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简称ISSN),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975年制订之ISO-3297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资料系统中心(InternationalSerialDataSystem-ISDSInternationalCentre)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申请CN非常难,ISSN申请只是履行公开发行的一个程序,算是顺带吧。ISSN开头这是出版的一个规范,CN、ISSN可以印(也是必须)在封面、版权页或封底上,也可以CN在封面,ISSN在封底。至于用ISBN出杂志那是违规的,当然如果它不说自己是杂志,也没有期刊的表现形式(比如写XX年XX期,XX月刊,XX杂志等),而且每本的书号都是新的,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二、查询方式
地勘企业管理区别
1层次化管理
企业管理有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和操作层管理;或者说有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之分,企业中不同的管理层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对员工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就是“管理员工一视同仁”。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颇为公平、公正。企业内的相关制度就是企业的法律,它是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工具。为避免人际关系、管理者刍身因素左右企业发展,可以通过制度加以规范,但要注意不同的层次管理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对高层的管理。管理者注重把握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总体目标、方向,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下属所分管的领导者身上,由他们组织实施和落实。管理者注重审核:分管领导为完成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的可行性,是否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决策;主要是平衡分管领导问为完成各自承担目标任务所采取措施容易引起分歧的点或面上。因为高层管理者的个人修养、个人素质、专业能力相对较高。能承担责任,对组织忠诚度也高,很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他们要充分放权(决策权、处置权)最大限度地给予其施展才能的空间。并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中层的管理。管理者(行政上一般是高层副职)除了给他们明确目标任务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政治动员,以及工作容易出现偏差的提醒、提示等。管理者注重检查他们的目标任务完成的进度情况,帮助解决制约完成目标任务,而他们自身很难协调的一些问题,同时给予必要的信任和激励,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重一把手能力的发挥,由他们带动一般人发挥团队的力量。因为中层管理者相对于高层来说,个人素质、能力相对会低一些,全局观念淡一些。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完成所承担的目标任务,有时甚至会伤害到其他部门或工序的利益,这需要高层管理者来协调,未雨绸缪。对基层的管理。管理者(一般是中层管理者)就要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具体的目标任务,来细分每个技术员、每个机台班组,每个品种的具体任务(数量、长度)、质量、消耗等指标。明确每个机台班组每天或短时间的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得到的奖励。被管理者主要是技术员、班组长。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亲和力,能够及时调节劳动气氛,增强机台班组的荣誉感、凝聚力。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他们是兵头将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需要的除了完成任务得到奖励满足生活所需外,还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工作能力的认可。他们的思想波动很大。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心劲”。对操作层的管理。管理者(一般是技术员、班组长、工段长)主要是笼络本班组或工段职工,使他们乐意跟着你干。实干加巧干,不落别的班组后面,得到更大的实惠。其中也不妨使用些“哥们义气”,劲往一处使。主要是看技术员、班组长的品行是否端正。对操作者来说,他们可以为完成工作任务努力工作,工作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会过多的关心其他的一些情况,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或本班组完成任务能拿到的工资奖金和激励情况,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小范围来说,在一定的水平上不怕少就怕不均。以上所说的四个层次中,每个层次都会有出类拔萃者,他们会得到更多晋升的机会。
2差异化管理
而对同一层次的管理者来说,要根据人才的差异性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只有只有做到因才施管,有的放矢,才能提高管理绩效。人才管理要因才施管,首先要会识别人才。所谓人才,是指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或能力超群,出类拔萃,适合于部门或企业发展的人。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内的人才分为四类:开拓型:勤奋向上,吃苦耐劳,适应性强。能担当,对组织忠诚度高。是可造之人。创新型:博学多识,思维敏捷,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人。富于想象,不安于现状。对组织忠诚度较低。J顿则留,不顺则溜。实用型:在既定条件下,能按照上级目标、步骤努力完成任务的人。循规蹈矩,稳定性强,有较高的忠诚度。平庸型:指的是推推动动,难胜任工作,不敢承担责任。也难完成任务的人。忠诚度低。对这四种类型人的管理,关键是激励。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对激励问题的研究结论是: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一30%,实施激励后,其能力则可发挥到8O%一90%。因此。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恰当的、适度的激励措施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对于开拓型,管理者应为他们创造机会,给他们施展的舞台。同时,帮助他们拟定一个体现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规划。使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对于创新型,管理者要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为其创造发挥特长的良好的条件,使其克服浮躁心理,增强稳定性。做到“用好人、留住人、吸引人”。对于实用型,要发挥其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尤其是注重其创造性的发掘。对于平庸型,要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努力使其项实用型靠拢。他们需要领导重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改善落后的比提高先进的更利于提高整体绩效。当然,各级领导着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都要有一种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给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努力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
3对管理者的要求
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管理的本质在于,人是企业中决定性因素。管理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能受到激励为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既能保持良好的进取和竞争意识,又能有成就感。同时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对待工作要有激情、对待同志要有热情、对克服困难要有勇气、对解决问题要有韧劲。创造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企业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自由的企业文化氛围。用心换心、用爱换爱、用信任换信任、用尊重换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的浪潮中留住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地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种不同的经营方式,根据专业不同,成立多个不同专业的经营公司和业务部。在制度管理上,除了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做为企业法律外;还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经营领域,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人员、设备、财务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到,既不违反企业的制度法规,又能动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这是所有家长教小孩子的话。法国也是一个讲文明重礼貌的国家,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中国传统的礼仪是对长辈叩首请安,平辈中拱手作揖或打千问安,现代礼仪则是握手问好。西人则是拥抱亲吻,已人人习知。但比较一下中西在公共场合的不同礼仪,仍能见出一些文化传统的分野。
法国人重视社交礼仪。无论购物办事,不相识的人,总要先互道您好,笑脸相向,离开时道声“再见”。开门出地铁口,前面的人出了门,总要继续侧身用手撑着门让后面的人出来,后面的又重复同一动作,以方便他人。进电梯出电梯亦如是。如遇女士,男士会侧身请女士先进或者先出,这已是公共场所的礼貌习惯。下班换班,下班的人总要一一向同事道声再见。接班的人也会依次与正在上班的同事先打招呼。笔者有次去卢森堡公园的上议院参观,亲见一男子换班,即先与其他值班同事一一握手,然后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的礼仪无疑加强了集体观念,我以为是值得仿效的。这或许是西方人独到的礼仪,中国人也有独到的礼仪,那就是尊老爱幼。无论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如遇有老迈的人或年幼小孩,中国人大多会自然起立让座。稍留心你就会发现,如是老太太,会欣然接受,并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你。若是老先生,则摆手婉拒。也许是老太太理解成“女士优先”的礼仪。公共汽车上有给老弱病残的专座,空间多些。你可常看到一些年青法国人坐在那儿,遇有老弱病残,并不理会,旁若无人。这种场合,中国人一般是看不下去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家人聚会,中国人习惯是先请老人坐下,方才落座。遇有出行,或请长辈先行,或前呼后拥。敬老尊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世代相袭的礼仪。西人在这些方面并不考虑,满屋子人,各人自择座位。一家三代人出行,也并没有长辈在前在后的问题,各人随性。
国家、省级刊物的区别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核心期刊:
低调与高调区别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一、在姿态上要低调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平和待人留余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中外会计报告区别原因
中国入世后,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其作用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报告与国际惯例还有不少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商业竞争。本文主要从会计观念、会计环境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会计观念
1“.实质重于形式”还是“形式重于实质”。“实质”就是经济实质,“形式”就是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形式重于实质”就是企业会计对交易的核算是把法律作为核算的依据。我国采用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许多的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德等都采用的是“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用融资租赁的资本化问题予以说明。在我国与英美等国,往往根据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要同时确认资产与负债,即采用资本化处理。而在欧洲大陆法德等国家往往考虑的是融资租赁的法律形式,故主张不视为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予以确认。
2.对经济业务中不确定风险的态度。在经济业务往来中,将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地震,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交易企业的不守信等人为因素。正是由于这些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不能直接的对这些风险进行业务处理,因此对这些风险的态度决定了对会计不确定性的处理。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鼓励冒险的国家,但仍对不确定事项采用的是适度的稳健性的处理;而在欧洲国家对风险的态度过于审慎,表现在会计上,会采取计提大量的准备的方法来对待不确定事项;在中国采用的是轻微的稳健原则。
3.收益确定的概念。收益的确定有“总括收益观”和“当期收益观”之分。所谓总括收益观就是认为收益主要包括业主交易事项外的资产变化,如果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全面收益=期末资产-期初净资产-与业主之间的交易项目。而当期收益观则主张以当期的经营成果来确认收益。同时,前者不能把非常损益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作为对业主权益的直接调整;而后者可以把非常损益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对权益进行直接的调整。
二、会计环境
旅游宣传材料翻译英汉区别
对外宣传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外宣资料的撰写和翻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下面将从英汉篇章的对比和英美读者的期望度入手,探讨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外宣资料及目前英译本存在的问题
旅游外宣资料覆盖面较广,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中的英文解说词,旅游产品中的英文说明书,中英文广告和企事业单位介绍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的英文介绍(纪录片、画报、杂志和报纸),[2]这些英译资料都值得研究,但其中旅游指南和景点介绍的翻译尤为重要,以下将以此为重点进行探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外宣资料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具有强大的信息功能,其翻译的意图就是要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信息。相比中国的旅游资料,英语旅游宣传材料大多行文简明实用、语言直观、词语朴实,因此翻译中文材料时应注意内外有别,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特殊性。其次旅游资料还具有感召功能,即通过对旅游景点的细致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为之神往”的感觉。但较之国外的旅游手册,我国的宣传资料喜欢借景抒情、表达对仗工整、行文整齐、节奏铿锵、充满了诗情画意,翻译时如一味讲究英汉的“等值”,将会给外来游客“云雾之中”,不知所云的感觉,正如Pinkham(2000)所发现的,中式英语在中国的各类问题中极为普通,主要是冗余的词语(冗余的修饰词、同意复指)和异常的句子结构(名词泛滥型、逻辑混乱型等),使宣传的预期功能难以实现。由于英美读者对旅游英译本的期待与本国读者不同,汉英篇章上也存在极大差异,目前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本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译文甚至错误百出,损害了中国的对外形象。
二、旅游外宣资料翻译中的英汉对比
(一)英汉用词对比
中英旅游宣传资料中的用词不同主要受两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影响,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这使得中国人在用词造句上崇尚和谐对称,给人一种视觉美和听觉美,如现代词语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它们在语音上平仄相间,在语义上相同、相对或相反,[3]这一点在旅游宣传资料中尤为突出——多运用抽象、夸张、华丽的词藻,对仗工整的诗句、对联或典故等来描述景观,渲染气氛,如“旖旎秀美”、“扑朔迷离”等等。但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更偏向于简洁、清楚而平实的语言,以便于读者能获取更多信息,少用空洞不实、过分华丽的形容词及复杂的句型。[4]以下例子分别取自于中国和美国的旅游宣传资料:例1: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九游网)例2:CentralAmericaboastsofvolcanoes,rainforestsandbeaches.Andvariousmountainrangesaresurroundingfertilevalleywheremostofthepopulationlives.Theuniquehospitalityofitspeople,thegorgeousnatureoftheentireisthmusandthemystiqueofseveraldifferentcultureswillinspireyoursenses(.WebsiteofEnjoytheCentralAmerica)由此可见,中文的旅游资料更重视感召的功能,善用同义形容词的排比来增加景观的美感,用主观词语加深印象,但有时在浮华辞藻的堆砌下又显得华而不实,让人期望值过高,相比之下,英文的宣传更看重信息功能,即便用到修饰词,也是常用的,文字简单平实,易于理解。因而翻译中文宣传资料时,不能逐字逐句,一一对等,如果照搬中文模式,会在景色细节上给人华而不实之感,引起读者的反感和怀疑。
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区别
很多初写论文的作者对论文中的“摘要”和“前言”部分搞不清楚,觉得两者差别不大,其实不然。
摘要是一篇文章最简短的小结,写在一篇学术论文或论文的开头,讲述论文的目的及其主要结论。前言则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篇文章的开始部分,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让读者了解其余部分的内容。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或技术实践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概括。
摘要的特点:
①目的
节约时间和金钱。阅读学术期刊的人通常会进行大量专业阅读,因此想要充分利用时间。摘要可以告诉他们是否值得继续阅读60页论文的其余内容。
②格式
请示与报告的写作区别
在公文处理时,经常能够看到请示与报告不分的现象,其实请示与报告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
一、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和异同
关于“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但也有其明显的不同: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