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04:38: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泉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泉州五中简介
历史,地理位置
泉州五中是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一所百年老校。她的前身福建泉州府官立中学堂是一九O二年八闽大地最早开办的八年公立中学堂之一。历经福建泉州中学校,福建立第十一中学,福建立晋江初级中学,福建立晋江中学,晋江第一中学,泉州第五中学,泉州高级中学(期间曾易名向阳中学),泉州第五中学等历史阶段。学校于解放初即被确定为福建首批重点中学。一九九四年全省第四所通过一级达标、一九九五年荣获福建第二届"王丹萍教育奖"。在历经了近百年的沦桑巨变后,泉州五中在几代人的辛勤浇灌下,长成一棵根深、枝繁、叶茂的世纪之树,牢牢地根植于闽南金三角良田沃土之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中。
人才辈出
泉州五中是人才辈出的摇篮,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他们之中不乏名人杰士;如参加长征的新四军政治组织部长烈士李子芳、首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庄长恭,现任中国工程院李龙士、李幼平院士,在"两弹一星"研究中获国家特等奖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为林,饮誉国际影坛《红高梁》的编剧陈剑雨,世界冠军林建成、蔡焕宗及叱咤国际体坛的翁康强、黄云龙、杨山峰等七位运动健将……此外,毕业的数万名校友中,更多人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而默默奉献,他们中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长、科学家;有菲律宾菲华泉州公会会长戴亚明及吴长榆等旅居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有知名的香港石狮同乡会会长邱季端、香港泉州同乡会会长徐伟福、台湾著名女诗人、作家龚书绵教授等众多港澳台同胞。
这是一所泉州人心目中理想的学园,她以优秀的教学质量而名闻遐迩。近几年,她的高考升学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百分七十五毕业生录取于重点院校。教学成果突出,人才辈出。
近百年历史,五十年巨变,泉州五中成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绩斐然。
浅析泉州谱牒历史文化
家谱是表达某一家族世代繁衍及记述重要人物事件的图书,它以血缘关系为主体,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家谱类文献的名称有:谱、谱牒、族谱等,是记录某个家族历史文化的一种符号,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有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泉州的谱牒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福建乃至中国传统家族制度最为兴盛和完善的地区之一。泉州的族姓多来自北方,尤以河南人为最,很多泉州族谱记载的姓氏郡望或堂号都来自于北方,如“颖水流芳”、“清河衍派”、“上谷传芳”等。泉州谱牒文化随着大批泉州人向外移居而播迁台湾及东南亚各地,见证了泉州与台湾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的一祖同源关系。
1泉州人口迁移与谱牒文化的形成发展
泉州历史上是闽越族人的聚居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以蛇为图腾崇拜的闽族已在泉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以渔猎为生。当时,南安狮子山下的丰州平原地处江口,随着江河的淤积及海岸线的变迁,逐渐向东海延伸,形成今天的泉州平原。当时的泉州也以蛇为图腾,现今南安诗山还有蛇王庙存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设置了闽中郡,但其时泉州基本上仍由闽越土著统治,中央政府只是名义上的行政统治,不过,此时中原汉人已开始进入泉州。秦始皇曾派屠睢、任嚣、赵佗平定百越,派军徙吏随带家眷奴婢迁往岭南。秦末天下大乱,一些秦兵及百姓逃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带居住。随后,汉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加强对福建地区的统治,汉昭帝在泉州设县,其户口不及一万,成分主要还是闽越遗民。中原汉人大规模移居泉州始于西晋,其时北方大乱,晋人衣冠南渡,泉州由于远离中原,无战乱之苦,故吸引了不少北方士族迁入,在西晋永嘉年间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原汉人移居泉州时,把中原文化带到泉州。据《南安县志》记载:“延福寺,在县西九日山下,晋太康时建,去山二里许。”这表明,西晋时候已有不少中原汉人在泉定居,开发晋江两岸,此时晋江下游沿岸已形成相当规模的汉人社会,并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唐代,汉人继续大规模入泉。据《颍川开漳族谱》云,朝廷命陈政的两个长兄陈敏、陈敷领兵南下,这两支军队约有万人左右,他们最终在漳州落籍定居下来,陈政、陈元光父子被尊为开漳始祖。这批南来的北方汉人及其后裔,也有不少后来迁徙到泉州一带居住。泉州不少著名的姓氏,就是在唐代入迁的。唐代末年至五代,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带领大批中原士民入泉,形成了又一个移民高潮。王氏兄弟父子相继主政泉州前后达40多年,对泉州地区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族文化的形成发生了巨大的作用[1]。中州士民徙泉的最后一次高潮是在南宋。赵氏定都杭州,紧邻浙江的福建境内安宁,无战乱之苦。宋南渡后,宋宗室贵族和中原地主官僚,以及不甘受异族压迫的中原人民大批南移,流入泉州亦复不少。宋元以来,泉州科举发达、经济繁荣,家族文化观念深重,家族文化的种种形态结构如家族组织、祠堂、祭祖、族谱等非常完备。这一时期,泉州的谱牒历史文化取得了很大进展,它的一整套观念如辈分观念、家族观念、祖宗崇拜以及其他一系列礼俗观念,早已成为泉州人的抹不掉的深刻烙印。明清以后,随着泉州各家族人口持续不断向海外大规模移民,泉州成了台湾汉族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也成了中国最著名的侨乡之一。至今台湾同胞中来自旧泉州府所属各县的移民占了四成以上,足见其人数之多[2]。而分布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的泉州籍移民及其后代,也有几百万之多。泉州人广泛移民海外的史实被充分反映在各姓族谱的记录中。中国其他地方的谱牒,很难能够看到如此丰富的海外移民资料,这正是泉州族谱最大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2泉州谱牒历史文化特点
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泉州800多万人口中有1057个姓,泉州市常住人口排在前三位的姓为陈、黄、林,分别为88.8万人、59.84万人、59.80万人,此后依次为王、吴、李、张、苏、蔡、郑。无论是大姓还是小姓,泉州各姓氏的宗族观念都很强,几乎所有家族都热衷于修谱。明清以来,泉州族谱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例完备、内容充实。族谱体例一般都包括谱序、凡例、谱论、图像赞、恩荣录、源流考、世系图表、祠堂、族产、坟茔,族规、家规、字辈谱等多项名目,资料非常全面,基本将该家族的所有史料搜罗在列。如南安迁台裔孙所编《埔头紫云黄氏旅台宗支录》,不仅编制了旅台族人的名录、辈分、生卒年月等,而且还加进了祖地族谱的不少资料,如埔头祖像、家训、题词、昭穆、谱序等,该谱还特地绘制南安地图、罗东埔头地图,使旅台埔头裔孙对故乡有更具体的认识。(2)修谱者一般都较为严谨务实,特别是在追溯祖先、梳理世系源流的时候都会详加勘察、考订史料,辨别真伪。如福建省安溪县榜头《白氏族谱》在考订其姓氏源流就颇为严谨:“白氏远祖,世居陕晋,旋徙豫赣一带,至元代有一系由江西迁入福建,自明代永乐22年(公元1424年)逸宇公从福建同安迁至安溪榜头,于明清之际有一部分族人迁往浙江温州,主要聚居于平阳、苍南等地,后又陆续向浙北、苏南、闽东、闽北等地扩散。目前,全世界各地的榜头白氏后裔已达12万余人。”(3)明清以后,谱牒从官修转向私修,民间修谱风气极为盛行,带有一定的政治教化目的。如泉州《南外天源赵氏续谱》就在谱牒中一再强调自己是赵宋皇室血脉,门第高尚:“今泉尚存八九房而已,考之皆是南渡入泉子孙,如西郭族兄克让,寺后族兄明吉,学前族弟广彰,皆出于燕懿王德昭公房,乃其第四子舒国公惟忠之后。”《南外天源赵氏续谱》一再强调族人的皇氏血脉关系,无非是为了炫耀门楣,张显其高人一等的地位,暗中也助滋长了泉州的崇尚门第之风。
3泉州谱牒历史文化价值
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探究
摘要:新媒体时代,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面临着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不充分、影像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认清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影像传播中的优势,创作高质量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作品、讲好泉州的海丝文化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泉州海丝文化影像品牌,以实现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内容
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泉州市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泉州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由泉州港为起点辐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上千年以丝绸或丝绸制品为主要货物往来的海上交通线,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1]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成为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时至今日,泉州城内遍布着丰富的与海丝相关的名胜古迹,从而造就了泉州特有的多元海丝文化,既有闽南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又有戏曲文化、宗教文化等。“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这些称呼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泉州拥有丰富的海丝文化资源,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题。从广播电视机构,到传媒公司,再到高等院校都将镜头聚焦泉州的海丝文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进而促进了海丝文化影像化的传播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长潇教授主编在《电视影像传播概论》一书中,根据影像的形态,“将影像传播分为静态影像传播和动态影像传播。”静态影像以摄像图片为主要形式,而动态影像是以声音和画面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动态影像视频,主要通过摄像、摄影等电子设备获得。21世纪以来,新媒体应运而生,以静态图像为表现形态的影像传播逐渐变为以动态影像视觉为主的传播。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传播,因此所谈及的影像主要是通过新媒体所呈现出来的以泉州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动态影像视频。在新的传媒环境下,需重新审视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现状,积极探寻适宜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新策略。
一、泉州海丝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目前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阶段、纸质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数字传播阶段。这个过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2]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个案的泉州海丝文化传播,在传播形式上也先后呈现为身口相传、文字印刷、影像传播的形式。早期的泉州海丝文化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为主,由从事海丝贸易的商人、华侨将当地的建筑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等传播到沿线国家,人际身口相传的形式在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上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印刷技术带来了报纸的诞生,报纸成为早期大众传播时代重要的媒介平台。报纸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规模复制,人们通过报纸文字就可以了解到泉州的海丝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身口相传模式下时空的局限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文字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影像传播代替,形象、直观的影像得到受众的喜欢,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视频成为受众接收海丝文化影像的主要渠道。“时至今天,视听媒体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出现了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微电影、VR电影、电子游戏等各种影像形态。”[3]千姿百态的影像形态让泉州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主体是利用某种传媒技术和工具传播信息并主动作用于他人的组织和个人。”[4]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影像视频的生产基本上被电视、电影制作机构所垄断,以海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电视剧或者电影,受众几乎是通过电视、电影等途径有所了解和认识。电视、电影成为了传播海丝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广播电视制作机构还是影视制作公司,海丝文化的传播者、生产者都是由媒介组织充当,带有明显的职业生产色彩。新媒体的出现,话语权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开始从广播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机构,向移动互联网用户转移。“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易用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让人人都有可能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充当起信息者的角色。”[5]网络与手机作为两种主要的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了海丝文化的影像传播之中,“特别是手机网民的持续增加,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6]网民通过手机上网不仅可以接收各种媒介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从事影像视频的制作、传播,生产工具完成了“去专业化”。如今放眼整个传媒环境,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的主体既可以是以泉州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专业传媒机构,又可以是非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专业信息机构、民营传媒产品生产商,也可以是身边拥有智能手机的个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海丝影像文化的传播者。(二)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对象的年轻化。传统影像传播媒介下,海丝文化的受众都趋于老龄化,在笔者进行的《关于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媒介和对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通过传统电视媒介观看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受众群体,年龄在45-55岁阶段的群体占据67%的比例,这也说明了在传统的影视传播中年轻受众的缺失和断层。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民结构的变化。在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以2019年6月为统计节点,我国网民的总体数量有8.54亿.其中,手机网民人数高达8.47亿,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这表明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媒体访问互联网,而在手机网民中年轻受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90”后、“00”后更喜欢选择手机等新媒体观看、评论、转发各种影像视频,年轻群体逐渐成为影像传播的主要受众。(三)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随着影像传播的发展,影像传播的渠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由早期的电视、电影媒介走向了互联网、多媒体、3D影像等新型媒介。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让网民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智能手机、移动平台等成为受众的首选。在这些传播平台上,QQ、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都为各类影像视频作品搭建了展播平台,成为受众青睐的传播媒介。笔者以“泉州南音”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以“泉州南音”为主要内容的影像视频作品,分布在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个传媒渠道,其中以“泉州南音”为传播内容的微博有数个,既有以福建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泉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代表的官方微博,又有个人微博账号。在微信中进行搜索,微信中有8个与“泉州南音文化”相关的公众号,有“泉州南音乐团”、“福建南音网”、“南音学习网”等,内容涉及南音文化的展播、南音文化的视频教学等。近年移动短视频的火爆,各类短视频APP的涌现,也出现了专门以“泉州南音”命名的APP,成为南音文化传播的专业平台。
二、新媒体下泉州海丝文化影像传播存在的问题
泉州西街建筑文化研究
[摘要]泉州西街有着多元的文化和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调研,对西街的区位、街巷、建筑特点进行分析,以了解西街的建筑文化特色。
[关键词]泉州西街;多元文化;建筑风貌
1由泉州面线糊引发思考
泉州面线糊用虾、蚝等海鲜熬成汤,再与面线煮成糊状,可加入鸭血、猪肠、鱼肉、油条等,是福建“山海搭配”饮食文化典型之一。泉州西街就如一碗面线糊,拥有文化、街道和建筑的多样性。泉州有优良港湾,自古以来拥有海上贸易优势,与南印度、东非沿海、阿拉伯以及地中海周边的欧洲地区有着频繁的经济往来,许多外国商人、宗教团体也随之而来。伊斯兰文化、犹太文化、印度文化等各地的文化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一同在泉州这片小小的沿海城市和谐共存,相互融合。其中,泉州西街是其文化多元的一个典型。
2多元的西街
2.1西街区位泉州西街是包括中山路以西,西街街道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街区。解放初修建的新华路将西街分成东西两段,东侧的区域是古城内历史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片区之一。一般人们所说的西街是指新华路以东的西街东段,即西起开元寺,东至中山路交叉口。
泉州五中迎来百年华诞
本报讯(记者陈玉珍)昨日,泉州五中迎来百年华诞。省委书记宋德福、省长分别给该校发来贺信,充分肯定该校百年来的办学成效和办学特色。
省政协副主席陈荣春,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明俊,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市领导傅圆圆、骆灿堂、周子澄、洪泽生、何融融,以及海内外校友500多人参加庆典活动。
宋德福在贺信中说,泉州五中历经百年沧桑巨变,通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构建了鲜明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芬芳四溢的桃李,可谓:十年树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木,百年树人;科教兴国,千秋伟业。他希望泉州五中以建校百年为新的起点,发扬传统,不断创新;教书育人,人才辈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贺信中寄望泉州五中师生员工坚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争创全国示范性高中为新起点,把学校办得更好,为在新世纪中加快推进泉州和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泉州五中自创办以来,始终以培育优良校风,实现优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是我省首批17所重点中学之一。一个世纪来,已有数万名学子从这里走向五洲四海。
目前,泉州五中正加快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步伐。该校提出,以争创福建省一流、国内知名、在港台和海外华人中有一定影响、体现沿海开放城市中心城区和侨乡特点的示范性高级中学为目标,努力以更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泉州城区居住景观色彩设计论文
1居住区景观色彩设计元素
1.1住宅建筑色彩
人们把居住区看作家园,住宅就是人们概念中的“家”,是人们修养生息的场所,用“温馨、温暖、轻松、安静”等词汇来描绘以表达内心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并且居住区的色彩选择应该符合其功能的需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色彩搭配组群,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的不同需求[3].住宅建筑的色彩选择与配搭是居住区色彩规划的核心[4],住宅建筑的色块在居住区中占据主导位置,其色彩的选取和配搭尤为重要.一般地,住宅建筑景观色彩设计依居住区的定位和风格而定,常采用较为柔和的配色,在细节处做出亮点,营造温馨、舒适、美观的住区.
1.2植物色彩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应符合居民的基本要求,适地适树,营造优美的自然和景观环境.原则上尽可能地选择乡土树种,要无毒、无异味、无飞毛、落果少等特点,还不能干扰居民基本生活、休闲活动.此外,可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通过植物叶、花、果、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各种花色间相互配置,要注意种类的选择、组合形式、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构图、植物色彩搭配、季相变化及意境的创造等,要展现植物景观在空间上的形式美、群落美,营造多样化的景观色彩,以打破居住环境的沉闷感.
1.3景观小品色彩
在第六届泉州旅游节新闻会上的讲话
在第六届泉州旅游节新闻会上的讲话
(2004年12月17日)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万众瞩目的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经过8个月的努力,明天就要在鲤城区隆重开幕了,这是泉州和鲤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盛事。今天,我们举行新闻会,目的是为本届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营造隆重、热烈的宣传氛围,借重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力宣传多元文化品牌,提升名城知名度,促进泉州和鲤城经济社会发展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首先,我谨代表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组委会办公室,中共鲤城区委、鲤城区人民政府以及30万鲤城人民,向莅临会议的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本届旅游节的筹备情况。
一段时间来,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全力以赴、紧锣密鼓地推进旅游节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旅游节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办出影响。目前整个筹备工作已经就绪,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浅议泉州林业科学发展
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绿色泉州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林业的新要求,就必须与海峡西岸绿化带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加快发展,实现目标。首先,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建设的关系。经济学中的“短板效应”说明,林业的短缺,就会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林业建设要突出3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是搞好平原绿化、封山(滩)育林、绿色通道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绿化水平,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突出生态建设。把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基本农田和退耕还林的关系。三是突出重点区域。主要是抓好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中的生态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绿化和美化环境,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其次,要把握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生态和产业是林业发展的一鸟两翼,生态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发展的林业缺乏活力。因此,要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强调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保护,加快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以产业化带动行业现代化的路子。第三,要把握好林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传统的发展观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突出地表现为对国民生产总值、经济高速增长目标的热衷追求。这种发展观违背了经济的增长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的铁的法则,它的片面性、局限性、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生态环境对人类长远发展的影响,从自然支撑系统对于人类发展的承载力出发,强调人类社会需要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很大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需要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它包括3个方面的发展,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我们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鼓励,对环境不利的经济活动应予摒弃。要以贯彻落实好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树立精品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工程建设要出精品,产业发展要创名牌。发挥品牌效应,促进泉州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第四,要把握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社会办林业的关系。全社会重视林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化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地破坏历史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特别是人与森林的关系,迫使人类回过头来借助社会的力量,恢复并发挥自然的、特别是森林的社会功能,以求得人与自然、人与森林关系的最佳状态。“林业为人民、林业依靠人民”,“林业为乡村发展、为消除农村贫困服务”等基本思想已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因此,倡导社会办林业,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林业重点工程是加快海峡西岸绿化带建设的主体,因此工程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尽快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每年都有一个大发展。同时,生态建设还要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社团组织援助、外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林业建设,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事业,以实现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形成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机制与合力
林业发展要以“维护人民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实现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双赢”为目标,通过林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推进林业事业的更快发展,实现人与事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首先,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林业部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为此,在新时期林业建设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其次,要深化改革,调动一切有利于林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要以改革的深化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改革的重点是要破除那些束缚林业生产力发展、制约林业生产者积极性的陈规陋习,确立以物质利益原则为动力、以市场规律为指导、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的新的林业经营机制。当前要重点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以创新添活力、以改革促发展。第三,大力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转变增长方式。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全过程、全方位的大科技战略,才能彻底打破“靠天养林”的传统发展模式,并依靠科技创新加速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为此,要把林业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发推广上。要转变主攻方向,由单纯抓科研向重点抓开发推广转移,走出“立项目、要资金、写论文、评职称”的怪圈,成为科技成果开发推广的主体。要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有偿转让、购买专利权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筛选实用科技成果,加快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实施林业科技发展计划,健全科技推广体系,致力实用技术的推广,同时不断深化科技普及工作,认真开展科技知识下乡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重视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大力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做到林业建设工程按标准设计和验收,林产品按标准生产和检验检测,鼓励科技人员到林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有偿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承包和组建利益共同体。允许科技人员从项目获得年度起3~5年内,按比例提取科技咨询费。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可以从建设资金中安排3%用于该工程和技术推广经费。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和增长方式。第四,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公共财政支持体系,使公益林建设和主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纳入政府投入范围。二是强化行政管理体系,使林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够置于有效的组织管理之下,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三是强化执法监管体系,使各项林业工作,尤其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严格的法制化轨道。四是强化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使林业经营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种苗供应、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五是强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使各级林业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对策和措施。最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林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党的十八届精神为指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工作效能。要以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为契机,推进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依法治林工作,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求实效,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本文作者:曾春华工作单位:泉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在第六届泉州旅游节开幕式上的欢迎辞
尊敬的全国政协张怀西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胜地逢盛事,佳节迎嘉宾。今天,我们相约鲤城、欢聚鲤城,共庆第六届泉州旅游节隆重开幕。值此喜庆之际,谨让我代表中共鲤城区委、鲤城区人民政府和热情好客的鲤城人民,向前来参加旅游节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本届旅游节的主办、协办单位以及全体筹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鲤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乡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鲤城区是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和全国著名侨乡、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温陵”、“刺桐城”的美称,被誉为“山川之美,东南之最”。这里演绎了1300多年的鼎盛文明,东、西方文明在这里融汇集聚,无论是吸纳中原文化、古越文化、海洋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多元文化,还是独具特色的佛国寺院、闻名遐迩的独特民居、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说不完道不尽的民俗民风,都旁注了鲤城的深厚底蕴,诠释了鲤城“海滨邹鲁”的深刻内涵。这里自古就是一方商贸活跃、生机勃勃的热土,是孕育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摇篮,历史上“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和“光明之城”等生动写照,无不述说着曾经的辉煌。
勤劳而智慧的鲤城人民,一代一代地谱写着骄人的创业篇章,生生不息地创作着美丽的鲤城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加快市场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条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中上水平,进入省经济强区前列,成为福建省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中心城区之一。1997年8月鲤城行政区划调整后,特别是2002年底区直机关跨江南下以来,我区立足新的区情,以“繁荣古城、建设新区”为己任,全面实施“城市跨江发展、大经贸、科教强区”三大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原有基础上大踏步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局面。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9亿元,财政总收入6.61亿元,是1997年区划调整时的2.5倍,全区6个街道中有3个街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居福建省前列,在泉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先后荣获了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典型区、全国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几十个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考核。
“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历史文化的厚重,现代文明的激扬,共同烘托了一个独具魅力的鲤城。第六届泉州旅游节为鲤城打造了一个“展示多元文化,彰显名城风采”的大舞台,我们将诚邀四海嘉宾一起行海丝之路,听千古传唱,赏名城佳景。衷心希望朋友们在本次旅游节期间能够尽情尽兴地领略千年名城的人文底蕴,尽情尽兴地融入各项文化、经贸、旅游推介及观光活动,尽情尽兴地感受富有闽南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相信第六届泉州旅游节一定能成为我们友谊的彩带,合作的金桥。
在第六届泉州旅游节招待酒会上的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的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鲤城区委、鲤城区人民政府和热情好客的鲤城人民,再次向在百忙中拨冗光临本届盛会的各级领导、各位贵宾、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本届旅游节,是泉州市首次由市辖区单独承办的一次历史性大节日,是各位领导、各界贤达、亲朋好友共话友谊、共襄盛举、共谋发展的一次历史性大聚会。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有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以“展示多元文化,彰显名城风采”为主题的第六届泉州旅游节,一定能够办成一个全面展示泉州市及鲤城区改革开放成就和丰富旅游资源的展示盛会,一个加强与海内外各界朋友沟通联系、增进友谊、扩大合作的交流盛会,一个异彩纷呈、令人难忘的旅游盛会,一个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互利互动共荣的收获盛会。
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第六届泉州旅游节的圆满成功,为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各位朋友的光临,为大家的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合家幸福,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