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保护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03:45: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权益保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消费信用中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

我国的消费信用经济,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建设银行开办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为标志就开始起步,但十几年来,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一直步履蹒跚,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方面我们的国民经济需要发展消费信用来拉动内需,另一方面我们的消费者也具备了一定的超前消费实力。买方市场的出现,使我们具备了发展信用经济的条件。[4]1998年以来,我国消费信用经济开始迈出新步伐,尤其是1999年3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后,商业银行反响强烈,纷纷行动起来,消费信贷业务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市场参与者迅速增加,业务量稳步扩大,消费信用涉及面正由住房、一般大件商品扩展到汽车、旅游甚至高等教育。可以说当前我国消费信用经济的市场框架已初步建立。但从市场活跃程度和参与程度、消费信贷和信贷总规模的比率以及业务品种的市场适应性来看,我国消费信用经济发展力度还显不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距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少专家认为,有消费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制约的原因,也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受传统经营观念制约的原因,还有目前消费者预期收入降低以及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5]笔者认为,我国消费信用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没有跟上。

首先,消费信用经济直接作用于生活消费领域,而生活消费的惟一主体当然是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信用经济的对象就是消费者。而作为一种交易,无论消费者的相对人是谁,二者的权利义务都应是平等的。但一方面,我国的消费信用交易规则大都为商业银行或经销商自行格式化制订,他们为自己最大限度获利和防范不良债权都对消费者的权利大加限制,这已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失衡;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又在公证、资金评估、抵押登记等消费信用的配套部门给个人消费设置了层层障碍,使消费者的交易成本额外增加许多,几乎没有获利的预期,消费者自然对信用交易望而生畏进而却步了!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消费信用经济的社会效应。消费信用的社会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消费信用对消费者提供的明显好处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者量力而贷,适度消费,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财富,从而形成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但是消费信用也有缺陷,消费者可能招致超过他的财力的债务。使用消费信贷的消费者也许要很长时间约束自己,限制他使用其他商品或接受其他服务的自由,他不得不承受一个高的负债率。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可能承受不起失业、疾病等风险,从而丧失按合同履行债务的能力,甚至有可能倾家荡产,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6]因此,必须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给消费者创造公平、安全的交易环境,完善消费信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说,要提高对消费者保护的水平,消费信用才能发挥其正面的社会效应。

消费信用的分期付款销售、信用卡交易、银行消费信贷等形式,在我们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还是新事物,对消费者保护而言,不仅要求保护内容的扩大,而且要求消费者权利观念的更新。我们有必要界定并保护消费者在消费信用中的权利,维护和促进消费信用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消费者在消费信用中的权利

查看全文

工会权益保护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保护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企业工会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依据《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企业工会专职、兼职主席、副主席(以下简称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保护,适用本办法。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会主席,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保护,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各级工会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和组织程序,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保护企业工会主席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保护内容与措施

查看全文

职工权益保护讲话

同志们,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上海工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总结推进会。市总工会自2005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各级工会及女职工组织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形成了一批先进典型,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权益,而且丰富了集体合同工作的内涵。首先,请允许我向刚才受到表彰的100家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普陀区总工会等五家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最后汪主席还将对今后一阶段的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开展。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三点想法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进集体合同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载体和手段,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把用人单位的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规范,对于实现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职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起步较早,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市已签订集体合同2.3万份,覆盖企业9.6万家,受益职工390万余人,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成为工会发挥维权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载体。各级工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把推进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协调劳动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

(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是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维权工作新情况新变化的需要。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显现并日益加重,本市劳动争议、群体性纠纷增多,一部分表现为企业裁员、停业中带来的职工权益维护问题,一部分是由此而暴露的劳动用工、社会保险、拖欠工资等历史问题。各级工会要准确把握维权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突出重点、积极应对。一方面,要防止企业将危机和困难转嫁给职工,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要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着眼于维护职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通过平等协商让职工了解当前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正面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调处和解决当前企业遇到的困难和职工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查看全文

职工权益保护工作

今天,市总工会在这里召开上海工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总结推进会,我就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一)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上海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稳定与否对上海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专项集体合同为主要载体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目前上海正处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上海,并且还在继续加深。此外,上海进入新一轮生育高峰期、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将使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解决广大女职工的三最问题,切实表达和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查看全文

妇幼权益保护交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广大妇女作为积极参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全社会及各部门必须关心和重视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作为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肩负着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这几年来,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昆明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组长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在维护我市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面,就我委开展全市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作如下发言。

一、加强妇女维权工作的立法调研和意见反馈

我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我委作为联系妇联工作的专门委员会,依法享有提出涉及维护妇女权益的立法议案权。近几年来,我委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认真抓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立法工作。

——认真抓好地方立法的调研工作。今年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制定《昆明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的立法议案,大会主席团交由我委审议。经研究,该议案转为重点代表建议办理。我委对此高度重视,认为近几年来我市家庭暴力情况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所涉及的群体范围也日益扩大,已成为社会性别带来的两性权利不平等从而影响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规范公民的行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我委在市妇联的支持配合下,从8月份开始,针对妇女儿童维权中存在的突出性、倾向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分别听取县(市)区人大、妇联、社区工作者、学校、律师事务所、戒毒劳教所的意见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委拟将制定《昆明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的议案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纳入明年立法计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从立法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立法工作。20*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征求意见的要求,我委认真分析研究了20*年常委会组织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所掌握的情况,积极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召开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意见,并将所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梳理综合,形成对国家立法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修改意见,上报省人大常委会。我委所提意见和建议,得到全国、省人大的重视,部分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发挥了地方立法机关对国家立法和省立法的基础作用。

二、加大对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

查看全文

股权众筹投资者权益保护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股权众筹。由于股权众筹这一方式的独特性,它迅速发展成小微企业的一种主要融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给融资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尤其在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上。投资者权益保护一直是股权众筹过程中重点问题,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但由于制度不够完善、法律规范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投资者权益仍得不到足够的保护。文章针对我国股权众筹中的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观点。

[关键词]股权众筹;投资者;权益保护

1引言

所谓众筹是指由发起人借助互联网渠道筹备众人及多方的大量资金援助企业或者某个项目活动的开展的一种融资方式。现代主要的众筹运营有募捐制、奖赏制、股权制三种模式。我国股权众筹模式相比美国这种经济大国起步相对较晚,但由于我国一些政策大力扶持及相比较传统融资方式具有明显优势,这种融资方式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发展较快,缺乏一定的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如:众筹平台不稳定、非法集资、违约欺诈等。投资者的权益严重受到侵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现状我国股权众筹

自2014年11月迅猛发展起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证券业协会也于当年12月颁发政策条例明确对股权众筹管理设定了规则。2015年国务院也将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工作作为主要经济工作。传统证券法将股权众筹划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种众筹模式,着重突出小额融资。公募股权需要受到社会公众及国家公权力的监控,而私募股权却不需要,它主要是针对一些能够较强辨别和抵御风险的投资人群。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有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可以公开发行证券,这将直接导致一些刚起步的小微企业不能公开发行股票而达不到完全意义上的股权众筹。[1]我国股权众筹一般通过在平台完成合格投资认定或会员注册等方式来锁定合适的投资者。在保护投资者方面,如何界分公募与私募带给投资者权益影响巨大,公募中投资者的信息是公开的,我国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基础,无法做到满足各种类型企业的股票发行的不同需求,因此为股权众筹投资者带来严重的财产及信息安全问题。

查看全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整论文

「内容提要」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消费者这一概念是与经营者相对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指的“消费者”原则上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应当包括单位,单位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当受合同法调整。不能够以购买的物品是否属于生活消费品作为判断是否为“生活消费”的标准,判断是否“生活消费”也不应考虑购买者的目的与动机。关于医疗纠纷能否适用《消法》的问题,应当肯定医疗关系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符合《消法》适用于商品、服务两类消费关系的规定要求.但对于医疗关系,并不一定要适用《消法》第49条的规定对患者的权益加以保护。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活消费,医疗纠纷

「正文」

法律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同时,不同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范围是各不相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这是《消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所作的界定。据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调整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产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消费关系。但该规定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引发了不少争议。争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何谓消费者?消费者是仅限于自然人还是包括法人?第二,如何界定“生活消费”?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法律上明确哪些关系不属于生活消费,并应当排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之外。笔者不揣鄙陋,就有关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提出若干浅见,求教于大家。

一、关于消费者的概念

消费者的概念曾经因为王海“知假买假”的行为而在学界引发了争论,即消费者是否仅应限定在为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的人?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将消费者的概念限定在满足自己消费的范围上,这未免对消费者的概念理解得过于狭窄。事实上,消费者的含义本身比较广泛。它不仅包括为自己生活需要购买物品的人,也包括为了收藏、保存、送人等需要而购买商品,以及替家人、朋友购买物品,他人购买生活用品的人。消费者首先是与制造者相区别的。①(注:TheShorterOxfordEnglishDictionary,Vol.1,ClarendonPress,Oxford1973.P410d,1980,p282)而在商品交易领域,消费者则是与商人相区别的概念。消费者购买或者接受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不是为了交易,而是为了自己利用。②(注:PSAtiyah,TheSaleofGoods)例如,英国1977年的《货物买卖法》第12条就规定,作为消费者的交易是指一方当事人在与另一方从事交易时不是专门从事商业,也不能使人认为其是专门从事商业的人。澳大利亚1923年的《货物买卖法》第62条在有关消费者交易的定义中也作出了同样的规定。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消费者的定义是:“所谓消费者,是指从事消费之人,亦即购买、使用、持有以及处理物品或服务之人”,“消费者是指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人。因此,其地位有别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任何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有别于为再贩卖为目的的购买者),在默示或明示的担保期间(或服务契约),适应受让该商品或服务者,均该当为消费者”。《牛津法律辞典》也认为:消费者是指“那些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住房)的人”。所以,笔者认为,在市场中,所谓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对于该定义具体陈述如下:

查看全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论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最早可追溯于消费者运动,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先驱,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而后波及世界各国成为全球性运动。1898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消费者组织—全国消费者同盟;。1960年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简称IOW)成立,它是由世界各国、各地区消费者组织参加的国际消费者问题议事中心;其宗旨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做好消费者权益的一系列保护工作,在国际机构代表消费者说话。实际上,随着20世纪后半期消费者运动的高涨,世界上许多国家还相继确立了消费者权益仲裁或类似的纠纷解决机制。如在最早尝试通过仲裁方式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美国,可以通过美国仲裁协会或被称为BBB(BetterBusinessBureau)的企业组织进行消费者权益仲裁。美国仲裁协会在1968年接受福特基金会的资助,设立了“全国解决纠纷中心”;再如瑞士,设立了由行业团体代表和消费者团体代表组成的仲裁机构。荷兰的消费纠纷仲裁委员会是专门受理消费纠纷的民间机构。另外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进等国都设有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仲裁机制。

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所谓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而消费者权利——消费者为进行生活消费应该安全如公平地获得基本的食物、衣物、住宅、医疗和教育的权利等,实质即以生存权为主的基本人权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保护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

(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

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之后,各省市县等各级消费者协会相继成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被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中国加入WTO之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我国有更长足的发展。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发展和“3.15”宣传活动的深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在我国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至第十五条(以下简称《消法》)中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具体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受尊重和监督权。我国还通过对国外相关经验的消化吸收结合我国的国情,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组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使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有了切实的保障。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论文

摘要:伴随着金融行业日渐信息化,信息资源的价值特性逐渐被人们发掘,能否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被当作是经济竞争是否可以占据一定优势的关键,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让金融信息的互通和流动难以规避,在这同时也加重了信息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在这一领域当中,消费的含义是区别于日常的一般消费的,金融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一般都表现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特别是在权利证券化、证券无纸化的现在,消费者看不到所购买的商品,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应当用机构性的监督和管理和功能性监督管理并存的保障方式,增强金融服务人员的信息披露义务,用通常的反欺诈的法条的延展使用来实现金融消费者的诉求,达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商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监管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一)金融消费者的相关定义。“金融消费者”在中国还无法称得上是一个法律概念。在理解金融消费者是一种消费类型的基础上以及金融领域对消费者概念延伸的基础上,我国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的需要而购买、使用甚至是接受金融机构的服务,这种行为被称为“金融消费者”。虽然觉得金融消费者只是指自然人,公司或者群体不在其列的学者不在少数;但是在金融商品在交易的时候,由于金融商品的服务客观化、专一化的原因,对于由金融精英构成的金融产品甚至是服务提供者而言,这个时候没有专业知识的不仅仅是自然人,还可能是法人甚至是其他组织,这便轻而易举的发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在。正因为如此,个人、法人甚至是其他组织才可以加入金融消费者概念的行列,但碍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具备金融专门知识,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所以相关决定由法院或专门裁决机构代劳。(二)金融消费者的相关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肯定金融消费者权利,金融消费者权利是指消费者所能够做出或者不做出的一定行为在金融消费领域,甚至是要求金融经营者相应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为,它是消费者权利重中之重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个定义相应的忽略了金融消费者在其他法律上可享有的某些权力,但是金融消费者权1.安全保障权。金融消费者有权在不损害他的个人和财产权利的情况下购买、使用金融产品甚至是接受金融服务。它包括两个方面:人身安全和公共关系。为了保障金融消费场所和消费资金的安全,金融机构必须使用相应的办法。这种义务产生于一项合同的基础上,并且拥有法律的明文规定。2.知情权。金融消费者有权了解他们购买、使用甚至是接收的金融商品的真实情况。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于金融市场的技术特点、专业化特征和运作特点。这就使得金融消费者正确认识早期银行的损益风险、成本与利润结构、惩罚机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因为如此,得到和消费者相关、正确信息的权利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要有的。3.隐私权。消费者有权要求自己的生活安宁,并且有权要求自己不遭受到别人打扰、了解、甚至是使用的人格权也是金融消费者所必须拥有的。如果消费者没有同意金融经营者就不得不法使用他了解的消费者私人信息。4.自由选择权。金融消费者有权比较金融商品甚至是服务,识别并独立选择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类型或方式。5.公平交易权。从合理恰当的原则上来看待问题,消费者有权和经营者创建合理的关系,得到合理恰当的条件,抵制被迫交易的行为。金融经营者不得使用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等手段免除对方的责任,增加对方的负担,解除对方的相关权利。6.受教育权。消费者有权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甚至是有权得到有关金融商品或服务的知识。7.结社权。金融消费者有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监视经营者的不法动作,维持消费者合理的利益。8.损害赔偿权。金融消费者因购买、使用货物或者接受服务而遭受人身或者财产损失的,有权依法获得赔偿。(三)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状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可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计划上进行了改变。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经济体制已经改革成功了。改革的过程是慢慢进行的,因此拥有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数据的指标,资本结构、产业类型甚至是业务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除此之外,我国金融业在监管能力和水位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这种转换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黄金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特别是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如今,我国在实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关部门有必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来解决问题,并且创建合理的法律体系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以此维护消费者合理恰当的利益。(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高。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地方是金融消费者,同时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主体。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消费权益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然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意识相对不高,这对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金融业的发展没有帮助。第一个方面,普通金融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金融专业知识相对较少,在交易的时候,没有办法让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金融服务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专门知识,消费者便无法充分了解它们。第二个方面,金融消费者权益意识相对不高。当金融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时,消费者不愿浪费时间和精力。从客观上看,这种思想使得不法分子对金融机构的侵权行为更加猖獗。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帮助,甚至是容易被削弱。同时,我国一些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调查实践中发现,金融机构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金融财产损失往往是很少的,基于此,消费者也不想因为一点金钱损失而大动干戈,所以懒于维权。这样反而助纣为虐,金融机构知道自己的侵权行为往往不会受到消费者的抵制或是引起法律纠纷,其侵权行为加剧,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此外,我国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将开拓业务、赢得市场竞争作为自身发展的中心,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与全面的保护措施,相反地,金融机构为了盈利,不惜出卖消费者的信息,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内的不足。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相关机构必须对其严加监管。我国负责监管金融行业的机构主要包括央行、保监会、银监会和证监会四机构。但是,这四机构各自运行,条块分割,一旦两个及以上的金融机构的产品业务出现交叉、重叠,监管机构往往因为各司其职、沟通不足而产生监管漏洞,不能及时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这样就直接导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岌岌可危。总之,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管理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忽视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三)我国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我国缺乏专门的法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金融消费者维权大多数只能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该法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规定不够详细完善,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以及《保险法》等也涉及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是针对性不强,也不够具体和完善,同时,一些条款已经不符合现代金融秩序情况,使得金融消费者维权难上加难。

查看全文

女职员权益保护调研报告

工会女职工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突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围绕工会工作全局,体现工会女职工工作特色,通过加大源头参与、整体维护的工作力度,促进女职工权益保障和劳动关系协调与稳定,开创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新局面。

全面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为了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县总工会调研组分别对灵溪、龙港两镇女职工人数相对较多的19家企事业单位工会,就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对基层

对当前女职工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工会女职工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解和掌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目标,对县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全县已建企业工会中,截止到底。15人以上企业建女职工委员会659家,设女工委员518家,组建率91.8%签订集体合同538家,覆盖职工49160人。规模以上建会企业签订工资协商223家,签订率86%50家企业签订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协议,95个单位1600名女工参加妇科病普查。

全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依据,近年来。加强源头参与,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完善。加强调查研究,反映女职工的呼声。加强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维护,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