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症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02:48: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全身炎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身炎症综合征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方面论述了SIRS与温病的共同点,同时阐述了SIRS的发展变化与温病的卫气营血发展变化过程有相似之处,提示可以用卫气营血辨证对SIRS进行辨证论治,为中医药治疗危重病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免疫介质发生的过度炎症反应,于1992年由美国胸科医学会/危重病学会(ACCP/SCCM)首次提出。SIRS是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和重要过程[1],所以防治SIRS对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SIRS在祖国医学中无相对应的名称。近年来,中医对SIRS的研究随着单纯西医治疗上的病死率无明显改善而变得十分火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大黄、参附注射液、大承气汤、热毒清注射液、神农33号(血府逐淤汤化裁)、补阳还五汤等均可用于SIRS的不同环节,阻断SIRS向MODS发生的过程。但对于SIRS的中医研究,大多集中在治疗方面,对于其变化发展、辨证规律方面研究却不多。
临床发现,无论在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还是在治疗方法上,SIRS与温病都有相似之处。
1两者均为因“毒”致病
众所周知,正是由于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等概念混乱,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提出了SIRS的概念。内毒素的作用在SIRS的发病机制十分重要,无论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SIRS均由于激活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其他炎性反应细胞,产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所致,是一种炎症自身破坏,内毒素的作用可能比细菌更为重要,经典的抗感染治疗不足以遏止这一过程。
全身炎症综合征研究论文
【摘要】从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方面论述了SIRS与温病的共同点,同时阐述了SIRS的发展变化与温病的卫气营血发展变化过程有相似之处,提示可以用卫气营血辨证对SIRS进行辨证论治,为中医药治疗危重病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免疫介质发生的过度炎症反应,于1992年由美国胸科医学会/危重病学会(ACCP/SCCM)首次提出。SIRS是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和重要过程[1],所以防治SIRS对MODS的发生至关重要。SIRS在祖国医学中无相对应的名称。近年来,中医对SIRS的研究随着单纯西医治疗上的病死率无明显改善而变得十分火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大黄、参附注射液、大承气汤、热毒清注射液、神农33号(血府逐淤汤化裁)、补阳还五汤等均可用于SIRS的不同环节,阻断SIRS向MODS发生的过程。但对于SIRS的中医研究,大多集中在治疗方面,对于其变化发展、辨证规律方面研究却不多。
临床发现,无论在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还是在治疗方法上,SIRS与温病都有相似之处。
1两者均为因“毒”致病
众所周知,正是由于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等概念混乱,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提出了SIRS的概念。内毒素的作用在SIRS的发病机制十分重要,无论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SIRS均由于激活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其他炎性反应细胞,产生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所致,是一种炎症自身破坏,内毒素的作用可能比细菌更为重要,经典的抗感染治疗不足以遏止这一过程。
心脏直视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论文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体外循环;免疫应答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相关的心脏直视手术可以导致机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从而影响这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监测发现心脏手术本身和CPB均可以诱导前炎性和抗炎性的免疫反应[1]。SIRS是机体对炎症全身激活的生理反应;SIRS是基于对感染、炎症和危重病发生发展机制深入认识后提出的新概念。SIRS是机体对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反应,当机体受到外源性创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同时机体产生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2]。
1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的参与
随着CPB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CPB心脏手术导致的这种免疫反应也逐渐被阐明。临床上此类患者常表现多种症状,这些临床表现被通称为SIRS。在这种炎症反应综合征中,所有先天的免疫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均参与其中,例如多型核白细胞(PMN)、弹性蛋白酶、补体等均被激活,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初期炎性介质IL(白介素)-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为了适应这一反应过程,特异性免疫反应也发生了相应改变,T淋巴细胞和T辅助细胞均下调,而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几乎不受影响。细胞因子方面的监测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作为T辅助I型细胞活化的重要示踪成分IL-2和IL-12在心脏术后浓度下降,提示辅助性T细胞受抑;相反,反映T辅助Ⅱ型细胞的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却处于上调状态[3]。在CPB试验中延迟发生的高敏皮肤反应和破伤风抗体进一步证实了T辅助Ⅱ型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极化状态。但所有这些改变并不能逆转临床表现,因此高风险手术和严重围术期并发症患者免疫反应的相关信息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找出临床事件是否与免疫反应改变有关联。
2CPB及其改进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血液与人工材料的接触是CPB引起炎症反应的最主要的原因。CPB期间,血液与管道、回流室等人工材料表面直接接触,血浆蛋白被无选择地吸附在人工材料表面,同时体液成分和细胞成分,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激肽释放酶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被激活。血液激活时,其各种组成成分相互作用,不仅激活其他成分,也反馈地激活自身,并分泌大量炎性介质,引发全身炎症反应。PMN-内皮反应在CPB相关试验中做了研究,随着CPB开始血液稀释体内循环血液中PMN数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发生白细胞增多。CPB试验中L选择素和CD11/CD18上调反映出CPB刺激PMN活动。在体内创伤应激、感染和其他炎症过程可以增加循环中L选择素阳性的PMN细胞数量,而且这些PMN是通过从骨髓中选择性迁移而来。这种改变被认为是CPB诱导的血液异物表面反应和可溶性细胞因子(补体、TXA2、PAF、IL-8)释放的潜在动力[2]。
单纯性牙周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单纯性牙周炎诊断预防治疗
单纯性牙周炎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与单纯性龈炎相类似,但病损的范围和程度较少,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故又名成人牙周炎。常由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就诊时往往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做到早预防,早就诊和及时治疗。
1一般资料
本病诊断不难,常有龈炎病史,30-40岁后发病率增高,并逐渐加重。牙龈色泽、形态与龈炎相似,附着龈水肿,点彩消失。探查时可见牙周附着丧失,形成牙周袋,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形成牙周脓肿。局部可有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存在。可用牙周指数(pi)、牙周病指数(pdi)等确定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X线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严重时出现牙齿松动和咬合关系紊乱。同时存在咬合创伤因素时称复合性牙周炎检查可见早接触、错合、前伸或侧合运动的合干扰、过度磨损等现象。
2治疗与预防
2.1局部治疗包括:控制菌斑,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牙周手术;固定松动牙;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以利于邻牙的治疗和组织恢复。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原刺激物,刷牙是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但患者必须选用设计科学的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有效地去除菌斑。牙石是矿化了的菌斑,清除龈上牙石称为洁治术,龈下牙石的清除称为龈下刮治术,洁治和刮治术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任何其他治疗手段只应作为基础治疗的补充手段。对一些炎症严重、有肉芽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术后需用药物处理袋壁。可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药物,如甲硝唑、洗必泰等,采用缓释剂型,疗效更好。经过上述治疗后,若仍有深牙周袋存在,或根面牙石不易清除彻底,可进行牙周手术。松动牙固定术是用金属丝将患牙与邻近的稳固牙齿结扎在一起,并以自凝塑胶加固(制成牙周夹板),使牙合力分散于一组牙上,减少个别牙的负担或使其免受侧向扭转力的损害,以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可口服甲硝唑或螺旋霉素等,使急性炎症得到控制。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炎症探讨论文
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93例。对部分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3例患儿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岁7个月。按照Hayden标准[1],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1)体温>38℃或<36℃;(2)心率>正常年龄组2S;(3)呼吸>正常年龄组2S;(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杆状核细胞计数>1.10。将9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病例数、性别、年龄、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原发病构成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原发病构成情况(略)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及保护脏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为400mg/kg,每日1次,连用3次。
1.3观察指标(1)原发病控制情况;(2)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肝功、肾功、心肌酶等;(4)用药前后血清丙种球蛋白测定。
老年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案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根尖周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根尖周病患者60例,其中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结果经药物及根管治疗基本痊愈41例,余19例手术治疗。结果:60例患者通过治疗基本恢复健康。结论老年性根尖周病患者根据病情,需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均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根尖周病治疗
对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大多数都经历过牙髓病的治疗,他们较其他人群更知道保留患牙的重要性和良好口腔治疗的价值,常不愿拔牙,而希望进行保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彻底完善的根尖周病治疗对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般资料
慢性根尖周围炎病牙数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治疗前均有牙痛史或牙痛治疗史;常规均拍X线片显示根尖区牙槽骨有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多为慢性根尖肉芽肿;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呈云雾状,则为慢性根尖脓肿;均为根管细且多及弯曲的患者。
二治疗前的准备
老年根尖周病临床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根尖周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根尖周病患者60例,其中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结果经药物及根管治疗基本痊愈41例,余19例手术治疗。结果:60例患者通过治疗基本恢复健康。结论老年性根尖周病患者根据病情,需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均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根尖周病治疗
对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大多数都经历过牙髓病的治疗,他们较其他人群更知道保留患牙的重要性和良好口腔治疗的价值,常不愿拔牙,而希望进行保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彻底完善的根尖周病治疗对于老年根尖周病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般资料
慢性根尖周围炎病牙数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治疗前均有牙痛史或牙痛治疗史;常规均拍X线片显示根尖区牙槽骨有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多为慢性根尖肉芽肿;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呈云雾状,则为慢性根尖脓肿;均为根管细且多及弯曲的患者。
二治疗前的准备
白内障术后炎症临床护理策略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治疗护理经过,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共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672眼,其中发生急性眼内炎6眼,发生率0.078%。经过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全身和局部抗生素治疗,及护士及时的心理干预、用药护理、加强预防感染措施等,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患者的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眼为0.3~0.5,2眼为0.1~0.2,2眼为手动~0.1,无摘除眼球情况发生。病人对炎症控制效果及视力恢复情况均较为满意,无医疗纠纷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使病人视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内炎;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术后急性眼内炎则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它损害视功能,破坏眼内结构,致使手术失败,视力丧失;另一方面也使施术者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常常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早期预防、诊断、有效治疗和护理,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共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672眼,其中发生急性眼内炎6眼,发生率0.078%。经紧急治疗护理,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一眼摘除眼球,无医疗纠纷发生。现将有关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白内障7672眼,年龄35~81岁,平均65岁;其中2眼病人有糖尿病。发生急性眼内炎6眼,入院时视力0.1~0.1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2天发现眼部充血明显,前房絮状物,病人视力明显下降,即怀疑眼内感染可能,立即行玻璃体腔注药术。注射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复达欣),局部频繁滴用抗生素及激素类眼药水抗炎(如典必殊眼药水),及散瞳药活动瞳孔(如美多丽眼药水)。经治疗护理后,4眼的眼内炎症得到控制,2眼因注射后仍见脓液明显增多而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术后炎症亦得到控制。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眼矫正视力为0.3~0.6,2眼矫正视力为0.1~0.2,2眼矫正视力为手动~0.1。
二、护理
外科手术感染诊疗原则综述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往往可以凭此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肠间、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症状,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又如深部感染,特别是经过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脓肿,也可无明显的发热、压痛或白细胞计数增加。因此,对这些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确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疗
(一)治疗
治疗外科感染的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感染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感染可用外用药、热敷和手术等治疗;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者,同时内服或注射各种药物。深部感染一般根据病菌种类作治疗。全身性感染更需积极进行全身疗法,必要时应做手术。
(二)治疗方法
外科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探讨论文
摘要: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l/2。外科感染的致病菌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但以细菌为最主要。除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五种与外科感染有重要关系的病原菌外,尚有一些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与外科感染密切相关。
关键词:外科感染手术感染腹部外科感染治疗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位置表浅的外科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波动征表示存在脓肿。局部压痛是深部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软组织深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体征之一,往往可以凭此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在压痛最剧处作诊断性穿刺,但有些深部感染如膈下、肠间、腹膜后感染等,由于缺乏早期的定位症状,诊断有时会发生困难。又如深部感染,特别是经过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后,即使已存在巨大脓肿,也可无明显的发热、压痛或白细胞计数增加。因此,对这些患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和做体格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才能确定感染是否存在和确定感染的位置。
二治疗
(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