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7 01:15: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全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球能源安全
一年前,我们这个听证会关注更多的是理论性的东西,充满了“如果怎样”等假设分析。过去几个月所发生的事件使这一主题又重新推至前台,并再次证明了石油对我们的安全以及经济的重要性。目前海湾石油问题尤为突出。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来自非海湾地区国家,如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大范围石油中断的影响。委内瑞拉石油出口锐减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伊拉克石油出口中断对市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油价大涨、美国石油库存下降。石油进一步中断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北半球冬季的结束,石油需求在下降,而且其它产油国石油产量的大量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势头是持续向下。
但是有关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仍不会消失。能源安全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自100多年以前工业社会兴起,这一问题就已经反复出现。在一战前夕,温斯顿·丘吉尔作为皇家海军上将,开始用石油替代煤炭作为皇家海军的动力源,于是便出现了能源安全问题。结果,皇家海军的动力来源从威尔士的煤炭转向了伊朗的石油。面对新的风险,丘吉尔所诠释的能源安全原则是:“石油的安全与确定性存在于品种多样性”,至今这一结论仍未过时。
近百年中,能源安全不断地被列为首要问题。在二次大战中这一问题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层面。在二战以后的几十年,先后爆发了5次中东危机,它们或是造成世界石油供应中断或是险些造成中断,而现在则是第6次。
上一次的危机发生在10年以前,即1990-1991年的海湾危机。当时,世界石油生产中心——波斯湾受到严重威胁,萨达姆·侯赛因即将控制该地区,并使其政权将石油转化为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甚至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伊拉克的石油不再进入世界石油市场。回首往昔,十分清楚的看出,冷战以及海湾危机解决后,我们显然在过去的10年里对安全问题过分自信。其中包括能源安全。
今天的听证会,我的主要目的是回答委员会提出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给委员会提供一个清晰的全国能源形势框架;
全球粮食为何涨价
去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经历了令人瞩目的上涨。小麦上涨112%,大豆上涨75%,玉米是47%。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价位。4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米期货价格上涨2.4%,达到创纪录的20.985美元/100磅,这一价格已经是一年前的两倍,自*年以来更是涨了五倍。美国市场分析专家估计,大米期货价格今年11月可能达到22美元/100磅。
面对高企的粮价,世界上各个粮食生产国纷纷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前两名为泰国和印度),总理阮晋勇3月底宣布,今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将减少11%至400万吨。埃及则禁止在10月前出口大米。世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对小麦出口加征了10%的出口关税,今年,税率被提高到40%。去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对粮食及制粉取消13%的出口退税;12月30日宣布对粮食和粮食制品加征出口关税;2008年1月1日宣布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
分析这次的粮食涨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绿色革命”将良种、灌溉等新技术和化肥引入了农业,使得此后的大米产量剧增。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米产量在1980~*年间增长了40%,而自*年以后只增长了5%。至于最近三四十年,水稻种子技术并无重大突破。
而美国农业部3月称,今年的大米需求将比去年上升0.6%,达到4.225亿吨,而产量将上升1%,达4.229亿吨。由于各产米国增加本国供应和库存的因素,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今年1月份预测,今年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将会低于需求量约3000万~4000万吨,约占全年总产量的1.5%~2%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粮食库存在最近30年间不断下降,*年已经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供需结构和库存水平共同决定了2008年粮食价格走势。在短期,也有很多因素促使2008年粮价甚至2009年粮价上涨。根据美国农业部分析,今年夏季全球粮食存库率将降至14.6%,创下自196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因此,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第二,气候异常导致产量下降。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在过去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0.76℃。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更为直接威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缺乏应对异常天气的准备,因此在异常天气面前更为脆弱。这种脆弱性直接导致2008年的粮价有可能继续大幅度波动。
浅析全球利率趋势
要把握2000年全球利率走向,需要考察1999年全球利率变化的决定因素,根据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九九全球利率先降后升
199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经历过由松到紧的转变,基本原因是: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呈现「V字型」经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继调高了对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物价继续走低,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有抬头的迹象,如1999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有效组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率先采用提高利率目标的政策取向,使全球利率水平出现逆转,呈先降后升态势。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变化也较大地影响到欧元区、英国和加拿大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致使全球市场利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
决定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经济。促进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应靠私人部门经济活动。
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美国经济增速过快,已经持续增长100多个月,而且过去3年的年均增长率达4%,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2)美国劳动力市场紧俏,工资、物价上升的压力增大,失业率为29年来最低水平;(3)股市过热,潜伏着资产价格「泡沫」,因而有的投资银行家提出,美国低通货膨胀的强劲增长奇迹,会因股价过高而转化为金融泡沫。
欧盟品牌全球营销研究
摘要:国家品牌效应不同于原产地和国家品牌形象,它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品牌形象对某个企业的品牌形象产生的影响。文章以两个在中国市场上的欧盟品牌为例,分析它们在中国市场成功运用国家品牌效应的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二是消费者能够清晰地识别国家品牌形象。
关键词:国家品牌形象;国家品牌效应;形成条件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营销势在必行。中国企业如何运用各种资源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纵观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成功经验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整体品牌形象也是跨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性竞争资源。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营销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消费者对这些国家的产品或品牌的整体认知比较积极,印象良好,使这些跨国公司更加易于被东道国消费者接受。
一个国家以外的消费者对于源自这个国家的品牌形成的整体印象被称为国家品牌形象(nationalbrandidentity)。当跨国公司开拓新兴市场时,国家品牌形象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国家品牌效应(NationalBrandEffect,NBE),显然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
仲裁,作为诉讼外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国际商事仲裁已经成为解决国际私法(民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也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仲裁制度日益趋同,特别是联合国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实践,使仲裁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仲裁裁决在140多个国家之间得到相互承认和执行。在世界贸易组织(WTO)144个成员中,有90多个国家加入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可以说仲裁是解决国际贸争端的“全球通”。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际商事仲裁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出现了仲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从19世纪末,便开始了以此为目标的努力。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仲裁全球化趋势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所解决的争议范围非常广泛。在国际民商事领域,仲裁最初适用于海事争议,以后逐渐扩及到货物买卖及其运输、保险、支付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在国际上兴起了各种引进外国资本的形式,仲裁又扩及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国际性的服务贸易、商事、租赁、咨询、工程许可、融资、银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转让等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也逐渐采用仲裁的方法加以解决。
第二,世界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日趋统一。各国的经济贸易体制尽管千差万别,但在仲裁制度方面是趋于一致的。特别是在1985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市场经济各国的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按照示范法的规定代替了原有的仲裁立法,有的国家甚至以示范法为蓝本只对其稍加修改而直接移植使用。从1985年到现在十几年间,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修改或制定了仲裁法,掀起了仲裁立法的高潮。
第三,有关仲裁内容的国际公约逐渐增多。一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能否得到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影响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国际社会首先从统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入手,联合国在1958年6月制定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统一了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条件和执行程序。该公约组织截止到1998年9月己有145个缔约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该公约已经成为国际私法领域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也为全球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仲裁领域比较重要的公约还有1961年的《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1965年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1975年的《美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
第四,仲裁机构及其仲裁规则、仲裁员的国际化。世界上许多著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修改并制定了具有国际性的仲裁规则,或者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他仲裁机构的国际性仲裁规则,聘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仲裁员,以解决不同国籍、不同法律背景当事人之间的国际仲裁案件。
全球化与非全球化的研究论文
全球化是一大潮流
首先,让我们来概括一下目前急剧发展的全球化潮流的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是资本的跨国移动和展开统一的跨国的企业活动。就是说,向海外直接投资的潮流和以此为基础的企业的跨国活动是全球化的典型表现。
第二点则同国家利益这个概念的改变相关。在全球化的相互投资的时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是限制外资,而是为吸引外资而提出许多优惠政策,竞相完善投资环境,健全法律和行政制度。结果是国家的作用和机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对外竞争的国家”。
传统的“国家利益”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跨国企业并不仅仅考虑本公司所在国家的情况,而是基于海外子公司的布局,从全世界的企业战略出发考虑问题和采取行动。因此,跨国企业的利益并不仅限于特定国家的利益,有时企业利益同特定国家的国家利益相矛盾。其结果导致国家利益发生了变质。
第三点同上述两点也有关系。70年代以后频频发生双边贸易摩擦,受害的一方无法启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贸易保护条款,往往只能基于双边的谈判,靠加害方实行自主限制。在日美间发生贸易摩擦时,经常采取这种办法。但是这种做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有局限性的。为确立明确的原则,乌拉圭回合原则上决定取消这种做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
仲裁,作为诉讼外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国际商事仲裁已经成为解决国际私法(民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也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仲裁制度日益趋同,特别是联合国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实践,使仲裁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仲裁裁决在140多个国家之间得到相互承认和执行。在世界贸易组织(WTO)144个成员中,有90多个国家加入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可以说仲裁是解决国际贸争端的“全球通”。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际商事仲裁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出现了仲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从19世纪末,便开始了以此为目标的努力。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仲裁全球化趋势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所解决的争议范围非常广泛。在国际民商事领域,仲裁最初适用于海事争议,以后逐渐扩及到货物买卖及其运输、保险、支付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在国际上兴起了各种引进外国资本的形式,仲裁又扩及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国际性的服务贸易、商事、租赁、咨询、工程许可、融资、银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转让等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也逐渐采用仲裁的方法加以解决。
第二,世界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日趋统一。各国的经济贸易体制尽管千差万别,但在仲裁制度方面是趋于一致的。特别是在1985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市场经济各国的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按照示范法的规定代替了原有的仲裁立法,有的国家甚至以示范法为蓝本只对其稍加修改而直接移植使用。从1985年到现在十几年间,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修改或制定了仲裁法,掀起了仲裁立法的高潮。
第三,有关仲裁内容的国际公约逐渐增多。一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能否得到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影响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国际社会首先从统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入手,联合国在1958年6月制定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统一了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条件和执行程序。该公约组织截止到1998年9月己有145个缔约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该公约已经成为国际私法领域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也为全球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仲裁领域比较重要的公约还有1961年的《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1965年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1975年的《美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
第四,仲裁机构及其仲裁规则、仲裁员的国际化。世界上许多著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修改并制定了具有国际性的仲裁规则,或者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他仲裁机构的国际性仲裁规则,聘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仲裁员,以解决不同国籍、不同法律背景当事人之间的国际仲裁案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仲裁全球化趋势
仲裁,作为诉讼外解决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法律制度,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作用,目前国际商事仲裁已经成为解决国际私法(民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也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仲裁制度日益趋同,特别是联合国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实践,使仲裁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仲裁裁决在140多个国家之间得到相互承认和执行。在世界贸易组织(WTO)144个成员中,有90多个国家加入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可以说仲裁是解决国际贸争端的“全球通”。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际商事仲裁日趋国际化和统一化,出现了仲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统一协调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对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从19世纪末,便开始了以此为目标的努力。仲裁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仲裁全球化趋势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所解决的争议范围非常广泛。在国际民商事领域,仲裁最初适用于海事争议,以后逐渐扩及到货物买卖及其运输、保险、支付中所发生的各项争议。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在国际上兴起了各种引进外国资本的形式,仲裁又扩及到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领域。与此同时,国际性的服务贸易、商事、租赁、咨询、工程许可、融资、银行、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的转让等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也逐渐采用仲裁的方法加以解决。
第二,世界各国关于仲裁的国内立法日趋统一。各国的经济贸易体制尽管千差万别,但在仲裁制度方面是趋于一致的。特别是在1985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市场经济各国的仲裁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按照示范法的规定代替了原有的仲裁立法,有的国家甚至以示范法为蓝本只对其稍加修改而直接移植使用。从1985年到现在十几年间,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国家修改或制定了仲裁法,掀起了仲裁立法的高潮。
第三,有关仲裁内容的国际公约逐渐增多。一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能否得到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案件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影响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国际社会首先从统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入手,联合国在1958年6月制定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统一了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条件和执行程序。该公约组织截止到1998年9月己有145个缔约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该公约已经成为国际私法领域最成功、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也为全球化贸易做出了重要贡献。仲裁领域比较重要的公约还有1961年的《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1965年的《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1975年的《美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
第四,仲裁机构及其仲裁规则、仲裁员的国际化。世界上许多著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修改并制定了具有国际性的仲裁规则,或者允许当事人选择其他仲裁机构的国际性仲裁规则,聘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仲裁员,以解决不同国籍、不同法律背景当事人之间的国际仲裁案件。
全球贫富分化研究论文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扩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可以说,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遇,无论其是否对全球经济开放国内市场,结果都将是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一方面,凡是作出了自由结构调整的地方,人民的生活条件恶化、社会不稳定性增加”;而“另一方面,凡是拒绝满足其[全球化]要求的国家,则被忽视而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从而最终被驱逐出国际圈”。
随着发展中国家被世界贸易体系和资本的快速流动逐步边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全球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性也在扩大。“最近9年来,世界174个国家中的前15名与后15名的收入差距从60倍扩大到了74倍,而这种差距在60年代仅为30倍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出口市场的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而最穷的1/5人口在这方面所占的份额仅为1%。”全球经济体系正在被日益划分为受益于全球化经济浪潮和在其中蒙受巨大损失的两类经济实体。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这与全球资本流动的本质有关,这也是有关全球资本自由流动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所在。根据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资本应该能够流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流动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资本自由流动自动地把资本引向最有收益的地方。从理论上讲,自由的资本市场通过此种方式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因此据称,商品自由流通和资本自由流动提高了所有参与国的富裕程度。然而,“就像相对成本优势定律没能给各国带来什么好处一样,资本自由流动也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当发达国家企业希望在某个发展中国家获得较高收益时,它们的资金就流向那里。然而这种“更好的”投资是以当地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的削减为代价换来的。事实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富裕起来的并不是普通工人,而是资本所有者。而受冲击最大的却恰恰是那些缺乏技術的非熟练工人,他们几乎将被全球市场无情地排斥。
发达国家社会内部贫富分化的加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破坏了二战结束后30年之内逐步形成的劳资妥协的社会契约。从1980年代开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开始将自己从社会关注中分离出来,这种变化标志着一种令人吃惊的倒退——重新退回到一种过度剥削的状态。“就象19世纪一样,失业和贫穷重新出现,并且成为社会的结构特征;社会不稳定和社会排斥每天都在增长;资本收入在上升,而劳动收入在下降”。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是“资本胜利的时代”,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随着以往进步的社会政策的失败和工会力量的衰落而进一步加剧,即使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亦是如此。
探索中美关系的全球影响
关键词:中美关系;全球影响;和平与发展
摘要: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一直在跌宕起伏中向前发展。主席于2006年4月对美国的正式访问期间,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定化为“建设性的合作者”,指出:“中美两国都有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都认识到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在访问中,胡主席多次强调要从全局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看待中美关系取得的共识和存在的分歧。这刘。于推动两国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有着t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的世界大环境下,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阴晴冷暖对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等产生着巨大影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影响全球
经贸关系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联系方式,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卜励德认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载舱”,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而稳步前进,正是因为有了经贸这个压载舱。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步入21世纪的中美经贸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增速之快、数额之大已远远超过双边经贸关系的范畴,具有越来越大的全球影响。
(一)中美经贸关系推动美国产业国际分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