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23:46: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全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面

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委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另一位不懂儿童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的老师,当众指责一幼儿“左”嗓子,唱歌难听,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这个孩子从此再也不愿唱歌了。还有一位老师掌握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他认真调查了解到儿童唱歌音不准的原因,针对某一孩子由于音域偏低,在集体唱歌时音域与其他小朋友不合,有些较高的音唱不准,于是老师为他安排单独唱歌的机会,有些较高适合他的音域的调,为他定调唱歌,解决了他唱歌的具体困难,调动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有的音乐作品也出现丑恶的反面形象,这些反面形象对正面形象起反衬作用,让儿童在比较中鉴别,更容易识别美与丑、是与非、正与误。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潘振词曲),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查看全文

当前国企的全面预算综述

一、加强对开展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国资委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取得资产收益的重要措施

国家向其出资兴办的企业收取资本收益是法律赋予的天经地义的权利;国有企业向出资人上缴资产收益也是依法行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行使政府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家出资兴办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并不是具体体现在参与企业经营上,而是体现在对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上。

国资委靠什么来保证国有资本的收益收缴?靠什么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认为只有靠对企业所拥有的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在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保证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推进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支持国有企业改制,采取了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包括多年未向企业收缴国有资本收益,致使我们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好像企业对外投资,就必须要收取回报,而一提国有企业应向国家上缴收益,就不能接受,就要强调客观,就要找出各种理由拒绝上交。实施预算管理,就是要保证让出资人了解和掌握所投资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保证收益的收缴;让企业建立起“谁出资,谁受益”的观念,履行向出资人上缴收益的法律职责,自觉接受出资人的管理。

(二)政府借助于全面预算实现对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并将对企业实行预算管理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投资方向,调整本地区产业布局,加强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手段

查看全文

统筹城乡推进全面小康

能否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在农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至今还没有改变。相对先进的城市经济与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在任何国家都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根本改变的。关键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在城乡之间实行了一系列有明显差别的体制和政策,在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的同时,又通过农产品的统购制度从农村提取了大量用于工业化建设的资金。农村的积累能力下降了,而富余劳动力却转移不出来,这就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的结构。如果说,在当时那种被封闭的条件下,为了自主推进我国的工业化,除了让农民多做些贡献之外确无更多的选择,那么,如今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且城镇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等发展水平已明显高于大多数农村地区,因此,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条件显然已经具备。

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进一步端正对农业、农民问题的思想认识,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即使农业的比重降得再低,它在保障食品供给方面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农业人口只有随着农业产值比重的下降而下降,农业才能逐步现代化,整个国家才能逐步现代化。因此,绝不能因为农业产值比重的下降而忽视农业、忽视农民。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增强对农民的感情,增强法制和政策观念。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我们党对待农民的基本准则。特别是在土地、税费和农民流动就业等直接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办事,加快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和做法,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尊重农户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注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注重提高农民的实际生活质量。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更为滞后。必须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快消除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制约因素。

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使命。尽管人们对城镇化的概念有着多种多样的理解,但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之所以必须加快城镇化,最基本的目的,就在于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条件。因此,必须按照十六大精神,以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主要目标,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消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1.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四位一体布局的思想,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提出我国工业布局的思想,后来又提出要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一系列新认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四位一体布局的战略思想更加明确,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按照四位一体布局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查看全文

企业全面预算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在西方企业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我国在2001年4月28日及2002年4月10日由财政部分别实施《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性指南。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完整内涵

在定义的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应从经营机制角度和企业战略角度来理解它的内涵,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也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的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算和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王斌指出,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之一,具有机制性、战略性、全员性等一系列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征。潘爱香认为,必须强调全面预算管理在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功能,并提出“整合四流”,即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预算管理能协同各种业务活动和管理方案,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均能统筹规划,协调行动,需要有效地聚集各项经济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使之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有序的集合。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

再者,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企业战略显现。袁琳认为,把握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抓住“机制显现”、“战略量化”、“过程控制”与“业绩标杆”等四个基本要点。所谓“机制显现”,就是要从经营机制与制度安排上全面预算。“战略量化”是指预算虽然表现为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但预算管理从本质上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起到对战略目标全方位的支持作用。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考评是将实际与预算目标的对比,为最终的奖惩提供依据,这就是“过程控制”和“业绩标杆”的含义。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公司治理的一种激励机制。王斌认为,全面预算管理能做到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将预算约束与预算激励对等地运用到各预算主体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置于公司治理背景下的一种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它涉及到预算权限的划分与预算责任的落实。潘爱香、景东丽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一方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进行具体化、可度量化的第三层次的“法律”文书,通过预算执行结果考评,检查契约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全面预算管理是集有效规划、控制、评价于一体的系统化管理;也是与日常管理过程相渗透的行为规范与标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将企业的目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和作业,从而形成一个以岗位和作业预算为保障机制的全面预算责任体系。

查看全文

创伤骨科病患全面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的创伤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者是意外造成的,与一般的住院患者有很大差别。不仅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而且有很强烈的心理反映,创伤骨科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四肢骨折,有疼痛剧烈、制动时间长、卧床时间长、恢复慢等特点。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疼痛,还在心理上受到创伤甚至要极力忍受折磨。针对这种情况,根据不同治疗阶段的差别,制定相应的对策,提出了全方位护理的概念[1]。所谓全方位护理,是在当前舒适护理理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护理对象、护理的多个阶段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舒适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条件,如舒适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方法、舒适的体位、疼痛的舒适护理、心理的舒适护理、放松训练等。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最佳的状态,以最好的态度配合医生的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一种护理手段。根据治疗过程,把全方位护理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几个阶段,再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加上不同的心理和身体锻炼等方法,使患者更快的得以康复。

(1)术前护理。

骨科创伤初期,因突发性和强烈的心里反映,患者会有紧张、恐惧等心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前准备的同时,必须以热情主动、同情和爱护的态度,加上相关的健康教育,以适当的方式将手术准备的目的、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诉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满足患者对治疗效果等知识的需求,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放松患者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会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也会得到增强,并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术中护理。

在手术期间,患者一般被麻醉,加之术前的心理护理,患者已经做好手术的准备。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心理方面的护理。这一阶段,对护理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动作迅速、思维敏捷,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用法、禁忌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掌握常规检查结果的正常范围,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操作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根据医嘱及时护理,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标准、规范的治疗。

(3)术后护理。

查看全文

“四个全面”的哲学综述

[摘要]“四个全面”的形成与开展凝结着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哲学深思,继承与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从战略本源的视角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维度,通过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内涵、形成背景、四个方面辩证关系及其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等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及认识论三大哲学向度进行梳理总结,以推动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四个全面”;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研究综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当前领导下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导向,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这一战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几代领导集体对其深思、消化所取得的治国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得以完善,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充实。目前(2015年11月)为止,通过中国知网、超星、万方数据平台及百度等进行搜索发现,学术界虽然对“四个全面”各方面的哲学理论研究成果已较为丰硕,但以关键词“四个全面”、“哲学”进行检索,经梳理后发现相关的学术论文、报纸类文章总数寥寥,不足半百。作为当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思维研究不可轻视。如何从哲学角度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各方面的思想内涵,亦应成为当下学术界、理论界研究课题中的关键点。

一、关于“四个全面”的辩证唯物论哲学向度的研究成果

辩证唯物论作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及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正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现阶段之所以能够提出和实施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客观实际和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因此,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学术界对“四个全面”哲学基础的研究大多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入手,分析比较透彻的主要有双传学、冷溶、任理轩等人。

(一)关于辩证唯物论理论在“四个全面”中的运用

查看全文

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探究

一、企业加强全面成本管理的意义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起到重要影响,而在推进我国企业进步的管理模式中,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实行全面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科学地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而且在体系完善以后,企业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和优化资源管理,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及团结力,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向心力,有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使整个企业环境都沿着企业设立的既定轨道前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是我国当前企业的重点目标,就要求我国在进行全面成本管理时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模式。但是,我国全面成本管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概述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企业全面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能力不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是企业的引路人,尤其是在这个强调企业整体性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领导层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前景。全面成本管理又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企业管理制度,而我国企业领导层并不关注全面成本管理,对全面成本管理的认知不到位。企业管理层在管理企业时,仅对商品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重视,而不对全面成本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真正将资金应用到各个部门中,使企业建立了一个没有任何效用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因此,必须要求企业管理层提升自我修养,提升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企业领导者领导企业的整体前进方向,若不开拓自己的视野,不理解和学习新的全面成本管理方案,就导致管理者无法为企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加强自身能力,提高对企业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理解,构建一个能够真正为企业服务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二)成本管理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不足。企业必须要构建合理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并执行恰当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地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并加以管理。而这对于我国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来讲是极其困难的,若想要完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需要的不仅是一两个企业员工的努力,还需要有大量的全面成本管理人员对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对收集到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给企业管理层提出合理的投资意见,使企业管理层作出最为优良的决策。企业在进行全面成本管理部门组建时没有选取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招聘来的员工很有可能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这种情况不只是对企业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且是对企业身后的所有的相关利益人的不负责任。没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帮助企业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就使企业不能准确判断所处的生存环境,无法对收集到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必须要强化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员工的综合能力,保障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的员工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三)缺乏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监督体系。若想要构建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仅依靠企业员工及领导者的努力是不足的,必须要有专门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才能建立起真正切实可行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才不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首先,应注意到的是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监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没有起到合理的监督控制,使整个包括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部门的信息系统出现问题,随之影响了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分析,使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无法为企业投资贡献合理的意见。其次是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够严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常出现“人情审计”的现象,审计人员没有将自身职业准则作为指引,没有真正的核算企业账目,从而使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现如今的资金分配状况是否合理。

三、企业加强全面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善,我国总体经济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要构建起合格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资金预算控制。随着企业各部门构造越来越趋近合理化,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在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就是流于事物表面形式,仅对企业生产销售部门进行强化管理,而不关注企业内部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不关注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发展,这样就使整个企业各部门之间不协调,无法共同进步,推动企业繁荣成长。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管理者的整体理念意识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已经在企业中实行。在整体形势前进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的理念若不紧跟时代脚步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且只有强化了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后,才能再推进下属工作人员的观念更新,才有机会全面控制企业成本,让企业有更为广阔的前进空间。(二)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整个企业环境中,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点单位,但是我国众多企业存在全面成本管理部门的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因此,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着重提高现有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这些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日益完善,提高他们对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做出精准的会计分析,促使企业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规划,确保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员工在分配企业资金及其他资产时能够合理有效,还要提高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随后要进行部门业绩考核,部门评价,确保各企业工作人员的能力有所提升,还要对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进行关于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定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到每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指导,单独解决每个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的全面成本管理能力有质的提高。其次是招聘新工作人员,引进新鲜血液,增强新的活力,当然,在招聘新员工时,更要注意应聘者是否有较强的全面成本管理能力,在新老员工共同努力下,逐步提高我国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控制力。(三)构建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首先要依据相关国家规定,建立专门的内部监控部门,让内部控制真正落到企业实处。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工作的员工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按照会计职业准则进行预测管理,不要偏离实际可操作范围,要求内部监督部门要对成本管理部门进行强化管理,对管理会计部门提出的投资意见再进行合理化的预测,还要监督企业的资源分配,保证企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其次要加强外部审计能力,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实时监控审计进度,杜绝出现人情审计。并尽快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附注公布给企业相关利益者,让企业尽快根据报告和附注进行调整。

查看全文

酒店全面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摘要:我国酒店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但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战略目标实现、经营计划落实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酒店企业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首先介绍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对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酒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酒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酒店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目标

一、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概述

(一)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

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各成本责任单位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成本战略管理目标,在其职权范围内对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监督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预算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保证成本战略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对于劳动密集型的酒店业来说,人力成本是其主要成本。其次是运营成本,运营成本主要是酒店在经营过程中消耗的物料、能源和维修成本和其他费用等。再次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折旧和租金。对于酒店企业来说,加强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控制对酒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和更大经济效益,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2.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企业为了推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各项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收益进行预测和筹划,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并监督和分析其执行过程,评价和反馈其执行结果,指导调整和改善经营活动的管理活动。

(二)全面预算管理对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摘要: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监管日渐完善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引进了战略发展和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然而,部分企业因为经验匮乏、人力资源以及管理模式不够完善,所以战略发展和全面预算管理二者得不到很好的结合,也没能有效发挥保持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促进作用。此篇文章主要根据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发展战略;责任主体

一、企业管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某段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进行预算安排,对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管控有指引和规范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了人力、财力、物力各个方面,除了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还有供、产、销各个环节,其是由经营、投资和筹资等分项预算组合起来的全方位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事前的预算编制、事中的分析和调整、事后的考核整个过程。此外,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这不仅仅是由财务部门和企业领导者来编制的安排实施,还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全员参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制订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依据数据来确定年度经营计划,企业在实行的过程中采用量化的工具,让企业所生存的市场环境和掌握的资源能够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大大小小的风险。二是能够使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相一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把发展战略细分到年度经营目标中,将企业的年度经营活动与发展战略处于同一方向上。三是使企业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导向,整合、监管和控制企业的资金、人力等资源,使企业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来增加企业的收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不足

(一)企业负责人不能很好认识发展战略,战略发展缺乏能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战略是企业通过全面分析目前企业所处的状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合理的预测,制定和实施的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统筹规划。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在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上到企业高管,下至普通职员没有战略发展的意识;其次,企业全体工作人员对发展战略没有一致的认识,大部分人觉得战略发展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认为与自己无关;除此之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只掌握在极少数的高管手里,企业内部并没有进行宣传。没有发展战略目标作为导向,各个责任主体都想争取更多的资源,所以在制订年度预算时往往不能全面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制订全面预算管理时不够严谨,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关联起来。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有以下通病:一是企业进行年度预算时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当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年度发展目标,而仅仅是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总和;二是各责任部门不能够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往往只是以小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加大上报的预算额,使企业资源不能够合理配置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没能够考虑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预算方案与发展战略关联度低,眼光短浅,过分强调单一的净利润。四是太过看重领导的个人意志,往往所做的决定比较片面,在编制预算方案时无法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战略保持同一方向。(三)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完善。企业在设计预算考核体系时,通常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预算考核指标单一。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获得重视,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来设定指标,过分强调单一的净利润或是主营业务收入,最终将导致无法发挥预算考核的作用。其次,不能及时快速下达指标值,削弱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某些中小型企业受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和自身水平条件的限制,绩效指标值的设定需要经过各主管部门的重重审批,决策会很长,可能下达时已经是第三季度,甚至是第四季度了,这使得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没能发挥出来。最后,指标含义模糊。指标含义模糊使考核时只根据自身最大利益来加以解释,导致各个责任主体的不满,最终使考核结果失去说服力,影响预算考核的权威和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