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征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20:19: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起征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未达起征点纳税调研报告

自从2003年6月全区重新确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以来,忻城县地税系统目前共认定未达起征点纳税户750户,免税金额达427298元,对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发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起征点的调整到位,未达起征点户的逐年增加,基层税收管理员在税收征管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本人以忻城县地税局为例,就当前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税收管理存在的主要难点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当前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税收管理存在以下“五难”

(一)征、免税划定难。个体户的起征点提高后,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地税局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对纳税人征、免税却难以准确界定,特别是界于起征点和免征税点之间的纳税人,税务机关无法准确界定纳税人收入是否达到起征点的界线。例如: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域、相同的面积、相同的门店的个体饮食户,由于经营者自身的经营能力高,可能每月超过2000元营业额,按规定达到起征点,每月至少要征税100元;而另一个纳税人,不会经营,生意差,每月只有1900多元的营业额,按规定达不到起征点的,可以免税。这使达到临界点以上的纳税户,在纳税上感到不合理,心理不平衡,容易产生矛盾。这些纳税人看临界点以下的业户不缴税,干脆逾期缴纳或不缴纳,便想方设法使本该达到起征点的收入变化为起征点以下的收入,逃避纳税。

(二)税务登记难。当前,免税户大多数是门店小或没有门店、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流动经营户或农村乡镇街道个体工商业户,这些业户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很不稳定,经常是圩日营业,空日停业,管理十分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免税户税法观念淡薄,认为未达税收起征点,不受税务管理。二是假停业逃避办证。不少纳税人仍然存在相互观望和侥幸逃避的心理,不经批准,擅自营业,一旦追究,则停业逃避,风声过后,又重新开业,有的只办营业执照,而不申办税务登记,即使税务机关上门催办,也故意拖延,逃避税收管理。

(三)发票管理难。无论是起征点以上的纳税人,还是起征点以下的免税户,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都应当给其提供发票。但起征点提高后,部分业户的发票使用管理意识更加淡薄,使得税务机关发票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表现为:一是少开或不开发票。一部分接近起征点的个体户尽量少开或不开或延缓开票。二是免征户发票用量少,周期长,监管难。有的免征户一年只购一本发票,有的甚至几年购一本发票,通过验旧购新监管困难很大。三是流动性大,发票存根回收难。有的经常“打游击”,开业、停业是“家常便饭”,很频繁。有的业户为了购发票才办一个登记证,购到发票后,停歇业时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税务机关不知其去向,发票存根无法收回。四是虚开、代开发票。有的为了拉生意,代开发票或转借、“大头小尾”虚开发票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则是化整为零,让已达起征点的纳税户代开发票;同时,不少已达起征点的纳税户为了少交税不开票或让他人代开票。五是由于难管理,有些地税机关干脆不论免征户或是应征户在领用发票时一律征税,使应免的不得免,违背国家优惠政策。

(四)税收监管难。地税部门对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开业、停业情况的监管十分困难:一是化整为零,一证多点。少数业户以不同的名字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件,一户多证,一证多点,将门店一分为二,人为造成达不到起征点,逃避纳税;二是前店后厂,掩人耳目。有的只在街面上租一个小门面,摆几个样品,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商品,收入小,达不到起征点,不被税务人员重视。而实际上却采取送货上门或批量销售等手段直接从其存货地点发售商品,掩盖其经营规模和收入,逃避纳税。三是以各种手段虚报、隐瞒收入及费用,导致税务机关难以核实,以达免税的目的,逃避纳税。

查看全文

美国不设统一的起征点

每年4月15日是美国人申报上一年度个人所得税的最后截止日期,据美国国内收入局(IRS)估计,今年将有1.83亿美国人申报2004年度的个人所得税。那么,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如何设计的?今年美国人申报联邦个税是怎么计算的呢?

两套个人所得税系统并存

美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可以说是两套系

统并存,除了常规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系统外,还有一套针对高收入纳税人的特殊税制系统,即“可选择最低限度税”(AMT)。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时,要按常规系统和AMT分别计算出全年应纳税额,然后取二者中的大者作为其当年实际需要申报缴纳的应纳税额,若AMT应纳税额大,则需按AMT缴纳个人所得税。

AMT制度始行于1969年,当年美国有155名调整后的总收入超过20万美元(相当于2004年的120万美元)的巨富利用税法漏洞,没有缴纳一分钱的税款,美国国会由此出台了AMT制度,以使这部分人纳税。AMT的计税方法为:常规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税收优惠项目、个人和赡养人口扣除、标准扣除与分项扣除二者中的大者三项之和是可选择最低限度税应税所得,现行AMT制度实行两级累进税率,即26%和28%。由于AMT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其扣除额不按物价指数逐年调整,使AMT制度已偏离了专门针对巨富征税的初衷,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也需按AMT缴税。去年美国有4%的纳税人按AMT缴税,据估计到2010年将有20%的纳税人需按此缴税。由于AMT制度的复杂怪异,极有可能在美国新一轮税改中被废除。

不设统一的起征点

查看全文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有所提高,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等相继建言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达到降税减负目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准。各种呼声,将提高个税起征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制定个税改革方案?为了适应个税体制改革,就应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优化税率结构,完善税前扣除,规范和强化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个税的调节作用。如何完善方案的制定,笔者进行计算分析探究,考虑各因素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仅供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提议改革个税起征点,把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10000元。全国工商联提议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7000元,同时建议降低个税最高边际税率,从3%~45%降至3%~30%以下。致公党中央、农工党中央也提议,以家庭为单位计征个税。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会见记者并回答提问时:个税起征点会提高至多少?总理表示:我们会抓紧启动,按法律程序办理。如何制定个税改革方案?为适应个税改革体制,就应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优化税率结构,完善税前扣除,规范和强化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个税的调节作用。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探讨:

一、提高起征点,应考虑居民生活成本及国家财力

起征点的设定,首先在考虑居民生活成本及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毕竟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关乎每个居民切身利益,不仅考虑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还要考虑各地财力、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差异。其次个税起征点是否合理性,还应考虑个税的两大基本职能,即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个税主要针对工资薪金收入的,其收入占我国总体税收收入的比例不高,适度提高起征点对财政收入影响并不大,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二、提高起征点,促个税税制体系的变革

查看全文

营业税起征点调查报告

自去年11月1日起,我省将营业税起征点调整至最高限额,大幅减轻了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负担,有力促进了全民创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解决就业以及藏富于民都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从半年多的执行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基层地税机关在落实和执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强化营业税起征点调整政策执行到位,努力做到规范管理,是关系到地税机关依法治税和支持全民创业的一件大事。

一、我市新起征点政策执行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截止2012年6月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总数38340户。其中纯营业税纳税户9011户,其中享受起征点以下税收减免的纯营业税纳税户7350户,1至6月共核定营业额19119.5万元,减免营业税额966.64万元,领用免税发票5168.23万元;达到起征点的纳税户1661户,月核定营业额6318.37万元。

二、落实新政策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1、做好起征点新政策的宣传。自2011年11月1日营业税起征点调整以来,全市地税系统首先抓了新政策的宣传。一是组织地税干部职工特别是在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员、征收员学习新政策规定,使大家全面把握新政策的精神。二是对纳税人做好税收宣传,让他们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国家的惠民政策,在经营中更好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做好分类核定管理。针对个体税收核定工作的难点,全市实行了分类核定纳税人最低营业额的监控措施。以纳税人的行业类别、经营方式、店面位置和业务大小为基础,组织人员实地调查,科学评估,选取经营面积、从业人员等硬性指标,结合成本支出测算,制订分行业分路段核定营业额最低标准。同时,收集各部门涉税信息,做好日常民主评税工作,强化评税透明公开。

查看全文

公共政策对个税起征点的影响

一、从公共政策目标实现情况看个税起征点的调整

公共政策在进行方案规划时应满足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公平、效率、自由、安全。所谓公平即机会均等、贡献标准和需求标准。效率有两个标准: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跟进,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跟进是指不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坏而是至少一个人情况变好。自由指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安全即满足生理生存的最低需求。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以上标准,但存在一些弊端。首先从公平的角度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价不断上涨,提高个税起征点十分必要,从消费需求角度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是由于工资薪金收入是按月收入采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费用扣除标准变动使不同收入者所对应的纳税级距发生移动,其所对应的税率随之而变,负担率由此发生变化。换言之,由于费用扣除额的调整变化,较高级别纳税人中在原级距点附近也有部分纳税人税级降低,结果是起征点的提高幅度对高收入者税级移动的影响较少,对中低工薪收入的影响较大。但另一方面,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并不能真正的实现公平。第一,目前的个税征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适。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所谓的南北差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差异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将全国的平均水平作为征税的指标显然有失公平。第二,受传统思维和模式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很多事务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事实上部分分担了本应由国家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等责任。而我们的个税制度却尚未考虑家庭因素。其次,从效率的角度看,提高个税起征点符合帕累托跟进,没有使高收入者遭到实际的损失而是相对的低收入者减少缴纳税收状况变好。但是,实际上个税起征点提高并不能使纳税人的状况变好多少,从2001到2010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仅占全国税收总额的6%到7%之间,如果以政府的实际收入为基数这个比例就更低了。所以纳税人所能得到的实惠其实非常少。就全社会的状况而言,纳税人的概念及公民的纳税意识是伴随着个人所得税的普及出现的。最后,从自由和安全的角度来看,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原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数额的绝对值前后影响不大,而且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的因素,起征点的提高并不能真正地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实惠。

二、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使人民得到实惠,针对此,建议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1.建立多元化的个税起征体系,避免一刀切。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个税起征点。可允许在北上东等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做适当调整,从而形成适当多元化的个税起征体系。2.尽快施行个税征收指数化,将个税起征点与收入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挂钩,按照消费物价指数的涨落,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使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实行不同年度浮动的个税起征点制度,从而保护低收入者利益,有利于减轻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困难群体的负担,实现税负公平。3.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年度征收。这是因为在我国,包括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很多事务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4.个人所得税应当设置更多减免条款。比如家庭购买房屋、进行装修等大宗消费就应当获得税收减免。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强经济市场活力。

作者:崔倩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研究论文

引言

通常所说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确切名称为“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即税前扣除额。[1]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外籍人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为400元。[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90年代中期进行了税制的重大改革,以1993年10月31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法》为主要标志。由于该法合并了《工商业户所得税》、《个调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等分项税法的有关内容,调整并扩大了征税对象的范围。其中,个人工资、薪金的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也由400元上调到800元,适用分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3]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已提高很多。国内一些省市,800元已经成为普遍的工资水平,这个起征点已不适应我国居民现在的实际收入水平,也难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而关于起征点为多少才合适,学术界对此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全国统一提高至1200元-1500元;另一种是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一定的幅度差别。[4]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确亟需调整,而且其提高是大势所趋。具体方案则要结合以上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在稍微提高全国统一起征点的前提下,赋予地方自主的裁量权,制定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必要性

(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

在税收历史发展的早期,其功能主要表现为组织国家财政收入。[5]但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缺陷认识的加深,税法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逐渐受到重视。[6]所谓税收调控就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发挥税收经济职能,运用法律形式调节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影响其经济行为的一种调节、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活动。[7]其中一项重要具体职能即“纠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公”[8]、“调节人们收入分配不均”。[9]这分别是身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德国经济学家瓦格拉、英国财政学家道尔顿的税法调控思想,他们首次系统地提出税法是纠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有效工具,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后,凯恩斯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的学者又对之加以肯定和发展。[10]综观税法中的各个税种,个人所得税无疑是最能体现税法这一宏观调控职能的税种。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研究论文

摘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将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公平原则是税赋的基本原则之一。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关键词:所得税;征收起点;社会公平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将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人数的比例将由50%左右降至30%左右,大部分工薪收入者因收入达不到减除费用标准而免于缴税,中等收入者税负也将大大减轻。将减少财政收入约300亿元。

公平原则是税赋的基本原则之一。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起征点偏低,不但会加重中低收入群众的负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而且还可能弱化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有违税法的立法精神,影响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个税”收入中,一半以上来自工薪阶层。今年以来,在居民收入有所提高的同时,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普通就业者每月人均负担的消费支出比3年前增加了400多元,月16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影响到中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适当提高起征点,有利于回归国家设立这一税种的主旨,维护社会公平。

1对社会公平的理解

查看全文

赋予地方自主裁量权制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必要性;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路径探讨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通常所说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确切名称为“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即税前扣除额、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已提高很多、个人所得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社会政策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贯彻整个税法体系的总原则、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拉首次归纳出了税法调控的“社会政策原则”、市场竞争必然意味着优胜劣汰、虽然实质上与国家法律相冲突,但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得不然、平衡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维护社会稳定等,具体请详见。

引言

通常所说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确切名称为“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即税前扣除额。[1]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其主要适用对象是外籍人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为400元。[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90年代中期进行了税制的重大改革,以1993年10月31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法》为主要标志。由于该法合并了《工商业户所得税》、《个调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等分项税法的有关内容,调整并扩大了征税对象的范围。其中,个人工资、薪金的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也由400元上调到800元,适用分级超额累进税率计征。[3]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已提高很多。国内一些省市,800元已经成为普遍的工资水平,这个起征点已不适应我国居民现在的实际收入水平,也难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而关于起征点为多少才合适,学术界对此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全国统一提高至1200元-1500元;另一种是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一定的幅度差别。[4]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确亟需调整,而且其提高是大势所趋。具体方案则要结合以上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在稍微提高全国统一起征点的前提下,赋予地方自主的裁量权,制定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必要性

(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

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利于维护社会公平论文

摘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将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公平原则是税赋的基本原则之一。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关键词:所得税;征收起点;社会公平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将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人数的比例将由50%左右降至30%左右,大部分工薪收入者因收入达不到减除费用标准而免于缴税,中等收入者税负也将大大减轻。将减少财政收入约300亿元。

公平原则是税赋的基本原则之一。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目的是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起征点偏低,不但会加重中低收入群众的负担,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而且还可能弱化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有违税法的立法精神,影响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个税”收入中,一半以上来自工薪阶层。今年以来,在居民收入有所提高的同时,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普通就业者每月人均负担的消费支出比3年前增加了400多元,月16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影响到中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适当提高起征点,有利于回归国家设立这一税种的主旨,维护社会公平。

1对社会公平的理解

查看全文

公共科目申论笔试试卷答案解读

作答要求

第一题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第二题给定资料涉及对是否应该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请梳理给定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分别列出两种意见各自的理由。要求全面周到,准确无误,条理清楚,言简意赅。限400字以内作答。(25分)

第三题针对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不得照抄给定资料的文字拼凑成文。限900~1100字之间。(60分)

第一题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答案(202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