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17:42: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重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概述企业债务重组
为避免债权人通过诉讼(仲裁)、强制执行等刚性手段来解决债务争端,实践中,负债企业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申请破产。其二就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在理论上可以分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经营条件上下的债务重组两种。本文中的债力重组是指前者,其目的是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成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实践中比较成熟的债务重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债转股。也称债务资本化。债务资本化是指债务人将所负债务转化为企业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对负债企业的股权的情况。目前,我国行政法规中规定的债转股仅限于金融机构与国有大型企来之间发生的债权转股权,即所谓的政策性债转股,但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其他企业之间的债转股,而且,企业间债转股作为一种缓解企业资金紧缺的新手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债务转移。所谓债务转移是指负债企业将其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给第三方承担的行为。
(3)债务豁免。债务豁免是指负债企业以低于债务帐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即债权人豁免负债企业的部分债务,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企业的负担。豁免部分债务带来的损失,应记入债权人当期营业外支出,但负债企业不宜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4)债务抵消或债的混同。债务抵消分为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两类。《合同法》第99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法定抵消不得附有条件或者期限。所谓约定抵消就是当事人互负债务,但标的物种类、品质甚至数量均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进行的抵销。债务抵销一方面可以免去双方交互给付的麻烦,节省清偿债务的费用;另一方面可确保债权的效力,以免先为清偿者有蒙受损害的危险,特别是在破产程序中,破产人对于债权人有反对债权时,其债权人得以抵消,免除自己的债务,从而使自己处于优先清偿的地位。此外,《合同法》第83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因此,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抵销与第三方债权转让配套运用也较为常见。
(5)直接融资增资减债。直接融资增资减债原则上不属于直接的债务重组的范畴,但有异曲同工之效。主要是负债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吸引其他资金注入,改善资金紧缺的状况,使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通过赢利来偿还债务。直接融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股票市场,即企业通过在境内外发行股票筹得资金,从而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二是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国资企业重组管理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快企业战略重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省管企业在全省企业战略重组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省管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日前以豫政办〔20*〕76号文件转发了该《意见》。《意见》明确了加快省管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重组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通过战略重组,到2010年努力达到如下目标: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动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和优势资源向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集中,形成有竞争力的六大优势板块;打造优势企业团队,积极培育主营业务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在国内同行业居优势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省管企业由现有的34户减少到20户左右,力争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7户左右,其中达到500亿元的2—3户,达到800-1000亿元的1-2户;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除极少数特殊行业外,大部分企业在集团公司层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主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六大重点任务是:以六大煤炭企业为依托,推进企业间的战略重组,集约发展煤炭和化工企业;以安钢、一拖、洛硅、洛铜、洛轴、洛玻、安彩为依托,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企业;以新郑机场公司、省铁路集团、河南国际公司、中油气公司、省建设总公司为依托,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基础设施和建筑施工企业;以省建投公司、经开公司、农开公司、中原信托和中原证券公司为依托,加快打造有规模和实力的金融投资企业;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省物资集团为依托,着力发展大型现代物流和贸易服务企业;以河南报业集团和河南影视集团为依托,努力办好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意见》还明确了加快省管企业实施战略重组的政策和措施。
企业重组党建剖析材料
重组企业,系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经改革、改制后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而重新整合、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于1999年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职工劳动关系处置为切入点,以企业制度创新为载体”,率先进行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和集体资产全部退出,并按《公司法》要求,由经营骨干和职工入股重新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非公企业。据统计,所属单位从1999年起,改制后共重组了42家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5000多名。其中,已建立党组织的32家(其中有4家企业已改革重组,但党组织名称未变更),占重组企业总数的76%。这些党组织中,党委建制6个、总支建制5个、支部建制21个。党员总数713人,单位党员数最多达125人,最少的只有5人。党的十七大精神,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重搞好重组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中的有效贯彻,关系到重组企业再就业工程的落实及和谐、科学的发展,也关系到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组成部分、已在国有和集体企业累积几十年党建工作的经验在重组企业的继承、发扬。
一、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异同性重
组企业的经济模式普遍带有非公企业的特性,都是私有化的法人实体,应属非公企业的范畴。但是,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比较,也有其特殊性。就党建工作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
(一)党建工作的基础不同。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是近几年才被重视和发展起来的,时间短、工作成效差异大。一些经济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能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或改观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而经济效益一般或滑坡的小型企业,则把党建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应付,甚至有一种排斥性;而重组企业党建工作是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的延续。无论是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教育等均已形成了系统化的运转模式,工作基础相对扎实,不易因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不同。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的差异较大。大多数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念、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的建立影响或制约企业“自由”发展。有的企业主,因形势需要,无奈把党建工作作为一种摆设;而重组企业的企业主,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有些还是省、市级劳模,省、市级优秀党员或党务工作者。据我公司系统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26家企业主为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负责人。他们大多长期接受了党的教育,有着多年的“从政”的经历,对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位。
(三)股份组成主体的差异带来党建工作侧重面的不同。非公企业的股份一般相对集中主要经营者的“白领”阶层,大多员工是务工性质的;而重组企业因考虑到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职工再就业和入股的权益,股份设置相对分散,凡改制重组后再就业的职工,基本上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骨干,大多占有一定的股份。据我公司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留用的中层以上经营管理者入股率达到98%,留用的职工入股率达到89%。所以,重组企业大部分职工具有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还要关心利润(分红)的最大化。作为党组织,就要在工资增长与利润增长上找准平衡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论烟草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省××市烟草公司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方式。烟草行业从尽快提高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出发,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加大加快了企业并购重组步伐,仅今年上半年就取消了8家烟厂和155家县级公司的法人资格。企业并购重组,不仅要整合资产、业务、管理、产品、品牌,而且必然要融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并购案例,得出的结论是,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企业文化融合的失败高居首位。因此,烟草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融合企业文化。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企业文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复杂、软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组织、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和培育。
第一,设立企业文化融合机构。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重组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地位决定在重组中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文化的融合,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专设机构,文化融合很难有效开展,更不用谈战略地位的落实。同时,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文化融合不同于资产、业务、管理等的整合,它具有独特的规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文化融合常常在资产、管理等整合完成之后还要继续进行,而且在整合中必然伴随着保守与开放、落后与先进的较量。企业文化融合的独特性不仅客观要求有专设机构负责,而且要求这种机构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企业文化融合机构具体组织、策划和领导企业文化融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该机构要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成员可由并购重组双方选派具有一定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影响力的人员组成,也可从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二,科学确定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规定着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向和方法,只有科学确定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才能有效地融合企业文化。一是必须在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上进行确定。企业文化具有传承性,科学确定新文化的内容先要摸清重组各方的文化家底,继承优秀文化资源。在并购重组之前要对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考察和调研,组织专门人员对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评估,了解双方企业文化的特性,注意把握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挖掘和清理重组双方各自的文化资源,在融合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烟草企业由于处在相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相同的产权和管理体制、相同的行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企业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企业的优质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推广性,在实际并购重组中一定要扎实调研,深入发掘,不丢掉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文化资产。二是必须紧密结合重组后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行确定。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发展服务的,重组后的企业必须提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要素。对于重组双方员工普遍认同的文化要素,要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部分继承和发扬光大,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部分抛弃掉;某些不为所有企业共同拥有的文化要素,只要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要求,就应积极吸收为新文化的内容;某些文化要素虽不是重组企业各方都不具有的,但是未来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也就应该确定为新文化的内容,并要精心培育,使其逐步成为未来文化的一部分。要根据确定的新文化内容制定文化融合的方案,明确企业文化融合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手段,并将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列入重组的整体方案之中同步推进。
第三,选择合适的文化融合模式。文化融合模式的选择是要解决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式问题,合适的模式是有效融合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如果模式适用不当,文化融合工作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企业文化融合模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文化战略层面的东西,在模式的选择上一般需要考虑企业并购重组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两个主要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融合模式。一是选择复制模式。如果并购方的文化为强势、优秀文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文化为弱势文化,被并购企业员工对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度很高,就可以采取复制模式,将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复制到被并购方。烟草行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以来,大而强的企业并购重组小而弱的企业时,采取的基本上是这种模式。二是选择渗透模式。如果并购重组双方的企业文化强度相似且互相欣赏,都愿意借鉴吸收另一方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调整自身原有文化的弊端,就可以采取渗透模式,使并购双方在文化上互相渗透,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随着烟草行业推动重组战略的深入实施,参加并购重组的烟草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强度越来越接近,在企业文化的融合上应该有意识地选择渗透模式。三是选择先并存后融合模式。如果并购重组双方均具有较强的优质企业文化,企业员工都不愿改变,同时,并购后双方业务相对独立,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冲突,则并购双方的原有文化可暂时保持不变,以后根据重组后的企业发展情况,积极融合不同文化,逐步建设起新的企业文化。国内外一些实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集团就采取了这种模式,烟草行业的大企业之间进行并购重组时也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模式,但采用这种模式要充分认识到,并存是暂时的权宜,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一定要积极创造融合的条件,推动融合的进程。
论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现状
收藏到网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书签收藏到新浪ViVi
兰溪市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现状分析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兰溪市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现状分析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兰溪市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现状分析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流程是一组为客户创造价值、相互关联的活动过程。流程优化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改善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及速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而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客户导向、组织变通及正确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本文深入研究BPR(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及其运用,并结合兰溪市刷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对兰溪永祥和墩头市刷业的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业务流程BRP刷业企业
一、引言
BPR(业务流程重组)是一种经营变革的理念。它主要识别出业务过程中生产价值的过程与不生产价值的过程,并对不产生价值的过程进行改编和削减,从而通过优化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工作,给企业创造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BPR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思想,它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根本性和彻底性,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在实施业务流程重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有步骤、有层次地分阶段完成业务流程设计、优化和集成,以使风险降至最低。
企业党建重组工作调研报告
重组企业,系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经改革、改制后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而重新整合、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的*精神,*于19*年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职工劳动关系处置为切入点,以企业制度创新为载体”,率先进行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和集体资产全部退出,并按《公司法》要求,由经营骨干和职工入股重新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非公企业。据统计,所属单位从1*9年起,改制后共重组了42家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5000多名。其中,已建立党组织的32家(其中有4家企业已改革重组,但党组织名称未变更),占重组企业总数的76%。这些党组织中,党委建制6个、总支建制5个、支部建制21个。党员总数713人,单位党员数最多达125人,最少的只有5人。党的*精神,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重搞好重组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中的有效贯彻,关系到重组企业再就业工程的落实及和谐、科学的发展,也关系到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组成部分、已在国有和集体企业累积几十年党建工作的经验在重组企业的继承、发扬。
一、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异同性重
组企业的经济模式普遍带有非公企业的特性,都是私有化的法人实体,应属非公企业的范畴。但是,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比较,也有其特殊性。就党建工作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
(一)党建工作的基础不同。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是近几年才被重视和发展起来的,时间短、工作成效差异大。一些经济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能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或改观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而经济效益一般或滑坡的小型企业,则把党建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应付,甚至有一种排斥性;而重组企业党建工作是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的延续。无论是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教育等均已形成了系统化的运转模式,工作基础相对扎实,不易因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不同。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的差异较大。大多数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念、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的建立影响或制约企业“自由”发展。有的企业主,因形势需要,无奈把党建工作作为一种摆设;而重组企业的企业主,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有些还是省、市级劳模,省、市级优秀党员或党务工作者。据我公司系统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26家企业主为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负责人。他们大多长期接受了党的教育,有着多年的“从政”的经历,对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位。
(三)股份组成主体的差异带来党建工作侧重面的不同。非公企业的股份一般相对集中主要经营者的“白领”阶层,大多员工是务工性质的;而重组企业因考虑到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职工再就业和入股的权益,股份设置相对分散,凡改制重组后再就业的职工,基本上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骨干,大多占有一定的股份。据我公司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留用的中层以上经营管理者入股率达到98%,留用的职工入股率达到89%。所以,重组企业大部分职工具有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还要关心利润(分红)的最大化。作为党组织,就要在工资增长与利润增长上找准平衡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重组企业党建工作应做怎样的思考
重组企业,系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经改革、改制后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而重新整合、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温州于*年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职工劳动关系处置为切入点,以企业制度创新为载体”,率先进行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和集体资产全部退出,并按《公司法》要求,由经营骨干和职工入股重新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非公企业。据统计,所属单位从*年起,改制后共重组了42家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5000多名。其中,已建立党组织的32家(其中有4家企业已改革重组,但党组织名称未变更),占重组企业总数的76%。这些党组织中,党委建制6个、总支建制5个、支部建制21个。党员总数713人,单位党员数最多达125人,最少的只有5人。党的十七大精神,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重搞好重组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中的有效贯彻,关系到重组企业再就业工程的落实及和谐、科学的发展,也关系到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组成部分、已在国有和集体企业累积几十年党建工作的经验在重组企业的继承、发扬。
一、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异同性重
组企业的经济模式普遍带有非公企业的特性,都是私有化的法人实体,应属非公企业的范畴。但是,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比较,也有其特殊性。就党建工作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
(一)党建工作的基础不同。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是近几年才被重视和发展起来的,时间短、工作成效差异大。一些经济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能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或改观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而经济效益一般或滑坡的小型企业,则把党建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应付,甚至有一种排斥性;而重组企业党建工作是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的延续。无论是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教育等均已形成了系统化的运转模式,工作基础相对扎实,不易因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不同。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的差异较大。大多数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念、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的建立影响或制约企业“自由”发展。有的企业主,因形势需要,无奈把党建工作作为一种摆设;而重组企业的企业主,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有些还是省、市级劳模,省、市级优秀党员或党务工作者。据我公司系统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26家企业主为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负责人。他们大多长期接受了党的教育,有着多年的“从政”的经历,对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位。
(三)股份组成主体的差异带来党建工作侧重面的不同。非公企业的股份一般相对集中主要经营者的“白领”阶层,大多员工是务工性质的;而重组企业因考虑到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职工再就业和入股的权益,股份设置相对分散,凡改制重组后再就业的职工,基本上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骨干,大多占有一定的股份。据我公司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留用的中层以上经营管理者入股率达到98%,留用的职工入股率达到89%。所以,重组企业大部分职工具有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还要关心利润(分红)的最大化。作为党组织,就要在工资增长与利润增长上找准平衡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企业并购重组税收思考
各国税务当局对企业在国内和跨境实施并购重组,即使是同样的重组行为,在税收上的处理标准也不一样,但目标却是一样,即通过重组使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都有提高。因此,研究和借鉴国外对企业并购重组税收问题的处理经验,就十分必要。本文将把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对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处理作选择性的介绍,再与我国的现行规定相比较,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一、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和墨西哥对企业并购重组税收处理的主要做法及其特点
法国对转让的股权占全部股份的比例低于5%或受让人持有时间不足两年的,对其所得均按8%的税率征收资本利得税,其他转让股权所得,免征95%的资本利得税。外国投资者根据双边税收协定免于缴纳。对转让资产的所得则按34.4%公司税率征收,受让方的收益实质上是资产的剩余折旧,但法国对大多数无形资产规定不允许摊销,只有专利权有明确的使用年限,可以摊销。所以,法国股权交易较普遍。为防止并购行为出于税务动机而非商业原因,法国通过专门的税务条款和资本弱化规则,对把被并购企业的亏损转入并购方以减少集团的整体利润水平,或用融资的债务利息去冲减被并购公司的利润等行为,都附加了限制性条件。同时,为鼓励企业并购,企业对并购成本可选择作费用一次性处理或作资本化分期摊销。并购方如果参与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并购成本中的增值税还可以得到返还。
德国也鼓励通过股权交易的方式进行企业并购重组。对转让股份的资本利得,对机构投资者免征95%资本利得税,对个人免征50%资本利得税,外国投资者根据税收协定,可免于缴纳。对转让资产取得的资本利得,除全额纳税外,对所购买资产的剩余折旧不允许再计提。对通过背靠背式贷款收购股权而支付的利息费用,不允许扣除。对被收购公司的净营业亏损向前结转,采取了最少税收负担原则,即亏损不再被允许全部(分期)或一次性抵减以后的利润,要留有一定比例的利润用来纳税。这主要是防止收购方为利用目标公司的累计亏损而实施并购。
印度所得税法涉及各类商业重组,而且对各种重组行为在税收上都界定得很细。企业兼并和解散都要按1956年颁布的公司法通过法庭判决才能生效。累计亏损和剩余折旧可以转给接受转让的企业,与兼并和解散有关的费用可以分五年摊销,被转让企业未享受完的税收优惠可继续留给接受转让的企业。另一种类似于企业解散的重组行为称为“清算销售”,在清算销售条件下,购买方或接受方要通过一次性支付以获得被转让的企业,而解散要通过转让股权才能获得被转让的企业。清算销售不需获得法庭认可,产生的资本利得要缴税,被清算企业的亏损也不能转让。还有一种被称为“企业附属化”的企业重组方式,即把目标企业拆分为独立的附属企业。在税收上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新企业是从被解散企业收购股权而设立的;二是新企业必须符合印度税法意义上的居民公司。印度所得税法对跨国公司转让或解散企业的行为实行税收中性原则,免缴资本利得税。但对从被兼并企业取得的股息或所得要缴纳预提所得税。
日本2006年的税制改革主要是为了与新的公司法(取代了以前的商业法典)相配套。涉及企业兼并重组的内容,主要是债务与权益置换,债权人用其坏账换取债务人股权的情况较普遍,或通过发行股票实现债务与权益置换,可以增加债务人的资本总额和资本性盈余,股票发行价相当于债务总额的账面金额。新税制明确,实发股本和资本公积金应等于认缴的现金总额,或相当于已认缴资产的市场公平价。对于减少应纳所得额的可结转亏损,规定由债务与权益置换引起的债务豁免收入(已认缴资产的市场公平价超出账面价值的部分),纳税人可将结转到期的亏损继续用于抵减应税债务豁免收入。按新税制规定,通过商业转让取得的资产或负债,如果负债不能确定(如职工退休储备基金)或属于短期性质,这些负债要作为固定负债,不作为应税收入(以往要作为应税收入)。净资产的市场公平价与收购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增加或减少商誉来处理。商誉的摊销年限为五年。新税制对股东发生实质性变化后利用另一企业的净营业亏损作了限制:一是亏损企业直接或间接的股东人数变化超过50%;二是在所有权变化后五年期内,发生列举的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涉及的面较广,由税务机关列举)。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其亏损不得用于结转。对公司兼并、分拆或捐赠,税法对符合条件的股份交换或转让都分别作了规定:转让方不收取现金,任何由该转让引起的资本利得或损失都可以递延。如果股份交换发生在集团内部,原股东仍持有50%以上的股份,或交换是为了合资经营,涉及子公司某项资产的未实现资本利得或亏损可以立刻得到确认。从受控外国公司(外国股东持股比例直接或间接地达到50%以上)获得的贷款,如果债务与权益比例在3:1幅度内,其利息费用可以列支。由受控外国公司担保的第三方借款,其利息费用也可以列支。与此项借款相关联的担保费也属于利息的范围。
重组企业文化与特色文化培育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大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同质化竞争,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主导了多次大型骨干国有企业的合并重组工作。本文以中国铁建旗下企业重组为主要背景,具体港航局集团为研究对象,从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的背景、目的、对策等方面入手,依据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理论和当今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结合各单位企业文化的特点,深入分析研究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重组;融合;特色;培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企业文化融合是指企业不同文化间在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一种你我合一的全新的组织文化。而特色企业文化则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常胜不衰的营养源泉。企业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已成为重组企业着重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1系统内企业整合重组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背景分析
1.1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面临的困难。一是文化差异:企业文化不仅包含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还包含着各种无形的理念因素,如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策略等。二是利益差别:企业整合重组,要有利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重组前,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所有的职工均处在一个利益均衡状态,重组以后,这种利益格局就会打破,需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三是情感落差:企业整合重组,精神文化首先会受到激烈的冲击,付出多年心血形成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一旦遇到挑战或更新往往会产生排斥、失落、难以适应,尤其是一些老职工,原有的企业经营哲学、思想被否定,苦心经营的重点工程项目被划转移交,自然会产生抵触心理。四是认识误区:具体表现在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管是决策还是制定远景规划,受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定势影响,缺少前瞻性和全局性,没有及时跟上形势变化和岗位调整。1.2整合重组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一是统一思想,保证稳定的需要。整合重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经验,甚至失败的经验多于成功的经验。能否实现企业整合重组1+1大于2的预期目标,在“一主多元”母子文化体系框架下,母公司与各成员企业之间以企业标识、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念统一为前提,充分鼓励和支持各企业梳理、总结自身独特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等,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二是提高运行效率,做大做强的需要。纵观中国铁建系统内大多数整合重组企业,通过文化融合,理顺了机制。不管是项目整体管控,还是专业化发展;不管是资源优化配置,还是防控风险能力,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的需要。“握紧拳头”谋求突破,是所有整合重组企业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指引下,企业如何围绕“一带一路”进行互通互联布局?如何调整结构,构建互补型经营新格局;如何优化类型,整合业绩,形成经营、经济的互补性结构?唯有通过文化融合、特色培育,最终实现企业持续稳健全面发展。
2企业文化融合与特色文化培育的必要性
探究企业债务重组的财务税收论文
企业所得税所称的债务重组是指在税法规定范围内的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对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的行为,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其所得税事项可分三种情况处理:一种是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第二种是将债权转为股权;第三种是“差额”结清债权债务;因各种情况的性质不同,当事人双方在所得税处理上也不尽相同。
一、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
(一)债务方的所得税处理。
债务人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将其分解为以公允价值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偿还债务两项业务处理:
1、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处理。
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应当以公允价值确定,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会计处理上应以公允价值登记相关财产的收入,以资产的计税成本冲减账面资产价值(售价核算的除外),其公允价值扣除计税成本和相关税费(增值税除外)后,如为正数,应将其确定为当期所得,如为负数,应将其确定为当期损失。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