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11:52: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破产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破产法完善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破产法的内容存在一些缺陷。而本文认为,应当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企业唯一的破产原因;选任破产管理人时,应当实行以债权人会议选任为主、以人民法院指定为补充的形式;关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提出若干改进措施,期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破产法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关键词:破产法完善措施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以替代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原破产法)。破产法与原破产法相比,其内容有很大的改进。如在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上,原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仅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而破产法则规定破产程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法人,因此在破产资格方面,实现了对所有企业法人的平等对待。
在破产的条件上,原破产法规定,企业必须是“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法院才能宣告其破产。但企业的哪些亏损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哪些亏损是因为政策等原因造成的,有时很难确定。而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债务人就可以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权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申请。至于债务人是否亏损、亏损的原因是什么,都不是能否宣告其破产的条件,这非常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设置了破产管理人制度。原破产法没有规定破产管理人制度,而是规定了破产清算组制度,在破产进行过程中,由破产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破产法设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这种制度是英美法系破产法比较成熟的制度。破产管理人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士担任,其工作成效必然会超过主要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清算组,这有利于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破产法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破产原因需要完善
小议新旧企业破产法的差别
2006年8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它将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但旧的《企业破产法》是1994年前出台的,已经实施10多年了。新旧《企业破产法》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区别在哪里呢?本人认为新旧《企业破产法》主要区别在于:
一、新法较旧法更加规范和完善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该法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3个月之日起开始试行,即自1988年11月1日起实行。当时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在认识上是这样:由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3年左右),当时我国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在认识上还很肤浅,体制上还很不完善,很多问题还处于认识与探索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就不必多说。在实际执行中遇到许多麻烦,难以公平按规范执行。所以在执行中都带有照顾或优惠的性质。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际上的经济规则我们必须遵守。企业破产是一种客观、常见的经济现象,破产法律制度就是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偿债权、债务,保护债权、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与国际接轨,政府在管理国内经济过程中的调控措施与手段必须参照——国际惯例。为了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必须与国际接轨。经过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旧的《企业破产法》存在很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在新的形势下又难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必须进行重新修订,以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新旧的《企业破产法》适用范围不同
旧的《企业破产法》适用范围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即指国有企业)。非全民所有制的法人企业破产仍旧依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法津规定处理。而新的《企业破产法》将所适用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与法人型的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甚至也包括一些金融机构。
三、清偿顺序不同
企业破产法思考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破产法的内容存在一些缺陷。而本文认为,应当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企业唯一的破产原因;选任破产管理人时,应当实行以债权人会议选任为主、以人民法院指定为补充的形式;关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提出若干改进措施,期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破产法的规定,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关键词:破产法完善措施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以替代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原破产法)。破产法与原破产法相比,其内容有很大的改进。如在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上,原破产法规定,破产程序仅适用全民所有制企业,而破产法则规定破产程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法人,因此在破产资格方面,实现了对所有企业法人的平等对待。
在破产的条件上,原破产法规定,企业必须是“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法院才能宣告其破产。但企业的哪些亏损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哪些亏损是因为政策等原因造成的,有时很难确定。而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债务人就可以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权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申请。至于债务人是否亏损、亏损的原因是什么,都不是能否宣告其破产的条件,这非常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设置了破产管理人制度。原破产法没有规定破产管理人制度,而是规定了破产清算组制度,在破产进行过程中,由破产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破产法设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这种制度是英美法系破产法比较成熟的制度。破产管理人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士担任,其工作成效必然会超过主要由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清算组,这有利于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破产法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破产原因需要完善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三)
第五章破产宣告和清算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宣告企业破产:
(一)依照本法第三条的规定应当宣告破产的;
(二)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终结整顿的;
(三)整顿期满,不能按照和解协议清偿债务的。
第(三)项改为:“整顿期满,不能按和解协议履行义务的。”
企业破产法主要区别论文
摘要: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将在2007年6月1日起实施。它究竟与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台的《企业破产法》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主要阐述新旧《破产法》在七个方面存在的区别。
关键词:《破产法》;区别;新法完善规范;清偿顺序
2006年8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它将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但旧的《企业破产法》是1994年前出台的,已经实施10多年了。新旧《企业破产法》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区别在哪里呢?本人认为新旧《企业破产法》主要区别在于:
一、新法较旧法更加规范和完善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该法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3个月之日起开始试行,即自1988年11月1日起实行。当时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在认识上是这样:由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3年左右),当时我国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在认识上还很肤浅,体制上还很不完善,很多问题还处于认识与探索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就不必多说。在实际执行中遇到许多麻烦,难以公平按规范执行。所以在执行中都带有照顾或优惠的性质。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际上的经济规则我们必须遵守。企业破产是一种客观、常见的经济现象,破产法律制度就是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偿债权、债务,保护债权、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与国际接轨,政府在管理国内经济过程中的调控措施与手段必须参照——国际惯例。为了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必须与国际接轨。经过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旧的《企业破产法》存在很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在新的形势下又难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必须进行重新修订,以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新旧的《企业破产法》适用范围不同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二)
二、逐条分析与简扼的解释
《中华人民法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是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为了修改工作更好地进行,以下谨对它作出逐条分析。其基本结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条文。将原条文照录于此,目的在于方便对照阅读。第二部分是修改条文。这是笔者的一管之见,一心之得,未必正确。第三部分是理由陈述。这些理由前面已较多地涉及,这里仅作概括、补充而已。这里说明两点:其一,有的条文笔者认为是正确的,也照录不误。其二,修改意见仅限于条文部分。条文中没有的,其修改意见在这里均不叙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全民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加强经济责任制和民主管理,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
应改为:“为了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
理由是:立法宗旨不宜冗长烦琐,而应作简化。首先突出它兼具促进法和繁荣法的双重功能,同时将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纳入保护范围。前述所谓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本位,在立法宗旨还不可能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更多地体现于后面具体条文的规定之中。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四)
三、我国破产立法应当贯彻以下基本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原则
《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民事诉讼法)第6条也作出了相同的规定。破产程序属于广义的民事诉讼程序的范围,其性质属于司法程序,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的处理也是在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如同人民法院处理其他民事案件应当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一样,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的处理也应贯彻依法独立审判的原则。这一原则落实到破产程序之中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破产程序中的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及其他程序关系人,都应有独立的程序权利,包括独立的申请破产权和被申请破产的资格;独立的程序决定权和选择权;独立的和解与重整决定权;等等。这些重要的程序权利,当事人应当能够独立行使而不受干预。二是人民法院应当能够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体包括:对是否受理破产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享有独立的决定权;破产程序的进行,应由人民法院行使指挥权和监督权;对破产清算组等程序机构的组建应当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和解与重整程序的开展应当实现司法化和规范化等等。用这些要求来衡量我国现行破产立法中的有关规定,不难看出,在我国的破产程序中,行政干预司法、破产司法权独立性不够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企业破产法(试行))第8条规定,债务人只有经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才享有申请破产的权利;该法第17条规定,被申请破产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享有对该企业的申请整顿权,企业整顿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主持;该法第24条规定,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等等。这些规定都明显地带有行政权渗透司法权、司法权受行政权制约的浓重色彩,并妨碍着破产司法机制的正常形成。我国将来的破产立法无疑应当撇除这些行政性因素,确保破产司法权的独立行使。
2.债权人自治原则
破产事件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概括解决民法上债权债务关系的非诉讼事件;破产程序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指在人民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下,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整理债权债务关系的活动和过程。所以,破产案件具有私权纠纷的性质和特点,它尽管往往关涉到众多的民事主体,但一般与社会公益或国家利益无关。基于破产程序的非讼性质以及破产案件的私权内容,破产法应当实行债权人自治的原则。所谓债权人自治,实际上是一种由债权人对破产程序中涉及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的自我管理形式。实行债权人自治的主体形式主要是由全体债权人构成的债权人会议以及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当然,每一个债权人都是债权人自治得以发挥作用的原始单元,他们的意思表示不受破产法以外的制约或限制。债权人自治就其内容而言包括实体自治和程序自治两个方面。实体自治主要表现在对债权数额及其性质的调查和讨论、对是否与债务人达成和解的讨论和决定、对是否同意债务人进入重整程序的讨论决定以及破产分配方案的讨论决定等等方面。程序自治主要表现在对破产清算组成员的选任与委派、对破产程序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对各种性质破产程序之间相互转化作出决定等等方面。债权人自治这个原则的贯彻落实,要求破产立法应当始终从债权人如何利用破产程序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视角予以设计和规制,而不是从人民法院如何行使对破产案件的审判权这个角度作出规定。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的审判权集中体现在它的监督权和指挥权上,其目的主要在于对债权人自治权予以限缩和制约,从而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债权人对债务人滥用破产程序权。
3.公平原则
我国破产制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破产法立法的背景,破产法是在我国计划经济进代产生,由于受当时思想的影响,所以破产法存在着先天不足,在破产法实施后,我国为弥补其缺陷,相继又出台了一部分破产法律规范性文件,但这些法律规范不尽科学,而各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之后,本文重点通过我国法律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对比和与国外破产法之间的比较、分析,评判破产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应制定出新的统一的破产法,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引言
我国要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应建立的制度之一就是要有一部科学的、公平、公正的,便于人民法院操作的破产制度。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实行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国营企业没有经营自立权,财产上统收统支,流通上统购包销。所以,多年来我国搞的上是苏联模式的产品经济。①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有的人大代表就提出应当制定企业破产法的建议。198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决定自全国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实施满三个月之日起试行。1988年8月1日起实施企业法,从11月1日起,破产法开始试行。该法的试行为国有企业破产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该法仅适用全国所有制企业,1991年4月9日,国家又公布了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法的第二编第十九章专门规定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该程序适用除国有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法人。这两个破产法律规范构成了一个整体,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机制。这些破产法律规范虽然对建立优胜劣
①马原著《企业破产法讲座》,人民法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牌,第69-70页。
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发挥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在制定破产法时,我国仍处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对破产法原理的认识过于简单、直观,相关规定也过于原则和粗糙,许多条文没有具体化,存在很多立法缺陷,在执行过程中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破产法在破产中破产。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11月7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认>若干问题的意见》,这些规范性文件出台后,由于对企业破产的条件规定不尽相同,可操作性差,现行合同制下涉及破产中的诸多具体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后移,其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为此,笔者将现行破产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进行探讨。
二、现行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我国破产法律制度起步较晚,现行破产法律法规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破产人主体范围狭窄、破产原因不统一等问题,给审理破产案件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就实践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裨益于司法实践。
「关键词」破产法律制度破产人主体范围破产原因破产案件受理担保物权实现方式
所谓破产法律制度,是指民事主体由于法定原因而由司法机关依法宣告其丧失法律人格的制度,其包括破产能力、破产原因、破产宣告三个基本内容及其他相关制度。我国的破产立法起步较晚,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是1986年12月2日制定实行的,该法只规定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破产的法律制度;1991年4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中又确立了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的法律制度。两部法律尽管对规范破产案件的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缺陷也是明显的,虽经最高人民法院几次司法解释修补仍显不足。
一、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破产人主体范围相对狭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的规定,在我国只有企业法人才具备破产人主体资格,而自然人、非法人企业不能适用破产制度,即使其已具备破产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人、非企业法人(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为民事法律行为,承担民事法律后果,同样存在市场风险,同样会具备破产条件。如不将其列入破产人法律主体,则不能消亡因此类民事主体具备破产条件而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使其长期悬空无法得到解决。现今我国法院普遍存在的“执行难”问题,其中一部分案件就是因为当事人(不具备法人资格)事实上已经破产根本无偿还能力,而积存在法院不能执结,造成执行难。如果赋予这些当事人破产人主体资格,使权利人根据破产制度公平受偿,这样不仅有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有效运行,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应扩大破产人主体范围,将自然人、非企业法人纳入,使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更加科学、完备。
二、破产法律规范不统一、不明确易产生分歧
企业破产抵销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都对企业破产抵销进行了规定,我国也不例外,对破产抵销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规定和限定,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可操作性、公平性、效率性就很难得到兼顾。本文对我们企业破产抵销法律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破产抵销;法律问题;破产程序;抵销权
在破产程序中企业破产抵销权是民法抵销权的延伸,企业破产抵销具体来说是企业破产债权人如果在宣告破产还对债务人负有债务,那么都可以向破产管理人申请使用债权抵销债务,此方法不涉及债务、债权种类及债权债务是否到期或有其它附加条件,均可适用。我国《破产法》第40条的相关规定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一般性的企业破产抵销问题,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
一、我国企业破产抵销的相关法则
(一)企业破产抵销的一般规则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40条有明确的规定,债权人可以于债务人的破产申请受理前向管理人主张抵销。这项规定具体来说可以做以下解读:①要想行使企业破产抵销权,必须要进行债权申报,对于债权人来说,抵销是一项特殊赋予的权利,破产抵销权人依然是债权人。如果没有依法申报债权,债权人会议没有审查确认债权的准确性真实性,那么就无法主张抵销[2]。②破产管理人与破产债权人在主张抵销这一理念上属于相对人,破产债权人向破产管理人作出抵销的申请时就尅是行使抵销权,如果破产管理人通过抵销申请,那么即可抵销;如果破产管理人没有通过抵销申请,那么破产债权人也有权实施诉讼。③破产抵销权是法律赋予破产债权人的特殊权利,破产债务人和破产管理人都不具备此项权利。④企业破产抵销权与民法抵销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企业破产抵消权中,无论哪种类型的债权、无论债权是否到期或者具有其他附加条件都可以实施抵销。⑤在实施债权抵销权之后,其余还没有抵销的破产债权应进行破产分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