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11:10: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基本理论概述

(一)盈利能力分析理论。盈利能力是企业利用经济资源创造收益的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盈利能力分析评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盈利水平,它为投资者提供收益以及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效果和利润等,是企业能力的综合体现。(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利润是收入与费用之差,凡是影响费用和收入的因素都会影响获利能力的大小;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的全部过程就是取得收入和发生费用的过程,因此获利能力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综合体。

二、HD地产集团盈利能力分析

(一)HD地产集团盈利能力相关数据分析。HD地产集团在过去四年内都保持盈利且无亏损,并且净利润基本连年增长,说明了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利润增长率。2015年到2016年营业利润降低388504.7万元,而2016年到2017年提高890655.9万元。2017年比2015年的营业利润多502151.2万元。营业利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营业成本的增加造成的,2016年由于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且企业在三季度进行了大量的促销活动,收入的增加远小于成本的增加,所以整体利润呈下滑趋势。2017年相比于2016年的增加,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较大,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4.01%。(二)HD地产集团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高于行业水平。四年中,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均在行业标准以上,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为7.64%,主要是2016年是由于企业在三线城市的地价上升,虽然企业在三季度进行了大量的促销活动,但是收入增加远小于成本增加,所以整体利润呈下滑趋势。但是4年间主营业务毛利率却远远高于行业水平,总体效益不错。(三)对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HD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5年至2018年之间处于下降阶段,尤其是2015年至201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HD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5年达到最高,在2016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跌宕之后,在2017至2018年间逐渐平稳,说明HD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四)对资产负债率分析。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是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衡量工具,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财务活动的能力。从图2-4可以看出,2017到2018年的资产负债率处于下降,2016年的资产负债率提高了很多,达到四年来最高值,形成一个小高峰,超过了2015年,主要原因是因为2016年成本大幅上升,并且远大于营业收入的增加。对比这四年的经济效益可以看出企业充分运用了财务杠杆,虽然风险是加大了,但是充分利用了负债来获得收益。(五)对营业净利率的分析。虽然总资产周转率略有所下降,但是其下降幅度并不大,并且总资产周转率一直稳定在一定范围之中,主要原因是在于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等的增加,并导致了总资产的增值,所以总资产周转率基本维持稳定。(六)对成本费用利润率进行分析。HD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十分可观,在35%左右,其中2015年达到44.54%,但是2016年就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到29.75%。不过在2017年有所好转,相比2016年增长了10.51%,行业景气度的影响十分明显。不过在2017年有所好转,相比2016年增长了10.51%。该指标常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HD地产集团的获利能力非常强劲。

三、HD地产集团盈利能力分析得出的结论

(一)融资手段较丰富,资本负债结构合理。仅看2017、2018两年,公司不仅向银行贷款外,还运用发行债券和发行公司股票等多种融资手段,HD地产集团的融资成果显著,使得资本负债率稳定在75%左右,财务杠杆得到合理运用,公司利润率较为稳定,公司在稳中求发展。(二)货币资金比重较大,尚未充分利用HD。地产集团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较大,主要是公司认为这种策略更有利于股东的利益。但这一做法稍有保守,资金并没有充分利用。(三)费用控制水平较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市场占有率处于前列的企业,其间费用稍高于行业均值,一部分在于HD比较注重品牌规模效应的宣传;另外公司实行快速销售的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贸易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来源,盈利能力分析尤其是对业务本身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质量,提高收益水平。贸易企业常用销售毛利率指标来分析评价业务的盈利能力,忽视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文章提出综合性更强的财务指标———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来改进业务盈利能力的分析方法,指导企业优化日常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关键词:贸易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一、引言

对非公益性企业而言,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不仅有助于对企业经营者工作业绩的评估,也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经营者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企业常用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有业务(产品)层面的,如销售毛利率;有公司整体经营层面的,如销售净利率;有基于投资报酬评估的,如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等。由于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来源,因此围绕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贸易企业在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二、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

对贸易企业而言,其基本的盈利模式是将资金投放于供应链中,完成从上游投放到下游回收的一个循环,从中获得价差收益。价差即单位毛利,为了使不同售价下的价差具有可比性,贸易企业常用销售毛利率指标来分析评估业务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采购单价)/销售单价。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贸易企业总是倾向于经营毛利率更高的产品。对同一产品不同时期销售毛利率变动的计算,有助于企业分析上下游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优化供货渠道和仓储物流成本,调整营销策略,拓展盈利空间。企业也可通过销售毛利率的比较来评估不同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促进毛利率低的部门学习先进,补齐短板,改善盈利能力。企业还可利用销售毛利率的对比进行合同或客户的排序,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毛利率高的合同或客户。

查看全文

创业企业融资能力研究

摘要:创业企业是指处于初创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由于其高风险的特性,创业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难的困扰。本文利用梯若尔的可变投资模型建立创业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委托关系,分析了影响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提高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企业;融资;委托

创业活动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与助推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与重要因素。创业公司则是实现创业活动的媒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试验生产场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创业企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创业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前期经验与信息较少,属于企业探索性阶段,未知因素与变数较多,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有数据统计,创业企业倒闭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创业企业倒闭。再加上初创企业资金实力薄弱,能够提供的担保品不足,这使得创业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较成熟企业大。融资难成为了制约创业活动的开展与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获得足够多的资金,创业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创业公司才能顺利运行。研究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影响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的因素,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创业企业提供足够多的资金保证,才能推动创业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用非对称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Tirole,2007)来分析影响创业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基本的洞见是:外部投资者面临信息非对称导致的问题,创业企业家可能会采取一些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这使得一些具有正的净现值收益率比较高的优质项目得不到投资,降低了市场效率。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得激励创业企业家不要采取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必须要让创业企业在最后的项目收入中获得足够多的收益。在企业家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外部投资者得到其预期的收益,否则项目也得不到投资。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创业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的委托模型来分析影响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均衡分析给出了提高创业企业融资成功率的政策建议。

1模型

1.1基本假设。(1)创业企业家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非对称信息,创业企业家的努力程度是企业家的私人信息,投资人观察不到创业企业家的努力程度,只能看到企业的最终收益。(2)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外部投资人的期望净收益率为市场平均收益率r。(3)创业企业家有一个风险投资项目,项目需要可变投资I。创业企业家拥有初始资产,为了实施项目,必须向外部投资人融资。(4)项目成功的概率受到创业企业家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但创业企业家的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如果创业企业家尽职工作,项目成功的概率为,创业企业家没有私人收益;如果创业企业家卸责的话,项目成功的概率为,企业家获得私人收益,其中代表项目成功时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越大,项目成功时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越高。(5)项目成功时产生可验证收入,项目失败时,项目不产生任何收益。(6)当创业企业家尽职时,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即(7)当创业企业家卸责时,即使包括他卸责时的私人收益,项目仍具有负的净现值。即(8)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9)项目的生命期为T。1.2融资能力分析。由于在企业家卸责时项目具有负的净收益,只有激励企业家尽职工作,项目实施才有社会效率,外部投资者才可能获得非负的净收益。所以契约设计必须为企业家留够足够多的激励,设项目成功时,企业家获得,外部投资者获得,项目失败时,双方均不获得任何收益。则必须满足激励约束:(1)(1)式化简得:项目成功时外部投资者最多可以得到:外部投资人的可保证收入为:外部投资者的期望收益为:只有外部投资者的可保证收入不低于其期望收益时,外部投资者才会参与投资。契约设计必须满足外部投资者的参与约束,即:(2)由(2)式得:(3)为企业家能够获得融资的自有资产临界值,只有其自有资产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企业家才能获得融资。(4)由(4)式可知,创业企业家可以获得融资的临界值与项目成功时的收益R、企业家的努力程度负相关;与企业家的私人收益B、市场平均收益率r、项目生命期T正相关。

2结论与政策建议

查看全文

浅谈企业经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企业的竞争能力

(1)决策竞争力。这是企业辨别发展困境与机会、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具有任何机会。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必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衰败,最终被淘汰。(2)组织竞争力。企业的各种政策最终需要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只有企业组织能迅速及时的完成任务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时,企业才能保证决策竞争力形成的优势延续下去。(3)员工竞争力。企业内部的各种事务必须有相应的员工来承担。每个员工强有力的工作能力,高涨的工作热情与耐心是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4)流程竞争力。流程竞争力是企业运转过程中各个组织、机构和员工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是保证高效率的基础。(5)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整合力,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作用。共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在面临许多问题时都能从容的面对。(6)品牌竞争力。品牌以质量为基础,它是强势的文化在公众心目中的体现。品牌是间接的资源,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7)渠道竞争力。企业的盈利、发展要求有充分多的客户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产品、服务。广阔有效地渠道是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沟通渠道是一种直接支撑企业竞争力的资源。(8)价格竞争力。物美价廉是每一个客户最理想的标准。在价格与利润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细致的研究的问题。(9)伙伴竞争力。在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当下,合作伙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盟友。客户价值的集中化要求不同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广泛的合作满足客户最全面服务和超值的需求。(10)创新竞争力。创新是一个企业独占市场资源、获得巨大利润的基础。也是维持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基础。以上所述十种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体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的强弱。任何一个竞争力的下降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同时,企业在任何一个竞争力中获得绝对的优势,也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个制高点。经济建设当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首要目标。市场经济追求的就是资源配置最合理的方式,建设行业与各个行业有着广泛、深刻的相关性,在资源最优配置环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工程的建设是企业建设的支撑与核心内容。搞好质量工作时建设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设与技术改造都要通过建设工程的生产活动来实现。自2003年以来,全国资产投入逐年增高,如今已达到十万亿,其中超过60%的部分都要过建设活动转化为固定资产。各项企业项目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通过经济建设来实现。企业经济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否实现。节能、省地等问题是企业建设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有资料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国有企业普遍表示信心不足,而对国外企业则形成了广泛的向往。导致这种崇洋媚外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许多企业不重视质量问题,工程建设与生产中导致的各种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生产出带瑕疵的产品又未及时处理掉。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对国有企业的不信任。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抓好经历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抓好质量。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在周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后要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改革碰到阻力时要敢于正面面对,对于已经完全落后、改革难以见成效的部分要敢于剔除,对于新兴的技术、产品在详尽的调查论证后要敢于引进并敢于淘汰老旧的技术与产品。努力使企业完全融入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是完善企业经济、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里的客观要求。企业的全面控制管理是保证企业融入市场的前提。全面控制管理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强化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特殊要求,是克服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质量差、经济效益不景气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的控制,优化企业整体功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二、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保证竞争能力得到充分实现

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改革设备管理方案,实行统一管制,巡回检查,责任到人的策略。(2)以工资、奖金作为考核手段,加强对工序质量的控制管理以及考核力度。严格坚持考核制度与工资、奖金以及津贴相挂钩的制度,强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对资金的管理列入企业统一管理、检查考核的内容。(3)对产品质量进行追踪,增强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检验的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度。即:QC小组成员自检,班组长抽检,专检人员普检。注重提高产品质量问题。(4)推行质量否决权,坚持三不放过原则。(5)做好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6)建立控制中心,对于产品的原料、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监管,落实各项经济责任,总结、调整、处理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不规则行为和即使处理发生的各种失控问题。(7)建立全面地信息渠道,实施定向管理。对于场中产品销售、资金流动、技术研发、新产品导入等信息迅速做出筛选、整理、提取和分析,对照目标实现定向控制,即使纠正可能或已出现的偏差。其次,企业的经济建设与竞争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高科技人才与高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是工人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中兼备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不可或缺的人才。企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是将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引进的高科技项目进行消化、设计成功的新产品付诸实施的技能型技术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可以分为技能型、技艺型、智能型和复合型四大类。在现代化企业行为中,高科技、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甚至专家都可以通过引进得到,但是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员工的素质却是无法引进的。技术工人是实现企业兴盛的力量之源,是企业与高科技接轨的桥梁,并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速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是企业加强经济建设、提升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而企业的经济建设要求有资源优势、技术支持以及大量的人才储备。而这一切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长盛不衰,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作者:余春艳工作单位: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查看全文

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分析论文

[摘要]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资源与能力的结合、创建核心能力、知识管理等方式形成。资源与能力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创建核心能力,其根本点要最终转化为内部能力,保持持续创新机制。企业利用知识创造持续竞争能力的途径有两种。第一,企业要生产隐性知识;第二,企业应该形成较强的知识管理能力从而进行不断的知识创新。

[关键词]企业竞争能力;知识管理;路径研究

一、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相对”和“绝对”两种含义。“相对”的提升,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提高与进步;“绝对”的提升则是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动态升级。一般来说,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通常是指竞争能力的“绝对”提升。

就竞争能力的“绝对”提升而言,有以下几种形态。第一,个人能力提升为组织能力。某些国内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这一方面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有的学者为此大声疾呼:企业家个人的成功不等于企业的成功。因此,将企业家个人能力转变为团队能力十分重要。第二,局部能力提升为整体能力。许多国内企业各种竞争能力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企业营销能力强一些,有的企业制造能力强一些。因此,应按照价值链竞争原则,使多种竞争能力均衡化;同时,要通过竞争能力中的资源与能力整合模式,将价值链各环节竞争力整合成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第三,“次级”能力提升为“高级”能力。这一观点和上述第二点内容有所交叉,但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市场竞争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能量”特点。有的企业的市场优势主要来自于产品本身;有的企业则主要来自于渠道推力;有的企业主要依靠大规模、低成本制造取胜;有的企业则主要凭借高附加值新产品占优。这些差异,虽然与企业的战略定位有关,但是客观上反映出企业竞争力“能量”的不同。一般而言,技术(研发)竞争力能量要大于营销竞争力能量,这两者又大于制造竞争力能量。判断能量大小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经营附加值的高低、竞争对手模仿以及追随的难易程度。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是营销竞争力和制造竞争力,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积累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资源与能力的结合、创建核心能力、知识管理等方式形成,下面对这些内容进行阐述。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企业营销能力的调研报告

一个企业,要想迅速成长,不仅有赖于它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还有赖于它的营销能力。缺乏对市场的渗透能力,缺乏对流通的影响力,受制于他人,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世界著名的松下公司能获得惊人的发展,其实始于它在流通中为自己确立地位,在日本有“技术的日立,买卖的松下”之说。当年松下与代销店山本老板痛苦诀别,停止代销合同,断绝业务关系,就是因为松下的实力太小,不能支配代销店。50年代初,松下先生在改组生产体系后,立即着手建立与众不同的推销网络,并创造了“分期付款”方式等,从而使松下有了广阔的前景。向流通领域渗透,贴近消费过程和消费现场,这就是市场营销的真正内涵——营销能力——一种控制市场,影响顾客的能力。

而随着生产与消费各自选择自由度的增加,单一性被复杂性所取代,确定性被不确定性所取代,稳定性被不稳定性所取代,连续性被不连续性所取代,使生产者普遍弱化了预见性,消费者普遍增加了随意性。从而促使企业必须向流通领域渗透,强化营销能力。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实用化以及商品流通、物资流通之后的信息流通、产权流通,也使企业向流通领域渗透成为了可能。

那么,作为一个光学材料企业应如何强化营销能力呢?

首先,要建立情报系统及情报力来把握市场。光学材料企业在建立情报系统及情报力时,除强调情报系统的集约化与综合化,强调情报的针对性、连续性、预见性、计划性、及时性与可靠性外,还必须按光学材料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支配力,以及对顾客的影响力的要求来建立。即要具有现场性和全员性。因为真正有价值的情报源在交换或流通过程及消费现场。光学材料企业流通或销售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在流通中的情报体系,因此要在顾客层、商业圈、产业圈和营销队伍与推销员之间,建立情报网络,把情报收集、处理和传递,尽可能地置于“流通”或“交换”与“消费”现场。另外,情报收集、处理、贮存和传递不但是高层管理者或情报专家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赋予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赋予流通或营销领域的职工以一种“责任”,来积极展开情报活动。通过全体员工本身工作产生情报,收集情报,处理情报,使用情报和传递情报,使员工既是“情报员”又是“情报源”、“情报流”。情报力概念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依靠组织起来的人,以及人的组织,驱使每个工作中的人,围绕着做好工作,去努力收集情报、运用情报。情报力可分为情报采集力,情报汇总力(校正、汇总、编辑),情报供应力(情报的分析、判断、综合和解释),以及情报运用力。光学材料企业要想形成在市场营销上有意义的情报力,有效地鼓励一线人员,在一线岗位上,采集并提供第一手市场情报,就必须建立市场营销业务报告管理体系,赋予全体市场营销业务人员以一种责任,通过业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收集情报,并以业务报告的形式逐级上报,形成分散采集、集中使用情报的营销业务报告管理体系。

业务报告的具体内容与格式就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份业务报告,除具体的内容外,都应该写明“报告书名称”、“报告书提交对象”、“报告书填制时间”、“报告书填制目的与方法”。光学材料企业根据营业上的客观需要,需以制度形式把业务报告的性质、责任和填制者规定下来,以确保营销业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收集起来,此外,在情报力中,值得光学材料企业非常重视的是市场调查的能力。市场调查,是指对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这一过程中,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运用科学方法,作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搜集、记录、整理、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市场调查的内容,视产品类别的不同而侧重点不同,对工业用品,由于它的购买行为理智,注重成本、质量、交货期和技术性能,且购买较集中。因此,光学材料做为一种工业品的市场调查应强调定量调查,注重间接市场调查,强调市场调查人员的产品技术知识等。为加强企业市场调查工作,把握市场动态,提高营销效率,应制定出市场调查管理办法,它包括市场调查的工作原则、市场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期限、处理方法、调查报告的呈交等管理规程等。

第二,增强(扩大)店铺力,渗透市场。光学材料企业应该将企业内部的销售组织逐渐从企业生产经营体系中独立出来,在国内外光学加工企业周边建立办事处,建立店铺网络组织体系,强调有组织地去接近顾客,并有组织地对顾客需求进行管理。依靠有形的店铺网络把顾客聚集起来,组织起来,了解顾客、维持顾客、控制顾客和影响顾客。通过经常性地与顾客联系,能借助于对顾客的认识,提供他们可能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建立延续此信赖的关系,即拥有“回头客”,进而建立了在满足基础上的“信任”和信任基础上“关系”。另外,通过店铺,能有形无形、有声无声地引导、劝诱和改变顾客的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值得提醒的是,光学材料企业应当明白店铺力不是企业单纯商业性机构的设置,也不是一种流通成本的开支,而是企业战略上的一种投资,是一种建立与顾客长期关系的投资,是对顾客需求管理的一种投资,是企业支配市场的战略实施能力,不是渠道选择策略或战术,这样,企业在设置强化店铺力时就会更合理化。

查看全文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论文

摘要: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需要长期的过程.认识、培育和管理企业核心能力,是当今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关键字:核心;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培育;

一、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区别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能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核心能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因此它成为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

(1)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所谓核心能力根据首创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麦尔(GaryHamel)的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点:第一,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能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第二,核心能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能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是易为某个人或某小组完全掌握。第三,核心能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能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能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

查看全文

重污染企业盈利能力研究

[摘要]对于存在碳排放问题的重污染企业而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在对重污染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下重污染企业盈利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重污染企业;低碳经济;盈利能力

1研究背景

重污染企业大多数属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对于重污染行业环保问题的关注,重污染行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盈利空间逐渐缩小。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我国重污染行业若要在低碳经济下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就应找出目前盈利能力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不断完善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兼顾环保问题,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重污染企业盈利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低碳经济下重污染企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低碳经济下重污染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重污染行业主要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建材,采矿业等16类行业。这些重污染行业大多数属于第二产业,而对于第二产业的盈利离不开能源的使用。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矿物燃料能源,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地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重污染行业盈利的重要制约因素。例如发电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企业同时涉及到了环境污染问题,发电企业包含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虽然我国发电企业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在逐步推广,但是目前火力发电技术起步较早,发展技术较为成熟,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火电机组发电量占比依然保持在70%以上,所以火力发电仍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发电形式。而其他形式的发电占比较少。近些年来,随着相关的低碳发展政策的出台,尽管部分重污染企业采取措施进行减排降耗,但是其整体排放量依旧很大,重污染企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有责任担负起国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责任,为中国的环保事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各方面贡献力量。2.2重污染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2.2.1非财务因素。对于重污染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环境问题比较严重,要实现自身的盈利目标,必须要重视环保问题,否则治理环保问题将会增加企业成本,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节能减排,提高对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双赢的发展状态。所以该类企业的碳排放问题最终将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2.2.2财务因素。盈利的数量性。是指该类企业收入和利润的状况。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利润,所以盈利的数量性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能够准确的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盈利的获现性。是指企业盈利中有多少资金能够变现的能力,如果企业的盈利不能很好的转换为现金形式,那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资金短缺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使得企业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盈利。所以获现性对于企业盈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盈利的成长性。是指企业盈利未来的增长空间如何,如果企业的成长性较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有助于企业收集资金继续发展壮大自己,从而为企业盈利提供重要的保障。如果企业成长性越好,则盈利能力将会越高。

查看全文

企业能力营销模式以及影响原因

一、现有企业能力介绍

现有企业能力理论特别是营销能力理论很难解释产业市场上企业之间的营销沟通活动。因为在产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之间的沟通越来越聚焦于供应商的资源和能力,而不是当前所要销售的产品。例如,在资本类产品交易会上,参展商往往倾向于向客户介绍来自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不是把当前所要销售的产品作为介绍的重点;在纺织品展销会上,参展商往往用各种时髦的时装表演来演示其产品能力,而不是展示各种具体的棉纱或羊毛等材料;在医疗器械专业展览会上,供应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般喜欢讨论病理学的发展和研究技巧,而不是探讨各种器械本身的具体特点等等。论文百事通由此看来,在实践中,许多参展商向顾客所展示和沟通的重点并非是各种产品,而是潜藏于这些产品背后的、能为客户带来增值甚至能弥补客户能力缺口的各种能力。

而供应商或参展商为什么将营销沟通的内容聚焦于能力而非产品呢?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具体的产品太明显,顾客想要知道企业或产品中的各种技术和能力是如何支撑他们的业务活动以及能否支持特殊的创新项目。例如,在现场沟通过程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一些企业为了证明那些难于演示的能力的可信度,还可以现场免费讲解和传教一些技术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顾客努力寻求一些相对不易贬值的要素(如战略性资源和能力)取代产品来评估和选择供应商。根据能力来评估供应商的价值创造潜力已成为客户企业采购与营销的一项战略活动。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也表明,产品和服务是客户评价供应商创造当前价值大小的核心要素,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衡量其将来价值创造潜力的关键指标。因此,供应商有必要向客户推销、沟通和营销自己的能力。而主流文献,特别是企业资源基础观或能力基础观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活动,它们把资源或能力(本文将资源和能力视为可替代使用)视为组织流程的输入要素或者看作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转移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的企业内部要素。特别是有关能力在要素市场上具有不可转移性的观点与实践中企业能力的沟通和营销现象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很明显,利用现有的资源基础理论并不能解释商品交易会和展览会上的“能力沟通和营销”活动。为了澄清和解释这一冲突,一些学者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例如,DyerandNobeoka(2000)、Laseter(2001)分别以TOYOTA和HONDA为例探讨了日本汽车产业能力转移的成功做法。PrevotandSpencer(2006)采用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比较了巴西物流产业、制药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能力转移实践,发现能力转移的战略目标、所转移的能力类型和转移机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nZerbinietal.(2006)也采用案例对比研究方法研究了意大利的纺织产业、汽车制造产业以及美国的IBM公司的成功实践,识别了能力营销的主要特征和机制。

从实践来看,“能力营销”对企业的采购和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在对企业能力营销现象的理论解释、概念界定和机制探讨,国内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为此,本文将在回顾能力营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能力营销的方式及其选择机理,以从理论上揭示选择能力营销方式的情境条件和作用机制,为企业制定能力营销策略和有效开展能力营销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能力营销(marketingofcompetence)”概念最早是由ColfettoandMazursky(2004)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传统的营销研究并没有看到企业营销实践中一种特殊营销形式(如意大利纺织行业中的能力促销和销售现象)的存在,他们把这种特殊的营销形式称作为“能力营销”。Gibbertetal.(2006)也指出,企业能力基础观并不能解释产业市场中企业所开展的能力沟通和交易的活动。而且,他们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能力营销”,并把它定义为“企业在产业市场中进行能力促销、转移和销售的工具和流程”。Moiler(2006)也支持“能力营销”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例如,企业为了强化核心能力建设往往把一些非核心的能力外包出去,那么这些合适的外购商在逻辑上就成为这些外包商的能力销售商,出售给外包商所需要的能力。Ritte(2006)认为,所有的市场沟通都是基于能力的沟通,但是能力沟通和营销的内容随着市场导向的类型和顾客需求的不同而改变。BloisandRamirez(2006)也认为能力可以作为一项能够进行市场交易的资产。

查看全文

小议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的对策

【摘要】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的提高对孵化器的成功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在孵企业和企业孵化器自身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提高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对策

目前对于许多在孵企业而言,从孵化器获得的政策法律支持比财务及融资服务支持更重要。但是,对孵化器自身来讲,搞好信息技术和市场服务似乎比搞好投融资服务来得更加急切和重要。在这样的矛盾下,孵化能力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就体现在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究竟从两者协同发展的角度去提高孵化能力。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孵化器孵化能力提升中的困难,分别从在孵企业和孵化器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提高我国孵化器孵化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1从在孵企业的角度出发

1.1改善创业环境,培养在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目前对孵化器提供的创业环境不仅仅局限在孵化器面积和规模上,也应该重视孵化器设施配套程度以及区位优势,孵化器的创业环境要注意和在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致,为孵化器内部的在孵企业顺利毕业打下基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