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9:16: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集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融资的路径选择

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担保体制的产生,这种体制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各类担保机构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担保机构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政策、法规不到位;规模普遍偏小;经营不规范、存在超范围经营;没有建立稳定的担保资金追加补充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风险承担能力的担忧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担保公司的发展,限制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挥作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设计与运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设计。中小企业集群组团融资,是集群内一组企业把各自的资金需求集合起来向金融机构进行批量融资的行为与过程。具体是指集群内核心企业牵头组建集群财务公司,并由集群财务公司汇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将这些贷款申请组团后,向集群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再由集群财务公司将所融得的资金在集群内部分配(具体见图一)。图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模式图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运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运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组建中小企业群。中小企业群的组建必须围绕核心产业生产经营,并且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要明确,能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地理接近、产业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很频繁,同时集群内企业家之间要有较好的人缘、地缘、血缘关系,能形成复杂的社会资本网络,集群内部信息传递速度要快,集群财务公司能够很容易获得与集群内企业相关的信息。组建集群财务公司。组建集群财务公司的关键在于选定集群内核心企业,并有其牵头组建集群财务公司,集群财务公司的主要工作在于汇集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将这些贷款申请组团后,向集群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再由集群财务公司将所融得的资金在集群内部分配。组团担保与融资。集群财务公司将这些零散的贷款申请一起汇总,利用收集的相关信息,对这些贷款申请作筛选,决定是否为某一笔贷款作担保以及担保的额度等,然后将通过筛选的贷款需求统一组团,向集群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集群财务公司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各自对自身的债务负责,组团成员间不承担连带责任。

建立健全集群财务公司投融资平台与体制。一是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允许符合条件的集群财务公司投融资平台运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信托计划、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发行股票等多种融资渠道,形成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内的多元化融资结构,改变集群财务公司投融资平台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结构。二是推进项目融资创新。大力开展建设—转让(BT)、建设—运营—转让(BOT)、转让—运营—转让(TOT)和政府项目与民间合作(PPP)等多种融资方式,吸引各种社会闲散资金直接投资建设和经营。这样可以消化融资平台风险,促进项目投融资行为的规范化。建立健全集群财务公司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和偿债机制。一是把集群财务公司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偿还纳入预算进行安排,按期足额偿还。二是建立与集群财务公司投融资平台中公司债务规模相适应的偿债风险准备金,除了将集群财务公司平台的投资收益纳入其中,加强对风险准备金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细分集群财务公司平台的性质,实行差别管理政策。如对融资平台的借贷、用资、偿债等环节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的压力和降低潜在的债务风险。集群财务公司应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目前集群财务公司大多数采用贷款融资方式,直接融资较少,其原因一方面是直接融资的条件较高,另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融资平台,因此,集群财务公司应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一是吸引风险投资资本,将发展前景较好的部分优质中小企业资产进行组合,向PE和VC(私募基金和风险资本)推销,以引入较好的投资者,带来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中小企业的转型。二是集群财务公司推进技术入股和员工持股计划,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技术入股和员工持股解决资金问题,以增长企业凝聚力,留住优秀人才。三是集群财务公司搭建股权债券交易平台,使中小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股权和债券的转让,优化中小企业的资金机构四是加快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商业银行应建立更为审慎的融资平台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规范贷款担保方式。要求集群财务公司提供合格足额的抵押物,所有抵押资产的价值应在资产评估公司评估的基础上,参照当地同类资产市场价值进行综合评估,落实合法有效的土地房产抵押或接受有代偿能力的第三方担保,杜绝地方政府纯行政性或政治性担保行为。二是督促集群财务公司融资平台建立切实可行的偿债机制,明确偿债资金的来源、用途及具体还贷安排。三是建立足够的风险拨备基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呆坏账。四是严格界定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业务,对于融资平台支持的纯政策性项目融资业务,应审慎经营。

本文作者:胡年芬工作单位: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

查看全文

企业集群研究论文

【摘要】企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文章重点围绕晋江制鞋业,分析了其发展企业集群的背景条件及优势所在;并指出了该集群所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集群效应企业集群理论是当今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实表明,企业集群正在或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带动着国家经济发展。一句话,企业集群发展的水平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它具有特定的“产业内涵”。集群内的企业呈现出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其中专业化经营是最本质的特征。通常集群的成员既包括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也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还包括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术和中介服务等。企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福建省的不少地区形成了以家庭企业和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和漳州,以泉州最为突出。以泉州晋江为例,在这个县级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出现了3000多家纺织服装制造企业,3000多家制鞋企业,300多家制伞企业,其伞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8%,糖果产量占全国18%,晋江产业集群的特征明显。同时,该市已形成了三大竞争优势:一是涌现了一批以安踏、七匹狼、寰球、恒安、雅客为代表的集群龙头企业,围绕每一家龙头企业都有200~300家企业为之配套,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形式;二是形成了诸多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化生产乡镇,如陈埭镇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安海镇配套的皮革加工业基地、深沪镇的内衣生产基地等,每个镇同类企业数量众多,呈集群态势,制造工业特征明显;三是曾先后被授于“中国鞋都”、“中国仪器工业强县”等称号,至2005年10月,该市已拥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2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之都”,这为当地走“扶强扶大,扶专扶特”的企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当地市委市政府还邀请深圳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组织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把脉,策划在未来4年将集中力量重点扶持50家核心企业,培育40家年产值达10亿~30亿元、10家年产值达30亿~50亿元的“企业航母”,形成“纺织服装业、食品业、建材、陶瓷业、制鞋业、玩具(文具)业”5大产业集群,进而提升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综合来讲,影响并最终促成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个:第一,市场始终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任何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不足都不能使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得以生存及扩大;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如果缺乏市场需求,新企业的创办就缺乏动力,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会集聚在一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在晋江运动鞋产业发展初期,正是由于来自国际的需求使得生产出来的鞋可以大量出口,才使得晋江的企业得以大规模地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的市场需求开始旺盛,这又给予晋江鞋业摆脱“加工贴牌”地位强大的市场动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第二,产业资本的迅速集中,劳动力及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必备条件。上世纪80~90年代,海外华侨乘着改革开放深入的有利时机纷纷到国内投资发展,而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无疑成为侨资涌入的重点。当地政府对企业创办和产业发展的限制较少,福建闽南地区相对较少国企的情况使得该地的自由劳动力丰富。这样,晋江就轻松拥有产业资本的集中,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使其具备了发展大量中小企业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是引领产业集群的生力军。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当最终所有权与委托权合一时,企业的产权安排是最有效的。晋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他们具有理性而有效地选择经济行为的产权条件。再一方面,从中外的实践看,成功的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大多是中小企业,晋江的民营经济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正好使产业集群在这里得到迅速的发展。第三,文化和传统是集群经济的重要依托。晋江的地域文化与传统是其能够走在集群经济前列的重要因素。晋江人被称为“睡不着觉的人”,敢拼、爱拼、比拼与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晋江活力永恒的发动机。晋江的地方意识特别强烈,非常重视地缘、血缘关系,因此他们坚信“诚信为本方有大成就”“面对真实自我抱团打天下”。在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下促使集群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上的“信任与承诺”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传统的强韧性将各个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协调发展。先天条件的优厚使晋江在起跑线上领先了一步,但如何保持这一领先地位才是晋江企业现在所应该重视的。企业集群正是晋江企业前进的方向。晋江政府也提出了诸如“产业集群兴市”这样的口号。硕大的广告标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晋江人前进的方向。那么,晋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呢?二、晋江制鞋业走企业集群所带来的优势第一,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和协作,从而使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在年产各类运动鞋、旅游鞋7亿双的“中国鞋都”晋江,其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近一半,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五分之一,是全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在这里,皮革、炬胶、吹塑、EVA、电脑制绣、识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由于存在着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的松散交错型价值链网络,集群中的企业基本上可以无需库存原材料、半成品等等,其所需要一般都直接从供应商处获得,这样,企业不仅可以省去从外地采购的各种费用,还可以减少库存费用,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据粗略统计,晋江地区运动鞋厂商在采购时相比处于独立地区的中小企业能节约15%以上的采购成本,采购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大量企业的集群分摊了公共设备、基础设施等固定成本,并使通用技术迅速普及,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第二,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在集聚了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晋江,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而这些企业正是在不断的较量中分出胜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市场告诉他们“什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什么才是他们应该做的[1][2][3]”;同时,这些企业也是在交易过程中不断的博弈,逐渐形成了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游戏规则”及相应的“奖惩制度”。集群中的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和协作中扬长避短,共生共荣;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第三,有利于技术推广和运用。在晋江制鞋集群中,大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到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但当它们集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促进企业之间互相模仿、学习,使这些企业暂时克服技术创新方面的薄弱,在较短的时间内挤进该行业,并求得生存。不可否认,缺乏技术创新、光靠模仿与学习对于企业发展是致命的;但对于这些只求先立足的小企业而言,模仿却是救命的。这似乎太过于着眼于眼前利益,但并不妨碍这些企业“先立足,再发展”的目标。第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当中小企业进行集群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后,由于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互相学习和模仿,特别是开发目标的细化和开发投入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当各个企业都只专注于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时,投资所需的资金就会较少;而专注某一方面就会使新投资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经过深入研究分析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较低;由此,我们可知集群将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第五,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晋江运动鞋、旅游鞋已经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正是由于大量制鞋企业在晋江的集聚才有了“晋江鞋世界世界晋江鞋”的响亮口号。当晋江走出了诸如安踏、别克、鸿星尔克等等大家熟悉的品牌时,晋江鞋世界自然就慢慢的走进人们的心里,晋江的区域品牌逐渐形成。区域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作为鞋都的晋江,由于它的区域品牌优势,每年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户来这里考察、洽谈生意。在此基础上,晋江市政府因势利导,从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国际鞋业博览会,由此来进一步加强晋江鞋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并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优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晋江鞋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晋江鞋业集群的知名度,有效地推动了鞋业集群的发展。仅今年的第七届鞋博会就吸引了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菲律宾等33个国家的企业来参加,会间的合同成交额也达44.7亿元。三、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晋江的企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是企业集群发展的典范,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福建省的企业集群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即使是最有名的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也是如此。下面就谈谈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其最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链不完整,相关配套还不足,难于获取最佳的外部规模经济。应该说,从整体上看,晋江鞋业集群已形成皮革、化工原料、鞋机、数字制模等社会分工、配套一条龙生产协作群落;但其相关配套不足,相关社会化服务系统极不完善。在晋江鞋业集群中,生产类型的企业多,而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支持性服务机构发展滞后。比如从融资渠道来讲,晋江制鞋企业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于自我积累、民间资本,没有相对健全的金融机构及相关制度可以解决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这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是无法保证晋江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加快支持性服务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晋江鞋业集群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显然,光靠市场调节来解决此问题的速度太慢,不利于集群的发展,此时,就需要政府来起关键性的作用了。正如著名经济策略大师迈克尔·波忑所认为的:政府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建立某些集群的工作会不可避免的落在政府的肩上。在此,晋江政府除了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做好市场导向,积极提供服务,引导投资者在公共服务机构方面的投资,甚至提供资金去促进相关服务机构的完善。只有在晋江政府的因势利导下,晋江鞋业集群才能加强集群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逐步获取最佳外部经济。第二,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集群升级较难。在这个拥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土地上竟然没有几家上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集群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仍然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产品之间存在高度的同质性。正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晋江鞋的价值难于提升,一直处于低端产品的地位。看这样一组数据,在欧洲,意大利的布伦塔河皮鞋集群带是世界级的鞋都,集群内有866家企业,14000名从业人员,年产2000万双皮鞋,年销售16亿欧元。晋江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年产鞋7亿双,年销售额15亿欧元。意大利布伦塔河皮鞋的单价为80欧元,晋江鞋是2到3欧元之间,只是人家的1/40。如此低的附加值正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导致的。晋江确实拥有“品牌之都”的美誉,至2005年10月已经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但同样是品牌、名牌,为何会与人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晋江企业品牌没有达到品牌的真正高度,不具备品牌的真正内涵。品牌是经济与文化的结晶,每一个真正的品牌都应该是技术含量的凝结,企业文化的积淀。企业文化需要历史的沉淀,时间的积累。这对于只有十几年历史的晋江制鞋企业似乎很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晋江企业在培养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认识上存在偏失。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晋江企业并不是不重视人才,而是称得上“求贤若渴”。高技术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在晋江都能受到“高薪抢购”的待遇。然而,这些高薪聘请来的人才们是归属于企业的人才吗?他们又会在企业呆多久?事实上,这些人才中的许多人要么是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被老板“请走”,要么就是被更高的薪水挖走。于是,跳槽的现象在晋江早已司空见惯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晋江企业留不住人才,没有真正归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呢?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晋江老板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是最主要的原因。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用人才”,而忽视了“培养人才”。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他们给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开出的薪水是较低的。据粗略的了解,这个薪金大致在1000元左右。这样的薪水往往将能力高的学生拒之门外,而这些人才恰恰是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培养技术骨干的根本来源。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往往对培养自己的企业更有忠诚感。换句话说,只有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才会对企业有真正的归属感,才会是企业最终的核心力量。有了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才有了培养企业文化、提高技术研发力量的坚实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企业,赋予产品更高的技术含量,独有的品牌文化,使企业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做大做强。由此,才能从根本上去推动整个企业集群的升级与发展。因此,晋江制鞋企业集群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要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加强。综上所述,晋江制鞋业前进的方向就是继续走“企业集群”的道路,并不断的加强企业自身的发展,以此推进集群的升级与发展。这不仅仅因为晋江具有发展企业集群的有利条件,也因为企业集群能够推动晋江制鞋业的再一次腾飞,同时[1][2][3]也是促进晋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晋江企业集群的路必须也一定会继续走下去,当然这其中还要克服诸多的困难。套用一句话来形容晋江企业集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参考文献]林民书.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胡渡南.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发展[J].开放潮,2004,(11).周裕惠.发展产业集群需谨防“误区”[J].开放潮,2004,(11).林民书.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在制度的建立[J].开放潮,2004,(11).林其屏.产业集群发展应跨越体制性障碍[J].开放潮,2004,(11).郭铁民,蔡勇志.福建发展产业集群要理清思路[J].开放潮,2004,(3).[9]郭铁民.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开放潮,2004,(11).[10]胡渡南,陈菲,刘平,袁忠贤.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J].福建论坛,2004,(3).[11]吕品,郑亚莉,张树义.小企业集群下的产业生态化分析[J].浙江金融2004,(4).[12]郑文智.中小企业集群与晋江经济增长分析[N].华侨大学学报,2004,(1).[13]骆文达,曾路.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证[J].当代财经,2003,(8).[14]郑凤田.四大条件影响产业集群形成[J].中国城市报道,2003,(2).[15]朱华晟.关于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J].博士论坛,2000,(5).[16]阚肖虹.建设企业集群工业区,2002-08-22.[17]鲁慧君.企业集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ttp://,2003-12-03.论文网[1][2][3]

查看全文

集群企业融资状况及需求透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终究与其“细胞”成员——单体企业的竞争力紧密相关。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是从乡镇、街道兴起,由中小民营企业结网成群而成。这些企业基础差、底子薄,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资金短缺问题,并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王组强(2005)、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杨汉波(2005)及王碧秀等人(2004)对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产业集群融资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集群企业普遍感到资金不足,外部融资难。

外部融资难导致集群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即通过增加留存盈余、追加业主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这种融资“偏好”的必然结果是集群企业资本结构中自有资金比重偏大。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陈秀莉(2006)、魏守华和邵东涛(2002)等人的研究表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集群企业的白有资金比重都超过60%。这种现实的资本结构强化了不少学者关于自主融资是集群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的认识。但实际逻辑并非如此。正是由于集群企业难以从外部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只能靠内部积累来满足发展需求,但这种融资对策牺牲了企业应有的成长速度。因此,克服集群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是我国发展集群的现实命题。本文拟在剖析影响集群企业资金状况的外在因素基础上,探索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个全球性问题,理论界也给予了大量研究。但产业集群环境下的企业融资研究刚刚起步。综观已有的集群企业融资文献,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许多学者剖析了产业集群给集群企业带来的融资优势,如魏守华、邵东涛(2002),张炳申、马建会(2003),赵秀芳、周利军(2003),郭席四(2006)等,这些研究主要认为相比较于单体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降低了集群企业融资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减少了融资交易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研究视角偏重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与利益。其次,部分学者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对产业集群的融资现状展开实证研究,如王组强(2005)、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杨汉波(2005)及王碧秀(2004)、郭斌和刘曼路(2002)等,研究结论主要是集群企业获取外部融资难,内源融资是集群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手段。最后,已有研究大多对如何解决集群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对策分析,如郭斌和刘曼路(2002)认为只有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化运作,建立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杨汉波(2005)则从银行角度探讨如何与集群企业开展融资交易并合理控制交易风险等。显然,金融机构改革和信贷行为调整对改善集群企业债务融资具有重大意义,但不是唯一解。

西方的集群融资表现出了和国内不同的特征,研究方法上以案例研究为主。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Ja-runeeWonglimpiyarat(2006)在分析硅谷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过程中,发现风险资本和政府的融资创新项目是硅谷成功的催化剂。这主要是因为硅谷产业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能吸引全球各地的风险资本。而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传统加工、制造产业,因此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难以应用硅谷的融资模式。英国学者AnnaSpadavecchia(2005)通过对意大利南、北两个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发现,政府支助(statesubsidies)是集群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支助形式包括软贷款(softloans)、补贴(grants)、财政补助(fiscalsubsidies)等,并反驳了学术界关于集群企业融资完全依靠自主融资(reliedentirely0nself—financing)的主流观点。意大利的产业集群主要是制鞋、纺织及服装,技术要求和进入门槛较低,这和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产业集群相似。但我国集群企业融资中几乎看不到政府支助,因此对于起步更低的我国集群企业而言,实际上更渴望政府支助,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瑞典学者JoakimWinborg和HansLand—strom(2000)从管理学角度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小企业在融资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步步为营融资法(fi—nancinebootstrapping),他们通过对瑞典900家中小企业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总结了包括延迟法(dela—ylngbootstrappers)、关系导向法(relaionship—onen—tedbootstrappers)等六类的步步为营融资法。与集中于外部市场融资的已有财务经济学研究成果相比,JoakimWinborg和HansLandstrom则着重从财务管理学角度分析此问题,这对我国集群企业融资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查看全文

企业集群情况调查汇报

关于四县市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了解掌握全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根据委关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调研活动方案的安排,调研组先后赴、四县市就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四县市产业形式多样、发展迅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初步形成了机械设备制造、煤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纺织、生物工程、商贸物流、新型建材8个重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覆盖企业1810家,销售收入314.9亿元。县初步形成了煤化工、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食品、药品)、机械装备制造、纺织、造纸8个重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覆盖企业196家,销售收入112亿元。县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新能源科技3个重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覆盖企业192家,销售收入47.8亿元。县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纺织服装、石雕石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并由主导产业衍化发展形成了机械加工、手套加工、石材加工、木材加工、水泥制品加工、畜牧养殖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2008年,覆盖企业1674家,销售收入192.1亿元。综合来看,四县市主要特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形式多样。四县市注重发挥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和发展产业集聚,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物流、石材加工、养殖等多个产业。从2008年重点产业集群情况调查表统计看,四县市中符合市级标准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户数50户以上)有5个。市3个: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82亿元,企业564户;煤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72.1亿元,企业56户;矿山机电产业集群销售收入57.4亿元,企业460户。县2个:机械加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51亿元,企业122户;石雕石材加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50亿元,企业1052户。县和县还没有达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县煤、盐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45亿元,企业38户,比较接近市级重点管理范围产业集群标准,有发展后劲。

(二)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作用明显。各类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在规模、产量、产值和效益方面均呈快速发展态势,带动作用明显。市的万达煤机、呱呱鸭制品、合兴科技、东远石油机械等龙头企业,2008年完成产值增幅均在30%-50%左右,这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带动了机电产业、食品加工、畜禽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县张黄工业园区的金威煤电有限公司,2008年扩建,使生产规模由年产6万吨烧碱和7万吨PVC树脂扩建到年产40万吨烧碱和40万吨PVC树脂。金威煤电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圣奥化工、金威华盛化工、凯得利玻璃制品、港口运输等一大批企业的发展。目前,“一矿一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煤-电-港-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县以润峰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技术创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供了好的经验做法,带动作用明显。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创利税1.5亿元。年产一万安时环保动力电池项目,被国家列为“863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今年,又投资3亿元,启动了自主研发新型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县手套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年产滑雪手套35万打,年产值1亿元,现为中国滑雪手套的最大企业之一。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公司+卫星工厂生产经济模式(公司加农户),有力地促进全民创业工作的开展,收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

(三)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区域品牌效应日益明显。四县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服务平台,共享资源,推动产业集聚,从而形成了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区域品牌效应日益明显的良好发展态势。石雕、石材加工产业主要分布在,形成了“中国石雕之乡”区域品牌。手套加工产业也发展迅速,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手套名城”,2008年,手套产业先后获得“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和“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称号。充分利用水稻产区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水稻加工产业,目前,形成了大米知名品牌。船舶制造、渔湖产品加工产业主要分布在,目前,已成为全省最大内河造船生产基地,渔湖加工产品也成了知名品牌。食用菌(蘑菇)加工产业主要分布在,其产品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

查看全文

企业集群对企业竞争力影响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阐述了企业集群对广东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劣势,促进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

关于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

迈克尔·波特主要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现象进行了研究。定义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的成员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下游渠道的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提供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Posenfeld则侧重于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及企业间的合作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决定性作用,他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是:中小企业集群是相似的、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有着畅通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及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

查看全文

皮革企业集群发展报告

*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辖15个乡镇,341个行政村,面积960平方公里,耕地106万亩,人口62万,其中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8万。20*年国内生产总值110亿元,财政收入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全市人均储蓄超万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省十强县市。

皮革业是*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始于明,盛于清,历史上曾享有“*皮毛甲天下”之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投入,全力促进皮革业发展壮大,实现了“兴一个产业,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市拥有皮革企业14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1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131家。20*年产草皮3566万张,皮衣595万件,皮具1700万件,完成销售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8.97%,出口创汇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9%,税收1.654亿元,同比增长41.3%。2001年,*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荣誉称号。

一、规划建设工业小区,促使企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皮革业作为*市的传统产业,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皮革业蓬勃发展,到1992年,皮革业户发展到4000多家,形成较大的群体规模,但散布在全市12个乡镇150多个街村,大部分是家庭生产,作坊经营,有市无场,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按照“依托产业建市场(工业小区),建好市场带产业”的发展思路,确定建设中国*皮革商城和锚营制革加工区。从1993年始,采取政府启动,业户出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兴建皮革商城。经过10年建设,现占地130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3亿元,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拥有企业820多家,年产革皮服装530万件,皮手套、皮箱包等制品1500多万件,年销售额4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皮革制品生产交易中心之一,主要生产革皮服装、裘皮服装、羊绒时装、尼克服四大类100多个品种,产品以中高档为主,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实现制革与制衣业的协调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按照集中生产,统一治污的原则,从1997年开始,规划建设了锚营制革加工区,引导制革企业进区集中发展。目前,加工区拥有企业56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总占地1360亩,年产革皮2430万张,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产品以绵羊服装革皮为主,近两年又开发了羊皮鞋面革、牛皮沙发革、箱包革等新产品,其中绵羊革皮质量国内一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20*年,在皮革商城和锚营制革加工区新规划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亿元,为皮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政府坚持以“四创”(创知名产业、创知名市场、创名牌企业、创名牌产品)为目标,全面实施名牌战略,靠质量创名牌,靠名牌占市场。目前,17家企业通过IS09000系列认证,36个品牌的皮装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4个品牌的制革产品获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称号,西曼集团、束兰集团的西曼牌皮装、束兰牌皮装连续3届荣获“全国十大真皮衣王”,“束兰”牌皮衣20*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菁华皮装、东明、腾跃革皮连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东明集团名列全国制革业排头企业,其产品代表着我国羊皮服装革的先进水平。

二、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使皮革业外贸出口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市政府通过三项措施推动皮革业出口创汇:一是大力开发国际市场。采取“兵团作战”方式,先后在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市设立了*皮革制品批发销售中心,现有110多家企业在俄直销,并创出了西曼、束兰、雪媚、雪峰等在俄罗斯市场叫响的品牌。同时,连年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国、德国、芬兰、丹麦等国际性皮革展,加快与国际市场的对接。20*年,出口革皮450万张,制件1200万套,皮革服装出口达500万件。二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和外贸企业。通过引导扶持,目前全市有进出口权的皮革企业发展到131家,为企业皮革制品自营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准入关。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意大利璐仙奴、香港米兰、台湾应大、德国拜尔、美国劳恩斯坦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皮革企业到*市落户发展,引进外地资金2.8亿元。最近,西班牙格勒美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已和*市达成投资意向,准备在*市投资建设合资或独资制革制衣企业。三是构筑外贸出口服务平台。经过各方争取,河北海关、商检在*市设立了办事机构,使*市成为河北省唯一设立海关的县级市,极大方便了企业的外贸出口。目前,退税等服务机构也在努力争取中。由于措施得力,近年来*市皮革业出

口创汇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年,全市皮革业出口创汇4.1亿美元,使*市以皮革业为主的外贸出口保持连续四年居河北省县(市)之首。

查看全文

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会发言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一是抓龙头。着力支持一批拉动作用大、辐射范围广的重点企业发展,强化引导。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拓展产业集聚空间,带动相关产业企业集聚发展。特别是福旺、福旺达、旺旺达、旺达这四大企业今年以来继续坚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同时,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做大做强的目标,认真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奠定未来几年发展的基础。二是抓配套。大企业在加快扩张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本地的产业配套,形成围绕主业的密集产业链和配套集聚效用,达到降低利息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大企业尽管在开发区内建设了一些相对集中的工业园,但是配套率仍然不够,没有形成围绕大企业且配套功能强大的产业集群。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大企业外地配套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并且研究制定必要的扶持鼓励政策。大企业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论证外地配套问题。既包括制造业自身的配套,也包括物流业的配套。一方面要把自己配套的供应商更多地吸引到来投资建厂,另一方面要带动更多的外地企业加入到自己的配套体系中。三是抓园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重要平台。依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区定位,整合、优化、提升发展水平,形成有利于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根据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科学确定准入门槛,推动大项目入园,引导开发区走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优化区内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开发区聚集,培育一批企业关联性强、产业集聚发展的园中园和产业带,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使之成为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四是抓提升。继续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整合提升优势产业,编制专项规划,完善实施细则,推动八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在全区形成“骨干带动、布局合理、梯次跟进、企业聚集”产业格局,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加工入口基地以及西北化工基地和机械及配件产品生产基地。五是抓创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不时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引进改造先进研发装备,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研发水平。尚未建立技术中心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不应低于销售收入的%重点骨干企业不低于%一般企业不低于%要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创新合作方式,形成有利科技效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要支持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研发条件和经费,大力培育技术领先的拔尖人才;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高薪聘用、股权激励等措施,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

区工业在全市各区区处于中上游位置,这几年。全区经济坚持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这其中大企业起到关键性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大企业是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没有大企业的强力支撑和积极拉动,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今天所具有的发展活力和勃勃生机。去在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大企业集团数量偏少,个头偏小。去年,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仅占全市总量的.%全市利税过亿元的企业有家,而我区只有家,家重点企业集团中我区仅占家。同时,区第二梯队企业跟进较慢,小企业发展更是缓慢,后劲缺乏。二是企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为单薄,研发队伍数量偏少,科研拔尖人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较低,研发投入明显缺乏。工业投入虽然年年增加,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区区相比仍然偏小,且大项目过少,形成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比例偏低。三是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除化工、复合肥、柳编等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普遍偏小,有的尚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局部产业仍属劳力密集、耗能耗材高、技术含量较低的激进产业,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任务繁重。应当看到大企业集团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发明社会财富、提供财政积累的重要源泉;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能够降低物流本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布局。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大企业集团、产业集群发展的好,哪个地方的发展后劲就足、竞争力就强。

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大项目对培育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够带动一条产业链,

一)强化合作。形成一个大产业。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0个投资过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已经非常明确,各有关企业一定要周密组织、加大力度,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靠前服务,利用今年缺乏个月的时间,快节奏、高效率地开展工作,争取年内在大项目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于大项目所能带动的配套产业和项目也要同时推进,以配套项目来促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要把0家重点企业和大重点产业集群的大项目作为支持的重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搞好服务,大开“绿灯”继续实行领导包扶重点项目责任制,落实好项目包扶责任人,加强调度,跟踪督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问题。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招引项目的主体作用。区在与世界强企业合作方面至今没有破题,甚至在利用企业现有资产招商引资等方面没有明显进展。应该说,大企业与世界强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完全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走势和建设产业集群的要求。这方面,企业必需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切实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只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一切合作方式都可以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寻求与国内外有品牌、有技术、有实力、有信誉的知名企业的合作,主动反击,多方式、高效率招商,锁定一批大公司、大项目,政府和企业共同靠上去做工作,借资金求发展,借技术促发展,借人才谋发展,把大企业与世界强、中国强招商引资工作做得更好,再掀企业招商引资新高潮。其他有条件的企业也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积极招商引资,合资合作,靠大挂大,自觉融入到世界跨国公司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去求生存、谋发展。三是多渠道融通资金。要精心选择一批市场潜力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组织企业与银行搞好对接,扩大间接融资。发改、经贸、银行等部门要着力抓好银政企洽谈会签约资金的落实,加强调度,搞好协调,争取资金尽快到位。要充分发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优势,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与服务,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要加快上市融资,发改、经贸等部门要进一步搞好服务,引导支持优势企业上市。

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一是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二)强化管理。最大优势就是权责明确,能够为企业引进和使用管理人才提供平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各位企业负责人要以博大的胸怀、战略的眼光,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尽快形成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久远发展提供机制保证。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各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观念,建立从研发、生产、营销到售后服务为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大力加强规范、计量等基础性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以品牌拓市场,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申报企业的业务辅导,协助企业制定品牌创建方案,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及时向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推荐并协助企业料理申报手续。并加大后续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引导、协助重点企业创建名牌。三是加强利息和营销管理。要紧紧围绕市场实施利息倒逼、预算控制、比价推销等有效管理方法,算之一厘,计之一毫,精细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本钱,增加产品竞争力。要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完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扩大我区肥料、条柳编、脱水蔬菜等优势产品以及机电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努力扩大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入口。

查看全文

对接产业集群的物流企业论文

1物流人才结构需求现状

从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层次和发展阶段来看,除了需要一线物流业务运作的高技能型管理人才以外,也需要大量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运营与维护,物流设施设备运用等工作的物流专门人才。因此,对接产业集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物流专门人才是解决“物流行业人才结构性问题”这一瓶颈的有力措施,是物流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

2物流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取调研企业共34家,从分布区域来看,涉及全国各大地区,其中以东北区域的企业数最多;

2.1地区分布情况

从企业性质来看,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从调研企业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调研的样本选取以东北区域公司为主,占到样本总量的70%;其次是华北区域,占到样本总量的21%;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和3%。这样选取样本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对接产业集群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选取东北区域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更具有针对性;第二,华北区域仍是许多省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

查看全文

企业集群发展优势分析论文

【摘要】企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文章重点围绕晋江制鞋业,分析了其发展企业集群的背景条件及优势所在;并指出了该集群所存在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集群效应

企业集群理论是当今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实表明,企业集群正在或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带动着国家经济发展。一句话,企业集群发展的水平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它具有特定的“产业内涵”。集群内的企业呈现出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其中专业化经营是最本质的特征。通常集群的成员既包括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也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还包括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术和中介服务等。企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近年来,福建省的不少地区形成了以家庭企业和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和漳州,以泉州最为突出。以泉州晋江为例,在这个县级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出现了3000多家纺织服装制造企业,3000多家制鞋企业,300多家制伞企业,其伞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8%,糖果产量占全国18%,晋江产业集群的特征明显。同时,该市已形成了三大竞争优势:一是涌现了一批以安踏、七匹狼、寰球、恒安、雅客为代表的集群龙头企业,围绕每一家龙头企业都有200~300家企业为之配套,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形式;二是形成了诸多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化生产乡镇,如陈埭镇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安海镇配套的皮革加工业基地、深沪镇的内衣生产基地等,每个镇同类企业数量众多,呈集群态势,制造工业特征明显;三是曾先后被授于“中国鞋都”、“中国仪器工业强县”等称号,至2005年10月,该市已拥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2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之都”,这为当地走“扶强扶大,扶专扶特”的企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当地市委市政府还邀请深圳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组织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把脉,策划在未来4年将集中力量重点扶持50家核心企业,培育40家年产值达10亿~30亿元、10家年产值达30亿~50亿元的“企业航母”,形成“纺织服装业、食品业、建材、陶瓷业、制鞋业、玩具(文具)业”5大产业集群,进而提升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查看全文

集群企业融资现状及需求诠释

摘要:调研数据表明集群企业存在资金短缺、融资难现象;税负重和税负不公、补助信贷缺失及集群企业间融资协作能力弱是集群企业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为完善税制,须建立支助信贷机制及促进集群企业间实施步步为营融资法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企业;融资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终究与其“细胞”成员——单体企业的竞争力紧密相关。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是从乡镇、街道兴起,由中小民营企业结网成群而成。这些企业基础差、底子薄,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资金短缺问题,并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王组强(2005)、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杨汉波(2005)及王碧秀等人(2004)对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产业集群融资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集群企业普遍感到资金不足,外部融资难。

外部融资难导致集群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即通过增加留存盈余、追加业主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这种融资“偏好”的必然结果是集群企业资本结构中自有资金比重偏大。李源新和许慧莹(2006)、陈秀莉(2006)、魏守华和邵东涛(2002)等人的研究表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集群企业的白有资金比重都超过60%。这种现实的资本结构强化了不少学者关于自主融资是集群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的认识。但实际逻辑并非如此。正是由于集群企业难以从外部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只能靠内部积累来满足发展需求,但这种融资对策牺牲了企业应有的成长速度。因此,克服集群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是我国发展集群的现实命题。本文拟在剖析影响集群企业资金状况的外在因素基础上,探索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