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7:32: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家精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论文
摘要:企业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最佳结合,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一种品质、一种思想方式或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企业家精神中,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四个要素最为重要。要培育企业家精神,可以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有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培育
一.前言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早提出“企业家”一词,他在其1803年出版的《关于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论文》和181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精义》中指出,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手段:如劳动、各种形态的资本或土地等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企业家精神”则可以看成是企业家特殊才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体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这种无形的东西往往可以维系一个公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比如说,企业家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和《白雪公主》,也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人们快乐的超凡魅力;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及其它所代表的一切;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执行力的组织——沃尔玛公司。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二.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含义论文
摘要:企业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物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最佳结合,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一种品质、一种思想方式或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企业家精神中,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四个要素最为重要。要培育企业家精神,可以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构建有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培育
一.前言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早提出“企业家”一词,他在其1803年出版的《关于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论文》和181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精义》中指出,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手段:如劳动、各种形态的资本或土地等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企业家精神”则可以看成是企业家特殊才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体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这种无形的东西往往可以维系一个公司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比如说,企业家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和《白雪公主》,也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人们快乐的超凡魅力;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及其它所代表的一切;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执行力的组织——沃尔玛公司。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二.企业家
通识教育中企业家精神的传递
摘要: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精英,在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中,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三亚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方面通过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的本质,《中外企业家精神发展比较史》这门课程是三亚学院通识教育体系中正在建设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重在企业家精神的传递,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通识教育的大历史观,大哲学观,大美学观是这门课程建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的目标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李立国教授分析了从工业1.0到工业4.0每个阶段大学教育的模式,并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工业4.0时代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既要向外开放,更要实现高校内部系科专业的开放、综合与融合,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这也正是三亚学院不断在实践的一种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的探索中,三亚学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打破已有的模式,形成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高校人才培养中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赵曙明认为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和灵魂,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企业家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许多管理活动与创业、企业家精神相互联系,如战略企业家精神、公司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家精神等。但国内商学院的发展现状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当初引入市场机制的初衷,即目的是办教育,是培养人才,而不是教育产业化。传统的管理教育缺乏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功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家精神。人们开始从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出发,重新审视管理理论,谋求创新,创业与企业家精神成为了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所以,在高校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传递企业家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2.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传递。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方法,开创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局面。但从实施的具体实践来看,不少高校和教师,甚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认知偏差,其根源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认识理解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创业教育热情高涨的时候,高校相关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引导高校师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目前的重要问题。张玉利教授认为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普遍行为。侯定凯肖龙海认为加强创业教育应重点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企业家精神的传递和培育,企业家精神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地方文化教育比较优势资源。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家独有的。高校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强化对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积极推进企业家精神教育进课堂。三亚学院的学生无论将来做学问、搞管理还是办企业,都很需要这种精神。2.2通识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传递。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界是一个蕴含丰富而又极具争议的话题。王洪才等把国内的通识教育分为:“自上而下”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自下而上”的通识教育两个阶段。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有四条原则:第一,让学生为全球社会民主国家的公民作好准备。第二,让学生把自己看作艺术、价值观等传统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第三,让学生作好适应变革的准备。第四,让学生对自己所言所行能够有道德伦理的理解。三亚学院在通识教育的建设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哈佛等世界名校为标杆,在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经验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企业家精神教育应该走进校园,纳入高校通识教育的板块中,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而不是培养专家,涉及的是我们有责任为未来的文明社会打下基础。2.3《中外企业家精神发展比较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1945年哈佛商学院首开企业家精神课程,企业家精神教育开始兴起。张玉利等深入分析研究企业家精神教育后认为企业家精神教育体系实质是对传统管理教育理念的创新。哈瑞•刘易斯指出通识教育要利用大学生的可塑性,鼓励他们认识自我;提醒他们利用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我们的通识教育中应该融入企业家精神教育,向我们的下一代人传递企业家精神,为社会培养原则性强、受人敬重的领导人,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的精神。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智能化可以把工人从单调、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人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这一时代将对人的能力尤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借鉴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在通识教育中传递培育企业家精神,正是这门课程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在创新制胜的时代,我们要在教学改革探索中通过结合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等多种渠道使用各种途径大力推进企业家精神教育,传递企业家精神。三亚学院已经建起了创新创业学院,南海创巢创业品牌活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学生创业兴趣团队等多个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三亚学院成为海南仅有的创新创业50强高校和就业50强高校,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创新人才。《中外企业家精神发展比较史》这门课程正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和通识教育改革探索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核心通识课,旨在帮助同学们形成大历史观、大哲学观、大美学观。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对思考解决中国的深层次的问题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企业家精神的度量论文
[摘要]企业家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素质,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着挖掘现实社会中的机遇,筹集所需的资源,进行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最终建立新的企业、生产新产品或者失败的投入产出内容。由此,企业家精神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部门,甚至是国家。企业家精神的显现形式不再是一种灵感,一个“天才的火花”,而是一个经过缜密计划且需要毅立与勇气坚持不懈的执行过程。企业家精神过程论的意义在于企业家精神不再是一种神秘不可琢磨的由部分人独有的特质,而是可以被激发,被度量、被管理的。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再认识
一、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现状
企业家的成功经历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上升。随着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和对优秀企业家的研究深入,“企业家精神”一词出现频繁,并且被认为是成功企业家独具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目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尤其是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素质,它是一种从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个体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系统而普遍意义的精神。
2.人们或者“具有”企业家精神,或者“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家精神区分了企业家与一般民众。
论民办高校企业家精神本质内涵
【摘要】企业家作为当前民办高校投资办学者之一,对社会负有培养人才责任,本文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简要阐述,浅析民办高校企业家精神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得出企业家精神尤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真正贯彻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到责、权、利、效分开,才能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良好沃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企业家精神发展
在当今社会,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途径,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从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产业化日益突出,教育产业已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去了。然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企业家却又是民办高校办学者中主要力量之一,积极探索企业家精神将直接关系民办高校的发展。
首先,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主体。它一方面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着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更为人类承载与传播着精神文明。企业成长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长期以来,企业的寿命与成长成为世界范围内深切关注的话题。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理念、胆魄和魅力,并以此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其次,所谓“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在企业、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当中不乏有企业家成份,企业家精神直接关系民办高校的发展。
(1)企业家的办学目标定位:企业家精神往往体现出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个人素质高低取决于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办学目标的确定;价值取向来源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思维模式形成于企业长期来积累的经验和财富,同时为办学者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办学目标定位准确与否,制约着高校发展规模与办学效益。现实办学者中,往往因为办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理科类高校定位工科成份,既加大办学者的成本投入,又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释放的制度活力,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特别是唤起优秀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CiteSpace软件的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建立一种企业家精神运行机理的分析框架,探寻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内涵与实践创新逻辑,探析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激发与保护方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家精神;中国实践;保护方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其特有的运动逻辑彰显出巨大的历史变革力量和主体能动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文明已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更是一个急需积极探索的认识对象。当前,中国已经走向社会主义市场文明的自觉探索与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变革使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商品、货币拜物教现象盛行,商品欺诈(以次充好、短斤少两)、商业伦理缺失(三鹿、长春假疫苗)等恶劣事件不断被曝光,阻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转。由此,对于建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伦理规范的呼唤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其中,优秀企业家精神就是社会主义市场文明的典型代表,它既折射出改革开放伟大变革的鲜活经验,又彰显出不断上升的主体原动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一、企业家精神运行机理的一种分析框架
笔者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0至2018年间关于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200篇CSSCI来源期刊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5.0.R2文献计量软件主要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抽取学界关于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的前8位高频关键词,见表1。本文通过选取中国企业家精神高频关键词,探析经济增长、企业家群体与生产性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家群体是企业家精神的载体,生产性活动既是市场行为也是一个价值生产过程,是企业家精神的实现与表现过程,关键在于创新,其最终实现形式为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既是企业家群体价值追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价值依托与物质基础,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据此,笔者尝试构建一种分析框架(图1),用来探索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逻辑,以期合理分析企业家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向激励作用。经济增长直接取决于资本、资源、劳动和知识的存量以及生产要素结合的效率。经济增长不仅是一个存量与效率变化的结果,更是企业家行动的结果,企业家的作用体现在积累资本、合理利用资源。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家有意愿为经济增长付出必要的生产要素资源,把技术和知识等资源投入到生产性活动来推动经济增长,反之,企业家把资源投入非生产性活动(寻租等),会阻碍经济增长。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企业家精神的中国实践
企业家精神培养环境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运用系统思维和研究方法,通过构建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的环境体系,营造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的体系环境,来实现新时期企业家精神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新时期,为了我国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和发展,政府应该从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三方面构建企业家精神培养环境体系。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培养环境;体系建设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企业家各种不同层面的精神发展的研究文献有很多。在企业家精神发展成长环境方面,郑海航(2006)等认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地方及民族文化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1]高波(2007)等认为培育企业家精神需要在国家地区等社会层面上注重思想自由、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强调价值观念的包容性。[2]张美岭、陈勇勤(2015)等认为企业家精神一方面受到行业特征、个体特点、区域差异的影响,一方面也受到金融系统、产业集聚及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3]张守凤(2011)等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相互融合逐步推进,即企业层面、个人层面、社会层面。[4]谢茂拾(2012)等认为生命周期短暂是我国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最大困境,全社会需要营造一个生态位,该生态位要适宜于企业家精神持续健康发展和成长,将有助于解决我国企业家生命周期短暂问题。[5]江春(2012)等认为中国存在诸多不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政策和制度障碍,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不容许我们不予重视。[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未来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建设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成长和发展的系统环境,充分发挥系统力量,促进优秀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成长和健康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建康成长和发展的环境系统应包括:建设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市场环境;建设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法制环境;建设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政策环境。
一、建设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法制环境
法制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性创造,法制不张,野蛮就失去了缰绳,则国无宁日。加强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法制环境建设,主要是要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财产权、企业家合法创新权益、企业家自主经营权,这是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社会制度前提。(一)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财产权。合法财产不可侵犯,这是一个良好社会秩序的最基础保障。企业家是通过对财富的运营进而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财富创造者,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财产权是实现企业家社会价值的第一条件。因此,建设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法制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对企业家合法财产权严格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优良的保护企业家合法财产权的法制环境。各级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国务院2016年11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依法严格保护企业家各种无形产权等财产权;二是依规及时办理有关各类合法产权的认证、确权和产权证等问题,高效解决企业家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典型性事件;三是建立健全依法严格保护包括私有制和公有制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家合法产权的有效机制,完善因政府规划、政策实施、政策执行和政策变化造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家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措施;四是在尊重和自愿基础上,积极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家陷困资产的产权重组、优化、盘活和再生,建立健全陷困资产再生诊断和挽救机制。(二)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创新权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项政策措施在积极的制定和实施。高质量发展时期,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家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居于关键地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因此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创新权益,建立健全严格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的法律制度体系,这对于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成长至关重要。政府应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创新权益,第一要按照《商标法》、《技术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对企业家合法创新权益给予最有力地保护;第二要执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尊重和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创新权益,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坚决严厉彻底地打击一切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家敢于创新、能够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创新精神;第三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额度确定办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所得的利益;第四要完善证据披露、诉讼规则以及证据妨碍排除规则,提高执行效率,探索实施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绿色通道,为企业家维权提供最大便利;第五要根据时展需要,研究制定商业模式和文化创意等新型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满足企业家维权需求。(三)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自主经营权。自主经营是发挥企业家财创造价值的必要社会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公共管理部门不得越过企业家合法自主经营权的边界,充分尊重企业家的合法自主经营权利。政府部门要严格保护企业家合法自主经营权,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除自愿以外,杜绝分派一切不该企业家承担的社会事务,为企业家自主经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干涉企业家依法进行自主经营活动,坚决清理涉企一切形式的乱摊派、乱收费,大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三是避免选择性和歧视性执法,推进综合监管,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市场协同监管,提高全市场监督的效率;四三是推行监管清单制度,减少公共部门自由裁量权,规范监管主体的监管依据、监管方法、监管内容和监管处罚;五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家维权和维权服务体系。
二、建设培养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市场环境
企业家素质分析论文
[摘要]企业家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素质,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包含着挖掘现实社会中的机遇,筹集所需的资源,进行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最终建立新的企业、生产新产品或者失败的投入产出内容。由此,企业家精神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部门,甚至是国家。企业家精神的显现形式不再是一种灵感,一个“天才的火花”,而是一个经过缜密计划且需要毅立与勇气坚持不懈的执行过程。企业家精神过程论的意义在于企业家精神不再是一种神秘不可琢磨的由部分人独有的特质,而是可以被激发,被度量、被管理的。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再认识
一、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现状
企业家的成功经历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上升。随着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和对优秀企业家的研究深入,“企业家精神”一词出现频繁,并且被认为是成功企业家独具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纳起来,目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尤其是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素质,它是一种从千千万万个企业家个体所具有的精神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系统而普遍意义的精神。
2.人们或者“具有”企业家精神,或者“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家精神区分了企业家与一般民众。
藏毯产业发展论文
[摘要]藏毯产业是青海省政府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受藏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制约,青海省藏毯无法满足国内外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供求矛盾突出。本文从企业家精神出发,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对于解决这一矛盾,促进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海藏毯产业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藏毯产业是青海省充分利用“西宁大白毛”资源优势和藏族文化而着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3年6月20日,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做出规划蓝图,在这个蓝图中,青海省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养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发展思路。
一、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
1.青海藏毯产业已初具规模
20世纪80年代末期,藏毯工艺在青藏高原逐步发展起来,从“马褥子”到“马褥毯”,从“炕毯”到“卡垫”,逐渐形成了中国四大地毯之一的“藏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青海藏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86年省政府大力扶持青海地毯业的发展,为加强管理,将原青海地毯一厂和青海地毯二厂划归省外经贸厅管理,并出台了支持地毯业发展的政策,从资金、钢材、木材、棉花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地毯生产开始起步和逐步发展。地毯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省内的织毯加工点最多时达200多个,织毯工人近2万人,地毯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
略谈高校工商管理学生企业家教育
一、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层次
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战略管理者,当他们在识别和完成新的资源整合时,他们的行为就反映出企业家应具备的特质,反映出企业家精神。18世纪后期的重农学派经济学家Quesnay和Baudo认为,创新和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两大特质;Say指出,企业家必须有果断的判断力、坚韧的毅力和全面的知识,有监督、管理的才能,务实和能动的特质;JosephAloisSchum-peter把企业家的根本特质定义为“革新”,强调“革新”和“创新”是企业家的准则。RichardCantillion和Frank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或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WilliamB.Gartner于1988年在《美国小企业杂志》上发表了主题极为鲜明的论文《“谁是企业家”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其基本观点是,企业家与非企业家典型的差异在于,前者创造新组织,而后者却并不创造新组织。行为研究方法把企业家精神理解为包括创建新组织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而过去那种特质研究方法却局限于企业家所具有的个性特质,因此,WilliamB.Gartner的观点改变了长期坚持的、根深蒂固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观点。在WilliamB.Gartner看来,企业家精神的行为论把组织作为一个基本的分析层次,企业家的个性特质只是企业家行为的一种辅助。
二、地方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指标体系设置
1.明确指标设置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行动是对理念的践行。对学生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将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企业家,锻炼与培养他们具有企业家所具有的那些精神品质,如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锻炼出像企业家一样的思维与行为模式。由此,该指标的选取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选取的指标能够全面、系统、客观而科学地反映影响地方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效果的显著性。2.企业家精神教育体系设置目标在理念指导下,根据地方高校条件以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如下指标目标: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自主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成功信心,养成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克己奉献的良好品质;理解创新要义,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具备健康心理特质及责任感的企业家人格,提高创新实践操作能力。3.企业家精神教育指标体系构成兼顾以前的传统观点与WilliamB.Gartner的新思想,在此把企业家精神教育指标进行系统分类,即分为观念要素、人格要素、思维要素和能力要素4个一级指标。其中,观念要素包括敬业观念、合作观念、学习观念和风险观念;人格要素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知识储备;思维要素包括创新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要素包括应变能力、识人用人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前3个要素分别是企业家能力要素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结合相应评价标准,得出地方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指标体系。4.实施过程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与MBA联动研究关于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的关系,国内早有研究。2002年,龚巧茹等提出了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观点,指出了两者关系的基本事实。2009年,刘培莉等从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的角度阐述了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问题,提出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科技方法技能、写作能力等的培养,并提出了以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式创新和科研项目参与等方法加以实现。另外,2010年,王根顺等也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工商管理本科与硕士教育教学中的联动一方面对教学资源整合有一定理论及现实意义,同时MBA学员自身的特质及丰厚的职场经历对本科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结语
总之,地方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部分学校也从全真模拟企业运作等角度开始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但对于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指标体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构建的地方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指标体系,力图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我国地方高校科学的认识自身的企业家精神教育现状,客观认知自身企业家精神教育体系的设置情况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和理论指导,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笔者将继续跟踪国内外有关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希望能在实证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