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并范文10篇
时间:2024-03-06 05:4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购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购并税收优惠论文
一、企业购并中的税收优惠
1、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购并的税收抵免
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均存在着税收差异,这为企业购并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如在跨国购并中,若购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经营是纵向联系的,通过购并,一方面可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大协作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产品和劳务的转让定价,即高税国一方降低对低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或低税国一方抬高对高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实现纳税利润由高税国向低税国的转移,以达到减少集团总体税负的目的。又如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对在经济特区注册经营的企业也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时可选择能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作为购并的目标企业,从而获得税收减免。
2、经营亏损的税收抵免
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于有效高盈利水平且发展稳定的企业,可以选择一家近年有大量经营净亏损的企业为目标企业,通过购并使企业盈利与目标企业亏损相互抵消,获得所得税减免的利益。有时这还是某些企业实施购并行为的主要目的。但这类购并中,购并企业还必须充分预计亏损的目标企业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购并后企业整体效益滑坡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股东财富受损,购并企业还需花费大量资金对亏损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等。因此,如果亏损企业没有其他方面可利用的价值,纯粹的税收抵免购并是不足取的。
3、债务融资的税收抵免
出资实现企业购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购并中的税收优惠;企业购并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购并的税收抵免、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均存在着税收差异、经营亏损的税收抵免、纳税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债务融资的税收抵免、购并企业通常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来实施购并、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抵免、企业通过购并取得了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将经营收益转化为资本利得的税收抵免、大多数国家规定的股利所得税要高于资本利得税、现金收购、现金收购是企业购并活动中最简单而又最迅速的一种出资方式、股票收购、股票收购是购并企业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的出资方式、综合证券收购等,具体请详见。
一、企业购并中的税收优惠
1、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购并的税收抵免
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均存在着税收差异,这为企业购并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如在跨国购并中,若购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经营是纵向联系的,通过购并,一方面可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大协作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产品和劳务的转让定价,即高税国一方降低对低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或低税国一方抬高对高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实现纳税利润由高税国向低税国的转移,以达到减少集团总体税负的目的。又如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对在经济特区注册经营的企业也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时可选择能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作为购并的目标企业,从而获得税收减免。
2、经营亏损的税收抵免
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于有效高盈利水平且发展稳定的企业,可以选择一家近年有大量经营净亏损的企业为目标企业,通过购并使企业盈利与目标企业亏损相互抵消,获得所得税减免的利益。有时这还是某些企业实施购并行为的主要目的。但这类购并中,购并企业还必须充分预计亏损的目标企业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购并后企业整体效益滑坡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股东财富受损,购并企业还需花费大量资金对亏损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等。因此,如果亏损企业没有其他方面可利用的价值,纯粹的税收抵免购并是不足取的。
企业购并理论分析论文
【正文】
购并理论的发展和实务的发生是紧密相联的。早在19世纪末期美国就发生了其历史上的第一次购并狂潮。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购并热潮,经济学家们从多种角度对购并活动加以解释,进而形成多种理论。由于有关购并理论过于庞杂,故本文只就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企业购并理论作一简要介绍与分析。
一、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购并活动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加社会福利,因而支持企业购并活动。通过购并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规模经济。一般认为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因而该理论认为购并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谋求平均成本下降。这里的平均成本下降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以在两个级别上取得:第一级在工厂,包括众所周知的生产专门化的技术经济、工程师规律等;第二级在工司,包括研究开发、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方面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加上合并的“协同效益”,即所谓“2+2>4”效益。这种合并使合并后企业所增强的效率超过了其各个组成部分增加效率的总合。协同效益可从互补性活动的联合中产生。如一家拥有强大的研究开发队伍的企业和一家拥有一批优秀管理人员的企业合并,就会产生协同效应。
这一理论在70年代前的西方和目前的我国较流行。但是事实上规模经济效应在合并中的重要性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大。纽博尔德1970年调查发现,只有18%的公司承认合并动机与规模经济相关。1980年考林、卡宾和霍尔调查研究后认为,“很难从他们调查的公司看出合并的规模经济效益”。惠廷顿调查后竞发现获利能力与企业规模大小不相关。这些事实都是对规模经济效益假说的反驳和挑战。
中外企业购并市场营销论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企业购并浪潮有所冷却,而发生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购并案件却日益增多——
2001年10月经过18个月的谈判,阿尔卡特在支付了3.12亿美元的现金后拥有新成立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50%1股的股份;
2003年11月21日中国香港雅虎以纯现金方式收购香港3721网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份,并与北京3721科技有限公司结成技术同盟;
2003年12月5日德隆旗下的沈阳合金投资有限公司提示性公告,称该公司独资收购美国MURRAY集团全部资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同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巴黎欧莱雅在巴黎和北京同时宣布欧莱雅正式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
2004年1月29日TCL国际与全球“彩电之父”法国汤姆逊完成跨国购并之旅……
降低税负提高整体价值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购并中的税收优惠;企业购并出资方式的税收筹划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购并的税收抵免、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均存在着税收差异、经营亏损的税收抵免、纳税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债务融资的税收抵免、购并企业通常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来实施购并、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抵免、企业通过购并取得了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购并可以通过各种出资方式来实现、现金收购、现金收购是企业购并活动中最简单而又最迅速的一种出资方式、股票收购、股票收购是购并企业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的出资方式、综合证券收购、综合证券收购是以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证券组合出资购买等,具体请详见。
一、企业购并中的税收优惠
1、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购并的税收抵免
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均存在着税收差异,这为企业购并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如在跨国购并中,若购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经营是纵向联系的,通过购并,一方面可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大协作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产品和劳务的转让定价,即高税国一方降低对低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或低税国一方抬高对高税国一方的转让价格,实现纳税利润由高税国向低税国的转移,以达到减少集团总体税负的目的。又如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对在经济特区注册经营的企业也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时可选择能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作为购并的目标企业,从而获得税收减免。
2、经营亏损的税收抵免
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企业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对于有效高盈利水平且发展稳定的企业,可以选择一家近年有大量经营净亏损的企业为目标企业,通过购并使企业盈利与目标企业亏损相互抵消,获得所得税减免的利益。有时这还是某些企业实施购并行为的主要目的。但这类购并中,购并企业还必须充分预计亏损的目标企业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购并后企业整体效益滑坡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股东财富受损,购并企业还需花费大量资金对亏损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等。因此,如果亏损企业没有其他方面可利用的价值,纯粹的税收抵免购并是不足取的。
企业成本效应管理论文
摘要:购并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企业要综合考虑购并所带来的正面及负面效应,否则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本文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入手,借助于均衡模型,对购并企业适度规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购并;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效应
企业购并概念是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现象的出现逐渐流行开来的。购并即收购(Acquidition)与兼并(Merger),按企业的成长方式来划分,企业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以及混合购并三种类型。横向购并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类似产品、或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购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购并方式,其目的在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纵向购并是在生产工艺或经销上有前后衔接关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如加工制造企业向前购并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企业,向后购并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等,其目的在于发挥综合协作优势;混合购并是产品和市场都没有任何联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它兼具横向购并与纵向购并的优点,而且更加灵活自如。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直面国际市场的各种挑战和外国大企业的竞争威胁,如何运用购并与重组手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购并的成本分析入手,从理论上探讨购并行为的有效性。
一、企业购并的正面效应——交易成本的降低
购并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的交易成本是企业为完成交易行为而发生的成本,它一般包括:(1)寻找和发生交易对象的成本;(2)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3)讨价还价的成本;(4)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5)监督合约履行的成本;(6)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不会仅与一个被选对象进行谈判,谈判意味着讨价还价,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包括准备谈判的时间、谈判的时间、交通往返、谈判材料的准备和修改等,在达成协议之后,交易合约的订立也有一定的成本,如举行各种签字仪式;在合约签订之后,合约的履行仍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合约的履行需要进行监督,这对交易双方都是一种费用的支出;如果合约的履行出了问题,那么交易双方就会因制裁违约行为而支付更多的费用。
从企业购并的角度看,交易成本降低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充分利用路径决策科学保障企业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路径决策模型;战略匹配性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可行性分析;小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外部成长中的购并与战略联盟,都分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行战略匹配性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可行性分析是战略决策从书面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业务范围扩张、购并比战略联盟更注重长期的利益、资源位势如何资源位势可用两个指标来描述、误选目标风险麦肯锡公司将它列为导致购并失败的四个主要因素之一、市场能力的提升市场能力包含吸引和留住顾客两方面内容、学习能力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的、可行性分析是影响选择购并或战略联盟的重要方面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提要】购并是战略联盟,是企业成长时经常面临的战略问题。本文建立的路径决策模型就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同时也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流程。这个流程包括:战略匹配性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不仅注重理性分析,而且对文化、愿景给予了充分的考虑。
【关键词】购并/战略联盟/战略匹配性/风险/收益/可行性
企业外部成长中的购并与战略联盟,都分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两者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当两者作为被选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如何被分析、评估和选择,研究文献很少。而这在今天的企业战略决策中是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比如,在AOL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之后,YAHOO与eBay公司就曾谋求何种“深度”的合作方式,购并或战略联盟。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路径决策模型,希望尽可能深入而真实地描述这样一个过程:从一个主动企业的角度,在购并与战略联盟之间选择的决策过程。
一、路径决策模型
本文建立的路径决策模型如图1所示:
证券经纪公司发展研究论文
购并(MergerandAcquisition,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简称)作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营或多元化经营或出于各自不同的发展战略考虑,运用不同的方式(如现金收购、股权收购等),采用兼并或收购的方法,来实现企业资产扩张的重要手段。在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购并经久不衰。进入90年代以来,购并的浪潮更是一浪接着一浪,1999年,全球的购并活动创下了3.3万亿美元的记录。在2000年,全球的购并活动与1999年相比虽然有所放缓,但在金融领域的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购并活动依然层出不穷。在这股购并浪潮中,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其中。实践证明,购并活动在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拓展网上证券业务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下面,我们就以美国的网上证券业务先锋—E*TRADE和嘉信为例,探讨购并战略之于国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并结合购并活动在我国网上证券业务开展中的运用情况,对将来的趋势做一分析和展望。一、购并战略在国外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发展中的实践——以E*TRADE和嘉信为例尽管我国开展网上证券业务并不比美国晚很长时间,但美国网上证券业务的发展速度和网上证券交易的比例都快于和大于我国,美国在网上证券交易方面依然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E*TRADE和嘉信更是美国网上证券交易领域的“领头羊”。为此,通过研究他们在网上证券业务中的发展战略,或许能给我国有志于网上证券业务发展的券商或将来可能出现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更好的推动我国网上证券交易业务的发展。(一)购并的背景分析1、来自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以E*TRADE为例,随着网上证券交易的日渐发展,越来越多的经纪商加入到这一行业当中。作为一家纯粹的网上经纪商,E*TRADE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原先低价格的市场定位也正受到来自嘉信等券商的多渠道、高质量服务的挑战。在美国GOMEZ网站的每季度网上经纪商排名中,嘉信是数次位居榜首。由此可以看出嘉信在网上证券经纪业务中也是实力不凡。如何积极应对来自嘉信和其他经纪商的竞争压力成为E*TRADE必须正视和考虑的问题之一。嘉信自1995年介入网上证券业务活动以来,一直是以“网上网下两条腿走路”的市场形象得到投资者的不断认同,其传统业务与网上业务的有机整合、有形营业网点的数量及其在拓展网上交易中的价值体现正是E*TRADE的“弱项”。而这当中,有些是可以通过购并手段来实现的,如:有形营业网点的数量。2、出于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导向的考虑。随着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证券交易已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手段和工具,单一化的业务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存在着经营风险。为此,网上新股发行、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抵押等正成为网上经纪商们不断开发的业务品种。另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力拓展国外市场也显得越加紧迫和必须。通过收购一些国外的公司,将企业的业务触角伸向国外,就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3、全球互联网企业的购并浪潮的大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购并重组活动日益频繁。1999年11月,克林顿政府废除了实行长达70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更是推动了美国金融领域的跨行业、跨地区的金融购并重组进程。网络企业在这股购并浪潮中,也大显身手。麦肯锡的研究表明,互联网引发的购并案在交易额和交易量上均已跃居全球的20%还多①。为此,全球互联网企业的购并浪潮无疑为E*TRADE等网上经纪商的购并活动提供了不错的大环境。(二)具体动机分析E*TRADE自1997年以来通过各种购并方法(如现金收购、股票收购等),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活动。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底到2001年,E*TRADE的收购兼并活动达12起之多。嘉信自1995年以来的购并活动有7起左右。我们知道,购并只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过程,它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购并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此,这里我们就需要对他们大量购并案背后的深层动机进行分析。1、进行地域扩张。对于网上经纪商来说,随着国内业务开展到一定程度,国内的客户资源和业务增长空间都受到一定限制,而一些区域外市场则是商机无限,充满着诱惑。一些企业带着成为跨国集团的梦想,纷纷开拓国外市场,到其他国家“安营扎寨”,设立分公司,进行地域扩张。而在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时,购并较之新设分公司等,具有能在较短时间内就拥有当地一定数量客户资源、拓展客户的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使其成为不少公司在拓展国外市场时所采用的首选方式之一。如:1999年7月,E*TRADE透过收购TIRSecuritiesLtd.(一家企业客户经纪行,拥有全球多个股票市场的交易席位,当中包括香港证券交易所)于1999年9月进军香港市场。2000年8月,E*TRADE通过收购在加拿大市场为机构和零售投资者提供电子证券交易服务的公司VERSUSTechnologiesInc.,将其更名为E*TRADE加拿大有限公司,作为E*TRADE全资子公司。1999年2月,嘉信收购了加拿大的两家经纪公司PriorityBrokerage&PorthmeorSecurities,在此基础上成立嘉信公司加拿大分公司。2、开发新的业务,开展多样化经营。多样化经营理论作为西方购并重组的理论之一,是指企业持有并经营收益相关程度较低的资产,以减少企业对现有业务范围的依赖,降低经营的风险成本。目前,从E*TRADE网站所列示的服务内容看,其业务主要有四大类:(1)理财投资。包括股票、期权、首次公开发行(IPO)、共同基金、债券、个人理财、延长时间交易等。(2)金融服务。包括定期存款、支票、货币市场、储蓄、帐单管理、信用卡等。(3)退休规划。包括:IRAs(个人退休帐户)、咨询理财、税务、教育储蓄、房贷、保险。(4)更多服务。包括:ATM、移动电子商务、电子邮件服务等。其中的网上银行业务、网上抵押业务、为企业服务的相关业务等都是通过购并相关企业来实现的。3、扩大公司的规模购并同类企业,扩大公司规模属于购并模式中的横向购并,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和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业之间的购并。其目的在于减少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行业的集中程度。2001年5月,E*TRADE收购了WebStreet,Inc.(网上经纪公司WebStreetSecurities的母公司),WebStreetSecurities总部位于芝加哥,通过传送流动的及时报价、快速的交易确认、及时的投资组合更新和24小时的服务,主要为美国和欧洲的个人投资者服务,这次收购的完成将有助于E*TRADE进一步扩大其在网上证券经纪方面的市场份额。4、提升服务的质量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E*TRADE和嘉信主要从如何更好的为顾客提供投资工具、如何根据不同的顾客类别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何更方便投资者管理他们的金融资产出发,购并一些在这些领域中的专业化公司。(三)购并的目标公司分析从E*TRADE兼并收购的公司选择来看(如表1所示),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特征明显。在E*TRADE的购并对象当中,有专门从事网上银行业务的Telebank;有专门从事网上抵押的LoansDirect;有专门从事提供ATM服务的CardCaptureServices,Inc.。通过购并这些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服务的公司,E*TRADE可以将他们专业化的技术和资源与E*TRADE现有的业务平台相整合,从而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推出更多的服务内容。2、行业地位突出。在E*TRADE购并公司的选择上,一些在业界有一定知名度和行业地位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关注。如TelebancFinancialCorporation,美国最大的、发展最快的纯网上银行;CardCaptureServices,Inc.美国最大的独立ATM(自动提款机)提供者;LoansDirect,美国最大的网上抵押先行者之一;Dempsey&Company,LLC,美国最大的私营特定经纪商和做市公司之一。突出的行业地位,使得购并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被购并企业已有的品牌效应、销售网络、公共关系,提高市场占有率。美国最大的私营特定经纪商和做市公司之一。从1932年以来就服务于投资领域,有着60多年的经纪业务的经验。(四)购并的成效分析1、获得了被购并公司已有的客户资源和有形营业网点。通过购并,被购并公司已有的客户资源就相应地成为购并公司的客户或潜在的客户。这些客户资源的取得比起购并公司直接去市场开拓,相对来说要容易的多。对网上证券经纪商来说,金融网站的注册用户、其他网上经纪公司的顾客帐户、专门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研究分析等金融服务的一些金融服务企业的机构客户资源等,显得比较重要。如E*Trade通过收购网上证券经纪公司WebStreetSecurities,获得了34000个活跃帐户(其中包括6300个德国居民拥有的帐户)和WebStreetSecurities在圣佛朗西斯科、波士顿、贝弗利希尔斯、丹佛等地的有形网点,E*Trade准备将其转变为E*Trade金融超市,并称为“E*Trade中心”。2、获得了被购并公司的优秀管理人才。优秀的人才之于一个企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购并活动之后的人事重组往往也十分重要,好的购并活动的开展,往往能充分调动被购并公司的员工的积极性,给一些优秀的管理人才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舞台。E*TRADE经纪业务总监、亚太及拉丁美洲区总裁JarrettLilien,曾是E*TRADE在1999年8月收购的TIRHoldings的CEO(行政总裁)。E*TRADE亚太区副主席JohnLord,在1992年至1999年间,在TIR工作,协助管理及建立日本的TIRSecurities.在1999年,E*TRADE收购TIR之后,Lord继续为E*TRADE效力②。3、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一方面,企业购并后,由于会计处理、税收处理、证券交易等原因,可能会产生非生产性收益,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改善,起到增加利润、提高每股收益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购并活动短期内并未对公司的利润做出贡献,但经过整合和进一步的发展,其经济效应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出来。E*TRADE在1997年底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在经历了1998、1999两年的亏损,于2000年财政年度取得了1900万美元的赢利③,尽管这其中并不完全是购并活动所做的“贡献”,但可以看出,购并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二、购并战略在我国网上证券业务发展中的情况和前景展望(一)目前的情况尽管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网上证券经纪公司,但在开展网上证券业务方面,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购并手段的运用。1、通过购并财经证券网站,来建立自己的网上交易平台。如广东证券。收购IT网站,进军网上证券业务是国内券商开展网上证券交易业务的模式之一。比较典型的如广东证券收购盛润STOCK2000.2000年9月,广东证券以整体购买的方式收购了盛润旗下的STOCK2000网站,包括STOCK2000品牌、原有ICP业务及原盛润公司网站30多人的工作队伍。收购之后更名为广东证券中天网。通过这次收购,广东证券拥有了完整的网上交易技术平台、完整的在线咨讯系统和财经专业咨讯团队。这种传统券商通过收购IT企业,实现相互的优势互补,共同开拓网上证券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券商在较短时间内介入网上证券业务。2、通过收购兼并一些小的经纪类券商,扩大营业网点的数量和经纪业务的规模,从而也间接地促进了公司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如广发证券。广发证券这几年来,通过7次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使其营业部数目增加到现在的68家,其中的53家都是通过收购兼并获得的。其中,广发证券主要是抓住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四大专业银行与所属的信托投资公司脱钩、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托管11家信托投资公司、托管广东国投属下9家证券营业部等时机,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收购兼并使公司快速完成了规模扩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我国网上证券的开户必须要依托有形的营业网点进行,为此,在一些没有营业网点的地区开展网上证券交易要解决异地开户的问题。而通过收购异地一些小的经纪类券商,获取其在当地的有形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也在间接上为公司在异地网上证券经纪业务的开展“助了一臂之力”。3、IT公司通过收购财经证券网站涉足证券电子商务领域。如联想收购赢时通。2000年8月,联想集团以价值3537万美元的有形资产入股赢时通,从而以40%的股份成为其单一的最大股东。这在当时被称为我国互联网行业金额最高的一次购并。赢时通作为较早为证券营业部提供远程交易系统的软件制造商之一,在财经咨讯服务、移动电子商务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2000年底,赢时通又与IBM建立了证券电子商务战略联盟。2001年7月,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出席中国证券业电子商务研讨会中关于“证监会正在考虑以IT技术为基础的公司申请证券公司牌照的问题”的讲话,无疑给那些有意介入网上证券业务领域的IT企业们看到了希望,可以预计的是,将来随着IT企业被允许进入网上证券业务领域,一些符合要求的IT企业将会积极介入到网上证券业务当中,和传统券商共同分享网上证券经纪业务这块蛋糕。(二)前景展望从以后的发展来看,我们预计:在网上证券业务领域,今后购并活动的开展将主要是在国内市场竞争主体之间展开。将来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国内市场主体竞争实力的增强,国外券商也有可能会通过收购国内证券公司部分股权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内的券商也有可能会通过购并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进军。目前,国内有许多的证券公司开通了网上证券交易业务,但普遍规模都比较小,在所提供的网上证券服务当中,内容也都大同小异,特色化和差别化尚不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同行们的同台竞技将不可避免,在这一阶段充分利用尚有几年的缓冲期,充实、壮大各自的实力将是不少券商都在思索并付诸行动的时候。为此,今后国内券商之间的“大吃小、强吃弱”将再所难免,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券商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购并的命运。从购并方来说,这也是他们走向规模化发展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在中国证监会推出的入世应对措施中,也明确表示支持国内证券公司的整合,支持境内证券机构兼并重组。2001年,广发证券收购控股锦州证券(下设4家营业部),成立广发北方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广发证券占有51%的股份,就已向我们发出了券商之间购并重组的信号。面对竞争,一些小的经纪类券商也不会“坐等待毙”。面对竞争,中小券商之间也将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壮大自己的规模,避免被“吃掉”的危险。如:2001年5月,由全国13家期货交易所转制而成的包括金牛证券、久联证券、中富证券、首创证券、天风证券、恒远证券、一德证券在内的9家证券经纪公司在沪达成共识,将共同组建“联合网上证券交易服务中心”④。建立9家证券经纪公司共同的网上交易载体,共担风险、共享网上交易收益。这说明中小券商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从分散的各自为政,走向联合,壮大自己的规模。当然,购并只是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升竞争力的方式之一,目前建立战略联盟也是不少公司采用的方式,如E*TRADE、嘉信等都有一些在技术、咨讯、保险等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在E*TRADE、嘉信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作为企业进行资产扩张的一种手段,购并活动对于企业来说也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E*TRADE和嘉信的购并战略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企业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机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注释:①“互联网购并风潮”,DavidMarock,JohnNas,HanneloreStrickroth,载于《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北京第一版。②E*TRADE香港网站。③《证券电子商务—网络经济时代的证券市场透视》,林丹明熊辉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④“券商网上交易业务将建联盟”秦宏《上海证券报》2001年05月30日。参考文献:1、《全球购并重组发展大趋势》肖元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2、《证券电子商务—网络经济时代的证券市场透视》林丹明熊辉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3、《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崔勇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4、“互联网购并风潮”,DavidMarock,JohnNas,HanneloreStrickroth,载于《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北京第一版。5、“收购兼并助我们实现快速扩张—广发证券有关人士谈公司10年发展历程”何兰娇,《证券时报》,2001年09月04日。
企业投资行为的非理性
企业投资行为的非理性
在企业投资规模既定的前提下,企业投资内部结构成存在很大差别,有企业主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也有因企业销售困难而被动增加的存货资;还有企业通过合资经营﹑兼并收购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的股权投资;等等。企业投资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投资效益的好坏,而且对一国经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深化有有深远影响。
1.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不足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决定我国企业投资结构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基本建设投资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投资结构在20世纪初90年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远大于要素投入的贡献,技术进步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原有的企业投资结构中由于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不足,迟滞了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从长远看,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尽管技术改造开发投资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识,但是从实际的技术改造开发投资情况看,更新改造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八五”以来逐年下降,从“七五”时期的35%左右下降到30%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显得很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比例高达77%,日本制造业在同期该比例达到50%,原材料行业达60%,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比例也都在40%以上。从企业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看,我国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从1990年的133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339亿元,增加近2倍。但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仍然只有1.37%,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为3%到5%左右。
造成我国企业投资结构中技术改造开发投资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产品所能带来的超额利润,技术进步的压力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国有企业还不是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缺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压力,缺乏应有的风险机制和责任机制。第二,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机制下,首先由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接受上级的技术研究和发展任务,完成任务后交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会同主管生产部门商量新技术的中试和生产安排。企业在接到任务后在实验﹑调试,直到生产出合格产品。在这种僵化的技术创新机制中,生产和科研脱节,企业没有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承担起技术开发,中试和试生产的主要任务。第三,企业技术开发投资相对于企业的一般投资项目来说是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一项产品创新,从构思到设计,从开发到中试,最后成功地投入市场,成功的几率只有1%-2%。产品从开发﹑中试到投入生产的资金需求之比大致为1:10:100。长期以来,我国对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通过向其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与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影响了我国的创新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对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企业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制度,限制了这种具有高技术开发投资倾向的企业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制度,限制了这种具有高技术开发投资倾向的企业发展,这也是构成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投资比重过低的原因之一。
企业非理性投资方式
在企业投资规模既定的前提下,企业投资内部结构成存在很大差别,有企业主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也有因企业销售困难而被动增加的存货资;还有企业通过合资经营﹑兼并收购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的股权投资;等等。企业投资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投资效益的好坏,而且对一国经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深化有有深远影响。
1.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不足
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产品所能带来的超额利润,造成我国企业投资结构中技术改造开发投资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技术进步的压力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国有企业还不是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缺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压力,缺乏应有的风险机制和责任机制。第二,国目前的技术创新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技术创新机制下,首先由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接受上级的技术研究和发展任务,完成任务后交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会同主管生产部门商量新技术的中试和生产安排。企业在接到任务后在实验﹑调试,直到生产出合格产品。这种僵化的技术创新机制中,生产和科研脱节,企业没有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承担起技术开发,中试和试生产的主要任务。第三,企业技术开发投资相对于企业的一般投资项目来说是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一项产品创新,从构思到设计,从开发到中试,最后成功地投入市场,成功的几率只有1-2产品从开发﹑中试到投入生产的资金需求之比大致为110100长期以来,国对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通过向其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与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国的创新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对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企业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制度,限制了这种具有高技术开发投资倾向的企业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制度,限制了这种具有高技术开发投资倾向的企业发展,这也是构成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投资比重过低的原因之一。
就是基本建设投资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投资结构在20世纪初90年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决定我国企业投资结构的鲜明特点之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远大于要素投入的贡献,技术进步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原有的企业投资结构中由于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不足,迟滞了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从长远看,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但是从实际的技术改造开发投资情况看,尽管技术改造开发投资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识。更新改造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八五”以来逐年下降,从“七五”时期的35左右下降到30左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显得很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比例高达77日本制造业在同期该比例达到50原材料行业达60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比例也都在40以上。从企业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看,国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从1990年的133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339亿元,增加近2倍。但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却仍然只有1.37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为35左右。
2.企业购并投资不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